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笑道:“他们倒是想,可西方诸国不傻,西方诸国收一技之长者、收有钱者,却不收废物。”
这时,始皇帝又发现了一个问题,李念似乎在话里将脚盆也列为了西方诸国之一,可脚盆明明与大秦临近,位于大秦之东,为何会被归纳为西方诸国呢?
这应当不是李念马虎出了错,那么其中必有原由,始皇帝快速在心里思索答案,难道是……
他向李念确认:“李念,你为何将脚盆与西方诸国并列?据朕所知,脚盆就在大秦东边!”
李念答道:“陛下,诸国中的‘东西’并不单从地理位置上划分,还从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之上,而脚盆受西方影响极重,其虽位于东方,主要人口肤色为黄,却可算作西方诸国之一。”
果然和他想的一样,脚盆国在地理上处在东方,文化思想却被西方诸国给影响渗透,这让始皇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入侵的厉害!
始皇很快又想到了一点,脚盆国和华夏很近,却倒向了西方诸国,以其地理位置,绝对会被西方诸国当作对付后世华夏的一环。
后世华夏的路走得应当十分艰辛,难怪李念这小子觉得大秦所面临的困难与后世华夏一比,都不算是事儿。
根据这小子所言,华夏的最后一个王朝是那清朝,而这小子对清观感颇为不好,此朝没带华夏走向强盛,反而导致了华夏衰弱,使华夏遭受了诸多耻辱,有亡国灭种之危。
华夏之内暗淡无光,矗着散发腐臭气息的清朝,华夏之外西方诸国崛起,化为群兽对华夏虎视眈眈。
真想知道后世华夏是如何在内外交困的环境中脱险,还成功开国,崛起成为世界级强国之一。
李念回到了对后世某国的讲说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来,原本的便宜食物却没了,此国之民虽还相信西方诸国那套,但肚子也是真的饿啊,然而他们支持的新朝可不惯着他们,敢不满?统统当作旧朝余孽捕杀,新朝对外强硬不起来,但对内却能重拳出击。”
“治不了洋人,还治不了你们这群刁民?敢起来喊饿的人,都被‘仁慈’的新朝赐予了一颗‘花生米’,只要吃了后不再喊饿,那肯定就是不饿。”
花生,他们倒是知道,李念讲过的另一洲陆上的作物,但此处的“花生米”定并非他们之前知晓的那种,应是后世的某种武器或毒药,能取人性命。
把人杀了,死人当然不会喊饿,还真是一个解决饥荒灾饿的“好”办法,但此国之民不值得同情,有此遭遇是其等自作自受。
这文化入侵当真危险,能让一国陷入大乱,使之倾覆,大秦必须得加以警惕,最好是影响他国,而非被他国影响!
李念继续道:“此国便是被西方诸国影响的例子之一,然此国只是一小国,可能会让陛下、诸公以为国家弱小贫瘠,会被西方诸国影响很正常。可如果有世界级大国也受了影响,而被颠覆呢?”
这瞬间引来了始皇等人浓厚的兴趣。
世界级大国被文化输出影响,他们已经知晓,李念已说了后世华夏也遭受了西方诸国的思想文化影响,但听这小子的话,这个世界级大国似乎很有来头。
在始皇等人惊讶好奇的目光中,李念道:“毛熊国,曾是后世超级大国之一。后世的超级大国:一为漂亮国,二为毛熊国,这两个国家是那个时代最强的两大国家,许多国家都以之为核心组建阵营。”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即离现在两千二百多年后,注定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毛熊国轰然倒塌,分崩离析。”
“这个人类历史第一次出现的庞大国家,仅国祚六十九载,毛熊国曾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成就,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其完成了人类首次太空飞行、其首次拍摄到了月亮的背面……”
李念并未解释这些都是什么成就,但光听“首次拍摄到了月亮的背面”,始皇等便知这绝对是大秦现今绝难做到之事。
“后世华夏能开国,能够崛起,也和此国有关。但陛下和诸公不要误会,后世华夏能崛起是靠华夏先烈一步步走出来的,非他人施舍而得。毛熊国在强盛之时,为世界一极,所谓‘一极’,便是世界顶尖,唯漂亮国能与之相比,其他诸国皆不能,当时的华夏亦不能。”
“在其实力最强盛时,漂亮国也甚有不如,甚至曾让漂亮国人一度认为他们不可能在竞争中胜过毛熊国。然而……”
李念话锋一转,道:“偌大的毛熊国还是倒了!毛熊会分崩离析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受到西方诸国文化影响,无疑是其中原因之一。”
从李念话里也能感受到这个国家的强大,但这等强大的国家也会因受到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而倾覆。
这让原本认为只要大秦够强,就不会受到李念所说的他国文化入侵之害的始皇等人神色严肃起来。
始皇不解道:“既然此国如此强大,那西方诸国又是如何做到以文化影响此国?”
