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210节

  “这些虽未直接从军事上威胁大秦到安危,但同样和大秦的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外邦宗教流入会改变大秦百姓的思想观念,大秦技术外泄会使外邦实力增强,使其等对大秦的威胁增加。”

  始皇、王绾等人都在思索,李念未停,继续道:“再是经济方面,大秦朝国际性强国变化,与诸国贸易往来频繁,也将对大秦原本的经济结构、税赋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譬如贩卖到大秦的牲畜变多,将使大秦境内的肉食价格下降,受此影响,大秦百姓蓄养的牲畜还能卖得出去?即使仍卖得出去,能卖到他们想要的价钱?”

  “经过异邦牲畜的冲击,还会有那么多的大秦百姓愿意蓄养牲畜?”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明显的:异邦卖过来的牛羊如此便宜,那还养个什么?

  养了也无利可图,不如直接从外邦买,又便宜又好!

  短时间内,看起来这种“自己养不如从外邦买”的方法更好,可从长远看,这会打击到大秦的牲畜养殖。

  万一某天,外邦不把牲畜卖给大秦,大秦将会被卡住。

第380章 大秦今后的经济之路

  李念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自问自答:“只怕不会愿意,他们辛苦蓄养,却竞争不过从异邦贩售进来的牲畜,所得十分微薄,甚至难养活一家老小,那为何还要去蓄养?”

  “大秦百姓不愿意蓄养,还会在大秦产生出一种‘自己养不如从外邦买’的思想:外邦的牲畜又便宜又好,我们还干嘛要自己养,又费时费力,直接从外邦购买,岂不美哉?”

  王绾摇头道:“此想法不对,若人人皆着此想,大秦将有大患!”

  其他人都看向王绾,只见王绾一脸正色,认真道:“看似从外邦购买牲畜,物美价廉,还为大秦节省了人工物力,可是否想过某朝一日,外邦无法或不愿再将牲畜卖于大秦,岂不是受制于他人,有弱点被他人拿捏在了手里?外邦若以此要挟大秦,又当如何?”

  那不等于制造出一个弱点短板,让别人可以握住,以之拿捏大秦,这不是始皇等人想看到的,大秦怎么能有弱点被他人捏住。

  光是想,始皇等人便能想得到那种受制于人,被人卡住脖子的情况会多难受,会给大秦带来多严重的后果。

  李念道:“诚如首相所言,可后世有些人却想不通这,也不知他们是真想不通,还是装想不通,硬是觉得与其自己研发制造,不如直接从他国购买,结果等别国不卖给自己时,就懵了。”

  “别人有的再好,也不如自己有。臣只是以牲畜为例,实则当大秦与更多国邦往来后,情况要更加复杂,诸国的物品流入大秦,将会对大秦同类的物品产生冲击。”

  “这是大秦国际化道路上必会经历之事,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如何,大秦都必须要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生产体系,从基础到高端,从农业生产到精密器械制造。”

  李念语气认真,话中出现了一些对始皇等人来说新鲜的名词,但只是稍一琢磨,始皇等便明白这些名词是何意。

  “简言之,他国能生产制造之物,大秦要能生产制造,他国不能生产制造的东西,大秦也要能造。不论大秦今后强到何等地步,臣都认为大秦必须要有生产制造的能力。”

  “而不是觉得大秦强盛富有了,便可以不必自己再制造生产,只需花钱从他国那购买即可。如果真发生了那种情况,纵使大秦到时是天下第一富有之国,也依旧危险。”

  始皇等人已明白危险在何处,自己不能制造生产,要靠从他国购买,即使再有钱,也可能面临其他国家不愿意出售的困境,其他国家一下断绝供应,可不得陷入困境危险中?

  始皇仔细思考了下,发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发生,不,不是很有可能,肯定是在后世有实例,所以李念才专门在此提出。

  李念接着道:“对大秦而言,臣所言的这种危险,主要会发生在已经完成工业化后,在大秦的工业化后,大秦会迅速变得强盛富有。”

  “而在强盛后,大秦国内的生产制造成本会相较于比大秦落后的国家更高,比如人力成本,像在大秦雇一人伐木,每天需支付一金作为酬劳,可在落后于大秦的地区,雇一名当地人伐木,却只需十一。”

  始皇帝道:“所以,大秦会本在国内的工坊迁走,迁往到其他国家地区。这么做,确实会节省生产制造成本,但会产生一个很不好的结果:让大秦生产制造业被转移走,大秦国内失去生产制造之能,反而要从国外去购买用品。”

  说到此处,始皇帝点头道:“朕明白了,的确无论如何,得让大秦保留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之能!”

