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都看得出来,刘季这厮日后成就必不得了,在凯旋典仪上,陛下将其排在
这等人物不现在与之交好,难道要等到其一飞冲天时再去联络?
尽管刘季好像已经起飞,但好歹还能看见踪影,能触碰得到,等其升入天宫,化为云中人时,那天宫的一角可就难见了。
所以,在凯旋典仪后,前往刘季这个大龄剩男家中说亲的人络绎不绝,而且都非一般小门小户,像吕雉原本那种家境出身,连刘季家门槛都进不了。
这等档次的民女,也能进我老刘家门?看看外面来上门说媒谈亲的都是啥来头?
要么是朝中重臣,要么是实权武将,要么家中颇有资财,你吕家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当然,吕家现在也不同了,吕雉已经嫁于公子高为王妃,据李念得到的消息,吕雉还给公子高生了个儿子,被始皇帝取名为嬴恒。
李念知道这名字时,都不用怀疑,始皇帝这必定想到汉文帝刘恒,才故意给自己孙子取了这个名儿,难道始皇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先为大秦抢占了刘恒的气运?
始皇也莫名的玄学,不过人刘恒是沛公之子,这嬴恒却是始皇帝之孙,按这个辈分计较,始皇帝岂不算沛公父辈?
刘家天天往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有意提亲说媒者不知凡几,这让刘太公整天乐呵得连漏风的牙都露了出来,。
原本在他几个儿子中,就属他这个三子最让他头痛,明明老大不小了,却一点正事不干,就在乡里跟一群人无事闲逛,被人瞧不起不说,也娶不上妻,让他在乡里都抬不起头。
这把刘太公给愁的胡须都白了不少,这可怎么办啊,儿子老大不小了,却成天无所事事,还不结婚,丢人,丢人呐,要被人戳着脊梁骨说啊。
可没想到那位高高在上的秦皇陛下会突然派出使者来沛县,邀请他们一家去咸阳参加那啥称帝大典,主要的受邀人还是他那游手好闲的三子。
尽管至今未明白秦皇为何要邀请老三,但这可谓天降之喜,刘家随使者到了咸阳,而等到了咸阳后,还有更大的惊喜。
老三被秦皇委以重任,先被允许在朝中观政,再给安排了一些职务,等大秦决定要征讨东胡、月氏时,更是让老三率领大秦使团出使乌孙,与乌孙人建交,商议共击月氏。
虽此行危险重重,办得不好有性命之危,可若能办好,也将取得巨大的功绩,老三将通过这份功绩在朝中站稳脚跟,他老刘家也会因此光耀,可谓危险与机遇并存。
没想老三还真成功了,凭借出使的功劳在凯旋典仪上得到了皇帝陛下亲手颁发的一枚大秦玄鸟勋章。
这个原先在他眼里不成器、让他发愁闹心的老三竟一跃成为老刘家最成器的人,他现在再也不用为老三的亲事发愁,反而为来说媒谈亲的太多而愁,这么多贵女,该选哪一个当老三媳妇呢?
但实际上,他也拿不了主意,还得看老三自己的意思,可这不妨碍刘太公高兴:咱儿子出息了,咱老刘家发达了!
刘季最终没选择和那些来头大的贵女结亲,他选择的妻出自一品级不高的小官之家。
因为刘季看得明白,他有如今的荣耀地位是因皇帝陛下器重,要想地位更稳、权势更高,那就必须强化陛下对他的器重,让陛下更信任器重于他,他才有机会更进一步或数步。
选择与那些贵女结亲,表面看起来的确风光,可于他想更进一步的想法来说,十有八九会起到反效果,因为这会损耗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器重。
刘季觉得皇帝陛下会这般考虑:朕信任器重于你,你却与那些权贵结亲,你就这般回报于朕?难道你认为跟那些权贵成为亲家,他们就能帮你更进一步?你是觉得朕不会给你机会更进一步?
而且,他这位新晋的朝廷红人和权贵结亲,还很有可能会引起皇帝陛下的忌惮:你们这些位高权重的人勾结在一起,想干什么?