李念道:“此国虽强,然却有短板,其短板被西方诸国抓住,西方诸国自然是对其出以重拳,并在此过程中,向此国之民彰显他们在这些方面之长。”
“如此国在工业生产方面,更着重于重工,而忽视轻工,导致明明为超级大国,生产制造能力不俗,可百姓的生活却相当简陋。”
第385章 大秦的文化之道
冯去疾疑惑道:“难道此国之民吃不饱、穿不暖?”
李念笑道:“此‘简陋’并非指不能吃饱穿暖,以毛熊国那时的生产力,吃饭穿衣不是大问题,而是说他们的生产制造能力很强,一年能造出上万辆坦克,然而此国百姓日常吃穿却长年只有那几样,连买一辆小汽车,也得排队等上好几年。”
“简单说便是,此国有足够的生产力,可此国百姓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落后于西方诸国!”
王绾道:“也即是此国生产制造能力不弱于西方诸国,甚至犹有强之,然此国百姓的生活却差于西方诸国,西方诸国的百姓吃喝比他们好,衣物比他们华美,玩乐也比他们精彩。”
李念点头道:“正是!西方诸国发现毛熊国这处短板后,便利用媒体大肆宣扬,让此国百姓看到他们西方百姓是如何生活……”
王翦接话道:“而此国之民见西方诸国百姓过得比他们好,自然会心生不满,他们是超级大国的百姓,过的日子居然不如别国,心中当然不会平衡!”
冯劫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西方诸国是如何宣传?”
李念道:“从衣食住行、电影音乐、动画文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宣传,在衣食住行上,像在‘衣’这方面,西方诸国将他们打造为世界的潮流,也即他们所穿着的衣物便是世界最流行的样式风格,跟他们穿的一样便是时尚,穿的不一样便是老土落后。”
李念想了想,举例解释道:“所谓‘潮流’、‘时尚’便如在咸阳出现了一种花色的衣物,让许多咸阳百姓都追捧,而从咸阳外来的百姓没有穿这种花色的衣物,而穿着过去样式的衣物,便被认为是‘老土’、‘落后’。”
经李念这么一解释,始皇等顿时全部明了,关键的地方也不在于西方诸国百姓穿的衣物究竟怎样,而在于西方诸国能定义“时尚”、“潮流”。
他们时尚潮流的,那跟他们不同的人,可不就得被其等定义为“落后”、“老土”,然后以此让不同于他们的人改变穿衣风格,乃至生活习惯,而这显然也属于文化入侵的一种。
“再像吃喝方面,毛熊国人能吃啥,几乎每天都是重复的那些,而西方诸国却弄出了多种花样,还创造了一些知名饮食品牌在全世界流行!”
“甚至,西方诸国还有人建立了他们的餐饮评判标准,以之去评判他国的饮食。这般下来,看到西方诸国百姓吃喝种类比他们多,味道比他们好,还在全世界流行,再看看自己吃的,焉能不心生羡慕?”
李念道:“这也很难怪此国之民,因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温饱问题初步解决后,人们便不会只想着吃饱穿暖,而会想如何吃的好,吃的精细,穿的舒适美观,同时也会产生精神方面的追求!”
“此国没能处理好,甚至对之忽视,当然会被西方诸国抓住破绽,狠狠殴打。如果没有西方诸国与他们对比,情况可能会好些,不知有更‘好’之处,自不会心生向往,然而可惜有西方诸国存在。”
始皇等人听出了李念讲这番话的意思:这是告知他们,不要想着压制民众,不让民众过好日子,除非你们能保证在大秦外不出现比大秦更好的国家,否则一旦有比大秦更好的国家出现,此国的情况未必不会在大秦发生。
李念继续道:“相比于衣食住行,电影音乐、文学动画会造成更危险的文化影响,尤其是电影、文学作品、动画这些可直接传播思想之物。电影便是……”
李念琢磨了下,以一个王绾等能了解的方式讲解道:“便是利用某些特殊之物将平日言谈举止给记录下来,就像今日臣与陛下、与诸公在章台宫内议事,整个过程被毫无巨细地记下。不管是此殿内的一应事物,还是我等神情举止,都会被悉数记录,然后再呈现于他人。”
始皇看过李念手机中的视频,自然不难理解电影是何物,这主要是给王绾几人解释。
几人皆是才思敏捷之辈,很快理解过来,王绾道:“便是将我等今日之景记入某物,随后再呈现于他人眼前?”
