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65节

  锦衣卫中呼喝了一声,两道斩马刀袭来。

  信使躲避不及,随着马一同跌落在地上。幸好黄沙起了缓冲的作用,不至于让他的脑袋磕在地上,丧失意识。而且作为训练有素的死士,在这危急关头,他脑中也只有一件事,那便是销毁身上的重要信息。

  将火折子插进怀里,下一刻便就被人擒住了。

  见其身上冒起火星,锦衣卫立即以黄沙灭火,再将信使从土里挖出来时,见其面色青紫,已然是服毒自尽了。

  “大人,从身上只搜出了这个。”

  锦衣卫旗官接过一方锦帛,从上面只能分辨出一个“陆”字,其余皆被烧得炭黑,根本不见本来面目。

  长叹一口气,旗官道:“追击了半个月,来回两千里,总共得了这一个字,怎么交差?真是服了,这伙人到底什么来路,死都不眨眼的。”

  身边人接口道:“能锻炼如此死士的,不但拥有远超常人的财力,还得在朝中有极大的权势,才能往来与边关与京城。大人,我们还是尽快回去吧,免得耽搁了。”

  取了一方锦盒将锦帛收了进去,存放好,旗官又下令道:“留几人处理残局,与附近县衙联系,令他们回来维持官道秩序,其余人随我回京复命吧。”

  与此同时,大同府中,

  将军府,当下驻扎此处的是元庆帝将康王调回之后,所任免的牛继宗,出自四王八公一脉的镇国公府。

  保龄侯府史家三爷史鼎为辅,与牛继宗一同在边关御敌。

  如今,二人也是正在堂上议事。

  靠在长椅上,牛继宗缓缓叹出口气来,“今日吐吉可汗差人来信,说要与我们做笔生意。凛冬将至,他们需要粮食,棉被等物事,度过严寒。可高价购买,亦可以用马匹来换。达成交易后,今年便可相安无事,再不进犯,侯爷以为如何?”

  史鼎抿了一小口茶,微皱着眉头道:“蛮人无德,反复无常是常有的事。如今他们辎重短缺,若是通商,岂不是在帮他们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再者,我边关亦是缺兵少粮,让他们买去了,边关将士过冬吃什么?”

  牛继宗颔首,“是这个道理,只不过他们此次提出可以战马来换,诚意还是很足的。倘若真能边关相安无事一整年,缓过一口气,我们也不会如此吃紧了。而且,他们过不了冬,必定是会来进犯的。”

  适时,又有士兵入内禀报道:“将军,侯爷,方才北蛮又传信说,可用荣老国公的性命与我们交换战俘辎重,看二位能否应允。”

  牛继宗登时起身,惊道:“老公爷没事?”

  士兵颔首,“今日确有探子看见吐吉可汗在大帐外,推着老国公在外面遛弯儿。”

  关乎荣国公的性命,是连史鼎也犹豫了起来,“此事事关重大,我们不能一口回绝。还是上奏殿下,让殿下定夺吧。”

  牛继宗赞同道:“有理,我这便书奏疏。”

  ……

  京城,岳宅,

  手上拿着林姑娘给的信笺,秦可卿不禁思量起来。

  “京师到扬州府,路途遥远,便是走水路最快也要二十多天。一封信寄出去,不知要废多少人力财力。尽管如此林姑娘都能每月至少与家中通一回信,老爷实在是宠爱着林姑娘。”

  

  想到此处,秦可卿又不禁叹了口气。

  虽然林姑娘此时无双亲在身边,因有府上老爷在,每日都过得欢喜,常能见到她脸上挂笑,秦可卿是打心底羡慕极了。

  她如今离了家,顶算是家中爹爹将她卖进了府,已然是断了联络,没了亲情可言的秦可卿自也希望能被人关怀。

  更是中秋临近,心里难免惹上一抹悲伤。

  步出二门,秦可卿寻到管家门前,唤道:“芸管家,可在呢?”

  不多时,里面就走出一青年,当面与秦可卿行着礼,“可儿姑娘,有什么事差使?”

