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的雄鹰 第34节

  克鲁舍瓦茨,这个塞尔维亚的首都,在瓦拉几亚获得尼什后,布兰科维奇就打算迁都避其锋芒。但现在他需要稳定,只有稳定下来才能执行计划。

  为此,他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都忙在第一线,并且还去教堂祈祷。希望一切都顺顺利利。

  就在他祈祷的第49天,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瓦拉几亚方面有军队在尼什集结。好像要打克鲁舍瓦茨。

  这个消息直接将布兰科维奇吓傻了,眼下他的士兵还在苏丹那里,就算能紧急动员,但怎么能和对面的士兵相比,送他们上战场,那不就是给对面送战功吗?

  “对方有多少人?”

  “不清楚,至少6000人,并且还有200骑士。”

  一听到这个数字,布兰科维奇有些晕,要知道这可是6000人,而且还有200骑士。他可以相信这6000人是临时拼凑的,但这200骑士可是做不了假的。对面一定是有备而来。

  “这可怎么办?”布兰科维奇开始慌了。如果对方要攻打这里,那自己可没有足够的实力来阻止。

  虽然他可以向奥斯曼求援,但据他所知瓦拉几亚和奥斯曼已经签订了和约。条约中双方互不侵犯,不过可没有将塞尔维亚加入,而奥斯曼也不一定会为自己加入这场可能的战争,所以,他只有请求和平才可以。

  “命令所有军队全部集结。呼,再等等,再等等。”布兰科维奇一边擦汗,一边对手下人下命令。

  没过几天,瓦拉几亚大军集结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克鲁舍瓦茨,一些人惊恐,生怕自己的财产受损;一些人欣喜,他们觉得基督兄弟来了。

  一些奥斯曼西帕希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但碍于条约只能等待苏丹的命令,只要苏丹一下令,他们就会马上去打破瓦拉几亚。

  但尼什的军队整天都是训练和打猎,丝毫没有出战的情况,这让一开始就紧张的塞尔维亚守军开始放松。认为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一开始就没打算进攻。但布兰科维奇总有隐隐不安的想法。

  “他们到底要干嘛?”

  答案很快就揭晓,十天后的晚上,两个超级大家伙运了过来。

  彼得拍拍这两个家伙,觉得对方一定会来的。而且还是连滚带爬的来。

  这是那位火炮工匠历经两年时间做出来的超级攻城炮,重达九吨,口径也是超过450毫米,在举行的第一次试射中。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轰鸣,炮弹没入1公里外足足6尺深的泥地。

  这样的火炮是废了很大的劲才运送过来的,加上运送途中还有山地和河流,这也增大了运送困难。同时专门有一队工兵负责在前架桥开路,但好在已经运送到了。

  为了安装这些笨重的金属大炮,士兵们动用了复杂的滑轮系统,为了防止守军摧毁这些昂贵的兵器,特意安装了巨大的木质护盾为大炮提供防护,而炮弹和火药则由舰队利用河流运来。火炮部队由训练有素的两组队员构成,全面负责火炮的布置、装填、发射乃至维修。

  “传令,明天大军前往塞雷拉城堡。”

  这座城堡距离克鲁舍瓦茨15公里,原本是拉扎列维奇的城堡,后来落入布兰科维奇的手中。彼得下定决心,用这座城堡给予塞尔维亚致命攻击。

第89章 上贡

  大军终于出动了,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负责运输的部队跟随。彼得不指望这两座火炮能带来多大威力,威慑力才是他看中的。

  塞雷拉城堡的守军可就苦了,看到瓦拉几亚大军到达,一些参加过克鲁舍瓦茨战役的人手都是抖的。

  瓦拉几亚先锋到达后开始架设投石机和火炮,组装好了就发射,石头、着火的石头砸在城墙上,巨大的弩箭刺穿了守军的胸膛。一时间守军损失惨重。

  “用盾牌,用盾牌挡住。”城堡守将命令手下的士兵,这才减少了伤亡。

  一连几天,投石机和火炮向城墙倾泻着火力,由于守军没有火炮,所以只能用弓箭反击,但对方在他们的射程外,这就很尴尬了,对方的攻击他们没法破,反击又打不到,那就只能挨打了。

  就这样过了几天,守军早已习惯对方的石弹,每天都龟缩在城墙后等对方耗尽。而就在一天早上,石弹不来了,这让守军有些不习惯了。

  “今天怎么了,难道他们炮弹用完了?”

