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4节

  首都肯普隆格里,外务主管扬库向米尔恰说着最近的外交情况。

  瓦拉几亚的南面是奥斯曼,西面匈牙利,北面是波兰和立陶宛,简直是层层包围。在这其中与匈牙利的关系更是重要。

  1330年,瓦拉几亚大公巴萨拉布在波萨达重创匈牙利军队,从而让他们承认瓦拉几亚的独立。匈牙利国王查理罗伯特改装易服才得以逃走。此后不久,巴萨拉布为全力应对金帐汗国的威胁,主动与匈牙利修好,两国的关系在这之后得到改善。

  不过,虽然改善,但匈牙利与瓦拉几亚的关系还是紧张,原因就是在特兰西瓦尼亚的争夺。

  匈牙利在10~13世纪逐步占领了特兰西瓦尼亚。由于瓦拉几亚人的顽强抗争,匈牙利被迫承认特兰西瓦尼亚自治公国的地位。自治公国虽然处于匈牙利王国的管辖之下,但享有高度自主权,拥有与匈牙利本土不同的国家结构。

  为巩固新得到的疆土,排挤瓦拉几人的势力,匈牙利自12世纪开始,鼓励撒克逊人和塞克勒人等日耳曼部族向特兰西瓦尼亚移民。匈牙利的这种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移民活动一直贯穿12世纪和13世纪。外来人数量的增加使原主体民族瓦拉几亚人在特兰西瓦尼亚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部分罗马尼亚人还被迫迁移,退向喀尔巴阡山区南部和东部。

  而瓦拉几亚只能看着他们被挤压空间,却什么也不能做。因为国力太弱小了。

  而在米尔恰继位后,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不仅打击了亲匈牙利的势力,还巩固了瓦拉几亚在铁门的控制权,这让匈牙利有些不爽。只不过面对奥斯曼的威胁,两国只能暂时合作。

  从1386年继位到现在,米尔恰大公努力治理着这块土地。整顿军备、加固城堡、发展经济,并且加强中央集权,都是为了能够打败奥斯曼。

  随着奥斯曼的逼近,巴尔干地区的部分民众也向北来到瓦拉几亚。米尔恰听从儿子的建议,利用土地吸引人口。这几年已经有超过十万人来到瓦拉几亚。

  而更让他惊喜的是由他儿子统治的多布罗加,他不知道这小子用了什么方法。能够提供上万的杜卡特和大量的粮食。这使得他可以拿着这些钱去组建军队和修筑堡垒。

  在扩充自己的军队后,米尔恰也开始了中央集权。他将自己的头衔沃伊沃德更改为大公(沃伊沃德意为军阀),并且经过没收、赎买等手段扩大自己的控制范围,如果时间允许,他下一步就要将现在的选举君主制变成世袭君主制,不过要想让儿子顺利继位,还得有一场大胜来帮助他获得威望。

  “他们的不满早就弥漫出来,几十年前先祖摆脱了匈牙利的控制,如今他们又要卷土重来,我是不会让出来的。”

  米尔恰这么说着,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但一想到他的儿子,心里的那些忐忑也就烟消云散了。

  他相信自己的儿子。

  “事情办的怎么样了?”米尔恰将目光放在了军事主管阿德里安。

  “大公,您下达的命令已经办好。大部队最多可以扩张到两万人。”

  所谓的大部队,是指瓦拉几亚的国家征召兵,通常由农民和市民组成。

  在这之前,瓦拉几亚可以征召的兵力只有一万多人。而米尔恰继位后,就设立了军务处来负责平民的操练。同时还引入东方的人口普查制度,来尽可能多的获得兵力。

  人口普查刚刚引入时,遭到了部分贵族的反对。米尔恰趁此机会逮捕处决了一批人,没收他们的领地重新分配给支持者来巩固权力。而且人口普查也需要大量识字的人来进行,那些识字,但没落的贵族以及商人家庭看到了机会。米尔恰大量提拔这些人,将他们用在打击大贵族和实施政策中。

  现在米尔恰就是赶紧练兵,修建堡垒,准备和奥斯曼一决高下。但不管是健全政府还是训练兵力,都和钱离不开。

  米尔恰将财政部门进行重组,分化出开拓部门。这个部门用来开垦新土地和寻找新的矿产,特别是临近多布罗加的地区,沼泽、森林等地方被开垦为农田,而这些土地的权力都是由米尔恰来决定的。因此开垦土地,也是增强中央集权的方法。

  除了这些措施,米尔恰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多布罗加。彼得上交的财政比所有贵族上交的还要多,这可是一个钱袋子。

  “我们和摩尔多瓦的军队相比,谁更好?”

