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31节

  南宫冶继续说道:“这一百二十五万两银子,包括四十三万两购置工具、钢铁、转运人口器材等费用;五十二万两银子是给水师和陆战营的粮饷,初定二十六艘战舰,三千陆战营,合计一年的粮饷;要是开打了,还得加预算其余的有”

  南宫冶巴拉巴拉把账目报了出来,众人寂静了一会,襄城伯李应臣开口问道:“还要有给官兵的粮饷开支?”

  在他眼里,官兵是朝廷的,是皇家的,吃着皇粮,可以随便调用啊,干嘛还有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出来?

  张溶连忙瞪了他一眼,真不懂事!

  “糊涂!李襄城,你真是糊涂!北海矿业社是民办的,不是朝廷的。水陆官兵拿着皇粮,难不成还要给你办私事?”

  其他人也听懂了,这些水陆官兵说白了都是太子的船队和兵马,虽然人家通过统筹局在北海矿业社占了不少的股份,可是还有这么多东家都有参股,凭什么要人家的兵马和船队自带干粮保护你?

  你们多少不得交些保护费啊?

  东南海商就是这个规矩!

  李应臣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起身拱手赔礼道:“臣糊涂了,说错话了,这粮饷钱必须出,一分不能少,还应该每年都给。”

  朱翊钧笑了,“诸位,我们是先小人后君子,先锱铢必较地把规矩章程讲好,大家同意,就遵照执行,然后开开心心地分钱,多好啊。”

  “是啊,是啊!”众人一片附和声。

179.第179章 培养勋贵的第一步

  179.

  朱翊钧回到西苑,径直来到仁寿宫。

  这里已经修缮好了,改名为仁寿殿。

  嘉靖帝自嘉靖三十九年万寿宫起火,就一直住在这里,朱翊钧也在这里陪了他四年多的时间。

  嘉靖帝龙驭宾天,朱翊钧继承了西苑后,下令改仁寿宫为仁寿殿,并叫御用监对其进行了改造修葺,将其打造成一座祭拜皇爷爷的大殿。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缓缓走进大殿里。

  大殿被按照道观大殿的模式改建,主结构改动的不多,主要是大殿最里面,把陛阶、龙椅全部拆除,修建了一座神龛,上面挂着一幅嘉靖帝身穿道袍,头戴紫金道冠,脚踩白云,飘飘欲仙的画卷。

  朱翊钧跪下来,对着这幅画磕了三个头。

  冯保拿来一张蒲团,摆在中间,朱翊钧掀起衣襟,盘腿坐下,闭目养神。

  他没有如嘉靖帝一般静坐玄修,而是静静地思考问题。

  任何权力,不用就没有任何意义。

  但是权力如何用,又非常谨慎。

  在朱翊钧看来,权力的本质其实能给人带来好处,或者施以惩罚。

  赐予荣华富贵,传嗣子孙;或问罪抄家灭门,祸及家人。

  朱翊钧拥有的权力,其实是皇权衍生品,看上去至高无上,实际上也是有迹可循的。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其实一直是朱翊钧这段时间心里琢磨的主题。

