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99节

  “这才到哪啊,山东袁可立,徐州孙承宗,青海熊廷弼都传到了,要求全部赶赴漠北。”皇帝喜得眉开眼笑赞道,“这是要天下名将汇聚忽兰忽失温,成就明太宗朱棣之后最大的饮马瀚海之功。”

  至于辽东与中原嘛,皇帝递给胡应台一道奏本。

  李征警告天下内外之敌:“孤奉诏封狼居胥、勒石燕然,此饮马瀚海,宣威皇虞二圣浩荡天威于四海之大事。孤等出征在外,天下哪个敢跳,孤提三十万精兵,必挫骨扬灰之,望内阁六部与江南人等珍重。”

  “陛下,这不够吧?”胡应台担心会有人铤而走险。

  皇帝极其得意,拍着大腿说道:“我……我家小老虎当然没那么笨,他很慷慨地给霍朝恩送了千门火炮。”

  ……

  这皇储打小就是个老银币!

  给一千门火炮,那炮弹就得让霍朝恩自己解决。

  他怎么解决?

  “还不够!”胡应台心里腹诽嘴上依旧不放心。

  “是啊,也不够,于是就又给秦良玉调去了三千门虎蹲炮,最适合白杆兵背着漫山遍野跑,炮弹三十万发。”皇帝点着头笑道。

  “李言所部?”胡应台追问。

  “不要说出去,李言所部已拿到了南下的三百艘铁甲船,毛文龙押送的。”皇帝道。

  那还担心什么?

  南征大军但凡有一点异常,秦良玉能打死霍朝恩再奉诏节制南征军。

  南都敢有任何异常,李言立即以三百艘铁甲船开进燕子矶码头。

  再加上肃庄已不知藏了多少兵马,五城兵马司一万两千多张文象放心大胆招收的士兵。

  这不说南都,就是整个江苏都稳如泰山啊。

  然而,太上皇从李征清早的密奏中看懂了这小子的意思。

  当然,只是看出了第一层。

  “灭残元之功他与中军五老将共得之,算功劳,镇守陇西攻打青海的李绍熊廷弼也少不了。真是陈奇瑜满桂赵率教这些人,延绥镇贺人龙高迎祥等人也少不了功劳。”得知刘招孙北上,太上皇不置可否,与皇帝道。

  皇帝知道太上皇对刘有芥蒂。

  当年太宗宠爱鲁王,太上皇的太子之位并不十分牢固,那时候,刘之父刘显算是鲁王府最有兵权的人。

  在太宗皇帝摇摆不定的时候,刘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后来,刘倒是转变得快,但他到死也没有说鲁王府的一些事情。

  比如太宗皇帝驾崩前后,太上皇非常在意的一些事,刘跟着刘显没少去鲁王府,他不可能不知道。

  再后来,鲁王与福王互相配合侵蚀皇权,刘显也没少帮忙,逐渐在军中有地位的刘也明显偏向于鲁王府的利益。

  因为这个,太上皇非常讨厌刘。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刘显父子先后效力于鲁王府才造成太上皇没弄死鲁王的结果。

  至于刘战死,太上皇没制止追授已经很够意思了,想让他对刘家父子有什么好感那是根本不可能。

  因此,皇帝也不好在太上皇懒得理睬刘招孙甚至刘俊之时打断他的兴致。

  太上皇弹了弹密奏接着道:“然而,北伐东征之时,最有功的自然是我大孙子,其次便是肃藩三个郡主。此次若不叫上这些名将一起去忽兰忽失温,他们几个人便太显眼了,这小子试图韬光养晦。”

  “也有将这些人都拉到这场战功里,分化他们与外廷关系之意。”皇帝随口道。

  “也不乏自证清白之意,哼,”太上皇很不高兴,“这有什么好忌讳的呢,去就是了,搞得这么大张旗鼓。”

  李征是有这个意图。

  但他还有第二个意图。

  二圣对他不薄,此前一直不能占据军事优势,这些名将多少都要负点责任。

  此次叫他们一起去,也是给二圣这些心腹大将拔高一下历史地位。

  这也算是对二圣的一点报答。

  李征可没想过因为二圣信任他,所以他就得给皇帝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来的皇帝要对他下黑手,他肯定会抄起熟铜锏让部下给他披上一件黄大氅,上奉天殿打碎小皇帝的狗头。

  所以二圣信赖之恩,就用这种方式偿还一点吧。

第四百五十二章 什么谢皇后恩典,我是你老母亲

  九边及江北三督帅(山东袁可立,淮泗孙承宗,西宁熊廷弼)得召去漠北,朝野颇为无奈。

  这一招很高明,也很恶毒。

  高明在抽调天下名将共赴漠北,谁还敢说武烈王一人揽功?

  这只是政治上的。

  军事上的价值更高。

  九边边将与三督帅赶赴漠北,那是认可他们这些年来镇守国土的功劳,并拔高其政治地位的训令,便是袁可立孙承宗也不能不为之感恩戴德。

  青史留名啊,哪个好男儿不想?

  而且还是“隆治武德,远迈汉唐”得关键时刻。

  可这也很恶心人。

  周延儒温体仁身为宰辅就不想去参加封狼居胥燕然勒石?

  杨鹤虽然被拿掉了兵部尚书本职,他就不想蹭这么大一个功劳把自己的政治地位提高提高、把老杨家的家谱里写上他杨鹤曾参加过漠北祭天?

