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66节

  当岳凌来到太和殿外时,正撞见各国使臣从殿上退出,脸上皆是神采奕奕,彼此之间甚至还有说有笑。

  岳凌就听闻其中吐蕃使臣问新罗使臣,还有没有女眷随行。

  不多时,夏守忠板着脸出门来,见到了岳凌又转成笑脸,“殿下去往偏殿了,岳将军直接去就好。”

  说着,夏守忠便要往外走。

  岳凌叫住他道:“公公,你不随我去?”

  夏守忠讪讪笑着,“我还有差事,得回东宫一遭。”

  岳凌连连颔首,与夏守忠道别,便径直往殿上去了。

  入门,场景依旧,秦王还是点着自秦王府时就喜爱的熏香,在长案之后笔耕不辍。

  岳凌手指叩了几声门框。

  听见动静,秦王往下一望,见是岳凌,便招呼着他往前来。

  

  “来吧,枢密院对边关的事是什么看法?”

  岳凌上前,将柴副使的奏疏呈交,而后道:“当下通商与资敌无异,已和往日不同了,枢密院还是主战的。”

  秦王将笔杆置于笔架之上,将奏疏翻阅了遍,颔首道:“孤也是这个意思,与吐吉可汗已经没有求和的可能了,只能积极备战。双线作战固然不智,但我们别无选择。”

  “今日高丽使者入朝,他们也被女真族欺压了许久,倒是可以成为一方助力,在东北与女真合围。”

  岳凌点了点头道:“这倒是个不错的法子,至少能延缓女真将矛头直接对准我朝的趋势。”

  秦王收了奏疏,又叹了口气道:“可惜荣老国公一世英名,落得了个晚节不保的下场。哎,罢了,人各有命,孤还是降些赏赐,安慰下荣国府吧。”

  秦王拾起桌面上一物,递给岳凌道:“自那日敲山震虎以后,孤派遣锦衣卫连夜监视城门外的动向,最终果然发现了京城与关外送信的信使。锦衣卫半路劫信,不想那信使竟是谁府上蓄养的死士,服毒自尽之前,将这锦帛也燃了。”

  “最终只留下这一个字来。”

  岳凌拾过锦帛,见到一个“陆”字,不禁深思起来。

  “朝中有姓陆的大臣?”

  秦王微微颔首,道:“有是有,但都没有做到高品以上的,无力与北蛮暗通款曲。不过,孤也遣了锦衣卫去盯暗哨了。”

  岳凌一时还真没头绪。

  秦王又道:“你在枢密院中做差半月之久,可觉察出谁有问题?”

  岳凌摇了摇头,“倒是都很正常。房中三位都很勤勉,待人也还不错。”

  秦王笑道:“孤也听说你在枢密院的事了,是你锋芒毕露,他们自然待你不错了。”

  缓缓起身,秦王道:“罢了,他们都在朝中做了几年的官,都不曾被怀疑通蛮,你又只是无凭据的猜测,如何在短短几日察觉出蹊跷,或许内奸并不在枢密院中呢?”

  “先不想这些了,走随孤出城。”

  岳凌眸眼一闪,“出城?”

  秦王笑道:“正是,火炮运回来了。”

  ……

  京营,演武场。

  京营节度使殷太和奉命拉着一个个沉重的木箱,去往京郊东北的深林里。

  见着这些洋炮,殷太和脸上却没有半分喜悦,身边又有一群吱吱呀呀的洋毛子不知在说着什么,更令他心烦了。

  “洋人的东西有什么好的?这一门炮,便就用堪比大几千两银子的商货换来,更有几门是几万两,这么多银子做军饷难道不好吗?”

  殷太和心中止不住的腹诽,“炮这个东西,都是撞运气,打出去也不知道打到哪,除了守城用,根本一无是处。殿下到底怎么想的,重金买回来这几个铁疙瘩?”