  秦可卿将手上的信递了出去,“芸管家,这是林姑娘要送往扬州府的信,你尽快差人送去。已经耽搁了好几日了,林姑娘说尽量快些。”

  贾芸忙颔首道:“好,在下知晓了。”

  随后从身后也抽出一名册账目,道:“这是中秋节前的采买账目,麻烦可儿姑娘入门交给林姑娘。”

  秦可卿同样轻点着头,应了下来。

  重回中堂,步入门槛中,便能见到岳凌正随着林黛玉,紫鹃,雪雁一同在扎花灯。

  府上大爷通常会自持身份,不会与女眷玩闹,在秦可卿眼中,当下的和谐模样,实在难得一见。从不扫兴,也是岳凌颇好的一面。

  秦可卿螓首微点,心中念道:“这便是我愿意在府里的缘由了。”

  振作了下精神,秦可卿微笑着道:“林姑娘,信已经交出去了。这是芸管家送来的账目。”

  林黛玉此时正与岳凌坐在一张长椅上,扎着花灯,用竹篾、彩纸扎成各种形状,简单些的兔子,莲花状,繁复些的瑞兽,都是小姑娘们喜爱的模样。

  林黛玉抬头望了眼,应道:“好,放在我房里吧,待我睡前再看。”

  而后又将注意力放在花灯上了,“不对,岳大哥,这里要和竹子黏上,快取浆糊来。”

  岳凌忙从桌上取了一碗,涂抹在彩纸上,再与竹柄黏合。

  “如何,这样是不是就好了?”

  林黛玉捂嘴笑道:“还行,算得上是初具模样了。”

  林黛玉眉眼弯弯,拎着岳凌扎的花灯,来回打量着,又道:“原来岳大哥也有不擅长的事。”

  岳凌无奈摊手,“又谁能全知全能呢?”

  林黛玉则道:“我原以为岳大哥是无所不能呢。”

  岳凌道:“那这回让你失望了。”

  林黛玉摇着头道:“那倒不是,这样显得岳大哥更亲近了,无所不能的不是天上的神仙?倒显得虚无缥缈了些。”

  岳凌不禁叹了口气,揉着林黛玉的脑袋,心里念道:“好丫头,你是会宽慰人的。”

  适时,雪雁也从桌子上跳了下来,举着她扎的纸灯,炫耀道:“看,我也做好了。”

  岳凌望过去一瞧,思忖着道:“这是……船?”

  雪雁摇了摇头,“不是,这是饺子。”

  岳凌嘴角微颤,一时语塞。

  林黛玉笑道:“这是中秋节,不是春节,你总也得做个月饼出来吧。”

  雪雁一想,以为有理,“好,那我再拍的扁一些。”

  望向孤零零站着的秦可卿,林黛玉又道:“可儿姐姐,你也来玩吧,没什么事可忙了。”

  秦可卿微微颔首,也坐在了圆桌前,来到雪雁和紫鹃之间,拾起彩纸和剪刀,随着小丫头们一同嬉戏起来。

  林黛玉提着岳凌做的纸灯,往门外走着,又呼唤岳凌道:“岳大哥,扶我一下,这灯要挂在廊檐下正中央的位置。”

  岳凌笑道:“那不如挂你的,你的还好看些。”

  林黛玉摇头,道:“不行,就要挂岳大哥的。”

  林黛玉执拗起来,便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岳凌也只好宠着道:“好,我来吧,你怕高。”

  林黛玉还是不同意,“不好不好,岳大哥扶我,我要亲自挂。”

  岳凌追着林黛玉出门,一把将林黛玉抱起,陪着她一同挂了花灯,再点燃了烛火。

  月光下两人的身影,引得不少府邸下人驻足,望着这一幅和煦美好的画卷,也纷纷露出了笑脸。

第104章 君子之所为,天下也

  枢密院,

  接连几日,冯同佥都告假在家,岳凌再未与他碰面。

  而今日岳凌再去枢密院应卯时,一眼便见到他早在案牍之后了。

  岳凌踏入门槛,也是微微一怔,而后笑笑道:“冯同佥,身子可康健些了?”

  冯愈看向岳凌,面上带愧,叹口气道:“劳岳同佥挂念了,恢复的不错。前几日,我小觑了岳同佥,是我不知礼在先,当不得君子所为。”

  “岳同佥故意以《礼记》来考我,我却一时不能醒悟,更是愚钝了,还望岳同佥海涵。”

  这冯愈直来直去的性子,岳凌倒是不讨厌,给了台阶,岳凌便也下了。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冯同佥便也别怪我刁难,此事就算揭过去了。”

  冯愈露出笑脸来,用自己珍爱的紫砂茶壶,为岳凌斟了盏茶,双手递给岳凌,疑惑问道:“岳同佥是连最繁复的《礼记》都熟稔于心,为何不从科举一道,谋得功名加身呢?”