  米尔恰询问起这个问题,阿德里安回答道。

  “大公,我国的军队都是经过长时间训练的,而摩尔多瓦的军队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召的农民,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击溃他们。”

  这倒是实话,这个时候的摩尔多瓦还处于混乱时期。从独立到现在就没有哪个君主在位超过10年的,加上波兰和老冤家条顿骑士团还有亲兄弟的立陶宛大公国摩擦不断,这个时期就是拿下摩尔多瓦的最好时期。

  摩尔多瓦比瓦拉几亚晚独立二十多年,其国内的各个方面都落后瓦拉几亚一截。特别是人口,和瓦拉几亚差不多的面积只有对方一半的人口,这就是双方根本的差距。

  在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米尔恰心里有了底。彼得对他说的那些助长了他的野心,他一直想要让瓦拉几亚成为巴尔干的主人。但国家的情况限制了他野心膨胀,他刚继位时瓦拉几亚还是那种平平无奇的状态。他的父亲拉杜和兄弟丹都想扩大自身影响力,但在匈牙利的影响下宣告失败。不过,他们的梦想就让自己和他的儿子来实现吧。

  “好了,今天就这样吧!”

  命令所有大臣退下后,随后米尔恰就去了教堂祈祷。

  米尔恰是个虔诚的东正教徒,每天都会去教堂进行祈祷,曾经他也把600个奴隶献给教会。并且还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大教区和十个小教区,并开始由瓦拉几亚自行选择主教人选,对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话也开始不听。谁让这两国中间隔着个奥斯曼呢?

  “尊敬的大公,您看起来有些困扰?”瓦拉几亚大主教卡罗尔询问这位瓦拉几亚的统治者。(这个时候瓦拉几亚教区没有得到君士坦丁堡承认,所以不用牧首称呼)

  “异教徒的威胁就在眼前,上帝能否垂怜这个国家?”

  米尔恰问出了心中的疑虑,瓦拉几亚和奥斯曼一比就是蛇与大象,尽管现在军队士气旺盛,但面对拥有广阔领土的奥斯曼,瓦拉几亚只能打速度战。特别是趁奥斯曼失败给予在巴尔干的致命一击。

  “大公不用担心,上帝的希望已经降临瓦拉几亚,那些异教徒和亵渎圣地的人一定会付出应有的代价。”

  异教徒就是奥斯曼,而亵渎圣地的人指的就是一百八十年前威尼斯等西欧雇佣兵洗劫君士坦丁堡的事。这是所有东正教徒的痛。

  卡罗尔大主教对这几年的情况也是看在眼里,他是一个宗教主义者,他不能忍受东正教的圣地再次被亵渎。因此对米尔恰大公的所有政策全力支持,那些被处决的贵族也被他说成是魔鬼。他做这些,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将异端和异教徒赶出去。

  “愿上帝保佑!”米尔恰一边比划一边说。

第10章 移民 购地和方阵

  在多瑙河上,前往康斯坦察的路上,走着大批大批的人。他们都是从保加利亚跑来的民众,面对越来越近的奥斯曼,他们不愿意被他们统治,于是通过各种方式离开了他们的家,来到瓦拉几亚。

  在多布罗加边境城镇曼加利亚,不少人在此停留,并等待手续完成。

  他们大多是从多布罗加专治国来的,虽然被瓦拉几亚夺取一半的领土,但他们的元气并没有大伤,其精华地区都在以瓦尔纳为中心的南方。那里的人口也是最稠密的。

  “来来来,新来的都在这里登记,然后去领取粮食。”

  听到一个像官吏的人的说话,那些流民全都来到一个建筑前进行登记。谁让这位领主给的多呢?

  不仅免税三年,还给粮食和钱。这在巴尔干可是前所未有的,毕竟你吸引流民免税几年就是最大的仁慈了,还送钱送粮食。不少人觉得这个领主的脑子是坏的,但占比更多的农民可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个领主是天底下最好的领主,是上帝给他们的福报。

  这些农民都不识字怎么办,没关系,简单回答是可以的吧,点几个点也是可以的吧。这个时候还没有大规模的起名,所以点几个点就算是记住了。人口普查也只是记载家庭数量,具体的人口数量只能追溯到上层,底层民众就先这样吧。

  一个男人在做好登记后,向另一个方向前去,领到了一些粮食以及足够生活一年的钱财。彼得之所以这么大手笔,是因为这些新招募的流民都要加入他的军队训练。

  这些招募的和那些军户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军人不能传承,土地可以。现在也是非常手段,等人口多了、稳定了再弄别的军队。

  与此同时,彼得也终于得知了奇里亚城堡的消息。现在的领主因为女儿结婚和维持自己的生活等原因入不敷出,正好奇里亚处于草原贸易路线的一个关键节点,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在这里进行,所以这位领主就将奇里亚的税收大幅提升,惹得当地民众和商人怨声载道。

  不过,彼得看到了机会,既然这么缺钱,那么他为什么不买下来呢?