  世袭勋贵,与国同休,其实是皇权天生的盟友。因为他们得一切来源就是本朝皇权,跟文官集团截然不同。

  文官集团的权力根源也是皇权,却不一定是本朝皇权。换了新皇帝,他们帮忙把国家体制完善好,照样可以荣华富贵。

  所以当初在西苑,祖孙父子三代赏月时,自己说文官是皇帝最大的帮手,也是最大的敌手时,皇爷爷是赞同的。

  自己掌握了皇权,要想与势力庞大的文官集团斗,除了挑拨他们内讧,破坏他们的团结之外,就需要皇权的羽翼。

  勋贵集团其实就是最好的羽翼之一。

  这一点,文官集团也清楚,所以在正统年间,他们中的有识之士,借着机会,几乎让勋贵集团全军覆没。

  从成化、弘治到正德,再到皇爷爷的嘉靖朝,几代皇帝在努力扶植勋贵集团。可惜,文官集团也跟在后面挖坑。

  勋贵集团的威势,除了皇权,还需要军功,两者叠加,才能压得住文官集团。

  朱翊钧睁开眼睛,自己在铜炉里上的三柱清香,烟气袅袅腾起,萦绕在皇爷爷的画像前。

  皇爷爷也曾经努力过,结果发现,自己斗倒了杨廷和为首的一批文官后,又被另一批文官给忽悠了。

  在愤然杀掉夏言等人后,皇爷爷选择了躺平。

  受历史局限,皇爷爷没法跳出桎梏,还是在以前的那个循环圈子里来回地跳。

  朱翊钧眯着眼睛,看着烟气缭绕中的画像。

  皇爷爷,你做不到的事,我会做到的。

  经过数年的准备,蓟辽镇、宣大山西镇的兵马练出来了,我有兵可用。

  海运也初见成效,不会再被文官们用漕运来卡自己,我有粮饷可用。

  现在,自己要开始北疆计划中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打女真,收东北。

  皇爷爷,这就是自己定下的计谋,老一派的勋贵集团,好生笼络,作为根脚。

  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对外战争,扶植一批拥有卓著军功的新勋贵集团出来。

  新旧勋贵集团叠加,才能稳住大明朝的一条根基,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进而能在后续的岁月里,推动更深入的,可能激化更大矛盾的改革。

  “殿下,戚继光奉命在西安门候着。”冯保轻轻走进来,跪倒在身后三尺远的地方,轻声禀告。

  “宣进来。嗯,本殿在定波阁等他,孤要与他围着这三海,边走边聊。准备本殿与他的午膳。”

  “是。”

  朱翊钧在定波阁等了一会,看到戚继光在冯保的带领下,匆匆走了过来。

  他穿着一身斗牛服,头戴乌纱帽,上前一步,跪倒在地。

  “臣丰宁伯、上柱国、前军右都督、总督京营戎政戚继光,拜见太子殿下。”

  “元敬平身。”朱翊钧笑着挥手抬了抬,示意戚继光起身。

  “西苑的景色不错,本殿素日忙于军政以及功课,无暇旁观。今日有闲,请元敬陪本殿随意走走,边赏景边说话。”

  朱翊钧笑着说道。

  “元敬是朝廷股肱,本殿的柱石,有你在身边陪着,本殿觉得,这天啊,肯定塌不下来,放一万个心。”

  如此器重和褒奖,让戚继光心生感激。

  “殿下的信任,臣铭感在心,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沿着湖边林荫道,慢慢走动着。

  戚继光跟在后面,落下半步。

  冯保、方良等人带净军在前后拱卫着。

  “哈哈,本殿不要元敬赴汤蹈火,只要不埋怨本殿按住你,不让去辽东就行了。”

  戚继光连忙答道:“臣不敢。只是臣出身草莽,半生久历沙场,看到前面有仗打,心里一时难耐不住。”

  “辽东的仗,收拾女真人而已,让李成梁、周国泰他们去打好了。杀鸡焉用牛刀!元敬,你的对手应该是察哈尔的图们汗!”

  “臣明白了。臣一定牢记殿下的教诲,好生练好兵,时刻准备奉殿下钧令,出关讨伐察哈尔。”

  戚继光算是一位全面人才,练兵、打仗全能。关键是他非常懂得人情世故和官场规矩,说白了就是谨慎,知道进退,绝不持才自傲。

  要是用好了,可能是大明版的卫青。

  “这就对了。本殿请旨,迁你为京营戎政总督。接下来两三年里,你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练兵。九边的兵,逐一移驻京畿,交你练出来。

  九边的兵练好了,铸就钢铁长城,不管是用兵东北,还是讨伐察哈尔,我们都能从容行事,不会顾得了东,顾不了西。”

  “是,殿下的话,臣记在心里。回去后一定好好练兵,九边的兵,京营的兵,臣都一并练好了。”

  京营的兵一并练好。

  朱翊钧转头看着戚继光,欣慰地点点头。

  懂事!

