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72节

  她要演戏!

第四百一十二章 她们都有,哼!

  大虞皇朝宫中用度向来都很节俭。

  内廷御膳房,后宫御膳房很大,因为要管后宫所有内侍宫女的饮食,人员标准是八十人。

  前朝御膳房就小得多,哪怕要负责内阁以及外廷值守部分衙署官员的饮食,也只有不到五十人规模。

  对比清宫,乾隆皇帝一个人的御膳房就有一百二十人的规模,还不包括虞茶房三十余人随时听用。

  此次选秀,也有选取一部分内侍以及粗壮仆妇入宫听用之意。

  故此贾母心里喜悦,口中十分惋惜道:“臣寒舍与王府往来颇多,小孩们年纪也都小,私下里往来频繁,老身待王府自然是极喜欢的。只是这些年来每常所想,无不以侍奉天家为所愿。今若为宗室女眷,不能旦夕侍奉坤宁宫驾前,臣一家无不早晚惦念。”

  她直言如今天家的局势:“武烈大王战功赫赫天下侧目,实乃天子肱股臂膀之臣,外廷军中何敢有侧目而视者?唯宫中太后驾前、圣人所居之处,臣等日夜不敢稍安,唯恐略有不周而臣等不得而知。”

  “老太君有心了!”张皇后笑道,“武烈在外而天下安,二圣临朝而江南半壁稳若泰山,又有荣宁二府这样的耿直忠贞之臣,何虑之有?”

  贾母本意是打探点机密,但凡皇后能说出“王府也是宫中”这样的话,她立马九成九笃定自己的猜测。

  可张皇后尽说大实话却不说带了心思的客套话,这就让她没法再问了。

  “这孩子也很好,长得好,看着便是个知书达理的。”淑妃忽的道。

  她在说宝钗。

  张皇后看去,宝钗今日可没敢素洁雅致,见驾不打扮那是要掉脑袋的。

  她身穿水红粉色绣金枝莲叶鱼嬉图长裙,一条鹅黄褙子掩着脖颈上软带金项圈,项圈上吊着一块小巧精致的金长命锁。

  见得此物,张皇后心中一恍惚。

  她清楚记得当年在长安,皇帝早早就给儿子做了一块长命锁,那锁子还是她改过的。

  世间富贵人家给小孩子佩戴的长命锁通常都是吉祥云头或如意长命富贵金锁,张皇后当年有规劝皇帝“不当国不得活”的意图,那金锁便设计成了祥云如意悬宝鼎形状。

  材质也十分独特,倒不是什么非金非银的玩意儿。

  那是张皇后取了王府存银,向长安万家换来的金子打造的,比“百家锁”还多了百倍长命富贵。

  李征来京,他那把金锁压根就没戴在脖子上,张皇后因此没见到过。

  要不然,一眼,拽过来就两巴掌。

  如今见宝钗那金锁,张皇后心神恍惚,不知那条金锁如今还在不在。

  她总担心一觉睡起来,失而复得的儿子被认为又不是自己的。

  好在见她一时恍惚,德妃忙问宝钗:“薛大姑娘,你那金锁哪里来的?”

  宝钗细声细气启禀道:“回娘娘话,不过是自小儿佩戴的长命金锁,一般人家也都是有的。”

  “这孩子心里不安,”淑妃笑道,“我们也都是一般人家女儿,却不知世道艰险?你不要慌。”

  薛姨妈急忙叫取下来,有凤藻宫当值尚宫上前取来,呈送到张皇后驾前。

  张皇后细看,倒也是寻常样式的长命金锁,只不过吊着五色丝线结成的穗缨上悬挂着五个金铃铛,正面刻着“不离不弃”,反面刻着“芳龄永继”。

  薛姨妈启奏道:“小户人家,娘娘见笑了。这玩意还是当年个癞头和尚赠了那八个字,非要将金子上头錾刻才算吉祥,家里才做了这个金锁。”

  张皇后将金锁归还,笑道:“也可见你家女儿自小儿是家里的金枝玉叶。”

