始皇的目光落到扶苏身上,道:“扶苏听旨!”
扶苏恭敬地跪下,只听始皇直接道:“自今日起,你即为大秦储君,大秦太子。你要做好储君之责,不要辜负朕、满朝文武及大秦万民所期,踏实为人,诚心做事!”
立谁为大秦太子虽是始皇一番话便可定下,但实际上并未结束,还有流程,储君尽管还不是皇帝,却已高于其他皇子,已是半个君王,自然要制定相关的仪制.以和其他皇子、大臣区别,像授玄冕衮服,各种器具的用度规格该如何,及该设立那些太子的属官……
扶苏郑重保证道:“扶苏领旨,扶苏定不负父皇、满朝诸公与万民所期,必做好储君,为大秦更强盛繁荣尽力!”
始皇道:“起来吧!”
扶苏起身,尽管他身上还穿着公子的衮服,但他的身份从这刻起已发生变化,已从长公子升格为大秦储君。
在扶苏起身后,王绾、王翦领着大秦众文武向扶苏行礼,齐声向其恭贺:“臣拜见太子!”
其他公子同样行礼拜见,虽是兄弟,但如今身份已然有别,“臣弟拜见太子兄长,恭贺太子兄长!”
声音从殿内传到殿外,那些朝贺后退到殿外的西域诸国使者忙询问翻译,得知是秦皇立了储君后,不由惊异,秦皇竟在今日立储,强大的秦国在今天定下了未来的继承者。
那他们是不是得恭贺这位储君,给这位刚被秦皇立下的大秦储君送上些贺礼?
大殿内,看着向他行礼恭贺的众人,扶苏神色平静:“众位平身!扶苏今日有幸被父皇立为太子,还有诸多不足,望众位在今后不吝指点扶苏!”
众人也客气道:“愿为太子效劳!”
在众臣拜见后,扶苏这位大秦太子才算被正式册立。
在这时,始皇看了眼李念,给了李念一个眼神,李念秒懂始皇的意思,这是在给他说:朕现在已经立好了太子,朕的大秦不会像你所说的那个大秦一样,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完整太子这种事,朕不会再在其中!
实际上,四个千古一帝凑不出一个太子,只有始皇帝凑不出来,因为他压根儿就没立储。
汉武的太子刘据虽死了,但他还是立了刘弗陵为太子,唐太宗也是一样,李承乾虽被废,可他立了李治为太子,至于洪武老朱,人也是有太子的,只是朱标死了,跟始皇的情况完全不同。
得到始皇的眼神示意,李念心里腹诽:始皇的好胜心当真是强!
和去年一般,在朝贺之后是宴会,只是今日立了扶苏为太子,始皇令其代他招待众臣。
始皇立扶苏为储君的消息并未隐瞒,反而让人传于天下,首先得到消息的自然是咸阳城中的百姓。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大秦法定节日,咸阳城内满是欢庆的气氛,咸阳城中的秦人百姓穿上提前准备好了很久的新衣,即便没有准备新衣,也都换上了干净整洁的衣服。
街道被打扫的十分干净,不是朝廷派人清理,而是城中的秦人百姓自发所为,他们也认为新的一年了,该有一个新的开始,怎么不打扫干净迎接新一年呢?
而且,今日还是陛下称帝纪念日,他们身为老秦人,不能给陛下丢了脸!
许多房屋都挂着装饰物,据说相争喜庆的红灯笼、大秦版中国结,门上还贴着如“年年有余”、“平安喜乐”之类的年画。
灯笼和年画生意让朝廷在新年前赚了一笔,因为纸如今在大秦还依旧是稀罕物,只有官方制作售卖,由纸制作的灯笼和年画自然也是由官方售卖。
这些年画当然是李念整出来的,他只是给出想法,然后让人去做去宣传,所以大秦的年画很有后世风格,多是一个白嫩可爱的胖娃娃坐在莲花上,怀中抱着一条红色大鲤鱼。
除了灯笼、大秦版中国结、年画外,今年还多了春联,只见很多人家的房屋都贴了春联,还是用简体字所写。
见到这些,要是有现代国人来到咸阳,大概不会觉得自己到了秦朝之时,会以为自己到了某个古装影视基地。
城中很多店铺今日都未营业,但一点也不显冷清,反而有着不同于平时的热闹,城内各处传来食物的香味,这家的粟米熟了,那家的肉炖好了……
突然,有锣声在城中响起,没等听到锣声的人们走出屋子去看是怎么回事,响亮的人声传来:“特大喜讯,特大喜讯,陛下今日已立扶苏公子为太子!立扶苏公子为太子!邀我大秦子民共贺!”