  李念道:“这种现象在后世已有发生,凡去工业化的国家都遭受了影响,便是后世第一强国未完全去工业化,仍保留有高精尖的产业,只将一些传统制造业转移出去,也后果严重。”

  鹰酱当初能将兔子卡得十分难受,是因兔子的芯片等高精尖产业还未赶上,可几年过后,今非昔比。

  兔子的各行业都发展不错,且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使在某些方面还有短板,但也不是那么依赖他人,是个六边形战士。

  反倒是鹰酱由于去工业化,将很多制造业给迁移走,让其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强国,却漏出了鸡脚。

  鹰酱还以为兔子是当年的兔子,想以加关税来拿捏,未想今时之兔非昔日之兔,兔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看兔哥跟你硬不硬就完了。

  哈基鹰,别搞错了,是你这厮现在更有需于我,而非我有需于你,咱国内可以不用你的产品,可你国内有多少用品made in兔?

  还是鹰酱这些年过得太安逸,去工业化主动将自己的腿给打折了,否则一个工业体系完善、工人勤劳素质高的鹰酱,那才难对付。

  李念道:“大秦如今初步工业都未完成,离产业拆分转移、去工业化更是遥远,然此中道理却是一样!”

  “不仅是从外邦流入的货物会对大秦产生影响,大秦本身所售出的货物也会,如大秦的某种事物在外邦卖得很好,像茶叶和丝绸获利颇丰,大秦百姓见此,是否会愿用更多田地种茶,用更多人力养蚕?”

  这是当然的,但李念话中的意思不是要让他们回答“是”或“否”,而是如果种茶、养蚕投入的人力物力多了,必定会对大秦的农事耕种产生影响。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若是没有耕种出足够的粮食,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混乱。

  始皇问道:“当如何解决?”

  李念答道:“臣以为当以如下办法予以解决:一、在同诸国贸易往来时,大秦必须保留有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即使从外邦购买的‘牲畜’再物美价廉,大秦也必须得自己蓄养‘牲畜’,绝不能因为外邦有更便宜更好的,就自己不养不产;”

  冯劫适时问道:“大秦必须继续牧养‘牲畜’,我等可理解为何要如此做,可如何让百姓愿意?莫非公子之意是对百姓予以好处?”

  李念点头承认道:“正是!如无优待,如何能让大秦子民主动愿意?当制定相关政令使大秦子民认为其等牧养‘牲畜’不仅不亏,还有得赚,才能增加其等意愿。”

  只是这给百姓好处,甚至制定相关政令让百姓愿意牧养“牲畜”,不等于是在让朝廷给百姓让利?

  作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始皇等人自然而然想到了这点,

  便在这时,李念又道:“陛下和诸公也莫要觉得此法会让朝廷亏损,实则不仅不亏,还能让大秦得赚。”

  “诸位要明白,大秦所需者并非大秦百姓所牧养出的‘牲畜’,而是让大秦百姓继续保有牧养‘牲畜’之能,其等养出的‘牲畜’倒非关键,朝廷可将大秦百姓养出的‘牲畜’统一收购,以相对较高的价格卖于外邦。”

  “如大秦百姓所养出的牛,可称其为‘秦牛’,说其与外邦之牛不同,像肉质更鲜嫩,肉上的纹理更明细。”

  “而以大秦在诸国间的影响力,来自大秦之物定会受诸国贵胄追捧,其等不会吝啬花些钱财购买秦牛。”

  王绾等人在脑中快速琢磨李念所说,越琢磨越觉得这能成,匈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些东西,匈奴自己便有,可很多匈奴头领偏就要用大秦产的。

  外邦可将牲畜买到大秦来,大秦同样也可将牲畜卖出去,但因为这些牲畜出生在大秦,是喝大秦的水、吃大秦的草长大,相比于外邦的牛就是要价格更高。

  明明都是牛,可一头秦牛售卖到外邦的价格能抵好几头外邦牛,就算价格高,那些外邦贵胄估计也会买。

  因为他们吃的不是牛肉,吃的是牛来自大秦的身份,是用来给他们长脸,象征他们的地位身份。

  如此一来,既可解决大秦百姓不愿牧养“牲畜”的问题,甚至还能得利,一举数得。

  “朝廷还要制定政策鼓励大秦百姓改善养殖之法,培育出更多品质优良的牲畜,以之让大秦出口的牲畜胜过外邦牲畜。”

  李念讲的不仅是牲畜养殖,也是在讲大秦其他方面,当以量和价格不好胜过其他国家时,便以质优价高取胜,还能在这个过程中,让大秦发展积累出更多技术。

  不仅让大秦不会丢失生产制造的能力,反会让其进行强化,让大秦一直保持对诸国的技术领先。

  李念继续道:“除以上方法外,还须得定立与诸国贸易的相关律法,制定相应的税赋。与诸国间的贸易,绝不能放任自由进行,若是自由进行,大秦再强盛,也可能被冲垮。”

