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50节

  故此那地我们也要了!

  李征却颇为保守,鲸吞高丽倭岛,再吃下琉球后,国朝在北方的形势便如一个张开臂膀拥抱太平洋的壮汉,看着张牙舞爪,可胸膛却亮出来给海上的敌人了。

  宋献策所说的“海上九边”这个提法很好,到时国朝也该考虑如何在海上打造防御长城了。

  不要说长城不好,依托长城我们才能保证以较小的代价保护中原利益。

  要没有长城,防御上北方游牧民族年年南下在中原过年,中原皇朝的反击也耗损数倍于有长城作为依托的状况。

  长城并非保守者。

  乃命众人自发讨论,李征退入后帐。

  他在此,众人都不好热烈讨论,那会限制集思广益的作用。

  后帐内,海兰珠依旧跪坐着。

  中军帐里的声音都传到了这里,她都听见了。

  李征见她闲着便一直跪坐着看人脸色,考虑到科尔沁人暂时还算安分,便让她收拾铠甲龙袍:“明日我要去辽西,随行所用之物你收拾好,平日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你有自己脑子,该有自己想法,如若外面风景好,自该自去。”

  海兰珠心中才喜悦,俯首告道:“大王以为之砒霜,我之以为蜜糖。”

  那也只好随她自己。

  李征自取书籍看了片刻,起身做眼保健操时,望着沈阳城,他猜测黄台吉在想什么。

  代善回去之后,便不说黄台吉也该想到去南都行反间计此路不通。

  那他会怎么决断?

  与虞军决一死战么?

  这是群臣的意见。

  得见代善,黄台吉便冷了行反间计之心。

  整个辽东已经在虞军掌控之下。

  再加上代善带回来的“那么长的官道,那么大的钢铁巨兽”,黄台吉登时心中明白,武烈王不攻城,那不是人家没有巷战也必胜之心。

  群臣见此,纷纷作英雄状,连多尔衮与多铎也力劝:“既如此,何不杀出去与他决战?”

  这不是多尔衮多铎能说出来的废话,黄台吉自然知道他们的意思都清楚了。

  大清皇帝自去帝号,以沈阳一城百姓与财物,要求虞军放开一条通道南下高丽。

  唯有去高丽,后金方能有一线生机。

  与虞军决战于沈阳城下?

  黄台吉自问自己还不至于是个大傻子,岂能干这种自取死路的事情。

  于是,他也恶心了大清群臣一把。

  黄台吉恳切与群臣道:“既是诸卿没有自救之道,为祖宗神明,为大清臣工,朕也只好自领父汗之责。也罢,朕自与武烈会于城外,以自去帝号、保留沈阳及大部财货人口为凭仗,恳请武烈王放诸位一条生路,往高丽去罢。”

  群臣齐哭。

  黄台吉道:“不过,朕虽自去帝号,大清不可灭亡。卿等退守高丽后,万望立贤德王公为王,一旦中原有变,卿等须不忘北伐故土,兴复清室。到那时朕自会在泉下为卿等祝贺。”

  群臣面目无光,哭的便更大声了。

  黄台吉笑道:“哭什么?为祖宗神明,为大清江山,苦一苦朕,骂名朕来背,卿等何须自责。就这么定了,明日阿济格去传信于武烈王驾前,便说朕匹马一人,愿往阵前一晤,万望武烈前来。”

  群臣立马哭的声嘶力竭,尤以努尔哈赤子孙为最。

  从代善到必李征还大三四岁的费扬果,从豪格到其他的努尔哈赤之孙,无不声泪俱下,皆劝黄台吉“不可自贱国格”,无不力劝决战。

  数十个汉人冷眼旁观,对这些努尔哈赤子孙的小心思看的是一清二楚。

  他们只怕方才已想过让黄台吉殉国,而后金嗣君从他们这些人里面选一个。

  范文程跪在人群中思忖再三,出列匍匐着劝谏道:“陛下,如今之计,为我大清千秋万代,退一步自去帝号有什么?古代有越王卧薪尝胆,终于灭吴而得传国;秦皇嬴政昔年也有在邯郸屈膝之事。今皇帝自去帝号,乃为我大清国脉绵长,真乃当时英雄,旁人岂能及?”

  黄台吉心下并无喜悦之意,事已至此,便是有范文程这个好奴才帮他又有什么意义?

  但范文程这话说的不错。

  有为大清之理由,这自去帝号便没什么可耻的了。

  但这需要这些王公们都认可。

  于是黄台吉叹息道:“朕纵有此意,父汗亦会赞同,可世人岂能理解这里头一片苦心。”

  ……

  代善见状,只好不顾劳顿,上前叩首哭道:“皇帝!胜败兵家常事也,何苦皇帝一人背负偌大业障?我神文圣武大清皇帝有此苦心,举国又有何人可比?我等皆恳求陛下,愿陛下不可抛弃大清臣民,当与我等一同南下高丽,待中原有变,非陛下,谁可为复兴之君也?”