除此外,刘季还有另一重考虑,贵女出身高贵,娶回家里未必能与他琴瑟好合,说不定反会闹得家宅不宁。
出于这些考虑,刘季果断拒绝了那些重臣高官的说媒弹亲之意,选择了一名家世并不显赫的小官之女。
事后,皇帝陛下给出的回应也证明他选择的正确性,当得知他要成婚后,皇帝陛下给了他不少赏赐,并告知他,在他成婚之日,会亲自前来喝他一杯喜酒。
如果他选择的是迎娶一名贵女,那皇帝陛下或许仍会有赏赐赐下,但一定不会有那么多,更不会说要来喝他的喜酒。
刘季所想倒也没错,但始皇会来喝他喜酒,以李念的角度看,不是因为他没娶贵女,向始皇表示了“忠诚!”,而是他是原本历史上的汉高祖,还被始皇给弄没了原本的妻,始皇才会去见证下他成婚。
今日是刘季娶妻成婚之日,按大秦现今的嫁娶流程,分为六个阶段: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下聘)、请期、亲迎。
刘季今日所言进行的便是第六个阶段“亲迎”,这个阶段一般是在黄昏时进行,因而“婚礼”实则原为“昏礼”,黄昏娶妻之礼。
但因知晓皇帝陛下今日要来,所以两家人在“亲迎”时有意提前了一些,让新娘能早一点到达刘家,总不能皇帝陛下到了,新娘还要很久才到,要皇帝陛下跟其他人一起干等。
因此,李念跟随始皇到了刘家不久,新娘便到了刘家,此时的婚礼没有“拜堂”这一流程,而是沃盥礼、同牢共食、合卺礼,以及解缨结发。
今天的老刘家甚是热闹,因为始皇说过要来喝一杯喜酒,因而朝中大臣尽至,老刘家的屋子根本容不下这么多人,只能向街坊邻居借了地方招待。
韩信这小子也被李念带着过来,看着身穿黑红礼服的刘季和新娘走婚礼流程,韩信突然问李念道:“李师,您和师娘结婚时,是否也要如此?”
李念偏头看了眼韩信,一听便知这小子其实不是在问是不是也要穿这色调的衣服,走这种流程,而是在问他啥时候成婚。
嬴舜英也跟着始皇一道过来,此刻正坐在李念身边,听到韩信的问话,小脸红扑扑的,但两只耳朵在认真倾听。
李念当即给了韩信一个脑瓜崩:“为师的事不需你来操心!”
被李念敲了个脑瓜崩,韩信一点也不生气,他有多位老师,但他最喜欢最亲近的还是他这位李师。
李师给他的感觉不仅是老师,更是朋友,两者虽有年龄和身份的差距,但李师给他的氛围十分轻松,二人相处也颇为融洽。
李师不仅教会他诸多知识,更告诉了他许多人生道理,亦师亦友亦如兄长。
韩信义正言辞道:“身为李师弟子,怎能不管?李师和师娘早日成婚,诞下师弟师妹,我还能帮李师照看一二!否则等我年长,不在咸阳,便无法帮李师照看师弟师妹。”
韩信已经知道他日后的道路,肯定不会长期待在咸阳,必会在各方历练,甚至会离开大秦去国外指挥军队作战。
李念回答道:“那你还得再等个几年,你师娘年龄还小,且过几年再说。”
而听到李念的话,嬴舜英脸更红了些,虽然韩信一直以“师娘”来称呼她,全大秦甚至连外邦都知道她是李念的未婚妻,但李念给韩信的回复,还是让她感觉有种向众人公开宣布她是未婚妻的意思。
韩信的问题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不少人这时才反应过来,这位原来还没和舜英公主正式成婚啊,差点以为两人成婚很久了。
对于韩信说让李念早日成婚,早点诞下儿女这点,众人也很有兴趣,这位日后所诞下的儿女将会如何?
李念也注意到嬴舜英反应,低声对她道:“放心,我们成婚之日,必会与老刘今日不同,保准古来未有!”
