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124节

  “那怎么行。徐老先生,两朝元老,做了十几年次辅,好容易严嵩倒台,坐上了首辅,又退回去做次辅,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咽不下这口气就回告老还乡呗。徐老先生再资历老,名望高,可他在皇上面前的情分能比得过高老先生吗?”

  “那是,那是!”

  “难怪今天这么多官老爷跑来,都是来巴结新首辅的啊!”

  “哈哈,看破不说破。”

  议论声中,站在最前面的王遴看了看天色,问旁边的一位青袍男子。

  他个子不高,长相俊伟,在一群绯袍官员中鹤立鸡群,却泰然处之。

  “元川,有问新郑公的船什么时候能到?”

  “通州那边传来信,新郑公昨晚子夜到得通州码头,不歇气,马上换了快船奔京城来了,学生问过码头上的管事,按照行程,应该再过两三刻钟能到。”

  说话的是韩楫,山西蒲州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观政通政司。散馆后授刑科给事中。

  上三疏大言“君道在正始”,首辅徐阁老盛赞,称之为“中兴第一疏”。

  历史上他是被主持会试的高拱点中,拜其为座师。

  这一世高拱被叫回原籍,也就成不了韩楫的座师。

  但他曾经在杨博门下学过两年,被书信推荐到高拱那边。进京应会试时,还特意跑去新郑,登门拜访高府,与高拱相谈甚欢。

  然后得高拱书信,托京中好友多多照拂,还是成了实际上的师生。

  “那就好。元川啊,吾等正义直臣,等了两年,终于等到了今日!”王遴感慨地说道。

  旁边的众人纷纷附和,神情激动兴奋。

  他们不是高拱旧友,就是高拱的故吏门生。

  一刻钟刚过,一艘官船徐徐驶来,看桅杆上挑着的旗子,上书:“奉诏回京新郑高府官老爷。”

  哗!

  人群声音响起,像是大风吹过一片树林,摇得树叶哗哗乱响。

  后面的绿袍官员探着头,拼命向前看,却被前面的“前辈”和“上司”瞪了一眼,又缩了回去。

  站在前面以王遴为首的绯袍官员,神情肃正,站得笔直,仿佛要上朝一般。

  官船缓缓靠近,高拱背着手,昂然站在船头。

  一身素色衫,头戴大帽,风尘仆仆,目光无比坚毅,长长的胡须在风中被吹动。

  咣当,船靠稳岸边,高拱对着众人作长揖,双目微红,情绪激动,声音哽咽:“诸位同道,折杀高某!”

  王遴上前,作揖对拜,扬身朗声道:“朝堂无高公,如黑夜无皓月。吾等终于迎回了高公!”

  后面的众人齐声高呼:“吾等终于迎回了高公!大明有幸哉!天下黎民有幸哉!”

  声音震天,响彻天地。

  徐阶在值房里难得清闲,居然写起了字。

  李春芳走进来,看到徐阶站在一方书案后面,挥毫泼墨。

  他走到旁边,看到徐阶在宣纸上写下两行字。

  “苟出乎义,则利皆义也;苟出乎利,则义皆利”

  李春芳稍一斟酌,开口赞许:“元辅这字,写得圆润通直,妙啊。”

  徐阶放下毛笔,拿起手帕搽拭了一下双手,笑着反问一句:“这两行字,字义如何?”

  李春芳笑着答道:“新郑公的学问,传自肃敏公(王廷相),这两行字,倒是说出了他为政的根脚。”

  “义利两便,高新郑倒是肯做事的人。”

  “今天东便门码头的动静,元辅可有耳闻?”

  “有听到,王继津(王遴)高声道‘朝堂无高公,如黑夜无皓月’,不知是不是发自内心啊。”

  “元辅玩笑了,王继津与高新郑私交甚好,这句话肯定是发自内心。”

  “发自内心好啊。幸好没说新郑不出,大明如万古长夜。”徐阶捋着胡须幽幽地说道。

  李春芳也笑了。

  两人话语交锋一番后,李春芳说起正题。

  “元辅,高新郑回来了,皇上很高兴,传旨叫明天在文华殿召对。这份圣眷,难得啊。”

  徐阶眯着眼睛,缓缓说道。

  “高新郑毕竟在潜邸侍讲皇上九年。人一辈子,能有多少个九年。师生情分,这是谁也抹不掉的。”

  “元辅,情分归情分,国事归国事。皇上要是补高拱入阁,内阁一下子就有六位阁老了。”

  徐阶笑眯眯地答道:“内阁这么大,六位阁老,坐得下。只是高新郑是被先皇严旨斥贬回原籍,算是待罪之人。

  上一位待罪之人,海瑞海刚峰,不是依然挂着个通政司右参议的衔,在京里闲置着嘛。不过六部缺人手,尤其是户部,掌天下田籍赋税,度支司库,尚书却空缺了许久。

  头痛啊。”

  李春芳明白徐阶的意思,笑了笑,“元辅的话真是老成持国。”

  王遴等人,簇拥着高拱,一行上百顶轿子,浩浩荡荡绕道,从朝阳门入城。

  刚进城,有中使拦路,宣旨。

  “高拱劳苦功高,一路风尘,赐美酒一壶,佳肴一席,接风洗尘。赐锦鸡补绯袍官服一套,福安坊宅院一座,以为府邸

  待休憩一晚,明日早候命待召”

  宣旨的正是孟冲。

  他读完后,上前扶起高拱,把诏书捧上,交到高拱手上,笑眯眯地说道:“高公,皇上是一天念你几回,今儿,总算把盼来了。

  皇上交待奴婢,把新府邸收拾好,再送先生过去,好好休息,明日皇上等着见先生,一叙君臣之情。”

  高拱拱手对着紫禁城方向,朗声道:“臣谢过天恩!”