  一些躲在城墙后的士兵稍微抬起了头,向外看去,他们看到了什么:只见两个巨大的家伙立在外面,黑黝黝的炮口正对准他们。

  “上帝啊,这是什么东西?”

  “圣母玛利亚保佑!圣母玛利亚…”

  一些士兵已经放弃了抵抗,他们开始向上帝祈祷。祈求对面放过他们,或者给他们一个痛快。

  但对方注定是要让他们不这么舒服的,将重型炮弹填装完毕后,轰…发射了。

  即使是5公里远的村庄,那里的人也能听到火炮发出的声音。一位妇女被惊吓的流产,鸡鸭被声音吓得乱跑。

  周围如此,那么城堡比这个更严重。虽然这个火炮威力也就和小型火炮一样,但带来的影响可多了。

  城墙上了守军要么被震晕,要么双耳出血,要么就是被震下城墙,还能战斗的士兵不过十之六七。

  “再来!”彼得向火炮部队下令。尽管火炮填充时间长,但这个空隙中投石机和小型火炮可没闲着。这对于城堡守军来说可不是休息时候。

  轰,又是两发炮弹。这下守军的士气彻底崩溃了,他们纷纷要求长官投降,不然就先杀他再投降。

  本着为自己考虑,长官派人打开城门,并悬挂白旗投降。

  举白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欧洲。在古希腊,举白旗表示投降,但也可以表示停止战斗或暂停战斗,用于洞察对方的军事实力。在古罗马时代,有时会悬挂白色披风,表明他们不再参与战斗,而是投降。在中世纪欧洲,投降者使用白旗表示他们不再反抗,以求得宽大处理。

  彼得见对方投降,也没有过多为难,毕竟目的已经达到。这座克鲁舍瓦茨的一个屏障被拿下,想必对方也快来了。

  彼得想的没错,塞雷拉陷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克鲁舍瓦茨,布兰科维奇说不出话了。而对方本来能直接进攻首都,现在攻占这里就是为了让他答应对方的条件,事到如今求救奥斯曼也已经没意义了。

  于是他赶紧派人前去瓦拉几亚营地谈判,看看对方的条件是什么。

  而在攻占塞雷拉后,彼得也没有继续行动,只是等待对方前来,同时将哥萨克卫队派到奥斯曼边界,如果对方有人越界,他就不管了,该怎样就怎样。

  一些西帕希见瓦拉几亚军队出动,马上就一起去劫掠,结果被赶来的哥萨克骑兵一通乱削,不仅刚刚抢的没了,连命也没了。并且还向南抢夺了不少战利品。

  巴耶济德继续推动小亚细亚和巴尔干的突厥化和新月化,大量的突厥移民到达了巴尔干,并且与当地的居民发生了激烈的反抗。奥斯曼自然是向着自己人,对于这些异教徒也一改之前的宽容政策,开始以压迫、同化为主。这让人口250万的巴尔干半岛体会到了五世纪末的民族迁徙。

  在攻占塞雷拉后的第二天,布兰科维奇的使者就到了。他一见到彼得,直接站在那里。

  “特使,你的君主派你来这里就是为了看我吗?”彼得有些严肃的斥责使者,而对方也明白了自己的失态,向彼得致歉。

  “尊敬的殿下,我代表塞尔维亚的君主,亚力山大.布兰科维奇前来与您谈判。”

  这次的谈判原因一样,就是过程不一样。彼得也没有过多为难,开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塞尔维亚,你们的国家在几十年前确实成就辉煌,但现在,们的君主竟然甘愿做奥斯曼的走狗,这难道是上帝要你们做的吗?”