李念道:“是,但电影通常是对某个故事编造展现,如王贲将军、蒙恬将军领兵破东胡、月氏一事,便可编为故事,在其中增添许多原本不存在的细节。”
“像给此番出兵添加本没有的困难险阻,让人们感到大秦对东胡、月氏出兵的不易不利,幸得王贲将军和蒙恬将军智慧果决,才在惊心动魄的危局中化险为夷,得了此次大胜!”
这下几人彻底懂了,这电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编造,那这玩意儿用得好,将是对他国进行文化入侵的利器。
在这电影之中,贬低他国,然后再抬高自己,向其内编造进去对己国有利,对他国有害的观念,然后再传播到他国中。
嘶,这手段着实有些厉害……
冯劫皱眉道:“西方诸国利用这电影传播于他们有利的故事?”
李念点头:“没错,西方诸国制造的电影,自然会在其中彰显其等奉的思想观念,如在他们的电影里,他们自己人常是英雄,负责拯救世界,伟大、光明、正义,其他人则猥琐、黑暗、邪恶。”
“短时间内也许看不出不妥,可长此以往,有些人便会真信了电影里表现出的东西,渐而认同西方诸国那套。”
“文学作品、动画等产生影响的方式和电影相仿,当人们看到西方诸国的小说、散文时,某些人便会被字里行间那些观念想法所渗透影响。像有一书说某人是坏人,于书中详陈其罪行,宛如亲见,要是此书广传天下,会否有人真认为此人是坏人?”
始皇道:“《韩非子》中曾有一故事,‘三人言而成虎’,若此谣言广传开,定会有人真信此人是坏人。”
李念道:“反之,宣扬自己好也同样可以达此效果,西方诸国便是以此贬他人褒自己,让不少国家真视其为灯塔,沿着他们所行过的路去走。孰不知西方诸国发家时,根本不走这路!”
西方诸国怎么起家的,可不是按西方诸国后来所宣扬的那套,而是靠殖民掠夺起来。
“这些国家按西方诸国所言去走,岂有不走歪之理?何况,西方诸国在他们说的这条路上也包藏祸心!”
“此国亦是如此受了西方诸国影响,其在军事上很强,可在文化发展上却不如西方诸国,这个缺点被西方诸国逮住,集中猛击,最终在此国身上撕开了一条难以自愈的创口。”
王翦道:“此国便未阻止西方诸国对其文化入侵?”
李念道:“自然有所动作,但能不能阻止住又是另一回事。西方诸国在文化方面对他们的优势太大,尤其是进入双方较量的中后期时,此国颓势难止,西方诸国却生机蓬勃。”
“人多有追慕美好之性,见西方诸国电影比他们多而有趣,见西方文化作品比他们好而深刻,自然会心向往之,即便此国朝廷阻止,此国之民也会去偷摸去接触。且此国朝廷之内,也有人认可西方。”
“在军事实力上,此国本与西方诸国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时期,略有胜之,可在文化上,此国居于下风。这是一场文化上的战争,优势方大胜!”
“此国的结局,陛下和诸位也已知晓,在文化战败及其他因素作用下,轰然倒塌,分崩离析。且文化上战败的影响深远,由此国分裂出的国家依旧在承受遗毒。”
听完这个国家怎么在文化上被人入侵,始皇等人陷入沉默,如今的大秦肯定不如此国,可这等强国也会被其他国家文化影响,大秦不可不以之为鉴,不可忘记文化方面的重要。
沉默了会儿后,始皇问道:“西方诸国之害应已为人所知,为何后世还有国相信其等?”
李念道:“因为西方诸国先进强大,纵使西方诸国信用不佳,但因其等强大,便有国愿信,且不信他们,他们便会对其他国家发起制裁,乃至出兵。文化入侵也得有足够实力作为支撑!”
