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咸鱼养成,开局绑定曹操 第174节

  “轰隆!”

  “咔嚓!”

  “啪!”

  雷雨时节,下邳上空,黑云压城,电闪雷鸣。

  雨水悬挂在乌云之中却迟迟不肯落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州牧府门口

  一身青白色绫罗裳,点缀着妆容,身上透着一股清淡的贵气。

  一如既往的,平静时如脉脉秋水般的灵眸让人看了便忍不住一阵心安。

  不过这一天,姑娘的灵眸却不再平静,攥着身旁陪着自己一起等待的丁寒的打手,脸上充满了紧张和期待。

  “夫君,怎么还没到啊,该不会是路上出了什么意外吧......”

  依偎着丁寒,姑娘的眼里多了几分不安。

  丁寒神色倒是淡然,轻轻拍了拍姑娘的玉手,轻声安慰道:

  “放心吧,有燕一他们护卫,出不了事的。”

  “算算时间,应该也快到了。”

  丁寒话音刚落,远处的街道上,一辆宽大的马车便出现在了丁寒和蔡琰的视线之中。

  马车四周,燕云十八骑身披甲胄,脸上带着那摄人心魄,让人冰寒彻骨的面具,严密的护卫在四周。

  无数百姓纷纷退让,哪里不知道燕云十八骑的身份。

  现如今

  下邳城,乃至整个徐州都已经开始流传着一段话了。

  胸前印着虎头铠甲,威风凌厉的人惹不得,因为那是虎卫营的人,随行护卫之人没有一个是他们能够惹得起的。

  胸前印着狼头,大多时候面无表情,若是脸上再带上银色面具的人,那就更惹不得。

  因为他们只护卫丁寒,他们的州牧大人,徐州,乃至整个曹军的天。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控着无数人生杀大权的存在。

  显然

  这些百姓是将马车之中的人认为是丁寒了。

  当然

  能被丁寒派出用燕云十八骑护卫接应的人,这身份也肯定不简单。

  再看其身后

  马车后面还有一辆接着一辆的马车,车帘随风而动,依稀可以看到马车之内的东西。

  密密麻麻的全都是竹简,陈旧布帛,亦或者羊皮卷,纸张书卷等。

  一辆接着一辆,一眼望不到尽头,全都是装满了书卷典籍。

  古有学富五车便可称之为大贤了,而车内的人至少也得有二十车了。

  州牧府门口,马车缓缓停下,随行的一个家丁连忙搬来了下马车的凳子。

  一个四十多岁,身穿儒衫,头发花白,续着长须,一身才气焕发精神抖擞的从马车之中走了下来.. .......

  环顾着四周,眼里忍不住多了几分惊叹。

  治安严密,百姓祥和,虽然仍旧少不了疾苦之人,但他却从四周百姓的脸上感受到了心安。

  这一点,甚至比之帝都长安,乃至于当初的帝都洛阳,董卓进京之前还要祥和。

  环顾四周之后,男子最终的目光也落到了州牧府门口。

  看着发髻盘起,端庄得体的姑娘,男子的脸上也多了几分欣慰。

  姑娘的眼里也噙满了泪水,身子微微颤抖,内心一直在告诫自己,这是好事,她不能哭。

  与此同时,男子身后,一大一小两道身影再次出现,姑娘眼里的泪水再也挂不住,直接掉了下来。

  能让丁寒调用燕云十八骑前去迎接的自然不可能是一般人。

  来人也不是别人,正是之前通过家信传书,提醒丁寒董卓有阴谋意图针对曹军的,蔡琰的父亲,丁寒的岳父,蔡邕。

  后面下马车的,正是蔡琰的母亲羊氏,还有蔡琰的妹妹,蔡琳字贞姬。

  看着蔡邕,丁寒的脸上也浮现出了会心的笑容。

  蔡邕能来,也让知晓后续事情的丁寒的松了口气,至少到了徐州,蔡邕便不可能再受到无妄之灾。

  带着蔡琰朝着三人走去,三人也朝着丁寒这边迎了过来,蔡琰的情绪再也绷不住了,直接扑向了母亲羊氏,呜呜的抽噎了起来。

  “丁寒,见过岳4.6父大人,岳母大人。”

  丁寒倒也没有架子,与蔡邕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几次书信往来,却也算是神交已久,信中蔡邕称丁寒为贤婿,丁寒也称蔡邕为岳父。

  现在二人信下奔现,倒也都是洒脱之人。

  羊氏抱着低噎的蔡琰,也轻轻朝着丁寒点了点头,眼里也满是欣慰。

  当初曹军闯入迁都队伍,找到蔡琰之后连人带马车都给抢走了,羊氏因此更是茶饭不思,病了好久。

  直到蔡琰秘密送上家书,说明这其中离奇曲折,最终竟然遇上了丁寒,一切尽是圆满,羊氏这才放下心来,病情逐渐好转。

  现如今

  看着自家女儿精神饱满,端庄得体,羊氏也彻底放下心来。

  知女莫若母,自家女儿过得到底幸不幸福,仅是这见面的第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第一百六十章 持续吃惊的蔡邕,办学计划

