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7节

  她最宠的宝贝孙子有了富贵依托,那便什么也不用在乎了。

第四十八章 井中月水中花,哪个看得清楚

  “不是咱家成全你家,咱家是个奴婢,”曹化淳道,“日子怎么过的,还得怎么过。大王久在边塞,一心都是杀伐果断,若能在宁荣二府过几年安生日子,与这个吵吵架,与那个打个见面就掐,那才是国家福分。”

  贾母当即会意了。

  遂落后几步,此事只一说,便是贾赦也感慨道:“那可真是祖宗开眼了。”

  “是天家隆恩,也是菜市口一口钢刀!”贾母严厉告诫说,“我只为你等求这个福气,从此天家可不欠着我们什么,倒是我们欠着人家的!”

  一行千余人,往正阳门走时,满街都是来看的。

  先头还只是贵勋人家或者官宦人家,毕竟能与荣宁二府住在一块的都不是什么一般人物,非富即贵。

  渐渐到了东南走正阳门,路上多了百姓,互相打听得知是肃藩嗣王,并无多少人来争相观看。

  肃王?

  肃王是哪个宗藩?

  跟着马车走了许多路,正渐渐无聊的秋桐听到百姓声音,不满嘀咕:“肃王府威震天下,卫国戍边,这些人什么心?”

  “这才是正常的,所谓威震天下,也不过是朝廷里认为的,百姓只求温饱,哪里管谁权势滔天。”李征在车里跳开窗帘说。

  秋桐不服道:“便是个城门士兵,他们见了也弯腰,肃王府且不说权势赫赫,哪怕是镇守西陲屏蔽敌国,也该是天下无人不知的。”

  李征付之一笑,对此并不在意。

  既然大家都说他是肃王继承者,他也没法拒绝,但要让他对肃王有什么感情,那是万万不行的。

  小半日队伍才到了正阳门,礼部与宗人府鸿胪寺官员在门内等候。

  从这里开始,护卫队便不能进去了,但马车与乐队还要继续前行。

  过了洪武门,乐队停步,宫廷的乐队接着。

  贾母侧耳一听,这是亲王才有的仪仗。

  “看来是不会那么快削肃藩。”贾母心喜暗忖。

  再到了承天门,向导在此停步。

  但有宗正府左右宗正,礼部左右侍郎,鸿胪寺卿为首接着。

  李征下车,看到钱谦益转过脸看着别处,也便不和他招呼,目光扫过几个官员,淡漠拱手便算是见过。

  从这里开始,他就要执圭独行,随行大小人员只能跟在身后远处。

  这已足够让女孩子们眼花缭乱,皇帝住的是这样的地方?

  是要比宁荣二府好得多,人家皇帝都有城池!

  ……

  “亲王也有。”鸳鸯曾跟随贾母去拜访过几个北都的亲王,知道皇室规矩,于是悄悄说。

  女孩们就开始盼望,什么时候才能升亲王啊?

  能住在那么高的城里,想必安全得很,谁也不敢胡乱拉出去配野小子吧?!

  各人想着心思,李征走侧门进了午门,脚步慢了一些,听到后头有内侍传诏:“荣宁二府有爵位官身,及诰命敕命者准入奉天门观礼。”

  众人又惊又喜,难怪说是大封。

  亲王郡王嗣爵,一般都在武英殿进行,少有在奉天殿举行的。

  但能在奉天殿举行的,都可视之为皇帝在给外界透露对此次封爵的真实想法。

  朕心情愉快给此人封爵,而且要重用这个人,你等不要担忧追随的此人会被干掉。

  在臣民心中,某个宗室在奉天殿进爵封爵嗣爵就意味着此人但凡不作死便可享一世天家荣华富贵。

  进了奉天门,曹化淳快步先进到里面,他要起到向导官作用。

  另一个大太监王承恩捧着圣旨,赶往午门准备向片刻聚集起来的中枢低级文武百官宣诏。

  再走过广场,李征在奉天殿外九龙陛下站定。

  这时广场上已站着百余个文武官员,大都是在京的五品及以上官员,和在行在的勋贵及家眷。

  这是所有人首次见李征,见他身材中等,不知道的还都以为他成年了。

  结果一听同僚说李征的年纪,自然有人酸溜溜地道:“到底是天家子,呵呵。”

  也有人反问道:“肃藩战死了四代人,你家也有?”