第105章 我才是功臣

  “戴总管,这购洋炮的事,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殷太和和戴权,并驾走在京营队伍的最前方。

  听殷太和来问,戴权答复道:“是如今的同佥枢密院事岳凌。”

  “岳凌?又是他。”

  自入京以来,岳凌这个名字实在听得殷太和耳朵起茧。

  京营士兵们之间在流传着岳凌宫变时期在城门之上呵斥贾代化的事,文官之间又传着岳凌上衙第一日难为同僚之事,使得殷太和只觉得他是个狂妄自大的后辈。

  因得了秦王的信重,成了朝中的佞幸之臣,与他这种在边关战功赫赫的大臣来说,本事实在差的太多了。

  轻蔑的哼了一声,殷太和道:“岳凌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混了个从龙之功,如果三位将军未曾殒命大同关外,还有他什么事了?得了功绩不知谦卑,还真跟殿下议起了朝事,他以为自己是什么人?”

  戴权笑笑应道:“殷将军此话就严重了,岳凌他虽在战绩上还不如将军,但毕竟胜在年少天资,日后哪一山比哪一山高还说不准呢。”

  “戴总管以为,俺比不得他?”

  戴权摇头叹气,“咱家可没说这话。殷将军劳苦功高,自有非常本领,否则殿下也不会在京营有损的情况下,调将军增补京营。”

  “只是,二位都曾是秦王府的潜邸旧臣,怎就不能和睦相处呢?”

  殷太和撇了撇嘴道:“能不能相处得来,只看他有没有本事。有,我自然钦佩,便是跪地给他磕几个响头,也没什么好说的。可若名不配位,为沽名钓誉之辈,那咱也不会有好脸色。”

  戴权又是笑道:“殷将军这么多年的脾气还是没改,‘太和’却是一点也不和。还是别把话说的太圆满了,免得下不来台。”

  殷太和自讨了个没趣便不再言语了。

  直至来到一片空地上,洋人将各个木箱打开,去除盖布,与京营士兵一同将火炮的零部件放置在地上。

  就见十几个洋人一拥而上,开始就地组装起火炮来。

  渐渐手搓出成型的火炮,比城门守城所用浇筑的火炮,看起来是精致了些,但殷太和依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

  在战场之上,哪有用炮决定胜负的,更多的时候炮只是个助威,起到一个吓唬人的作用,便是水战,多也是用弩箭,再登船近身搏杀。

  火炮组装完成不多时,秦王和岳凌便拍马赶到。

  一勒马缰,二人立于场上,环顾四周,秦王又问道:“怎么只有这几门炮,不是说有大过城门铜炮数倍的大炮吗?”

  与洋人通商的市舶司遣来了翻译官,与洋人沟通了几句,回秦王的话道:“殿下,洋人说那几门炮太重了,而且不能轻易拆卸。如今走水路运输,就在一旁的河道,如今登岸试射,在这边也能看得到。”

  “在这边能看到?”

  殷太和吹胡子瞪眼,一脸愠怒看向洋人,“潮白河离此处足有两千步之遥,便是在城门楼上的炮最远也不过打一千步之遥,你们岂不是来诓骗殿下的?”

  殷太和又看向秦王,拱了拱手,“殿下,我极度怀疑这伙人是骗子。”

  殿下又看向翻译,为求证。

  与洋人再交流了通,翻译才道:“他们说的确如此,试射之后就能知晓了。”

  久久未言的岳凌,忽得问道:“如果那炮制成战车,让马拉着,能不能在战场上挪动。”

  一个洋人走了过来,先与秦王行礼,又操着极不流利的汉话,磕磕绊绊道:“大炮炮身太重,如果制成战车,最少需要十几匹马拉动。而且,很慢,最多拉动几里路。”

  岳凌点了点头,“多谢解答。”

  火炮已是等待试射,秦王下令道:“以一里外涂红的树木为靶,试射!”

