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23节

  林黛玉则是嘴角噙着笑意,道:“哪有什么柳湘莲,那是岳大哥假扮的。”

  薛宝钗一怔,问道:“那怎么办?”

  林黛玉往东北方向翻了眼,道:“看我的吧。”

  林黛玉回应着众人的目光,应答道:“此人是与安京侯府颇有渊源,我也曾在侯爷口中听闻过此人。在康王府上,侯爷欣赏其才华,对其手下留情,在沧州又见到他行侠仗义,便曾收留在身边做过事。”

  “只是他生性放荡,不肯久居人下,不想今日在此处重逢了。”

  钱仕渊颔首道:“既然如此,必然也是奔侯爷而来,不如就请到亭上来如何?”

  林黛玉应道:“多谢钱大人的好意,如今亭内也不好再多加一张席案,而他的身份也不足以与各位同处,待一会儿雅会开场,再唤他入内叙旧两句也不迟。”

  钱仕渊点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良辰已至,亭外落满了人,更有泛舟湖上,人皆满仓,再后来入园的人,便围坐在岸边,远远望着亭上的热闹。

  入园参会者,已有数千人之多,实乃历届雅会之最。

  雅会举办多年,其流程也被人所熟知,总共是四项,文辩、书画、楹联、赋诗。

  不包括中间休息,文人们互赠手札,伴礼等小活动,最为人瞩目的便是这四项比赛。

  文辩,便是效仿古人,对经义古籍的不同学说进行思辨,探讨学术。

  书画和楹联就比较简单了,作画和对对子,也是比拼文采。

  最后,以及最重要的便是赋诗了,诗词第一名,便是雅会的诗魁,曾夺得这一名誉的无不是江南之地有名的才子。

  而赋诗中的佳作也会被人编辑成册,流传天下,一文登榜,便可借此去到京城里拜访达官显贵,也算是不错的履历了。

  所以最受人瞩目的,还是这最后赋诗的环节。

  当然,对林黛玉来说,她最喜欢的当然也是赋诗。

  讨论古文经义,她只是略有涉猎,字画她多是画人物,比名家的山水图实在略逊一筹立意,楹联更多是偏娱乐。

  雅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直到来到了赋诗的环节,林黛玉的面前也被摆上了文房。

  钱仕渊请着林黛玉道:“今日是才子争魁,但林家小女也素有才名,岂可不留下自己的佳作?”

  “若是林姑娘能夺魁,也算是留下雅会‘一敏冠诸雄’的美谈了。”

  林黛玉还礼道:“多谢钱大人。”

  林黛玉提笔沾墨,开始构思了起来。

  她当然要写,而且还要夺魁,让岳大哥身边的女孩子知道,什么才叫才情,为什么岳大哥会喜欢她!

  林黛玉要将所有人都比下去,她自恃有这个能为。

  再往东北向恶狠狠的盯了一眼,林黛玉便落下了笔。

  虽也以秋为题,但林黛玉书下的题材,与一般诗赋还所有不同……

第281章 黛目前犯

  “老爷,少爷那边都准备好了。”

  亭内,一仆从来到徐耀祖身边,低声传着话。

  为了达到凭此雅会一举成名的目的,当下是来到了最要紧的时刻。

  徐耀祖望向对侧端坐着的安京侯,微微颔首,回道:“再嘱咐一声,切不可出了纰漏,倘若赢得安京侯的青睐,往后几年徐家都有一步登天之势。叫他一会上台前,留心一下。”

  “是。”

  诗会夺诗魁,限两炷香的时间,以秋为题赋诗一首。

  成诗之后,先统一将所作之诗交给考教官团队来进行初审。

  脱颖而出的诗词便能呈入亭中,供几位上位者来评审,此时或是说出评语,或是提问作诗者些问题,最终综合排出个一二三等。

  由于亭中除饱学之士,便是地位崇高之人,如此也极有说服力。

  只是从考教官开始,就都已经被徐家打点好了。

  连亭上的几位,也知道徐耀祖办这雅会多年,最终是为了什么。

  也都默许,给徐家子弟一个出名的机会。

  钱仕渊见一旁林黛玉停了笔,便问道:“林姑娘可是写好了?”

  林黛玉落下了挽着的袖口,微微点头,“是做好了。”

  钱仕渊笑着道:“那好,待一会儿参赛者的诗词都送来,将林姑娘的诗词与之一同评鉴。”

  林黛玉颔首之间,诗词便被一旁的侍从收了去。

  再抬头望向东北向远处,林黛玉微不可查的撇了下嘴。

  薛宝钗亦是才女,看林黛玉写了诗,她也有些技痒,只是碍于眼下的场合,不适合她来做。

  适时,甄应嘉客气问道:“如此盛会之下,侯爷若是能够留下笔墨,也是一桩美谈啊。”

  男子和女子的诗词,一般立意不同。

  像是男子能写出女子幽怨气质的诗或许有之,但女子吟出男子的豪迈,还是太难了。

  薛宝钗通诗词一道,所作的也仅仅是以闺阁之情为主,这遭若是作诗定是要被人看出端倪了。

  林黛玉打着圆场道:“侯爷不善此道,就不在此处献丑了。”