  知道本殿的深意,九边的兵要练好,京营的兵也要练好,就像新军营一样练,练得能征善战,练得只听本殿的号令。

  “督办处要开一座武备学堂。九边和京营,不仅兵要练,武官也要上进学习。而今火器盛行,马步军面临着重大的战术改革,我大明王师上下,不仅要练新兵,还要练新官,这样才能叫新军。

  元敬有空多去武备学堂上上课,多教些可用之才出来。”

  “是。”

  “你现在也是戎政督办处督办,军机戎政的事,你也多看顾着。你是沙场宿将,不仅知道南边的军情,北边的情况,你也熟悉,比那些纸上谈兵的文官要强。”

  朱翊钧缓缓地说道。

  此前他发现太祖立下的祖制里,有个很大的缺陷,现在朱翊钧想把这个缺陷弥补上,先从戚继光开始吧。

180.第180章 想要好处,你自己上啊!

  180.

  太祖皇帝在制定本朝国制时,废除了丞相,改为六部和五军制,军政分开,互相制衡。

  但是后来他组建了内阁,以为皇帝的外朝秘书班子,成祖、宣宗将其与司礼监发扬光大,到了正统、成化年间,内阁正式成了大明朝堂的权力中枢。

  朱翊钧发现,六部和五军制,军政分开,设想是好的,但是后面的路就走歪了。

  大明中枢改成了内阁,其实就钻了一个大漏洞,那就是太祖皇帝没有给大明朝制定一个最高决策常设机构和体制。

  太祖皇帝精神旺盛,天下的事一个人扛,悍然成为大明王朝的举重冠军。

  可是他行,他的子孙们不见得行。

  成祖常年带兵在外征战,大明那么多大事,不可能事事都由他拍板决定,于是开始放权给内阁,使其逐渐成为大明最高决策机构。

  五军都督府,在太祖祖制里是负责管军队的,与六部互相制衡。

  但问题是大明最高决策机构里,勋贵集团及其把持的五军都督府,连门都进不去。

  里面的人商议什么,决定什么军国大事,他们根本不得而知。

  被排除在最高决策层之外的后果就是,勋贵集团在某次看上去很巧的败仗中,几乎全军覆没,然后毫无抵抗力的五军都督府,被六部和内阁逐渐夺权。

  要想平衡朝堂局势,就得让各方势力,都能在最高决策机构里占有一席。在军国大事决策讨论和决定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话语权。

  这样才能避免一家独大,最后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现在朱翊钧决定逐渐把军权从兵部手里慢慢夺回来,收在督办处里,然后放权给他们,多做一些事关国防战略的重大决策。

  朱翊钧此前在西苑,陪着嘉靖帝“观政”时,翻阅大量的朝堂文卷,发现过去百余年里,篡夺到军权的兵部,完全是外行领导内行。

  玩文字游戏,各种手段收拾武官军将,大搞舆图御敌,头头是道。真正的武备边务,他们完全是个半桶水。

  一旦边关有事,需要见真章时,他们就上蹿下跳,跟一群反应激烈,却没有任何鸟用的猴子一般,不知所措。

  朱翊钧的设想里,自己即位后,一定要建立一个大明最高决策机构和运作体制。

  每年朝廷的财政预算和核销、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考成和任免、国防建设、税赋政策、对外关系、与某国战或和.这些军国大事,就该在这个最高决策机构里,用某种机制进行讨论,最后决定。

  讨论的时候,各方势力参与,都能确保各方的利益。一旦各方谈妥决定下来,就要无条件执行。

  而督办处、六部等机构,才应该是军政执行机构。

  在朱翊钧心里,已经把戚继光定位为新军功勋贵集团的领袖人物,开始有意培养他,鼓励他积极参与军机戎政方面的决策讨论。

首节上一节131/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