  一声令下,就见每一门炮后,都站了四名洋人。

  先将火药和弹丸填入一个小炮中,而后再将子炮固定在炮管之后,再用楔子一样的物事固定住,瞄准,点火。

  洋人用起洋炮是得心应手,一阵齐发,巨响声后,就见一里之外的树木成片倒地。

  令在场的官兵无不是露出了惊骇的表情。

  精确度,威力都远远超过了城门炮。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炮去除,再组装入炮腹新的小炮,前后不过盏茶功夫,又能再射一轮炮,比如今军队中配齐的火铳,连射时还更迅速。

  秦王见了不由得释怀一笑,“好,真是好炮,孤喜欢这个。”

  戴权偷偷瞧了身旁殷太和一眼,脸色是有些不好看了。

  秦王并不尽兴,几千两的炮都远远超过城门上的土炮了,那几万两的炮不得将人都轰飞了?

  “传令于河边,装填弹药,就打方才打出的白地,让孤瞧一瞧威力。”

  未几,又是一声震天响,轰在远处冒出大片黑烟。

  这巨炮的准头倒是不如眼下的这些小炮了,偏移了一些,打在了不远处的山头上。

  只不过,其威力更加惊人,直接将一个小山丘轰没了,变得光秃秃的。

  秦王又是喝彩一声,“好,这银子花得值了。若是对着城门来一炮,怕是连墙也能轰碎。”

  一侧翻译躬身道:“洋人说,这炮的优点就是威力大,打得远,但是因为太重,装填太慢,一般一条船上只用一门做主炮。守城可以装填弹药,可如果是在平地上用,多半打出一发,其余的敌人就冲到眼前了。”

  闻言,秦王兴致不减,“好,孤已知晓,令他们将炮运回营中吧,孤重重有赏。”

  翻译将话传递给了洋人们,洋人又一同与秦王行了个礼,便忙起了手下的事。

  转向殷太和,秦王道:“立即调配京营士兵,成立一个火器营,朕曾许兵部管辖,但他们怨声载道的,只是吐苦水,那便也不用了,火器营先单归孤掌管。”

  “待这些新火炮在战场上露过相以后,再交给枢密院去。在这之间,一定不能将火炮的事透露出去,必须严格保密。你可知晓?”

  殷太和躬身道:“属下明白。”

  

  秦王看向岳凌,问道:“你有什么看法?”

  岳凌答道:“火炮的威力的确不凡,这几门轻便的小炮,可以直接带入战场军阵中,便是两军在战场上遭遇,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如此,这火器营就显得是重中之重了。殷将军单管京营,再兼火器营,恐怕多有不便,不如另选一人统制。”

  殷太和皱眉道:“岳凌,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以为俺会有私心?”

  岳凌坦然道:“并不是,只是两营事务繁多,全权交给将军一人督办,实在不便利。而且,以火炮的威力,日后火器营是足以与京营一般建制的存在,本就没有一位将军,统帅两营的道理。提早定下规矩,对将来也有益。”

  秦王认真思量了下,以为岳凌说的有理,“那孤择日再挑选一位将领统领火器营吧。”

  秦王又向殷太和安慰道:“你别往心里去,岳凌向来对事不对人,直来直去。你性子也直,熟悉彼此之后,定然能相处的来。”

  殷太和对着岳凌吹胡子瞪眼,岳凌也只当未见。

  与秦王所言不同,两人很明显尿不到一个壶里。

  而后,洋人又展示了几种火枪的威力,岳凌倒是兴趣寥寥,都没见到他想看的燧发枪。

  相比于火绳枪,燧发枪才是将步兵站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的武器,比火绳枪的优点多太多了。

  为了了解一下西方的历史进程,岳凌来到方才与他对话的那个洋人身边,开口问道:“你们可带了书籍来这里?”

  洋人疑惑重复,“书籍?”

  岳凌用手比划着翻页的动作,“书。”

  洋人恍然大悟,“libro?你看得懂吗?”

  岳凌当然不懂西班牙语,但泱泱华夏,总能找到懂的人,岳凌点了点头,“我需要一些你们的书,关于你们国家的文化。”

  洋人脸色明显一喜,而后在头和胸前点了两下,“阿门~”

  岳凌一愣,有一种下一刻这个洋人就要传教了的感觉,忙道:“只一些书籍,拜托了。”

首节上一节66/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