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61节

  隆帝急冲冲的展开了奏报,却发觉并不是岳凌等人的来报,而是仍在江浙任职的行省丞相赵德庸。

  在奏报中,赵德庸诉说了如今江浙的难处,以及今年遭受的洪涝灾害,可能导致赋税无法按时交齐。

  所以,他便想了个办法,与近来活跃的东瀛商人展开合作,将今年冬季前的生丝全部供应给织造局,开足织机制造丝绸。

  如果网罗整个江浙的生丝,再有广州十三行的支援,十万匹丝绸还是有机会达到的。

  虽然没有改稻为桑之前所定下的国策,五十万匹之多,能够一蹴而就解决国库空虚的危局,但是应对眼前的状况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了。

  十万匹丝绸,盈利将达到上百万两,用于江浙当地恢复国计民生,来年的赋税定然不会有漏缺。

  赵德庸也是如此在奏报中说明的。

  仅凭一点生丝,就换成百万两白银,的确是件划算的买卖,更何况眼下的大昌必须要完成财富的积累,才能再进一步的推进改革。

  各处都要钱,总得先能赚来钱。

  但于隆帝的本心来说,他对于这些旧朝遗老已经不再信任了。

  之前只是没有机会,更没什么缘由,将他的权利收回,以应对保守派不断的在朝堂上掣肘,而眼下好似是个机会。

  当政治考虑和经济站在对立面的时候,隆帝一时也有些犹豫了。

  坤宁宫中,

  皇后陪同在侧,眼看着自家的男人愁眉不展,便开口宽慰道:“这些年江浙海岸没少和夷人打交道,做了不少生意,也没将国家做富。”

  “每一次都是眼前的这点利益,满足了一时救火,可远不是个长久之计。陛下要开创的是盛世,怎又重新走了这旧路?”

  隆帝沉思片刻,问道:“依皇后之意,是驳回赵德庸的奏折?”

  皇后又道:“既然赵德庸有了奏折,想必岳凌的奏折应当也在路上,不如等等一同看看,再做决定吧。”

  

  隆帝叹了口气,伸手环在了皇后的腰间,心里颇受安慰,“也好,再等一等吧。”

  还没等多久,便有个宦官往房里来了。

  隆帝振作了几分精神,问道:“可是江浙有了新消息?”

  宦官颤巍巍的跪下,摇头道:“回陛下,是太后召见。”

  “太后召见?”

  隆帝听了都不禁愣了片刻。

  自打他即位之后,母子二人的关系仍是每日俱下,最后连晨昏定省都省了。

  慈宁宫就好似这片宫闱的禁地一样,除了些伺候人的宫女宦官,再没什么人踏足。

  却在此刻,太后竟然要召见,隆帝便忍不住将近来从锦衣卫口中,听来的甄家入京之事,与此联系起来。

  一念之间,隆帝的眉头便深深的皱了起来,阴云密布。

  皇后担忧的问道:“陛下,太后她?”

  隆帝摇头起身,“既然召见,那朕就去看一看吧,备驾。”

  未及,来到了慈宁宫,孙太后所居住的宫殿。

  外面汉白玉铺设的路面间,缝隙也没长出野草,园子中树枝也都是裁剪不久的模样,只是水池中有点点的落叶,却更衬出萧瑟之意。

  隆帝挥退了左右,独自登上石阶,轻叩门扉。

  里面便传来了慵慵懒懒的妇人声音,既熟悉,又陌生。

  “泓儿到了?进来吧。”

  隆帝往前走了几步,身为九五之尊,也秉承着后辈的孝道,对着太后的背影,躬身行了一礼。

  “参见母后。”

  太后拄着梨木拐,步子迈的颤颤巍巍,周边的宫女也早让她遣了出去,房中只有他们母子二人。

  即便两人关系再不睦,二人也是母子,隆帝起身上前,搀扶着太后入座。

  旋即就侍立在侧,递上了蜂蜜水。

  太后面色一松,欣慰的笑了笑。

  小小的举动,也昭示着二人之间的破冰,太后的心情不错,这个儿子总也是认她的。

  念及此,太后又不禁生出泪来。

  平白的就哭泣起来,隆帝又安慰道:“母后,这又是怎么了?”

  用袖袍擦拭了下,孙太后叹气道:“相当年,你和你兄长在院中玩闹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却已是这番景象,你们可都是娘亲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隆帝面色一沉,未有应答。

  孙太后摇摇头,示意隆帝也坐,缓了缓口气道:“今日你既已成天子,旧事也没什么好提的了。待主朝堂之后,娘亲也从未干涉过一丝朝事,而如今却不得不警醒你几句。”

  “你可知,你父亲如何治理天下,使天下太平?”

  隆帝耐着性子应道,“娘亲赐教。”

  孙太后自感良好,继续解释道:“皇权不下县,你只有一人,是无法治理广袤国土的。赋税为国之根本,是需要有才能的人来把持。”

  “固然,其中有贪嗔痴之辈,可有多少人能安贫乐道,守住本心呢?”

  “更何况江南那繁华之地,当年我随你父亲下江南时,是真见过那盛景,纸醉金迷,最易迷人眼,但他们能按时缴上国库税银,就是好官。”

  “水至清则无鱼,官都喂不饱,你还想要百姓从什么新政中获利吗?”

  “在南下之际,我和你父亲曾几次取过甄家老宅,甄家老夫人被你父亲称为‘吾家老人’,你若是想要抄了甄家,岂不是天家忘恩负义,要让天下人耻笑?”