  “较真做什么,一句玩笑话。”钱谦益回归礼部队伍里,听说话的是礼部官员,连忙回头低声呵斥。

  有人嘻嘻地笑,钱谦益连忙撇过脸。

  六部尚书侍郎里面,没几个人不知他前天在荣国府门外吃了亏。

  更没人不知道在反对李征嗣爵的事情上,他没少试图串联。

  今天可好,人家站在这里,你还能站出去否定?

  从今天起,你礼部右侍郎见了人家,须乖乖避在一旁,赶紧先见礼。

  贾母看广场上命妇众多,遂带着几家里几个命妇过去归队。

  她年纪大威望高,几乎在诰命里面的头几位,能与她并列的就两三个。

  而且中间偏前面站的命妇里,她娘家保龄侯府也有一两个命妇,但此刻都不敢出来拜见。

  前头那三两个命妇之中南安太妃询问:“老太君,敦煌郡王就这么常住在你们家?”

  “武烈敦煌郡王品行上佳,着实给荣宁二府添了十分光彩。”贾母笑道。

  太妃道:“都说这位郡王久在塞外,如今看来果真是赳赳武夫,这可太少见了。”

  贾母道:“文武双全的郡王的确少见。”

  如此不搭话题,南安太妃便知道荣宁二府定然得到了天下的好处,追问一番得知只不过二府拿出了不足百之一二的院子捏合成一个大院子,府里的小子们不过有去国子监读书的机会。

  她心里犯了嘀咕。

  贾家何时如此没出息,这点蝇头小利也喜欢的什么似的了?

  还有,既是大封并冠号武烈,明摆着是要将来进爵肃王的,为何不在南都大兴土木建造肃王府,却放在宁荣二府,如此吝啬地捏合出一个王府?

  南安太妃就此认为:“不过是削藩,名义上隆重得很,实则牛羊一样圈起来养着罢了,且看他过几年如何下场。”

  这时,最前面的福王妃,李净的续房、诰命中仅次于张皇后的陈王妃问:“老姐姐,家里的几个丫头子打发过去了?”

  她用的着“打发”二字可有意思,若平常人听到也只是不作他想,可在陈王妃这样的贵妇人嘴里说出来,免不了就要有“敦煌王府如今是被你家潜进去了”之意。

第四十九章 如此宰辅,国宁不灭

  贾母看看女官行列恭敬地低头站着也掩不住一身喜意,就跟在李征身后排成行列的六个女孩们,心里叫一声“太着急了”,嘴里说:“能侍奉天家子,那是她们祖宗修来的福分,往后是王府的女官,可不是家里的丫头子。”

  陈王妃意有所指道:“可惜了。”

  贾母笑笑,知道说的是元春。

  这几天她可也没闲着,多方打听,甚至打听到张皇后身边,基本笃定皇帝没有选秀之意,太上皇也不再提给皇帝选妃的事情。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贾母认为一两年内必有消息。

  理由很直白,当今皇帝御极三年,张皇后虽贤良美貌,帝王恩宠加于一身,可她至今无出。

  这也是荣宁二府越来越急切送元春进宫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的原因。

  皇后无出,第一个产下皇子的,极有可能便是皇太子。

  若不然,王家先后两代嫁入荣国府而为主母的意图贾母岂能无所察觉。

  不允许别人家的女儿进荣国府掌权,荣国府的女儿如何进入皇宫取代皇后?

