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6节

  瓦拉几亚是没有造炮能力的,也没有造炮的工匠。眼下还是14世纪末,铸炮工匠,绝对算是欧洲顶级的人才。即使在那些大国,会铸炮的工匠,也是高端人才。彼得很难招募到铸炮工匠。因此,他只能选择去买炮。

  过打听,彼得得知,神圣罗马帝国铸炮水平很一般,只能铸造小型青铜炮,用于陆战。这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陆地为主的国家。而且,帝国南部地区,靠近阿尔卑斯山脉,火炮需要便携,且能够翻越阿尔卑斯山。所以,火炮不可能铸很大。而岸防炮台所需的火炮,必然是重炮。所以,神罗帝国的火炮,明显不符合要求。

  不过,因为还没有进入航海时代,欧洲人还不太重视舰炮威力。所以,流行这种小威力的青铜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欧洲火炮技术的发展,大约是在16世纪,因为海战需要,发展出了“红夷大炮”这样的重型火炮的。

  而且,青铜火炮,根本不能造太大口径的。因为,青铜有一个重大缺陷过热后容易变软。

  口径小一点的青铜炮还好,大口径的就不同了。口径大的火炮,膛压很高。当炮管过热后,炮壁变软。青铜过热后虽然不如纯铜那样软,但终究软化了。小口径的膛压还好,大口径炮因为膛压很高,很容易在过热情况下发射时,使得炮管内壁变形。这样的话,火炮就废了。

  因此,青铜炮是不能铸太大的,只能铸造中小型的。想铸造重炮,只能选择用铁铸造火炮。而且,铸铁火炮,比青铜炮成本低太多了。毕竟,在瑞典大铜矿开发和荷兰人获得日本铜之前,欧洲铜价还是很贵的。用大量的铜铸造重炮,成本绝对高昂。

  本来彼得觉得火炮还得慢慢来,但是前往金帐汗国的人马带回了好消息。

  13世纪至14世纪,欧洲同中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金帐汗国进行的。因此,蒙古统治者特别重视商业的发展。拔都汗和别儿哥汗在伏尔加河先后修建了拔都萨莱城和别儿哥萨莱城,后来又修建了乌维克城,在札牙黑河(乌拉尔河)河口修建了萨莱契克城。

  而作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金帐汗国自然也有一批南来北往的工匠。其中有一个从河中地区来的工匠,竟然用铁造出了大炮。

  铸铁炮的出现还要等到15世纪中期,法国第戎搞出铸铁块后,这项技术,渐渐外传,并在之后传到了和法国隔海相望的苏塞克斯郡的威尔德。于是就有苏塞克斯郡威尔德的铸炮工匠,开始尝试使用铸铁来铸造火炮。因为,铸铁比青铜便宜太多了。

  这位叫沙夫卡特的撒马尔罕工匠一支致力于铸铁炮的建造,只不过都失败而已。好不容易造出一门,结果还炸膛了。为了研制这种前装重型铸铁炮,他几乎耗尽家财。他甚至还考虑过彻底放弃,但从多布罗加地区来的人听说了他的事后找到他问愿不愿意去见见他们的领主。

  他想与其这样等待,还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这个领主眼光挺长远的。

  他想的没错,彼得就是目光长远者。彼得听到他的作品和经历后,心里的想法是:“人才呀,绝不能放过!”

  于是当即拍板,聘请这位工匠,并开出了每天1个英国先令的薪水(普通民众的日收入为3便士)。

  至于炸膛问题的困扰,彼得也有解决方案。铸铁炮炸膛,不外乎铸炮用的生铁,杂质过多,比如硫和磷之类的,导致火炮身管较脆。而且,生铁含碳量过高,强度虽高,韧性不足,并不太适合铸炮。真正适合铸炮的,其实是熟铁和中低碳钢。

  对于如何炼钢,他虽然不专业,但也从很多穿越小说里学到过很多理论。比如,他就知道,英国人早期铁炮不容易炸膛的一个重要秘密,就是使用了反射炉,对生铁进行二次精炼。

  所谓反射炉,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熔炉(包含进气口和出气口)。将生铁和废铁放入炉中后,炉子内的热量,因为相对封闭的空间,无法散逸出去,抵达炉顶和炉壁后,又被反射回来,集中精炼铁料。经过几小时的精炼,加上添加一些造渣剂(最简单的造渣剂就是生石灰,可用于清除硫和磷)。而后,清理掉废渣(废渣因为密度问题,一般是飘在铁水上面的,捞掉就可以)后,就得到了熟铁或钢(需要控制含碳量)。