  李征奏章经通政司,必然让满朝知道,是以皇帝才考虑着三督帅离开后三处地方让谁镇守。

  尤其西宁一处十分关键。

  前些天熊廷弼来密奏说,大量的粮草辎重送到,他按照李征的均旨行大米白面换青稞之计,如今乌斯藏到青海的军队已经乱了。

  熊廷弼在寻找机会准备狠狠吃乌斯藏与海西蒙古联军。

  这个时候调他离开,或许会发生战局颠倒的大事。

  这时群臣来见。

  周延儒老实得很,这次只求给内阁六部一个机会。

  傻子都知道林丹被打崩溃了,漠南漠北没可能短期内形成对抗皇虞的实力,这次各路军马一起杀出长城,那是要推枯拉朽秋风卷落叶将漠南漠北一扫而空的。

  这种必胜的战争,周延儒想不出外廷不参加蹭功劳的理由。

  所以,外廷想去。

  周延儒温体仁很怂,怂得连代表皇帝与朝廷,夺取漠北汗廷祭天的权利都没敢要。

  周延儒哭着恳求:“陛下,外廷再不好,也是吾皇之臣,纵然没功劳,外廷臣工哪一个不是吃皇虞俸禄长成?漠北祭天,不能把外廷排除在外啊。”

  温体仁哭求,只要能让外廷派人去跟着看个热闹,不论是谁都行。

  皇帝倒是对这两个人没有十分恶意。

  銮驾南下后,不管出于什么考虑,这两个人是拉下老脸求这个求那个才稳定了江南的形势。

  那年六王八公从内帑拿走了大部分存银,内帑无法在短期内将江南骤然暴涨的物价打下去,是周延儒温体仁不顾宰辅体面,今天拜访这个明天登门求助那个。

  周延儒甚至扛着外廷压力,将户部积攒的粮草和银子全部拿了出来献给了二圣。

  当然了,隆治二年年底三年年初,太上皇周转了粮草银两都还给外廷了。

  可这两个如今跳腾的宰辅,他们是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尽到了本分的。

  对他们,皇帝不会像对待杨鹤一样很讨厌近乎憎恶。

  是以两人哭求,皇帝知道他们也是出于私心,但也颇为为难不好拒绝。

  他们私心都写在脸上了。

  袁可立与孙承宗去了漠北,以他们本来的资历战功,再加上陪同汗廷祭天的功劳,荣升内阁首辅绰绰有余。

  是故周延儒两人也是为自己的地位考虑才想去漠北。

  问题是,就他两个地身体素质,他们能昼夜兼程赶上孙传庭卢象升的步伐准时赶到忽兰忽失温吗?

  “我家猛虎可不会等他们。”皇帝因此为难。

  别人?

  杨鹤配去蹭这个功劳吗?

  两个亲王有资格去蹭这个功劳吗?

  六王六公他们有什么脸去蹭汗廷祭天的荣誉?

  福王鲁王当然想去漠北,可他们知道,他们敢去八成活不成。

  武烈王不会让他们活着回到南都,二圣也绝不会给他们活着回南都的机会。

  因此,两人力推承平顺义二侯。

  福王启奏:“承平侯顺义侯虽已为外臣民爵,终究是太上皇之孙,若可以二圣诏命前往漠北,天家声威自可远播四海。”

  六王六公自然亦步亦趋,水圭哭求:“臣虽有北静郡王名号,今北境安定,自此北海无忧,臣若不去,祖宗不容。”

  皇帝一想,不让所有人去也不行,至少文官集团应该派人去。

  要不然总不能把文人士林都排除在权力体系之外,那不符合唐太宗所说的“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的帝王权谋。

  但其他人就别想了,去了还要我儿子想借口宰了他们。

  于是诏令:“首辅次辅去吧,正好,通政使与应天府要送祭天铭文去军中。”

  周延儒温体仁立马抢在杨鹤之前力请:“臣等想了又想,左通政去西南监军十分不合适,不如叫福王鲁王与六王六公都去。”

  “……”

  狗就是这样子!

  然而,既许宰辅前去,文官集团可就没法再帮着贵勋与宗室得寸进尺了。

  皇帝趁机诏令兵部尚书胡应台在首辅次辅北上期间“代理内阁事务”,周延儒温体仁也没反对。

  胡应台不会当首辅,他在朝的资历太浅,两广总督耗光了这位老臣的心血。

  温体仁权术精通,趁机也给胡应台卖了个人情,遂恳请:“若不加大学士,征吉公焉能代理,臣恳请陛下,加胡应台大学士之位。”

  “还是算了吧,闹得大家都不开心。”皇帝笑道,“去兵部尚书此前加官,加太傅。”

  胡应台出列严肃叩谢,这是隆恩,也是暗示。

  群臣遂莫不羡慕。

  国朝没有三公三孤只能加死了的臣子的规矩,老李家的皇帝没老朱家皇帝那么吝啬,臣子死后哀荣自然是要给足的,生前加官进爵也不吝啬。

  但要加三公衔,那难度堪比文臣封侯。

  今日胡应台封太傅,将来必定能追赠一个侯爵,怎么着也能恩荫三代,如林如海的祖宗。

  群臣恭贺过了,皇帝便敦促两个宰辅即刻准备动身,又诏命贾政与阎应元去后殿等候,太上皇亲自写的忽兰忽失温祭天诏书得让他们带着去漠北。

  但散朝后,皇帝一溜烟跑回后宫,咂着嘴绕着皇后和两位皇贵妃转。

  张皇后就奇怪,这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啊?

首节上一节299/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