  “大秦必须以律法、税赋等构筑起一道保护大秦经济安全的壁垒,如某个国家向大秦出口的某种物品量又大,价又低,会对大秦经济产生严重影响时,大秦便可依据律法对其进行审查,或限制其在大秦的销量,或提升对其所征收的税赋。”

  始皇等人听得若有所思,原来还能这么玩,一听便是后世的国家用过的手段。

  始皇再一次看向李念,要是没这小子指引,要让他们自己摸索,恐怕很难摸索得出这些东西。

  在原本历史上,大秦压根儿就没有走上这条道路,想都没想到过还有这样的路可走,更别谈摸索出来。

  见没有人再提问,李念又道:“二、要对大秦国内的产业进行主动干预引导,不可放任民间自主生产贸易,否则大家都将目光集中到获利较多的事物上,扎堆在那,将会对大秦发展不利。”

  “就像我方才所提出的那问,若茶叶和丝绸在外邦卖得甚好,获利颇丰,大秦百姓将更多田地用以种茶,以更多人养蚕,那必将会对大秦的农事耕种产生巨大影响,乃至让粮食产量不足。”

  “因此,朝廷要主动进行引导,必要时可强制干预!最好是既能得茶叶和丝绸之利,也能保证大秦耕种充足。前边所言制定政策、予以好处让大秦百姓肯牧养牲畜,实则便是干预引导。”

  这点即便李念不说,始皇等人也能想到,在周时便有专门的官吏负责市场管理,对交易场所、上市商品种类、市场物价、交易秩序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大秦同样也有。

  这很好理解,要是日常所需之物价格不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也不利于国家稳定,朝廷当然会管理起来。

  只是李念所提出的干预和引导,始皇等人知道,要比大秦现在对市场的管理更深入细致。

  想到此处,始皇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李念画的这些饼虽然听起来很香,吃起来应该也不错,可要设多少新部门,用多少人?

  大秦现今本就缺人才,要执行出李念这小子所构思的计划,那这个缺口将被开得更大。

  这小子该不会就是在这等他吧,利用这些引诱他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

  对于让民众接受教育、民智提升后会产生的后果,始皇早就一清二楚,那会加速一家一姓之王朝的终结,他想让大秦宗室千秋万载统治大秦的想法会更快破灭。

  因为民智提升后,自然而然会思考:诶,我头上为啥要有一个皇帝老子?大家都是人,都要吃喝拉撒,血都是红的,凭啥要让皇帝骑我们头上?

  但不得不说,他对李念描绘的那些还真心动,甚至对在让大秦宗室千秋万载的想法之上,大秦日不落帝国、千古最伟大的帝王、万王之王、诸国之上的皇帝,令始皇极其心动。

  李念不知始皇想到了什么,又道:“大秦今后经济方面的事宜,臣以为当从这两个大点着手:保留独立的生产制造之能,对贸易生产主动进行干预引导。”

  “经济问题是一国极为重要的问题,不可轻忽大意!与诸国贸易往来增多,诸国会影响大秦经济,大秦同样会对诸国产生冲击,有时甚至可借经济手段,兵不血刃削弱谋略一国。”

  李念又以匈奴为例,笑道:“像今时之匈奴,要让其等放弃使用大秦之物,那些匈奴头人有多少会心甘情愿?”

第381章 大秦当发展为六边形战士

  不待人回答,李念道:“当匈奴对大秦的东西依赖到难以舍弃,一旦舍弃便会严重影响其等民生,连日常生活都难维续,匈奴还敢随意背叛大秦?”

  “大秦要控制匈奴的经济,使之对大秦养成依赖,使其经济非正常发展,如将其等观念转变成‘自己制造不如从大秦购买’,让其等能生产制造之物受我大秦控制。”

  “像匈奴人擅长放牧,那就让其等长久从事和放牧有关之事,不要去想搞工业,也不要想着搞耕种。他们要是缺粮食,就大秦这买,缺日常用品,也从大秦这买,匈奴人只要老老实实放牧就好,其他的由大秦帮他们考虑!”