听到人声话里的内容,许多人赶紧走出房屋:什么?今天是新年第一天,陛下在今天立了太子?大秦从今日起有储君了!
出房屋的人看到一名秦吏拿着铜锣,敲一下,便喊一声,显然是有意在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一与秦吏相熟的人问道:“老张,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正敲了下锣,准备喊话的秦吏看向发问的这人,笑道:“此事岂会有假?是从宫里专门传出来的,陛下之一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个好消息,与大家同乐。”
一般的秦人哪知道始皇帝和扶苏之间的矛盾,他们常听到的是扶苏的贤名,如今听到扶苏被立为太子,许多人都很高兴。
一人道:“立扶苏公子好,听说扶苏公子宽仁贤明,扶苏公子为太子,咱大秦必会更强盛繁荣。”
其他人纷纷表示附和,原本陛下没立储,让很多老秦人有些担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陛下哪天有所不测,那大秦会变成啥样?他们现在看起来有盼头的日子还能继续有盼头?
虽然不该这样想,陛下他肯定会长命万岁,但就怕啊,要是陛下立一个储君,就算发生某些意外,他们老秦人也还有主心骨在,不怕没了方向。
而且,立的还是颇有贤名的扶苏公子,那可太好了,扶苏公子必能和陛下一样,带领他们、他们的子孙让大秦更繁荣,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
又有一人兴奋道:“这是喜事,天大的喜事,当为陛下贺,为扶苏公子贺!”
这人起了个头,周围其他人也随其一同高呼起来,而这种事在人与人间是能传染的。
很快,诸多人都一起在喊,只是将起头这人话里的“为扶苏公子贺!”,改成了为“为扶苏太子贺!”,喊声又从这片区域传开,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大秦皇宫,御宴园,正代始皇招待众人的扶苏也听到了这声音,听到是在喊“为陛下贺,为大秦贺,为扶苏太子贺!”,心中涌现出诸多复杂的情绪。
这一定是父皇让人向咸阳城中的百姓们告知他已被立为大秦储君,父皇着实厚爱于他,他不能辜负父皇的期望;咸阳的百姓在知道他为储君后,愿意为他庆贺,让他觉得一定要治理好大秦,才能无愧这些子民。
而和扶苏的感受不同,其他公子听到这喊声,知道扶苏只要不犯重错,他们再难同扶苏相争,这显然是父皇在给扶苏铺路。
西域诸国使者则感到惊讶,这位刚被册立的大秦太子在秦人当中竟这般有声望,这位大秦太子日后成为秦皇,只怕也是位贤明的大秦皇帝,这对他们西域而言,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规定中,新年可休沐五日,但以大秦现在的发展水平,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可能休沐这么久,新年第一天过后就得做事,不仅是普通的秦人如此,大秦的官吏也是。
扶苏成为太子的第二天,又被始皇召了过去,如今其已为储君,某些机密也可进一步向其放开。
看着穿上了秦制太子衮服的扶苏,始皇满意地点了点头,李念所说的那个历史上,那位始皇没来得及立扶苏为太子,自然也没看到扶苏穿上太子衮服是何样,但他看到了!
扶苏向始皇行礼后,问道:“父皇召见儿臣,不知所为何事?”
他来到殿内后发现李念也在,还向他行礼打招呼。
始皇看了眼李念,随后才与扶苏道:“你不是一直好奇李念这小子的来历,你今已为储君,可告知于你。但你须得谨记,此事为大秦绝密,纵使奚、栖乐想知,非朕允许,你也不可告知!”