  “如今你是羽翼渐满,可若是刻薄寡恩,自然招致众叛亲离……”

  隆帝眉头微皱,道:“娘亲,您不知道他们犯了多大的罪过,恃宠而骄,是他们忘恩负义在先。”

  孙太后摆摆手道:“人都有犯错的时候,罪不至灭门抄家,总也要给一条活路……”

  见隆帝身躯随着粗重的呼吸一起一伏,孙太后当然知道,她这个儿子最是执拗,决定了的事,往往是很难扭转的。

  叹了口气道:“这些年来,母子再相聚,却又因为事情分歧而争吵,也并非哀家所愿。哀家也没求过你什么事,而且也是为了你好。甄家这些世家,都是向着陛下的,怎好自己动摇自己的根基呢?”

  孙太后自称哀家,又称呼了陛下,当面如此,还是头一次,也算是她心底对隆帝的认可了。

  但说出的这为甄家求情的事,还是让隆帝一时无法答应。

  隆帝也不明白,为何母亲总是站在自己的对立面,当时他听从母亲的话,放过了大哥,可大哥却三番五次的要治他于死地。

  片刻之后,门外又有宦官叩门。

  孙太后面色阴郁之气一下凝结,怒骂道:“哪里来的不知规矩的东西,哀家同陛下说话,敲什么门?”

  门外,宦官扑通一声跪地。

  触怒了主子,他这种奴才可难活。

  但他也不是没理由的,忙将双手举过头顶,呈着文书道:“陛下,安京侯的奏报到了。”

  隆帝愤然起身,对拉开两扇门,大步流星的走了出来,取过太监手上的信笺,正反看了一遍,见有岳凌的署名,内心激动不已。

  站在门外拱手行了一礼,隆帝才道:“母后,朕公务冗杂,您先歇息吧……”

第308章 晴雯,晴雯!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坤宁宫,

  与岳凌的奏报一同抵达京师的还有林黛玉写给皇后的信。

  收到林黛玉的信笺以及礼物时,皇后面露了稍许惊讶,未曾想过远在江南的林黛玉还会惦念着她。

  将香囊托在手上轻嗅了下,同浓脂艳粉的味道不同,有股淡淡的清香萦绕鼻尖,沁人心脾。

  作为一国之母,皇后从不少收到礼物。

  只是更应该称之为贡品,每逢佳节,珠宝,绸缎,各类首饰,连带着还有送礼者的阿谀奉承,皇后见得实在太多了,打心底厌弃这种虚伪。

  不过,像林黛玉这样似后辈的关怀,倒让她心里流露出些许暖意,没有丝毫排斥。

  又将信笺拆开,读了开头,才知道是她最近又遇到了新状况,正为此苦恼着呢,想要自己支支招,皇后见此也忍不住捂嘴笑了起来。

  正在此时,却见隆帝去而复返。

  皇后立即起身相迎,将信笺先收了起来,“陛下,这么快就回来了,没发生什么事吧?”

  隆帝摇头叹了口气,又见皇后眉角还未隐去的笑意,不由得问道:“你这里是有什么喜事?”

  皇后摇摇头,先将隆帝扶到身边来,“一些琐事,先以陛下的事为重,出了什么事,让陛下急匆匆的回来了?”

  隆帝又取出了岳凌的奏报,道:“这是岳凌审讯的供词,看了就知道近来江浙生了什么事了。”

  隆帝深吸了口气,慢慢捱下心绪。

  其实方才太后的话,他也听了进去,尤其是“官都吃不饱,百姓怎么可能吃饱”这一句。

  他不否认其中有她的道理,但是他不想重蹈父亲的覆辙,让整个大昌的盛世,依旧流于表面。

  拆开信笺,隆帝细细的读起了案件的供词。

  事情几乎与岳凌前一次奏报的事没有太多出入。

  总而言之,朱怀凛不是自杀,而是遭人陷害,含冤而死。涉案之人众多,而江浙行省丞相赵德庸是罪魁祸首。

  改稻为桑,虽然在之前获得了一些利益,但利益也经过分流,很大一部分没有进入国库,更没有富了百姓,而是让百姓遭到了更加残酷的剥削,以及土地兼并。

  现如今证据确凿,而钱仕渊,甄应嘉等人,竟然还要在堂上翻供斡旋,看来还是朝中或是其他的靠山又有了新消息,给了他们新的指示。

  所有的罪名串联在一起,已经足够这些人抄家灭族了。

  然而更有甚者,赵德庸竟然有通倭的嫌疑,陈矩更是上书请求调集战舰,往江浙支援火力。

  在两年前,京中捐输之时,隆帝是下令仿造西洋船只造了几艘战船出来,可目前还在港口停泊,未曾使用过。

  而眼下,倭寇进犯江南迫在眉睫,好似也不能计较得失,只能信任岳凌的判断了。

  至于军费,粮饷,目前捉襟见肘的国库,又让隆帝的眉头皱了起来。

  最快最有效的办法,隆帝一念之间想到了两个。

  其一,便是将这些罪臣尽数抄家,所得的钱财全部交给岳凌抗倭。

  其二,便是让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捐输粮饷,支援前线。

  只是其中第一条,因为孙太后的左右,隆帝一时也有些难以下定决心。

  毕竟大昌是以孝治国,才有破冰的母子关系,再因为这一件事而导致无法复合,真不算一件好事。

  如今正在动荡的时候,若是后宫还不安宁,实在令隆帝心力交瘁。

  看完了岳凌的奏报,隆帝又随手拿起了赵德庸之前的奏报,当下才意识到,赵德庸所谓和东瀛商人达成的交易,这不就是在通倭吗?

  他难道真是为了国库之难,才要将丝绸卖给倭人?

  对于贸易,隆帝并不是一无所知。

  他武将出身,除了最精通打仗之外,还要最在意粮草兵马等事,物资充盈是打胜仗的前提。

  官兵若是都不满饷,怎么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战力。

首节上一节261/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