  黄台吉执意不肯,兄弟们一起哭求。

  如多尔衮,也忍着恼怒抹着眼泪道:“非大清皇帝,何人能有复兴祖业之能?愿皇帝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至于自去帝号,乃大清君臣一同议定、暂且的缓兵之计而已,外人不能理解,我等早晚承蒙皇帝勇略教诲,又岂能不体会?”

  黄台吉只是不肯,如此三请三让,见群臣拳拳之意实在推辞不得,他才哭着与群臣相约道:“此既国耻,也是家恨,朕与诸兄弟、列位臣工须臾不可忘记。待北伐之际,朕当身先士卒,愿诸卿与朕同往,如此才好报国仇家恨,安祖宗神明。”

  群臣山呼万岁,八旗旗主与主要统领再一次发誓“臣等与陛下共存亡、同进退”,又有汉臣以“古来英雄先贤”力劝黄台吉振作精神。

  于是崇政殿响起铿锵有力的盟誓。

  只是那声音在后宫哲哲等人听来,莫名有十分悲壮与凄凉。

  以武烈之骁勇多谋,虞军之器械精锐,后金真能依靠高丽东山再起?

  自欺欺人耳!

第三百八十章 崇祯:谢邀,不熟,你们聊!

  散朝后,多尔衮叫住阿济格,多铎自然也跟了下去。

  一母同胞的三人并行与春意料峭的沈阳,走了几百丈都没人说话。

  阿济格粗鲁野蛮,但脑子还是有的,知道多尔衮叫住他要叮嘱什么。

  多铎也知道,但他年纪小,目前还没那么多的人情世故。

  走了很久,多尔衮声音沙哑道:“这次去未必能有结果,不要触怒之。”

  “前日那一败,正败在我最引以为傲的本事上,哪里还敢有桀骜之意。”阿济格意兴阑珊,出了宫牵着马又走了一段才说。

  多尔衮宽慰:“汉人之内讧,自上古到如今绵延不断,武烈功高盖世,汉人皇帝信他,群臣也必将镇压,大虞皇朝不定分崩离析就在这几年。我等保留有用之身总是有用的,不看黄台吉颜面,也要看这大清也是父汗心血。”

  阿济格想了一下反问:“多尔衮,你是我们兄弟中最聪明的,父汗最喜欢你。但如今我看你也过分乐观了点,你没有跟武烈交过手,不知此人心性。以我观之,此人进退有度、计谋深远,他只怕不会出问题。”

  多尔衮请教:“其人如何?”

  “沈阳第一次大战,此人绝不以火炮锋利而有丝毫大意,他集中兵力只打我一点;平山一战,我三十万大军被他引诱到狭窄区域集结,正方便他以炮火之力对我们下死手,这你是知道的。可你没有和这个人面对面打过,你不了解他。”阿济格谨慎组织措辞说道。

  他是很感谢李征放了他,哪怕多尔衮后来告诉他,放了他那也是为了打击清军士气。

  故此阿济格满心还是为他大清考虑。

  时局维艰,阿济格也不得不动了脑子。

  他想了又想盘算又盘算,与多尔衮多铎道:“不是我长他人威风,前次交手,我笃定他力气绝对不如我,但人家能扬长避短,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这很了不起。然自始至终,你们可见他战前有迟疑不决之意、战后有骄矜夸耀之心?这是个很了解自己,极了解对手的人。”

  故此他认为:“北伐东征,此人战功赫赫,若再有西征之功,汉人朝廷有谁能比得过他?到那时,你们都说人家会与皇帝对抗,可若没有呢?我看此人不会,他只要交出兵权,天下富贵可任他享用,若如此,咱们大清国还能有北上辽东之日吗?”