  贾母见状,先给王夫人使个眼色。

  王夫人忙道:“小儿倒也有这么个玩意,说来也好笑,那还是生他的时候,也有个癞头和尚上门化缘,家母想来慈善,请人家好生留宿了一宿,正赶上小儿降生,便送了个不知哪里得来的石头,如今也镶在金锁子里。”

  张皇后莞尔,荣国府那摊子破事她岂能不知。

  宝玉那块“通灵宝玉”确实是一个游方僧所赠,只不过当时大房有后,二房的大公子贾珠却走了,当年荣府分家随着贾珠去世又闹起了合并的风声。

  故此宝玉一出生,正赶上那僧人送来的石头,遂有了“衔玉而生”的宅邸笑话。

  王夫人如今提起此事,也没有其他的意思。

  她宠宝玉近乎无原则的溺爱,自得知近亲成亲的弊端,她可没少派人去大街小巷村前镇内观察,如今越发相信近亲结亲的弊端,又岂能还打什么“金玉良缘”的主意。

  提此事,她只是想见缝插针给宝贝儿子多创造点曝光度罢了。

  尤其皇后驾前,那是何等的富贵之至,若皇后也愿意赞美两句,那就是天大的福分了。

  张皇后瞧了瞧元春,便也随和地道:“令郎年幼,虽未必要读多少书,见多少人,这‘知书达理’却是定要做好的。像荣国府这样的富贵人家,簪缨世家,能做好‘仁者爱人,知书达理’,那便是荣国公庇佑,是国家福气了。”

  王夫人笑道:“是,这孩子向来顽劣,前日多蒙武烈大王青眼,有几次点拨,如今别的混沌,唯独这‘忠君爱国’做得很好。”

  元春心里微笑,所谓“忠君爱国”嘛,宝玉是肯定不会有的,他就烦这个。

  但如今也有了些人气儿,每每见有书信回来,便问起北伐东征事宜,对家国天下倒是没什么想法,只对“干戈平定,边疆安宁”拍手称快。

  只是顽皮!

  他竟拿什么前朝话本儿比对北伐战场,只当是王师所过必“以王道教化”便使得胡人载歌载舞。

  这时,贾母问元春道:“王上似也有个金锁?”

  张皇后瞬即看着元春。

  元春想想道:“是有这么大的一个,比一般人家小孩子的大得多,金色也不纯。”

  薛姨妈连忙让宝钗将长命金锁收了起来。

  可不是因为这金锁含金量高她觉着可能让天家不高兴!

  她一听便知道,那金锁必定是百家金打造的,比宝钗那金锁不知高了多少的福气。

  所谓百家锁那可是有讲究的,一般以“陈、孙、刘、胡”四姓人家的贮存多年的金子为最上等之物。

  这四姓,寓意“生存留护”,而且要找家里多有长命寿星的四姓人家求取,人家要愿意赐此命数,那也要看主人家的声望。

  故此一听李征的金锁金色不纯,薛姨妈立即知道那定然是百家四姓长命锁。

  这他们薛家可得不到!

  张皇后长长地轻轻的吐出一口浊气。

  没错了!

  但,什么样式?

  她不好问,淑妃德妃也不好直接询问。

  贾母眼角都绽开喜色,与元春道:“那是百家锁,因此才金色不纯,也因此比一般人家的大得多,福分也多得多。”

  元春哪里知道这老太太心里的想法,顺着道:“那倒不是,说是百姓万家锁,他也只是听黑伯说起。只是奇怪,有此林妹妹非要看,他便拿了给看,我们也就近去看了,上头却有宝鼎。”

  王夫人吓得脸色变白,这你怎么敢说的?

  藩王嗣王长命金锁上敢出现宝鼎,那几乎就等于让宝玉手握玉玺出生!

  宝鼎可不是一般的鼎,只有奉天殿外那一方为皇朝开国而新铸的鼎才算得上宝鼎规制!