  岳凌将茶盏接了过来,应道:“冯同佥以为,谋得功名是读书的最终目的吗?”

  “曾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子有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当然想为天下太平,才从戎入军,如今在秦王麾下得以重用,施展才学。圣人治世,也从未有过科举一说,何时功名成了利万民的前提?”

  冯愈恍然大悟,“岳同佥有先秦君子之风,所谓君子六艺,射术亦在其中,吾等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罢了。”

  由此,冯愈对岳凌是彻底拜服了。也知晓了,为何太子殿下为何能将他一个无功名的武官送入这枢密院中来。

  恐怕若是岳凌前去参加科举,及第也并不难。

  适时,卢渊从外间走来,见房内两人相处不错,面上带喜道:“都在啊,这倒是方便了,我正要寻你们议事。大同府那边又有了新状况,蛮人欲与我朝恢复通商,约定今年不再兴战事,更是以荣老国公的性命甚至战马来换取一时安稳。方才中书省那边的意思是,可以考量同意。”

  “今年朝野动荡,又有多地受灾。大同府更是新败了一场,动摇了根基,恢复一年,过了春忙秋收,边关定然安稳许多。但问题的关键是,等北蛮过了冬,会不会再兴战事,他们可不是没有撕毁合约的先例。”

  闻言,冯愈皱着眉头道:“若考量对我朝有利,的确通商是一条正路,可吐吉可汗是个野心极大的人,又不得不防。”

  一门之隔的正堂,柴扑走了进来,语气坚定道:“坚决不能与关外通商,倘若通商,无非是给北蛮提供粮草辎重,便于他们南下。如此,是置边关于更为艰险的境地。”

  “中书省都是三岁小儿不成?这等合约也能相信?”

  卢渊又斟酌着道:“那荣国公那边。”

  柴扑道:“荣国公一生戎马,战功彪炳,有哪一次出征不是抱着为国捐躯的心?以合议来换得性命,这才是对老国公的侮辱。”

  柴扑又望向一旁不作声的岳凌,道:“我已书好了奏疏,岳凌你去宫中走一遭吧,正巧殿下方遣人来寻过你。”

  见枢密副使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岳凌有了稍许好感,起身拱了拱手,道:“好,我这便入宫。”

  ……

  皇宫,太和殿,

  早朝退去以后,秦王继续在殿上,接见入中华朝贡的番邦使臣。

  自秦王监理朝政的事昭告天下以后,各番邦都遣出使臣略带薄礼,来交好大昌朝的储君,未来的华夏之主。

  更是曾有些与秦王有过交集的,譬如被秦王帮助才得以复国的吐蕃,叶尔羌,以及南部因秦王调停达成和解的暹罗,安南,这些番邦因路途遥远本就有使臣久在京师,得知秦王入主东宫的消息,早就第一时间去筹备了礼物。

  在今日,才被秦王同一时间召见入宫。

  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汉语,众番邦使臣于殿上叩拜,“伟大的太子殿下,愿您龙体康泰……”

  秦王微微抬手,道:“好,不必多礼。今日一同召见你们,也是听说你们很久前就想来见孤了。孤国事繁重,今日腾出时间来与你们见一面,便将事情都说了清楚。”

  高丽使臣第一个跪倒在地,开口道:“太子殿下,近些年来女真族于白山黑水间起势,其中建州女真更是多次袭扰我国边境城镇。我国国力弱小,不堪其扰,无法与之对敌,还望殿下能够出兵征讨,我新罗百姓定会箪食壶浆以迎天朝王师。”

  秦王想了想,道:“建州女真的确狼子野心,其手段暴虐,屠城劫掠为常有的事,孤也有所听闻。再兴兵戈非是小事,孤再与朝中大臣商议一下,过几日与你答复。”

  高丽使臣连连叩首,又将自己的礼物献了上去。

  “太子殿下,这是今年新采摘的山参,还有汉城百余户人民共同织出的地毯……以及两位公主,已经送到殿下的东宫为婢了。”

  闻言,秦王一怔,低声问身边夏守忠道:“太子妃怎么说?”

  夏守忠躬身低声回应道:“有点生气,但还是收进宫去了。”

  秦王微微颔首,又与高丽使臣道:“好,孤已知你国心意,赏绫罗百匹,医术药术经书各一箱……先下去吧。”

  高丽使臣磕头谢恩,而后便又有叶尔羌的使臣上前来。

首节上一节65/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