  “哈哈,贤婿免礼,对于你丁寒,我也是神交已久,此次也多亏了贤婿,我这些跟随了我大半辈子的书卷典籍才能得以保存。”

  对于丁寒,蔡邕欣赏的同时也满是感激。

  若非燕云十八骑亲至,来回在夜间长安城头替他把这些书籍运送出来,这么多书卷典籍,恐怕就要被董卓给糟蹋了。

  “岳父言重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书乃传世重宝,自然也不能不管。”

  丁寒笑着摆手,看着后面密密麻麻的马车几乎都是书卷典籍,心底也忍不住感叹,蔡邕不愧是当世大儒,光是这些书籍底蕴,就足以碾压天下无数读书人。

  蔡邕到来,丁寒心头一个一直萦绕了的许久的计划也再次浮现在脑中,坐拥四州之地,完全可以实施了。

  一番寒暄,丁寒也带着几人直接进了州牧府,给蔡邕一家接风洗尘。

  该准备的,根本不需要丁寒操心,蔡琰,貂蝉几女这几天早就事无巨细的叮嘱了几遍了。

  上好的美酒,上等的茶叶,只有庆功宴上和州牧府偶尔才会吃上一次的各种硬菜也早已经准备好招待蔡邕。

  这一顿饭

  丁寒没有叫上其他人27,甚至连荀都不知道蔡邕要到下邳来。

  当然

  进城的时候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几人也不可能不知道,相信用不了多久,几人也回来了。

  当然

  接待荀他们,至少也得等这一顿饭吃过之后才行。

  席间

  只有丁寒,蔡邕,蔡琰,羊氏,蔡琳几人,算是家宴。

  家宴可没有太多规矩,什么女子不上桌之类的规矩,是在正式场合的,家宴,就是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罢了。

  当然

  这场家宴,却吃得蔡邕惊叹不已。

  茶,酒,饭菜,甚至是坐的软塌,都让人无可挑剔,心生惊叹。

  以蔡邕的阅历,见识,却也毫不吝啬的当着丁寒的面夸赞了一声,人间美味。

  书卷暂时安置在州牧府的别院,蔡邕一下也暂时在客院住下。

  将书卷安置好,天空中悬挂已久的黑云再也负担不起雨水的重量,开始极速的落了下来。

  吃过晚饭

  蔡琰拉着母亲和妹妹回了房间,诉说着这段时间以来所发生的奇闻趣事,诉说着家常,表达着对家人的思念之苦。

  内堂

  丁寒和蔡邕相对而坐,喝着上好的茶水。

  离开长安来下邳投奔丁寒,其实蔡邕还是有着一定担心的。

  显然

  之前董卓再怎么无道,再怎么暴戾,但终究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蔡邕也能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而来到下邳,蔡邕最担心的却也是没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让他安心只做丁寒的岳父,闲赋在家,这完全不是他的性格,他也闲不住。

  “之前听琰儿说过,岳父在洛阳的时候便一直注经释学,编撰史书典籍,只是不知到了长安之后可还继续做这些?”

  吃过晚饭,丁寒也习惯性的陷入了慵懒,不过在蔡邕面前,又是第一次见面,丁寒自然也得收敛一些。

  蔡邕端着茶杯,仔细的品着喝了一口还想再喝第二口的茶水,淡淡点头,

  “这件事我一直都在做,前人古籍晦涩难懂,其中之意若让后人重新钻研至少也得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功。”

  “我有幸得此传承,多注释一些古文典籍出来,也能更早的教化后人,让后人少走些弯路。”

  “至于史书,记载前人功过,以供后人学习品鉴,也能警醒后人其中利弊。”

  “把功名留给后人评说。”

  蔡邕语气平淡,但丁寒却能感受到蔡邕心中的鸿鹄之志。

  注经释学,编撰史书的目的却也正是如此。

  丁寒心底也不由得感叹,不愧是当世公认的大儒,历史上蔡邕要不是死得早,估摸着名气肯定还要大上许多,在后世史书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想到这里,丁寒也不由得抬手,感叹道:

  “岳父之想法,功利均在千秋,那不知有没有想过亲自言传身教,亲自将这些东西传授给世人呢?”

  “言传身教,教诲世人?”

  听着丁寒的话,蔡邕也不由得愣了一下。

  不过马上回过神来,蔡邕也忍不住感叹道:

  “如今兵荒马乱,人人自危,又能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听我讲这些呢?”

  “我即便有心,却也无力啊。”

  显然,丁寒说的蔡邕不是没有想过,但时代如此,他也没有任何办法。

首节上一节174/55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