  张皇后见此,只好含混地道:“那没什么了不得,皇帝说起过,那是太上皇御赐的。”

  贾母不由笑起来,这下完全确定了。

  可元春就有点不开心了。

  那金锁我见过,可是,林妹妹先见过。

  那金锁是他的,宝妹妹也有一个。

  “哼!三个小丫头也都有,唯独我没有!”元春心里恼火。

  那不能怪贾政偏心,元春刚出生那会,荣侯贾代善还活着,压根就用不着什么金锁玉佩镇压运数。

  要不然,贾珠该找谁哭诉去啊。

  但是,林妹妹如今也有,贾敏倒不是要让女儿和别人比,黛玉体弱,如今分明看到了长寿的希望,她当然愿意用世俗的方法给女儿求取些寿数。

  于是,元春就低头看看自己胸前,大……呸,没金锁!

  德妃轻笑,与女官吩咐:“荣国府大小姐很好,皇后与我们都很喜爱,我殿里有小时候用过的锁佩,你去取了来送给她。”

  此言一出,贾母与邢王二位夫人当即明白,这是确认了元春入王府的身份。

  正妃果然不用想,德妃位列后宫之三,她赐给元春佩饰,那便是确立元春武烈王府后妃第三之位。

  少说一个郡王妃!

  “王北伐东征,年内是回不来南都的,王府落成之时,你家大小姐以凤藻宫尚仪暂且入住,老太君与夫人意下如何?”张皇后询问。

  这便是完全确定了元春的身份。

  凤藻宫尚仪位列二尚宫之下,名列第三或者第四的位置,也正对应德妃赐锁佩用意。

  以武烈如今的地位,王府正妃必当是“武烈王妃”,次则敦煌郡王妃,再次则渔阳郡王妃。

  这对王夫人邢夫人而言已是隆恩。

  可贾母知道,小小郡王妃不值一提,储君入主东宫时,后妃如何排位那才是最重要的。

  按住此心思,贾母目视宝钗。

第四百一十三章 金凤簪花,位次已定

  今日能诏宝钗进宫,这是皇家给了薛家一个天大的面子。

  但以宝钗的家世,比元春位次高的另一个郡王妃不可能给她。

  那会给什么?

  张皇后早有预计,因宝钗年少,叫来在身边,与薛姨妈说道:“这孩子也很好,只是年纪小,可许了人家?”

  薛姨妈笑道:“家里连年多有变故,犬子又是个不成器的,故此耽搁了。”

  “正要告诫你家,令郎多少要收敛着些!”张皇后警告道,“武烈王进宫多来拜望,说起你们这些世家人家时,待令郎他是很不喜欢的,小孩子家家的,大人以胡闹哄着便是蛊惑,早晚若惹出祸端,国法不饶,世故也不容他。”

  薛姨妈哪里敢辩解,只是落泪道:“长大成了人,哪里由得了我。但凡能有个管得住的,早把他交给了人家。”

  “那个夏家作的过了头,不过好姻缘未必就是他们家的,等一等没错。”淑妃问道,“听说那个孙家的小子也不学好?”

  贾母道:“只听说很得兵部高看。”

  成婚后孙继祖便在兵部得了告身,在杨鹤安排之下去了镇江府当了参将,此次南征,孙继祖以副都指挥使任中军副总兵,保举之人却是鲁王府长史。

  淑妃便说:“那是被高看得很,只希望比他家祖传的本事好一些,品格好一些。”

  孙继祖之父是肃毅王战死的一个重要负责人,这笔账肃藩记着,皇室也记着。

  肃毅王战死,二圣最理想的辽西督帅便分成了锦州都督等各部,孙传庭对那些军头没有十分约束力,中枢不得不南迁到南都。

  若肃毅王在世,祖大寿敢冒头还是吴襄敢拥有私兵?

  可以说,肃毅王战死燕山,京师东北角的关系大虞命脉的兵团便失去了最好的督帅,等于损失了国朝在辽西的一半的实力。

  这可不是故意夸大个人的能力。

  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兵团,岂能比得上压制得住大大小小的军头凝聚成一股绳与建奴决战的关宁锦兵团?

  就为了这个,皇帝也不会放过孙家。

  如今淑妃说“本事好一些”倒是其次,孙家有几分本事,但最重要的是品格。

  然孙继祖已选择了投靠两亲王,在两个皇孙的“引荐”之下被杨鹤为首的文臣中掌兵权大臣重用,他便失去了在皇帝面前有活命之机的机会。

首节上一节272/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