  王遴、韩楫等人面面相觑,无比激动。

  高公圣眷依固,大家伙终于有了主心骨!

  西苑万寿宫偏殿里,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靠在椅子上,听冯保禀告完,翕然一笑。

  “上百人迎接高大胡子,他名望不小啊。”

  “殿下,高拱做了十几年翰林,主持过好几次乡试会试,学问也确实好,门生故吏收了不少。”

  “‘朝堂无高公,如黑夜无皓月’。”

  冯保低着头,默不作声。

  “呵呵,冯保,你知道月亮的光从哪里来的?”

  冯保连忙抬头,笑着答道:“殿下,奴婢不知道。难道不是它自个发的光?”

  “月亮的光,来自太阳。”

170.第170章 父皇英明,知人善任

  170.

  高拱一身崭新的绯袍官府,胸前绣着锦鸡补子,头戴乌纱官帽,在孟冲的带领下,进午门侧门,过金水桥,很快来到文华殿。

  孟冲迈着小碎步走在前面,侧着身子,轻声介绍道:“高公,这里是皇上做太子时,召见群臣的地方。”

  高拱昂首挺胸,迈着四方步,捋着长长的胡须:“嗯,可惜,皇上被立为太子,臣不能进阶朝拜,遗憾啊。”

  孟冲媚笑道:“高公,人回来就好,只要回来了,就没有遗憾了,从长计议。”

  高拱目光在孟冲脸上一瞥,心里生起一股厌恶。

  阉党都不是好东西!

  只是要想揽权,必须有阉人在禁内照应。

  为了大局,捏着鼻子忍着吧。

  高拱面带微微笑道:“孟公公说得极是。以后我们要互相多照应啊。”

  孟冲心里一喜,左右看了看,近处都自己的心腹,外人都离得远,趁着还没到文华殿,继续说道。

  “高公,司礼监还在西苑。”

  高拱目光一凛,“还在西苑?太子殿下住在那里?”

  “是的。说是先皇遗诏,把西苑留给了太子。按理说,皇上即位,入主了紫禁城,司礼监就该搬回来。可是不知为何,搬过来又搬回去了。

  司礼监的两位秉笔太监,滕祥和陈洪,一边要顾着司礼监,一边要用心伺候皇上,紫禁城西苑两边跑,甚是不方便。

  太子又说道,你们要不留在紫禁城,全心伺候皇上,要不留在西苑,全意代君批红。滕祥和陈洪实在没法,商量着滕祥留在紫禁城,陈洪留在司礼监。”

  高拱一脸肃正,双眼闪着光,“司礼监代天子批红,行的是天子君权,岂能旁落他人之手。”

  “高公说的是。皇上不懂这些,被小人给蒙蔽了。”

  高拱看了孟冲一眼,知道他心里所想。

  估计是想进司礼监,被驳回,现在在自己面前搬弄是非,想怂恿着自己在皇上面前说说好话,把他给弄进司礼监。

  内侍不进司礼监为秉笔随堂太监,就没资格叫内相。

  而且听他的意思,既想在皇上身边伺候着,继续邀宠,又想弄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头衔,方便插手揽权。

  不过在高拱心里,倒是对朱翊钧的新规矩持赞同意见。要不就老老实实在皇上身边伺候着,要不就全心全意在司礼监代君批红。

  圣眷想要,权柄也想要,哪有这么好的事。

  只是对于高拱来说,司礼监在西苑这一条,就绝对不行,必须把它搬回紫禁城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己可以与孟冲这个小人暂时合作。

  很快到了文华殿,隆庆帝站在平台上,背着手,来回地踱步。

  看到高拱一行走近,站在那里不动,一脸欣喜地看着高拱。

  高拱提起衣襟,沿着台阶走上殿前平台,一掀前襟,跪倒在地,恭声道:“臣高拱,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帝上前几步,双手扶起高拱,喜悦又激动地说道:“高师傅,你终于回来了,这些日子,朕甚是想你。”

  高拱哽咽道:“臣也无时无刻不想皇上。”

  “回来就好,走,高师傅,我们到偏殿坐着说。大殿太正经了,坐着不舒服。”

  高拱教了隆庆帝九年,早就了解他的性格,十分跳脱。以前有先皇压着,还装模作样地守礼,现在做了皇上,跟做裕王时比,原形毕露。

  隆庆帝拉着高拱在偏殿对坐下。

  隆庆帝坐在上首的榻椅上,滕祥给搬来一张圆凳,放下下首位置。高拱坐在上面,与隆庆帝相隔一丈左右。

  “高师傅啊,现在朕还记得在裕王府过得那些苦日子。那时,严世蕃这个王八蛋,憋着劲欺负我。搞得朕身为皇子藩王,居然连年都要过不下去。

  幸好高师傅仗义执言,堵着严嵩这个老东西,当面斥问,逼得他下不来台,叫户部发了俸禄,这才让我们过了年。”

  隆庆帝手舞足蹈地追述着往事。

首节上一节124/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