  这话听得始皇等人眼前一亮,大秦要是能对匈奴做到这些,匈奴将被大秦控制得死死的,很难背叛大秦。

  等于是让匈奴变得残缺,即使匈奴成长起来,也会手少一根,腿短一截,不是该有的正常发育。

  当然,匈奴毕竟是大秦的挚爱亲朋,大秦自然不可能让匈奴就缺胳膊短腿的出去被外人耻笑,会贴心地给匈奴装上假肢,使其在外人眼中看起来仍是一个正常人。

  但大秦能给匈奴装上手脚,那在某天,也能将装上去的手脚给拆卸下来,让匈奴重新变为一个残疾人。

  这是让一个国家发展的道路走偏,最终发育得畸形残缺,从而削弱对大秦的威胁,且畸形残缺的部分还受大秦控制。

  试想有一日,匈奴人除了牲畜不少外,其他东西都要从大秦进口,吃的粮食来自大秦、穿的衣服来自大秦,甚至连其等所用兵器也是大秦制造,那匈奴在某天即使想背叛反抗大秦,也难以做到……

  这种控制方式一旦做成,其效果不比出兵直接征服弱,的确能称得上“兵不血刃”,最妙的是在最初时很容易蒙骗到那些国家,让其等一时半会儿看不出大秦算计,反而认为大秦这样做是对他们好。

  最初时,大秦会打着“互惠互利”的旗号,给予其等优待,像对匈奴,大秦会说你们匈奴擅长放牧,这是你们的优势长处啊,哪像我们大秦,在放牧的技术上不如你们,找一块合适的牧场也不容易。

  你们匈奴有放牧的优势,其他方面的生产制造不行,而我们大秦放牧不行,却能造出那些你们难以制造之物,正好形成优势互补。

  不如,你们匈奴多牧养牲畜,我们用符合你们心意的价格进行收购,然后你们再用从我们这赚来的钱去买粮食、衣物、武器,大家分工合作,互惠互利,你好我好大家好,岂不美哉?

  牧养“牲畜”还是太直白了些,如果换成你们这地方具有某某优势,非常适合为我们提供某项服务,不如你们这地方以后就一直为我们提供这项服务,我们愿意给出让你们满意的价格,接着在说些什么全球化,产业链分工之类的话……

  连后世现代很多国家都中了这种招数,何况是这时的国家,能看清其中坑洞的定不会多,多会扑通扑通跳进大秦挖的坑里。

  中这招数的国家工业体系常会变得畸形,要想生产出某样东西,须得好些国家联合生产,这便给了他人拿捏他们的机会!

  说的好听叫全球化后产业链分工,可整合资源并让大家在技术上形成互补,你出人、他出资源、我出技术,或者你用你的技术制造这部分,我用我的技术制造那部分,最终组合。

  这看似挺好,实则有问题,最显著的便是产业链分工后,大家也就不需要完整的工业体系,都只用保持各自所需要完工的那部分技术即可,反正其他部分是由他国制造,那我们研究那方面技术,建那些工厂干甚?

  这在全球化的黄金时代很好,经济上行,大家都有钱赚,你好我好做生意,可一旦全球化浪潮退去,别人不想再分工合作,那些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就成了没穿裤衩的裸泳者。

  而且,因为其等工业发展畸形,很多东西无法自己制造,将不得不受制于他人。

  大秦虽远未达到全球化产业链分工的地步,但李念给大秦设计的这条策略却是从中借鉴,尽力阻止除大秦外的其他国家搞工业,让其等发展方向走歪。

  在大秦搞工业后,其他国家看到大秦因工业化而带来的强盛,也必会发展自己的工业,工业化、现代化会成为大势,大秦也无法永远拦住其他国家,在未来必定会有其他国家或民族完成工业化,但可以要让大秦有先发优势,让其他国家变得残疾。

  始皇等人琢磨过来李念话里的意图,这方法不容易被受害国察觉,且受害国如未能及时反应过来,拖得时间越长,越难爬出来,难怪这小子要再三叮嘱必须让大秦保留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能力。

  在大秦不能出现的问题,却可以引导发生在其他国家,使之为祸他国,这种“己国无患而使他国有”让始皇等相当满意。

  李念又道:“但这些事要想达成,还得大秦有足够让他国敬服的军事实力,‘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道理只在剑锋之上’,没有慑服他国的武力,如何能其他国家听大秦讲道理?”

  “‘以德服人’的‘德’很多时候是‘武德’,尤其国与国间,常讲‘武德’,而不讲‘道德’。”

  王翦点头认同道:“此言甚是,若无强横的武力为支撑,有再妙的计策,又能如何?”

  李念道:“所以我的提议在这个时代,唯有大秦方能做成,难道乌孙、东胡、匈奴、羌人、百越诸部能做到?这也是我一直认为大秦立朝后,还需要一场立朝之战的原因!然……”

  一个“然”字让李念话锋一转,他郑重告诫道:“一国的实力并非只有军事实力,还得看经济实力、文化实力。以往的大秦为灭六国、统一天下,主要着重于军事,而忽略和经济、文化等建设。”

首节上一节210/2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