  彼得以宗教为切口,大声呵斥塞尔维亚的卑鄙行径。这让那位使者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他说的是实话。

  “殿下根本不懂当时的情况,我们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

  “哦,这么说,你们就一点错也没有了。”

  彼得站了起来,开始了一番长话。

  “几十年前你们的君主杜尚将你们的国家推上顶峰,但在他死后,为了那些权势和土地,贵族拼的你死我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局面瞬间土崩瓦解。这就是你们的互相争斗的结果。”

  彼得滔滔不绝的数落着塞尔维亚贵族,越说越来气,甚至恨不得要将他赶出去,但最后还是回到了正事上。

  “瓦拉几亚对与奥斯曼战争期间你们的行为感到愤怒。”

  才说了一句话,使者就接话说道。

  “殿下,君主愿意每年给贵国5000杜卡特为赔礼。”

  “才五千?”

  质疑的话一出,使者赶紧将金额提到7000,彼得还不满意。

  “殿下,一万,一万是最多的了…”

  使者都要哭了,彼得见状也不说什么,毕竟点到为止。

  新的一年,塞尔维亚国每年将给瓦拉几亚大公国上贡一万杜卡特,加上给奥斯曼上贡的,总计会有三万金币流出去。对于拥有大量银矿的塞尔维亚来说,应该没有问题。

第90章 棉花?绵羊?

  逼迫塞尔维亚上贡,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这个反复无常的家伙。为奥斯曼提供军队的有他,反抗奥斯曼时也有他。君主在天主教和东正教中也是左右横跳,在牧首眼里他们就是异教徒了。

  布兰科维奇得知这个结果,也只能自己吞下去,只要对方不要命就行。

  不过受其影响,布兰科维奇马上宣布将都城迁到斯梅代雷沃。虽然有被匈牙利攻击的风险,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彼得见目的达到也撤兵了,不少塞尔维亚人也跟随彼得回到瓦拉几亚,他们被安排到边境地区,领主出资给他们盖房,并分给他们土地。

  彼得明白,只有抓住这些人的心,他们才会忠心的跟随你,并且会适应当地的生活和文化。加上需要劳动力,所以这注定了彼得对移民政策的制订是非常好的。

  他在多布罗加制订的政策被转移到摩尔多瓦和保加利亚,总督向农民出租耕牛、农具和种子,来年收获后用粮食归还。出租的价格也是他们能负担的,只要努力几年,就能够过上好日子。

  “大人,这一个月流入保加利亚的移民已经超过15000人。”

  “粮食耕牛、种子农具都要准备好。用不了几年,这些人就会成为瓦拉几亚的新力量。”

  彼得骨子里就是一个想要加强集权的人,他反对西方那种贵族分封制度。因为这样做会让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必须在中央的管理之下。瓦拉几亚划分省就是提高集权的一个方式。

  和罗马的军区制不同,瓦拉几亚的高官全部由中央任命,任期不固定,全由自身表现来定。他们没有军权,只负责民政,并且中央政府还会发工资给他们。

  在第一批大公任命的高官中,有14人出身地主家庭,10人出身波雅尔,剩余的出身军队或商人家庭。虽然出身不同,但他们都是经过大公挑选的,对其忠心耿耿。

  不只是高官,现在瓦拉几亚开始试行法院和财政制度,将这几个地方权力拆开,可以避免军阀的产生。

  分割线

  随着战争的结束,瓦拉几亚内部的商贸开始快速发展。拉雷什也趁着这个东风赚取了大量财富,为了更容易做生意和获得更好的生活,他将全家从阿克曼搬到了康斯坦察。

  “爸爸,这是我们的新家吗?”儿子奥列格眨着眼睛询问自己的父亲。

  “是的,这是我们的新家了。”