  而大名鼎鼎的炼钢平炉,其实就是在反射炉里面加个蓄热室而已。

  大英帝国在18世纪就完全掌握了反射炉精炼技术,这也使得,英国人铸造的铁炮,质量优良,不容易炸膛。而法国人因为不懂这个技术,直到19世纪早期,舰炮还是很容易炸膛。直到19世纪中期,法国和其他欧洲强国,才初步得知反射炉精炼技术。但紧接着,平炉出现了,人类进入了平炉炼钢时代。而火炮,也从铸炮,进入了锻造炮时代。

  虽然彼得不是钢铁行业的毕业生,但他可以指挥人做。就这个反射炉,结构就很简单。他完全可以指挥工匠们弄一个,然后弄出高质量的熟铁和钢。然后,再用熟铁或中低碳钢铸炮,绝对要好很多,且不容易炸膛。

  至于火药,彼得也有办法。他想起来以前村里老人说的一个土办法:找一块空地,清理出石头等杂质,然后挖一系列的坑洞或者干脆使用地窖,再往里面倒入水和石灰保持温度。这样,土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就成为了硝田。

  把收集起来的人和牲畜的尿液倒进去,经过十个月左右时间的作用,坑洞里的土壤就会富含大量的硝。挖出这种富含硝的硝土,然后掺进草木灰进行过滤。之后只要熬煮硝水,就可以得到优质的硝。

  有了硝土,制作火药就可以更加方便。此时欧洲各国所使用的火药配方还比较原始,较为容易爆炸,属于爆炸性火器配方。并且这样制作出来的火药还是粉末状,这样的火药在使用中会出现许多情况。比如粉末状的黑火药在枪管内受力时很容易挤压在一起,这样在点火时会因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这降低了火药的威力。

  粉末火药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受潮。这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为了增加硝酸钾的产量往往会在硝田内撒入许多石灰粉,这种操作虽然可以增加硝酸钾的产量,但是也大大增加了其内含的硝酸钙,而硝酸钙这种物质具有极强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让火药无法正常使用,除非使用前先用阳光曝晒一遍。

  除此以外,粉末火药运输也不方便,因为粉末状火药在运输颠簸的过程中,自身重量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会相互分离开来,其中密度最大的硝石粉会居于火药桶的底层,最轻的木炭粉则会处于火药桶的表层,这必然会使得火药威力下降,甚至是根本点不着!在使用前,除非将火药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来才行,但这在战争不紧急的时候还有时间操作,一旦发生紧急的战争则根本无法迅速取用。

  所以,要想最大化火药威力,其颗粒化火药制作得开始。

  其实颗粒火药制作也挺简单,加入面粉压实、加水、然后敲碎就行。并且彼得的火药配方已经接近理想比例。

第15章 回家过圣诞

  除了练兵、修筑城市和公共工程。彼得在康斯坦察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他将领地拜托给主管,自己带着礼物回到肯普隆格。

  东正教的圣诞节是1月7日,因为教会采用的是儒略历,而不是格里高利历。(这个时候也没有)

  在节日的前一天,彼得赶了回来。因为驿站系统的建立,彼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从康斯坦察回到肯普隆格。

  驿站系统是米尔恰大公听从彼得的建议在1389年建立起来的,各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驿站使用凭证。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凭证。这极大方便了瓦拉几亚的信息传递。

  除了政府在传递政策之时,需要用到驿站,其他使用驿站最多的就是商人了。驿站就如同旅馆一般,不仅能够解决吃住问题,同时驿站还配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商人只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便能够在驿站居住。驿站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露宿荒郊野外,这里不仅设施完善,还有政府的士兵看守,一般的盗贼根本不敢靠近。

  全国实行驿站系统,有利于大公的统治,也有利于中央集权。因为这样,就能够快速将消息传递到各个地方,军队也能够快速集结。

  来到肯普隆格,这里的规模比一年前更大了。集市上各种商贩的叫卖声络绎不绝,城墙扩大了一圈,教堂被重新装修。各种各样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来到这里。

  众人见到彼得的队伍,纷纷让出一条路来。他们知道,这是大公的儿子回来了。

  回到城堡,率先迎接的是他的弟弟米哈伊尔。他一直以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作为偶像,总想去战场上厮杀,要不是年纪太小,恐怕他就去加入大部队了。