确实会“古来未有”,因为他要用的某些东西在古时就没有,将由他带到这个时代。
嬴舜英听得脸更红了,但“老刘”二字让她愣了下,随后明白过来是谁后,看了看刘季,心道李念是故意在称呼刘季为“老刘”,说别人年龄大。
不过,今日的刘季可并不显老,反而很是帅气,尤其在黑红礼服的衬托下更添一种尊贵之感。
待流程结束,看着这对完成礼仪,从法与礼都为夫妻的两人,坐在主宾位的始皇笑道:“今日为刘卿大喜之日,朕再为刘卿添加一喜。”
“在刘卿入咸阳时,朕曾评价过刘卿,‘沛县刘季,若在治世,当为安邦之能臣,若在乱世,当为定国之英雄’,卿可记得?”
不少大臣还是头次知道始皇帝对刘季的评价,不由有些惊讶,这份评价也太高了,简略下不就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不过,皇帝陛下要给刘季身份成婚之喜?
李念倒是知始皇帝要送的这一喜是什么,始皇还是很大气,居然真的敢放刘季出去,要是没想皇帝,保不准早将刘季囚禁或杀害。
听到始皇之言,刘季正色道:“陛下与臣之评价,臣莫敢亡也,时刻铭记于心,为臣行事之准!”
只听始皇帝又道:“今刘卿果真为我大秦立下大功,未辜负朕与刘卿之评。刘卿能力不俗,尤其接人待事方面,极有天资,便是朕也不如刘卿。刘卿既有此方面之才,朕不当限制,当使卿能更展天资助大秦强盛才是。”
说完这些,始皇终于讲到他要给刘季的那“一喜”,他看着刘季,认真道:“朕欲使刘卿代表大秦常驻西域,为大秦总督西域诸事,刘卿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不仅刘季惊讶,便是诸多大臣也纷纷震惊,除了早就知道的李念、王绾等人。
第417章 旧事消弭,章邯归来
这等于要任命刘季为西域的封疆大吏,大秦今后在西域的诸多事宜,都将由刘季着手处理。
尽管大秦现今对西域的控制力还不算强,但在今后必定会大大增强,尤其大秦要走的国际化道路,注定要向西域诸国发展。
西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陛下却要让刘季代表大秦常驻西域,为大秦总督西域诸事。
原本就知晓陛下器重这刘季,没想到会这般器重,竟将西域事委于其,任命其为大秦驻西域第一任总督。
但仔细想想,刘季作为西域第一任总督也的确合适,其和乌孙的王公贵族交好,据说是一起比过尿尿远近的关系,乌孙王甚至认了刘季当大哥。
由刘季代表大秦常驻西域,乌孙人大概不会出什么问题,要是其再跟西域其他国邦部族的王公尿几次,说不定也能将那些国邦部族拉上大秦的战船,十分利于大秦在西域的发展。
这只是始皇帝让刘季常驻西域的一个原因,另一主要原因是他想看看这位历史留名的汉高祖在西域能做出何等功业。
至于放刘季出去,由其为大秦总督西域,会不会造反……
始皇认为不会,且他也很有自信,即使刘季谋生出反意,也不会是大秦的对手,他不是历史上的那位始皇,大秦也不是历史上的大秦。
都由于李念这小子的到来,发生了诸多变化,要是这还能让刘季造反并且造反成功,那也是活该!
刘季既然有开国立朝之能,那因为其原本历史上汉高祖的身份而让其困居国内,属实浪费其才。
且始皇对刘季的态度一直较为欣赏,这位虽说建立大汉取代了大秦,但即使没有刘季,大秦一样会灭亡,过错并不在刘季。
反倒是刘季入咸阳之时,肯接受子婴投降,不屠戮大秦宗室,颇为难得,反观另一位,始皇便极不喜欢。
于是,他不仅不想杀刘季,还想给刘季机会发展,让刘季出使乌孙便是因此。
虽说不可能让大汉的开国君臣在大秦国内发展,但他着实好奇这些人在大秦外会缔造怎样一番气象。
没错,始皇不仅要让刘季去西域发展,还会给他配备一些为大汉打天下开国的文武。
听到始皇的话后,刘季激动异常,尽管他早已想过皇帝陛下会让他再往西域,但此刻真正听到后,还是难抑激动,对始皇的敬仰感激也达到了顶峰。
是皇帝陛下对他的看重,他刘季才有今日,若无陛下,他今日只怕还在沛县领着一帮小弟闲逛吹牛,哪有机会为总督一方的重臣?