  拉雷什看着比雅西还要繁荣的康斯坦察,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康斯坦察城外,大量的货车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是附近村镇生产的粮食,有的是其他地方的特产,康斯坦察不拒绝任何东西,都一股脑的吞了下去。

  在港口,来自克里木的奴隶、罗斯的毛皮、从特拉布松中转的波斯生丝等都来到了这里。他们要么直接经过市场交易,要么就进入当地的手工工场加工后进行贸易。也难怪商人会喜欢在这里定居。

  拉雷什选择的房屋距离市场不远,他和房主商量好,每个月要付给对方20列伊,三年付清。

  这可是不小的数目,但拉雷什表示完全没问题。他还预付了半年的金额,接下来可以安心做生意了。

  因为是搬家第一天,所以主要任务就是去康斯坦察转转。拉雷什也考察一下什么生意最好。

  这里所有的街区街道都是由彼得命名的,整座城市以中间的米哈伊大道为中轴向两边延伸。市政厅前是一座大型广场,用来宣布重大事件。

  拉雷什所在区域叫卡米勒区,这个城区中拥有康斯坦察最大的交易市场。一些想要获得一手消息的商人会在这里租房子,拉雷什也是如此。

  市场被严格规划出一条条笔直的大道,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仓库和工坊。不少人在摊位前叫卖着商品,波西米亚的首饰、威尼斯的玻璃、北海地区的琥珀都有。

  拉雷什来到一个摊位前,上面的纺织品让他很好奇。手感和羊毛纺织品如同,但更柔软。拉雷什开始询问这个东西。

  “这是什么?”

  “您真是有眼光,这是从加拉塔进口的棉布,吸水还舒适。”

  “棉布?”

  “对,听那些热那亚人说,这是从阿拉贡和埃及进口的棉花为原料,然后纺织成布匹。”

  “棉花?”这信息量可太大了,他只知道羊毛纺织品和丝绸,这棉布可一点都不知道。

  棉花对于欧洲人是一种异国事物。棉花生长在遥远的地方,据说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中世纪的欧洲还流传故事说,小绵羊长在树上,夜里弯腰喝水;此外,还有关于绵羊通过低茎长在地上的传说。

  棉花最初传入欧洲,就像在西非一样,是伊斯兰教扩张的结果。到公元950年,伊斯兰城市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西西里诸城有了棉纺织业;其中一部分纺织品出口到欧洲其他地区。

  公元1000年后的几百年里,伊比利亚的基督徒的“收复失地运动”使这一地区的棉花生产急剧萎缩;但几百年来,在阿拉伯技术和文化的影响下,欧洲大部分地区都熟悉并开始欣赏棉纺织品。

  到12世纪,欧洲的一小部分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回归到棉花生产的世界,从此留了下来。由于欧洲气候总体不适宜棉花生长,而十字军把欧洲的势力延伸到阿拉伯世界,由此深入到棉花自然生长带。欧洲最早的非伊斯兰的棉花产业中心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在诸如米兰、阿雷佐、博洛尼亚、威尼斯、维罗纳等城市中。棉花产业从12世纪末开始迅猛成长,在这些城市的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地中海的贸易网络不仅为意大利棉花产业提供了相对方便的原棉来源,还使他们可以接触到“东方”技术。意大利北部的企业主从伊斯兰世界引进了技术,其中一些来自印度或者中国。

第91章 彼得的魄力对康斯坦察和苏丹的影响

  随着意大利北部和德意志南部棉花产业的出现,欧洲的一些区域第一次成为全球棉花经济的一小部分。但在欧洲范围内,棉花产业还不是特别重要。大部分欧洲人仍穿着麻制和毛制衣服,而不是棉制衣服。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欧洲棉花商品销售到欧洲大陆以外的地区。同时欧洲人还缺乏在跨洋贸易市场上竞争的能力,加上欧洲生产的棉布质量远逊于印度的棉布。所以此时绝大部分欧洲人还穿着亚麻和羊毛制成的衣服。

首节上一节34/17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