  他本想来一个背后偷袭,结果被彼得一个过肩摔给压在地上。他还是不服,嚷着要比一比。

  彼得没有去和他比拼,而是给他一套盔甲和一个大铁锤。

  “什么时候举起来,我什么时候和你比拼。”

  玛利亚夫人也对彼得非常宠爱,连忙让侍女们准备食物和热水。而彼得也直接拿出各种各样的礼物来降伏他的那些兄弟姐妹。

  此时父母又给他添了一个弟弟,作为哥哥的他当然得给他送些见面礼了。从加拉塔购买的玩具正好适合。

  当然,在温馨过后。彼得和他的父亲米尔恰再次见面,并进入到国家会议的交谈中。

  没办法,年底也是瓦拉几亚贵族会议的开始,面对这些波雅尔,米尔恰必须和他们周旋,而彼得也有意打击这些贵族。谁让他们是中央集权的障碍呢。

  波雅尔,东欧贵族的称呼。由东方斯拉夫部落王公亲兵首领演变而来。他们住在宫廷中为大公侍从(主要担任总揽大公经济的执事),始有“波雅尔”之称。

  瓦拉几亚的波雅尔不仅有土地,还兼任法官的角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此时的波雅尔已经形成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米尔恰大公的中央集权手段和人口普查制度让非常严重的伤害了他们的利益。

  但商会和康斯坦察港的商业让他们获得了一部分补偿,这也是他们没有公开表达不满的原因。

  在年底的波雅尔会议上,他们应该准备联合发难,而彼得是所有波雅尔中实力最强的,但再强的领主也难敌一群贵族的围攻。

  彼得对贵族的经验应该是0,因为勾心斗角他实在不擅长。但他还是在这几年调查了一些波雅尔,从中筛选出他们的弱点或者能够争取的贵族。

  在圣诞节当天,米尔恰带着全家去了肯普隆格的教堂礼拜。卡罗尔大主教为他们全家祝福。

  “愿上帝保佑瓦拉几亚。”卡罗尔大主教说道。

  在教堂外,大批信仰东正教的民众也在祈祷。教堂的钟声在祈祷中从不停止,直到结束后,才逐渐消失。

  而不少波雅尔贵族也来到了首都,他们都是参加马上要举行的贵族会议。而在开会的前一天,一些波雅尔在小木屋里密谋着什么。

  “这几年我们的土地、我们的财富都被大公给抢夺。再过几年恐怕我们的性命都没了,你们能接受吗?”

  一个年长的贵族向他们说道,他可是历经三位君主的老贵族。资格大,话语权也大。

  “可是,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波雅尔说道。

  这几年,米尔恰大公清除了不少亲匈牙利和亲奥斯曼的贵族。没收他们的土地,然后重新分给自己的支持者。同时培养市民阶层来抗衡,这些事情都是波雅尔不愿意看到的。

  “一个人在他的面前当然会失败,但只要我们能团结起来,他也就无可奈何了。”

  本来以为他有什么办法呢,结果就是老一套,群起攻之。

  但不得不承认,招不怕旧,有用就行。贵族会议一共有43位成员,米尔恰和他的支持者占20位,他们这些所谓的贵族派有21位。只需要拿下一位,米尔恰就无法通过议案。

  想法很好,但他们好像忘了一个人,大公的儿子,多布罗加的领主。

  波雅尔的生意大部分都在康斯坦察进行,而他们要是得罪了领主,那就只能走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多瓦方向,这费用高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封地在临近多布罗加的领主与大公和彼得走的非常近,因为走的越近,自己的土地产出才能卖个好价钱。

  另一方面,彼得派人对一些小波雅尔送去礼物。这个1000、那个2000,送出去的钱财都是这些波雅尔一年的收入。这怎么不让他们动心。

  贵族,有时候是铁板,有时候是散沙。只需要给一些实质的好处,摇摆不定的人就会投入你这边。金灿灿的金币可比一两句口号管用多了。

第16章 波雅尔会议

  过了几天,波雅尔会议开始。他们在一个大厅中召开会议,而彼得是第一个到的。

  一些波雅尔见到彼得后,都和他交谈起来。不为别的,是和他谈谈合作的事情。

  他们的土地产出几乎靠着商会和出口来销售,而唯一的出海口被彼得控制,他们当然得和他打好关系。

  彼得也是让他们放心,不违反惯例就行。但也给他们提了个醒。

  “希望今天不会出什么情况。”

  这个话让波雅尔心里咯噔一下,难道他们的密谋被大公知道了?