  奇利亚地区包括沿海城镇奇利亚和周围农村和城镇地区。虽说小,但却是摩尔多瓦一处重要港口城市。所以对于这里彼得也是非常希望获得的。

  关于领土归属,一般有这几种。

  1.继承,如果你正好是这个头衔,其他的别管,你跟上一代的领主什么关系不管他是爸爸爷爷舅舅妈妈,谁便是啥都行。根据继承法中世纪欧洲最常见的继承法就是长子继承,也有幼子继承法和选举继承(多见亚平宁半岛)。

  2.购买,假如一个贵族姥爷因为自己的腰包太空,或者无法经营自己的领地,那么你可以通过拍卖及其他方式购得新领地。最好的例子就是霍享索伦家族的崛起。

  3.联姻,通过婚姻的方式男方可以共享女方的财产其后裔可以继承两者全部的头衔和土地。

  4.战争(不用说)

  5.圣战,不管是伊比利亚再征服还是十字军东征都为整个天主教世界带来了大量的新领地。效忠于参加这些军事行动的贵族的贵族,或者直接,间接参加的贵族一般情况上来说会获得新的领地。

  6.封君赏赐。如果一个贵族在位其封君工作或战斗期间居功甚伟,那么他有可能会获得领地作为赏赐。这点适用于所有贵族,不管其原本有无领地。

  7.利用宣称发起战争然后取得。

  8.因为原有领地被占领封君补偿册封的。耶路撒冷王国的伊波林家族在12世纪被萨拉逊人占领了其原来的封地耶路撒冷国王为了补偿他,在其他地方的一块地封给了他们。

  9.当主教,因为主教会有自己的采邑。

  既然对方这么缺钱,那么就用土地来换吧。自己私房钱应该还有点。

  分割线

  话说彼得对士兵真是不吝啬,不仅训练最多,装备和薪资也巴尔干最好的。

  那些被招募来的流浪骑士每天要经受大量的骑兵训练,不少人虽然是怨声载道,但无奈对方给的实在是太多了。而且那位领主竟然还是比他们还小的孩子,看到他拿着武器骑马将目标砍倒后,有了干劲,他们可不想连小孩子都不如。

  为了减少军事费用,同时也是为了中央集权和练兵。彼得还采用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措施,将所有农民进行编制,成为预备队。农闲时集合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相参为用,以节省军费,也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编制起来,以便稳定秩序。同时在战争期间减免一定的税收,来减少农民对领主的不满。

  为了能够最大化步兵战斗力,彼得决定编练后世大名鼎鼎的西班牙方阵。

  西班牙人靠着这个方阵,横行了欧洲一个多世纪,也把板甲骑士逼出了历史舞台。后来,那位蒂利伯爵,也靠着西班牙方阵,从一个小人物,打成了伯爵,直到遇见更牛叉的古二爷……

  整个16世纪,西班牙方阵都是欧洲最牛战阵直到最后几年冒出个莫里斯,弄出了改进自西班牙方阵的莫里斯方阵……

  这个方阵的基本人数为1000到1500人,拥有大量的火枪兵和长矛兵。只要士兵数量足够就会以好几个长形方阵的状况来布阵。

  虽然是可以朝任何方向发射子弹的无敌队形,不过朝特定方向的火力却也因此降低不少,另外排列这个队形需要花上很多时间,所以机动力也很差。

  不过,这不代表西班牙方阵很差。要知道这个方阵在后世可是大杀四方,不管是法国军队还是瑞士雇佣兵,都不能冲破西班牙方阵。

  早期西班牙方阵之所以牛逼,就是因为大量使用了西班牙穆什克特大火枪。这是一种重型火枪,重达10千克左右,比拿战时的火枪要重一倍。相应地,他的口径也要更大,弹丸也更重,重达50克,也就是一两重。

  一两重的铅弹,被火枪发射出来,以每秒几百米的亚音速,狠狠地砸在身穿板甲的骑士身上,除了有强大的动能,还有强大的冲击波。在如此强力的打击下,骑士不得不落马受伤,甚至直接完蛋。打到马身上,也好不了。若是,进入肉体,一两重的大铅弹,造成的伤口……加上铅弹的翻滚效果……呵呵……可以直接安排后事了,都没法救……

  当然了,这个时候火枪还是非常少,就先用弓弩代替吧。虽然杀伤力小,但好歹先弄起来。

第11章 彼得的庄园

  作为经济的根基,农业是多布罗加的重中之重。彼得自己名下就有大量庄园土地,一部分使用农奴耕种,一部分则租给了佃农。

  在彼得之前,北多布罗加的经济效益一直不好,从罗马帝国开始,南多布罗加一直是主要开垦地,之后的东罗马和保加利亚帝国也是如此;直到彼得的到来。

  彼得从克里米亚购买了不少奴隶负责开垦,因为购买多,还给了他一些优惠。

  对于15世纪到18世纪的东欧人来说,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就是他们的梦魇,因为这个国家的军队劫掠成性,残暴冷酷,将抓捕和奴役基督徒作为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称为“草原民族的收成”。