朝为沛县郎,暮登天子堂,他日沛县浪荡子,今为大秦督四方,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陛下对他刘季有天大的知遇之恩。
此恩之大,唯有以忠义相报,即便为了这份忠义,可能需要付出他的性命,但那又有何妨?他刘季是一知恩图报、讲义气之人!
刘季激动地单膝跪地,向始皇道:“臣愿为陛下驻守西域,为大秦处置好西域诸事!”
虽然这份差事会让他离开咸阳,去往人生地不熟的西域,但做大事怎可能没有取舍?要想立大功,成大事,便需舍弃一些东西。
始皇笑道:“好,很好!刘卿不愧为我大秦安邦之臣,今后有刘卿在西域,朕也放心!今日为刘卿大喜之日,且先宴饮,之后再与刘卿详谈此事。”
始皇不再多言,让宴席开宴,一道道菜肴被端上,刘季的婚宴因为来的人太多,没有用分餐制,而是多人围坐于一桌,这也是李念会和嬴舜英、韩信坐在一起的原因。
所上菜肴在这时代算得丰盛,厨子还是来自皇宫得李念指导的大厨,滋味也算不错,这顿婚宴吃得宾主尽欢。
将后世的一些食物做法带到大秦,这也是李念给大秦带来的一大改变,已经处在这个时代,不仅要融入,也要在允许的条件下,让自己的生活能过得更好一些。
李念也未对这些食物做法藏私,将之流传了出去,现今的咸阳便普及了不少李念传出的菜肴做法,大为丰富了这时代的饮食品类。
宴饮结束,始皇和李念先其他宾客一步离开。
回到皇宫,李念、嬴舜英、小韩信皆离开后,始皇并未处理政务,反而走到了章台宫外,遥望向宫外的无垠天地,而蒙毅默默守在始皇之后。
突然,始皇出声向蒙毅问道:“蒙卿,章邯如今如何?”
听到“章邯”这个名字,蒙毅微微一怔,随后恭敬回道:“回陛下,章邯还在依陛下之言行事。”
听到蒙毅的这个回答,始皇陷入沉默。
其实他哪不知道章邯现况如何?
他会定期收到关于章邯的消息,只是他未想好怎么处理。
如今再回头看,当时的他做出的决定并没错,李念来历存疑,所说所言未必可信,须得找地方试点验证,只是等他相信李念的来历和所言后,之前派章邯去试点验证便成了问题。
整个大秦都在李念的影响下发生改变,勃勃生机,万物竞发,可章邯所试点的那几个地区却没有,因此变得格格不入。
继续试点验证下去已毫无意义,且这事也不可能长久拖下去,是时候结束这笔旧事了。
始皇沉默了会儿,开口道:“将章邯召回,章邯是大秦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不当就此埋没。至于那些被试点的县,为其等减免五年税赋以作补偿,再从狱中找出一批犯官,以其等……”
始皇话未说完,蒙毅已明白始皇之意。
这件事说来是陛下因为不信任李念公子而制造出的一个错误,但陛下不可能直接向天下人大方承认这是他制造出的错。
总不能告诉那些县的百姓,外面已经推行各种新的政令,减刑缓法、轻徭薄赋,可你们这里还在依照原来的秦律运转,严刑峻法、重徭重赋,都是因为皇帝陛下想要在你们这里试点,验证李念公子所言导致的吧?
那这些县的百姓会对陛下心生怨恨,也会影响陛下在天下的威望,所以需要有人代陛下担下这份错。
陛下的选择便是让一批犯了罪的官吏去担,将他们全部杀了,以其等为罪首去安抚这些县的民心。
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挺无语,李念公子来历不明,陛下不敢信任其言,设法验证,并不算错,只是没想到李念公子给大秦带来的变化会这么迅猛,导致陛下的试点验证开始没多久就难再进行。
这试点验证还让陛下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继续进行下去,肯定不行,可终止试点验证计划,便需将章邯调回,还需安抚这些县的百姓,还要想办法将此事掩盖过去,不能损了陛下的威望。
这事办得就糟心,原本定立此事时不算错,可发展着发展着,就成了对陛下不利的糟心事,这事还没法一直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