  不能啊,保密工作做的挺好的。况且也答应这位领主了,他的钱也收了。

  不管咋样,听着就行。

  “大公到。”门外侍从说了一声,原本还热闹的大厅都安静下来。

  米尔恰大公身着大公服饰,戴着王冠,披着白色披风走了进来。所有波雅尔对大公行礼,等大公坐下,波雅尔会议就开始了。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保持瓦拉几亚的独立,奥斯曼、波兰和匈牙利对这片土地逐渐渗透。而维持瓦拉几亚的独立就成了最重要的话题。

  “尊敬的殿下”一个波雅尔站出来。“我们会与您一起,共同保卫瓦拉几亚。”

  彼得看了看说话的波雅尔,哦,原来是格雷库。

  米尔恰大公这几年提拔了不少波雅尔,格雷库就是其中之一。他出身在一个小贵族家庭,后来在米尔恰大公进行人口普查时被选中,成为米尔恰的支持者。

  而格雷库开了头后,另一位波雅尔也站出来说:“贵族与领主都准备好了打仗,那些平民也随时准备加入进来。”

  有了开头,剩下的波雅尔都开始说愿意保卫瓦拉几亚。除了那些密谋过的。

  “大公,我认为我们不用这么紧张。”那个老波雅尔开始说话。

  “南部的沼泽和河流,北部的山地可以阻碍奥斯曼和匈牙利。并且奥斯曼的统治者正在前往安纳托利亚,说奥斯曼的威胁,是不是有点夸大了?”

  米尔恰心中不悦,但表面上不为所动。毕竟开会都会有一两个反对意见。

  “看来阁下是准备去奥斯曼当大维齐尔了?”

  彼得说话了,而且直接将他钉在叛国的罪行上。

  这可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他马上反驳。“这只是你的一面之词,况且阁下有什么资格说我。说不定是你打算投敌。”

  欧洲的贵族除了公爵伯爵这样的爵位有分级外,东欧统称为波雅尔。他们是平级的,这也是这个波雅尔可以对彼得这么说话的原因。就算他是大公的儿子也不行。

  况且,他领地上的经济活动不依靠多布罗加,通过维丁和布拉索夫可以与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进行交易。这也是阿尔杰什河西部波雅尔的贸易情况。

  “那你现在不就是希望大公投降奥斯曼或者匈牙利吗;还是说,想当他们的引路人?”

  “大公,我…”

  米尔恰示意他闭嘴。

  “我的臣民们,不管你们怎么想。奥斯曼和匈牙利已经把我们逼入绝境,我们能让他们践踏我们的瓦拉几亚吗?”

  “不能”所有波雅尔一起说道。

  在这个情况下,那些心怀鬼胎的波雅尔也不能说什么了。与奥斯曼和匈牙利妥协就是叛国。

  “我希望各位能够团结起来,这也是为了你们自己,为了祖先拼死拼活拿下来的土地不被别人夺走,我请求你们…”

  大公都这样了,他们再对着干恐怕都没命回去了。于是纷纷符合着大公。

  而米尔恰见时机成熟,就宣布征兵,择日攻打摩尔多瓦。

  “波兰的势力正在深入,摩尔多瓦的统治者不顾子民的意愿对波兰言听计从。为了瓦拉几亚,我将率领军队,前往摩尔多瓦。”

  这个命令得到了大部分波雅尔的支持,而米尔恰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他也有摩尔多瓦的宣称权。(因为他的父亲娶了摩尔多瓦统治者的女儿为妻,因此米尔恰有一个所谓的弱宣称)

  在这个话题讨论完后,接着就是公国的治理、领主的税收、士兵的训练等议题。这样的会议就像罗斯公国的贵族杜马。

  贵族杜马是从基辅大公与其身边的高级扈从们之间的协商和合作中发展而来的。它随着基辅罗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崛起以及罗斯皈依基督教这一事态的影响,因为高级神职人员在杜马中也有一席之地。

  但把贵族杜马比作议会或者认为它是对王权的一种明确的法律限制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但在它与议会的前身元老院之间却有可比之处。它的习惯性身份是基辅大公的忠诚的和经常的顾问与合作者,就此而言,它仍然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制度。

  波雅尔会议会持续好几天,但在这期间那些打算闹事的波雅尔也没在闹事。这让米尔恰稍微满意。

首节上一节6/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