  薛宝钗打着折扇,配合着微微点头。

  甄应嘉叹道:“是在下孟浪了,敬侯爷一杯。”

  ……

  亭外,岳凌饮茶静静等着,却是沈瑛转过头来,又来招惹。

  见岳凌手上没笔,纸上无墨,沈瑛戏谑道:“见你素日猖狂,今日诗会如此雅事,竟连一个字也憋不出来,看来那对子多半也是碰巧见过的而已。”

  岳凌等得是贾芸,等得是京营的精锐,听这沈瑛回过神来扰他的清闲,不由得抬起头来,看向了他的大作。

  “秋来风紧日头黄,果落枝头满院香。

  雀鸟争食叽叽叫,俺家仓廪谷盈仓。

  庄户忙忙收割罢,雇工喝酒闹嚷嚷。

  夜里披裘寻乐子,管他明日事几桩。”

  读完之后,岳凌不禁笑道:“你这诗,有一种‘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的美感。”

  沈瑛叫道:“你说得什么鬼话?你那也叫诗?”

  岳凌摊手道:“你也就这个水准。”

  沈逸书偏过头来,喝道:“别在此处添乱了。”

  沈瑛顿时收住了叫骂的心思,转而道:“徐大哥才是真的天骄,等一会儿瞧他的大作如何闪瞎你的眼睛,让你知道自己的渺小,竟敢藐视江南学子。”

  岳凌撇撇嘴,“江南人杰地灵,不是说没有才俊,我只是单单藐视你们罢了。”

  迫于沈逸书的怒气,沈瑛也不再斗嘴,冷哼一声便就转了回去。

  妙玉在一旁听得捂嘴笑了笑,问道:“你当真不作一首诗?”

  岳凌反问道:“我倒想问你呢,眼下没什么事,你为何不作?”

  妙玉的心思完全不在作诗上,又晃动了下身子,与岳凌贴得更近了些,便于听清岳凌的话,也便于她不可言说的小心思。

  “不作了,只等着一会儿能帮到侯爷一些。”

  岳凌微微点头,便也不再提及此事。

  忽得,人群中爆发起了喝彩声,岳凌循声望去,见是方才有过一面之缘的徐家公子徐浪从人群中起身,正被人往亭内引着。

  沈瑛又转过来道:“看见了吗?徐大哥的诗词已经被亭内的大人物们看中了,诗魁势在必得,之后必能夺得安京侯的青睐。”

  岳凌接过妙玉斟好的茶水,轻啜了口,淡淡道:“安京侯可不会青睐这种人。”

  沈瑛皱眉道:“你凭什么这么说?你和安京侯很熟不成?”

  岳凌摆摆手,“几个照面而已,也不算熟。”

  沈瑛冷哼道:“那你还在此处大言不惭,日后定有你哭的时候。”

  岳凌颔首,“这句话,我也送还给你。”

  ……

  “窈窕沧波寺,玲珑水上扉。

  绿窗云竹净,朱户露花。

  鱼逸晴偏跃,鸥闲昼不飞。

  东邻精舍近,无虑戴星归。”

  “徐公子的大作,堪为精妙,竟是描绘了沧浪亭,句中虽然无秋,但以‘云竹净’、‘露花’写出了秋日之感,绝妙,绝妙。”

  左相安景钟家中子弟,安倍抚掌叫绝道。

  徐浪身长七尺有余,中等身材,面上也颇为斯文清秀,但却多了不少傲气,立于亭内与各方大人物行礼。

  “见过安京侯,见过钱大人……”

  见儿子这幅模样,徐耀祖脸上也是有光,开口道:“诸位不必因在下是操办者就偏心,雅会还是以文采最佳者为头名,否则诗册传扬出去,也是叫天下人耻笑江南无才俊。”

  安倍颔首道:“徐家主太过自谦了,此诗堪为头名,诸位意下如何?”

  施夫子苍声应着,“徐家后辈这首诗,的确不错,两炷香不到的时间,能拟成如此佳作,也当得起才思敏捷。眼下还有一些诗篇未曾看完,待全都看完后再定也不迟。”

  听得此言,徐耀祖面上也多了几分淡定。

  他最怕的就是搞不定这些名士,名士有名声在外,也不理世俗之事,不求钱财,和商贾最不是一路人了。

  买一篇好诗,就是给他们评鉴的,经他们之口,将荣誉按在他的儿子身上。

  而当下施夫子的话,已然是成功了一半。

  父子相视一笑,皆是胸有成竹。

  “嗯,这篇不错。”

  施夫子身旁的上清派宗师司马道长捋着颚下的山羊胡,连声赞叹道:“这篇当属佳篇。”

  施夫子顿时来了兴趣,能被牛鼻子老道称赞的诗句,定然非属凡类,他脾气比自己还古怪,少有能看入眼的。

  “哦,给老夫也看一看。”

  司马道长抬手递了过去,“你也来评判下,是不是堪为诗魁。”

  听得此言,便立即吸引了亭中众人的目光。

  尤其是徐家父子,最为紧张。

  两炷香之内,竟然有人的诗词能够达到他们早先就准备好的水平?

  妙手偶得,若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写出比他们预先准备的诗词还要高上一筹的诗词,真难想这等人物是如何大才了。

首节上一节223/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