  多尔衮担心的就这个。

  他不怕敌人比他强,战场上比他厉害的人多了去了。

  可他怕自己的对手既能打有知道进退有度。

  如唐代的郭子仪,对待这种人,多尔衮最头疼。

  政治上没法下手除掉这种强悍的对手,军事上就永远要被他们压制着低头。

  三人沉默了很久,快到多尔衮府邸门口时,多尔衮振奋精神道:“事在人为,我们总是要争上一争的。中原的花花江山,千万黎民,汉人皇帝要得,我们大清皇帝也可要得。古代汉末之后,不也有诸胡为帝之事?蒙元能有百年国祚,我大清以之为教训,也可得数百年万里江山。”

  故此他再次叮嘱阿济格:“切记去往武烈大营须当小心,不可与之争锋,留你我有用之身,便是将来只能割据于高丽之地,那也必有大有可为之时。”

  “辽东既下,若汉人皇帝不叫停,以武烈之贪婪,他岂能不图谋高丽之地。”多铎预感,悲凉叹道,“以高丽之狭长窄小,若我大清要与虞军抗衡,唯有在沿途节节抵抗,但虞军火炮之利,最想得到的便是我们据点防御。”

  “大丈夫这个顾虑,那个担忧,岂能成大事。想的都是好,但往往想得多的人决断不佳,如今之计,无非‘事在人为’而已,想那么多干什么?!”多尔衮呵斥。

  多铎接受了批评,但无法释怀。

  他无法释怀,黄台吉又岂能甘心。

  群臣散去,黄台吉又叫人叫回豪格与三子洛博会。

  如今黄台吉已有五个儿子,次子洛格因当年对阿济格无礼而被努尔哈赤不喜,黄台吉也只好剥夺了次子的一切权力。

  博格因此对黄台吉十分怨怼,如今宁远居住在城内幽禁府邸,也不愿与黄台吉往来,许多人都忘了黄台吉还有这么一个儿子了。

  之外四个儿子,豪格比多尔衮还大三岁,洛博会必多尔衮大一岁,四子叶不舒今年才七岁。

  看着两个能征善战的儿子,黄台吉恍惚也想到了博格。

  于是问豪格:“去看过你弟弟没有?”

  豪格摇摇头,他倒是去过不少次,可博格怨恨他当年没有给自己说话,如今根本不愿意见他。

  “二哥心里有气,已经泯然众人了。”洛博会说。

  黄台吉悲叹一声,他对此还能说什么呢。

  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黄台吉告诉洛博会:“明天你和阿济格一起去见武烈王,他不会为难你们。你记着将这封信交给他,请他转交敖汉部班弟,叫他转告你们的大妹,敖汉部不要和虞军对抗,叫他们归顺汉人朝廷。”

  豪格和洛博会都知道这也是为了留下火种。

  敖汉部生活在北都北部长城以北到锦州西北部附近,也算是察哈尔八部之一,有三五万骑兵,但精锐只有五千多,他们没有资格和武烈大军对抗。

  况且,如今的敖汉部恐怕早就被孙传庭盯上了,一旦不尽快使之归顺朝廷以保有自身实力,孙传庭雷霆一击,敖汉部必然会被尽数消灭。

  尤其敖汉汗班弟对黄台吉极为恭顺,黄台吉攻占辽西时班弟没少帮忙,北都虞军将士没有不想弄死他的。

  但若能让班弟主动尽快归顺朝廷,黄台吉想来,将来总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

  而且,班弟之妻是他的长女,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敖汉公主。

  这位敖汉公主福泽绵长,原时空嘉庆年间,她的子孙多达六百一十多人。

  豪格想想打算自己和阿济格一起去武烈营。

  洛博会不如他有名气,去了也得不到汉人的重视,恐怕许多事很难当面谈。

  豪格可知道,阿济格此一去必然会谈他们三兄弟的利益,事到如今,他也不想那么长远,只想给他们家这一脉多谈点好处。

  此意一表达,黄台吉问他去了会谈什么。

  豪格道:“尽量父皇不自去帝号,此其一;其二,我们女真愿随父皇而去者他们不能阻拦;第三,盛京内一应居民牛羊我们不动分毫可全部留给他们,这也算战场缴获了,但他们要保证给我们南下高丽的充足的粮草。”

  黄台吉欣喜,这个优柔寡断的长子能考虑到这些,那是他为大清考虑。

  豪格看黄台吉神色愉悦便接着说:“在这之外,父皇所亲率两黄旗、正蓝旗不可动摇,我们也承诺绝不沿途袭击虞军。若彼肯允准,又使父皇逊位,也断不能出城乞降。大清玉玺国宝可放在宫中任他们自取,他们也要拿出相当分量的粮草给我们。”

  “天真幼稚。”黄台吉一笑摇头否定,“彼兵临城下之时,哪里有我们与之谈要求的余地,想当然了。”

  旋即又赞许:“但能既考虑我大清整体利益,又能考虑到我们家之事,豪格你才能有长进。南下之后,你去领正蓝旗。”

  豪格会意,这是要掌控三旗稳定统治。

  “商定好突围之策后,朕打算以两黄旗正蓝旗为上三旗,你们都要多努力。”黄台吉叮嘱,“一旦局势有变,上三旗在手,你们也就有退路了。”

首节上一节250/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