“大秦今后,不但要在军事经济上发展,文化方面已不可忽略,在臣的想法中,大秦当在多方面领先诸国,无有薄弱处。”
不用李念作这番总结,始皇等听了李念讲说的文化重要性后,也有此想法。
如果大秦只作为一个闭关锁国的地方性国家,可以不着重文化的发展,甚至发展文化反而对想维持大秦稳定的君臣不利。
因为发展文化,必定要加大对教育方面的支持投入,而教育又会启迪民智,王公贵胄们的位子就不一定有那么稳了。
可大秦要迈向世界,那就得发展文化,构建出大秦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优势,建成属于大秦的文化护城河。
这也是李念要鼓动大秦迈向世界的一大重要原因,不然怎么找理由让始皇更加支持对教育的投入呢?
始皇帝可是封建君王,华夏历史第一位称“皇帝”的君主,顶尖的聪明人,要是拿不出让他心动的好处,其会愿意他的王朝产生不稳定因素?
幸亏始皇帝对功业看得更重,李念拿出的大秦日不落、万王之王、后世帝王之楷模吸引到了他,否则不可能说动始皇。
这不是骗,而是用巨大的好处去吸引始皇帝让大秦发展!
李念又道:“文化的发展好处,既可让大秦保持对其他国家的文化先进性,以之去影响他们,就像后世西方诸国所做的一样,大秦也要让诸国以说大秦语、习大秦字、用大秦物为荣。”
始皇知道这恐怕是李念这小子的执念,后世的西方诸国在整个世界影响力巨大,后世的华夏子孙十有八九要学西方诸国之语。
不过,在他的大秦不会发生这种事,要学也是诸国学大秦的语言文字!
“要让他们接受大秦的文化风俗,思想观念和大秦一样,以想来到大秦成为大秦子民为荣。如此一来,我大秦亦可得到诸多的他国人才,而诸国人才流失到大秦,又可进一步削弱诸国!”
“文化发展还可为大秦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大秦现今虽不能做出电影,但漫画、小说等却不难制出,将之发行于诸国,当可为大秦赚得不菲之利。”
这话听得始皇等人颇为心动,需要后世先进技术的东西做不了,可漫画、小说不需要,能以之成为大秦的一种文化潮流,既用于影响他国,还可从他国赚取财货,一举数得!
李念话锋一转,道:“然文化想得到发展,必须有更多读书识字之人,因为读书识字者更容易创造出文化作品,像著书,是读书识字者写出一本书容易,还是不读书识字者容易?”
王绾等人看了眼李念,这应该才是这位想要讲的重点,其想要让大秦更支持民众读书识字。
但他们也没反对,他们能看出民众读书识字后会带来的弊端,可他们也明白这件事可以阻止一时,却不能阻止一世,且这位给他们带来的后世发展经历已告诉他们,一个国家想强盛就得发展教育!
如果是以往,不知这位来自后世,不知世界之大,他们兴许会驳斥这位大胆妄为,其言是在妖言惑众,动摇社稷根基,当处以极刑!
但如今,大秦已走向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也开眼看到了大秦外的广袤世界,若再阻止这位,反而是对大秦不负责,是对华夏不负责,也是对后世子孙的不负责。
大秦停滞不前,可大秦外的诸国却不会停滞不前,万一让他们趁着大秦停滞时将大秦超过,随后再入侵大秦,谁为罪?
王绾几人一边心中思索,一边听李念斩钉截铁道:“而大秦想有更多读书识字者,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第386章 大军将归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基石,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就必须有更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过教育所增加的读书识字者,不仅可用在文化发展方面,亦可为大秦之官吏,大秦之工匠。”
“大秦今后的疆域必会变得更广,而更广的疆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吏,大秦要进行工业建设,也需要大量有才学之人,试问这些人从何而来?”
核心就一个意思:为了大秦未来的发展,陛下和诸公要支持大秦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始皇等也知道李念所言是事实,大秦发展需要大量人才,而人才不靠教育培养,难道要让其从路边自然生长出来?
或者要让他人(诸子百家)培养出,自己再去招贤,可他人培养出的人才能有自己教育培养出的可信?
但教育也有弊缺,特别是对大秦这样的封建王朝,教育使得民众启智,不再好被蒙骗,意味着他们的统治会动摇。
想大秦国祚千年万年,大秦宗室永远传继统治下去,将变得不再可能。
这似乎是个选择题:选择发展教育,会影响大秦的稳定,但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会推动大秦快速发展进步;而选择不发展教育,维持大秦的稳定,可大秦发展又会受严重影响。
但对始皇帝而言,这不是一个选择题:他心中固然想让大秦千秋万载,永世延续下去,可李念从后世来,已经告诉了他结果,没有王朝可以万世不易,他再怎么努力,大秦也有去王去皇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