听到始皇将话说得这般严厉,扶苏心中一凛,郑重回道:“父皇只管放心,非有父皇允许,纵使儿臣身死,也绝不泄露半点!”
扶苏对李念的来历也越发好奇:那密卷上记述之事必定是李念告知于父皇的,那属于未来本会发生之事,以此猜想,李念或许能预知未来,难道其是仙人弟子,或者其本身就是谪尘仙人?
否则怎可能知晓未来之事!
可这有问题,预知未来不是未来已经发生,然而父皇又与他说过,密卷上所述之事在某处真实发生过。
所以,李念是从那个“某处”过来到大秦的人?
第440章 与扶苏讲后世
只是那个“某处”在何方?
在那还有另一个大秦,另一个父皇和另一个扶苏!
世上还有这等神奇之地?
扶苏没朝李念是从后世而来,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过来的方向去想,压根儿就没这方面的意识,自然不会想到。
始皇道:“李念并非大秦之人,应说李念非大秦此时之人!”
这一句话顿时将扶苏给整懵了,“非大秦之人”还可理解,可这“非大秦此时之人”是何意思?
他看向李念,满脸惊异,这位妹婿的来历比他想的还更神奇,见他看向自己,李念冲扶苏微笑点头致意。
看出扶苏在疑惑,始皇解释道:“‘非大秦此时之人’即李念并非大秦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觉得自己这句话解释得不好,始皇又解释道:“李念是从距大秦两千多年后的后世到了大秦,因此对李念而言,我等已发生、正发生或未发生之事,不过是其所知晓的历史。其知我大秦,就像我等知夏商周一般!”
听了这番解释,扶苏顿时懂了,他的一些疑问有了解答:李念能够告知父皇那些未来之事,不是因为李念会预知未来,而是李念从后世来,他们的事迹在李念眼中是历史,就如他们回到夏商周时,知晓夏商周的历史一般。
只是李念来自的时代也忒遥远了些,距大秦两千年后!
惊讶之余,扶苏又心生诸多好奇,两千年后的世界,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那时是哪个王朝在世?后世人又是如何评价他和大秦?
在那份密卷记述上,扶苏已知大秦的结局,当然不会想大秦还在不在,有没有千秋万载。
他在此刻也明白了父皇为何要将李念来历作为绝密,要让他住在皇宫,予其公子身份,将舜英嫁给他……
这可是知晓历史的后世之人,价值巨大,别的不说,就知晓后来历史这点,便可让大秦少走许多弯路,何况李念本身还十分有才能。
同时,这也是在保护李念,李念为后世人的来历要是被太多人知道,定会有人怀叵测之心,有的人会想要将之掳为己用,有的人会想取他性命。
像赵高、李斯这些人要是知道是李念在父皇面前揭说他们之过,从而让父皇疏远了他们,会不想除李念而后快?
至于李念从后世来的这个来历是否为假,扶苏认为他能想到的事,父皇必定早就想到,肯定已设法验证过。
扶苏心中思罢,向李念道:“未想妹婿竟有这般来历!只是如此说来,我等可算妹婿……先辈?”
其实这不可如此论,李念觉得他穿越到的这个大秦是一个平行世界的大秦,而不是他原本世界中历史上的大秦,所以实际算来,这世界的人算不上啥先辈、祖宗。
但李念不会这么去提,反而还要给始皇、扶苏等人加深他是来自这世界后世的这种想法。
因为,如果说自己是来自另一个世界,跟这世界大秦毫无关系,那他很可能不会被始皇等人看作自己人,反之,若是被始皇等人认为他是来自这世界大秦之后的后世,就会被认为是后世子孙,自己人。
非自己人和自己人的差别可大了去了!
李念回道:“有现在的秦人、齐人、楚人、赵人,才有后世的华夏之民,陛下和太子都是华夏先辈。”
听了李念回答,扶苏生出个古怪的念头:既然你是后辈,我们是先辈,那你和我称兄道弟,父皇将舜英嫁给你,岂不是乱了辈分?