  故此也跟着叹道:“家里三个丫头还小,出身也属庶出,是可惜了。”

  陈王妃笑了,回头看看贾府跟来的王夫人邢夫人,又看了看在站在诰命行列最末的尤氏,说了句后悔不迭的话。

  她竟说道:“你家侄儿媳妇,儿媳妇娘家不是有好的么,做正妃也够了。”

  贾母目光猛然一收。

  福王吃了亏,如今正在寻找报复的机会。

  很可能将来要进爵亲王的天家子,正妃人选倒也如太子妃甚至皇后、出身必定是一般官宦家庭的嫡女,亲王郡王不可以选贵勋世家的嫡长女嫡次女,也更不会选商贾、二嫁妇人的女儿。

  当然了,替补不算这一类,比如如今的张皇后无所出,宫里选进去的勋贵家的嫔妃若产下皇长子而被确立为太子,勋贵家的女儿将来也是要被追封为皇后,与皇帝合葬在帝陵的。

  就算是这样,诞生皇长子进皇太子的勋贵之女生前也不可能封皇后,皇子只能寄托在皇后膝下,以皇后为嫡母才有资格进封太子。

  陈王妃方才提到的很明显不过就是邢夫人的侄女、王夫人的侄女,即王家另一个嫡女薛家薛姨妈的女儿,及尤氏的妹妹。

  薛家先祖薛公再是太宗文皇帝嫡系,那也是商贾出身,女儿绝无可能当正妃。

  尤氏娘家更不用说,尤老娘乃是二嫁,不要说天家绝不会让这样的女子当郡王亲王正妃,就是李征寻死觅活要,皇帝也必定下诏褫夺爵位。

  邢夫人娘家的倒是有可能,可麻烦的一点是,那一家不识字啊。

  王妃一定要识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但这话贾母无法反驳。

  要是用薛氏尤氏“祖宗之法不可为王室正妃”,陈王妃可就要说了,我说的是邢夫人的娘家,与薛氏尤氏有什么干系?

  邢家女儿不识字?我哪里知道!

  说不定她还能倒打一耙,反倒怪荣宁二府折辱天家子。

  就在这时候,贾母心里忽然想到了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她笑了,很意味深长。

  安静的只有龙旗被秋风卷着哗啦啦作响的奉天殿前大广场上,众人安静等了约莫半刻钟,殿内传下诏命。

  曹化淳走出殿门,李征得皇帝身边的小内侍示意,率先匍匐在丹陛之下,四品五品官员、大小勋贵、诰命夫人跟着跪了。

  曹化淳往旁边一闪,里头走出两个紫袍官员。

  李征认不出是谁,别人可都吃了一惊,贾母暗暗惊道:“怎么竟然让尚书令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温体仁宣诏?”

  国朝立国以来,太祖皇帝短暂恢复过宰相制度,很快又废除掉,沿用前明内阁制度,但内阁大学士、首辅必定以尚书令统领外廷百官,贾母之父保龄后史太公就是太宗文皇帝时担任尚书令、内阁大学士、首辅时期最长的百官之首。

  此所谓拜相。

  国朝六部尚书一般都会加某殿阁大学士,拜相的时候尚书进尚书令、阁老大学士进某殿大学士,然后才能加首辅职位。

  这其中尚书令是统领六部尚书职位,殿阁大学士是备皇帝咨询之人,宰辅才是名正言顺的宰相。

  周延儒是会元、状元之才,在皇帝登基时以礼部尚书进尚书令,东阁大学士进文渊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拜首辅大臣。

  此人是太上皇老臣,皇帝又颇为信任,算得上是大权在握。

  次辅温体仁与之不和,同样作为太上皇老臣,温体仁也颇为皇帝依赖,而且他是接替周延儒礼部尚书,并隔日转吏部尚书,以谨身殿大学士拜次辅。

  这两年,周延儒与温体仁一直在公开较劲,为争取殿阁大学士最顶级大学士之华盖殿大学士明争暗斗。

  皇帝对此看的很清楚,一般重要事情都不会让两人共同负责。

  “今天怎么了,让这两位同时宣诏册封武烈敦煌王?”贾母心道。

首节上一节27/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