  除自用和勒索赎金外,鞑靼人俘虏的大部分奴隶都出口到了奥斯曼帝国、中东国家甚至是地中海沿岸的各基督教国家或是城市。在当时,一个成年斯拉夫奴隶的价格在20~50金币之间,而当时一匹马才值15个金币,一只羊才卖2金币。卖掉一个奴隶,足够奴隶主买下一小块带有房屋、果树、农田和树林的优质土地,因此奴隶贸易极受鞑靼人的欢迎。

  彼得也进口了一些,一部分作为农奴劳作,另一部分作为建设工人绑定,同时也派商会训练一批机灵的作为间谍。但数量也不多,大概在500人左右。

  在这些人中,不乏一些铁匠、木匠这些手工艺者,彼得把他们整编起来,并允诺只要为他工作,他们的子女就不会成为奴隶,他们也可以获得自由身。

  奴隶、农奴、自由民、军队共同组成彼得的统治对象,为了领主的野心,也为了更多的财富和自由,他们向未开垦的土地发起了挑战。

  彼得的土地大部分都是原本在这里的庄园主开垦的,他们在之前的战争中要么牺牲,要么逃跑,所以这些土地就成为彼得的私有财产。大约有2000亩左右。

  不过,这么大的土地他不可能忙的过来。所以他让管家来管理这一大片土地,除了农作物,还有一些加工产品。

  在确保粮食的安全后,彼得将目光放在了经济作物上。葡萄、蔬菜、水果、蜂蜜,他非常明白这些在欧洲都是非常常见的作物,要想打开销路,就必须拿点不一样的。

  葡萄可以酿酒,蔬菜价格比粮食高一点,蜂蜜和水果可以加工。虽说有了精盐,但还是需要点别的东西才行。

  在地里劳作的农奴看到老爷来了,纷纷跪了下来。彼得挥了挥手,他们又开始了耕作。

  彼得对庄园进行了一些改造,除了种植,一些小型作坊也搬到这里进行加工,这样还能省运输费。

  “大人”彼得的庄园管家来到他的身边,当彼得在康斯坦察的时候,他负责庄园里的一切事物。

  “这段时间的收益如何?”

  彼得这样问,是因为庄园收入和领地收入是分开的。虽然最后流入的都是彼得的钱包,但还是分开收入最好。因为领地收入的大部分还得去改建领地和招兵买马,庄园收入则作为私房钱在必要时使用。

  (有没有感觉晕,如果把明朝的户部和皇庄代入应该很清楚了。)

  管家介绍着庄园这半年来的收益情况,葡萄酒、布匹还有蜂蜡是收益的大头,另外亚麻种植和羊的养殖也有所增长。这都是纺织业的重要原料。

  “大人,大部分生产的东西都会有商人上门购买,剩下的会拉到康斯坦察的市场上卖掉。”

  “还有您要我们种的东西也已经种上了,马上就可以收获了。”

  彼得要求庄园种的东西正是糖的原料之一,甜菜。

  在公元4世纪时,就已出现白甜菜和红甜菜。公元8-12世纪,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广为栽培,其栽培品种后又由起源中心地传入高加索、亚细亚、东部西伯利亚、印度、中国和日本。

  甜菜喜温,但耐寒性较强。这也是适合瓦拉几亚种植的经济作物。彼得让人将这些成熟的甜菜切条,放进大锅煮。然后进行过滤沉淀晾晒等行为,就可以获得糖。当然颜色上差点。

  “好,另一个呢?”

  说到这里,管家连忙端上一个罐子,里面是金黄色的浓稠液体,并且还散发出诱人的甜味。

  这就是用麦种制作而成的麦芽糖,先将麦种浸泡一晚,然后沥干水分,放在阴暗通风处等一个星期,等到麦种发芽,再经过一道道繁杂的工序,最终得到麦芽糖。

  在中世纪的欧洲,糖这个物资可是硬通货。它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在17世纪的时候,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曾经在凡尔赛宫举办过一场奢靡之至的皇家盛宴,彻夜通宵的为宴会宾客准备大量甜到发的甜食。这次宴会消耗掉数百磅的蔗糖和蜂蜜,在当时只有王室的财力才有能力支撑起这么大的耗糖量。

  而这种风俗在当时十分流行,甚至许多的法兰西宫廷贵族都以一口烂牙为荣,为贵族身份的象征。以至于在当时欧洲人把它称为金子,甚至能当成货币进行流通交换,而这与中国的盐意味相近。

首节上一节4/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