但扶苏想了想,从辈分上的确是先辈和后辈,将舜英嫁他,是先辈嫁给了后辈,可漫长的两千多年时光过去,即使原本为一族人,也可嫁娶,何况他们应当和李念并非同一族。
扶苏又好奇道:“妹婿既来自后世,那后世是何等模样?是哪个王朝治世?那刘季和项籍,最终是谁得了天下?”
李念回道:“后世与现今大秦大为不同,如衣食住行,在衣这方面,我华夏大多数人已不缺衣物,也无须等到年节时才购置新衣,时常便能购买,衣物破旧后,有些人甚至懒得缝补,会直接丢弃,再重去买新。”
这番话让扶苏对后世有了初步的认识,后世之国必胜过现在的大秦,大秦可做不到大多数人不缺衣物。
且后世人衣物破旧后都不缝补,直接丢弃再去买新,哪像他所看到的大秦子民,一年能买做一回新衣就不错了,有的人家可能要好几年才做一回新衣,并且一件衣物是祖传父、父传子、子再传孙。
像“一衣传三代,人死衣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且衣物破旧后哪舍得扔,都是缝缝补补继续穿,即使破烂得不行,也要想办法继续发挥其用途。
李念继续道:“再如食,不说每个人都能大鱼大肉,但一日三餐想混个饱足还是不难……”
等会儿,扶苏从李念话中发现了一点,问道:“妹婿,后世人都一日三餐?”
大秦现今可做不到百姓一日三餐,能稳定保证一日两餐都算非常不错,可听李念话里的意思,对后世人,一日三餐已是件平常之事。
李念点头道:“我华夏之民基本能做到,一般虽是三餐,早餐、午餐、晚餐,但有些人还会喝下午茶,吃夜宵。下午茶便是在午餐后,下午之时会喝些饮品,吃些点心,至于夜宵则是晚饭后,在夜晚时吃些烧烤、小吃。”
原来后世人还不仅一日三餐,吃的可能比三餐更多,那算下来,大秦完全没法和后世相比。
扶苏问道:“为何是我华夏之民基本能做到?”
李念道:“世界上某些国家战乱、饥荒,其等国内不如我华夏,我华夏之民能吃饱,能一日三餐,其等却未必。”
扶苏道:“看来后世之国也是一强国!”
李念道:“确是强国,为世界五大最强之国之一!”
这话让扶苏来了浓厚兴趣,在他本来的以为中,后世华夏应当是最强之过,可没想竟还有四个国家能同后世华夏并论。
扶苏问道:“后世华夏不是最强之国?还有四国能与之相比?”
李念道:“后世华夏虽强,却还非最强之国,其上还有鹰国。另外四国为鹰国、牛国、熊国、鸡国。这四国,以鹰国最强,便是华夏,也还差其一些,至于另三国,虽也不弱,却不如华夏。”
明白了,后世华夏是世界老二,只比那鹰国弱,却比其他国家强,这依旧让扶苏好奇,那鹰国是何方国邦,竟比后世华夏还强?
听了扶苏问题后,李念回道:“那鹰国位于玄洲(北美洲),与牛国同宗同源,本为牛国殖民、流放罪犯之处,后由于某些原因,移民到玄洲的牛国人萌生独立之念,不愿再受本土管辖,遂反叛独立,建立后来的鹰国。”
扶苏看过李念绘制的世界地图,知道玄洲在何处,没想到在后世,那里有世界第一强国,这鹰国和后世华夏之国的关系肯定不咋样,十有八九还有冲突矛盾。
难怪李念老想派人先去占海外之地,便是想抢鹰国先机,从两千年前解决掉的这个后世的麻烦。
其所言“海外之地,若大秦不占,便会为他国占领,海外之国借此发展,会对大秦不利”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真在李念所知历史上发生过。
李念对这一直念念不忘,想必是后世华夏曾遭受过这些外邦、海外之国欺辱,且被欺辱得极惨,担心这种事会在此世大秦重演。
终于又解开了一个疑惑,可新的疑惑又源源不断冒出:后世华夏为何会遭受欺辱?被欺辱得有多惨?又是如何从一个被欺辱的国家变为世界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