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231节

  群臣无不瞠目结舌。

  此时,得知东征又打崩了建奴的两个亲王一起赶来。

  福王一张口,皇帝让周延儒将方才君臣对话告诉他。

  福王默然,鲁王也被气得泪目。

  皇帝都这么没出息了,作臣子的还能怎么办?

  他们便看着太上皇。

  太上皇,你也不想你家江山被肃藩的子孙威胁吧?

  太上皇翘着二郎腿抖抖腿:“我想试试逊位后的太上皇会过什么日子,要不你们让朕试试?”

  他好心告知群臣:“你们不要想瞒天过海成另立新君之事,从山东到河南,上百个厂卫据点日夜就等着发勤王诏书给三大营呢,你们又不知道内廷机密,你控制不了皇帝的心腹,没法伪造诏书矫诏。朕看着你们这些人嘛,也没有一个有本事突然袭击武烈王大营的,也没有人有那本事行李斯赵高之故事,凭一纸矫诏就让武烈王束手待毙。”

  “那不能,朕已经给阿罴下了密诏,不论什么人去传诏,只要是涉及他军权的,那都是伪诏,矫诏,可速诛杀使者,然后挥师南下勤王。”皇帝补充说。

  一群臣子干张嘴不出声,完全不知该怎么劝说这两个昏君支棱了。

  他们都不在乎自己家的江山是否能流传到他们的子孙手里了,群臣还能怎么办?

  福王退而求其次建言:“臣等岂能有那样的心思,只不过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如今北伐成功,东征得胜,剩下的也不过就是安顿人口,臣之见,何不以两位皇嫡孙为宣慰使,使之往漠南与辽东,督皇庄以安新土?”

  “你都没那本事,他们难不成是天纵奇才?”这时候皇帝可没让步,抢在太上皇之前责问,“你等要有那本事,何不去南征?”

  “对啊,何不让那两个去南征?”太上皇建议,“这南征嘛,是你们公然要编练兵马搞出来的,那两个纵然已不是宗室,那也是太祖血脉,这样罢,叫他们作监军,督穆家去南征,倘若能建立军功,对你们也算是好事。”

  群臣无话可说,当时都叩首而别。

  出了朝天宫,周延儒与两个亲王密约:“既如此,可使武烈王跋扈于外廷,不由二圣不警惕。一面还要与内廷联络,若不能趁着武烈王羽翼未丰召之回京,朝廷必生祸患。”

  “三大营我要了,其余的你们看着办。”福王也提了要求。

  周延儒立马闭嘴不言,借口这是军事,推出杨鹤来顶缸。

  杨鹤也不傻,私底下议论分御林军,那不是二臣贼子,什么是二臣贼子?

  此时一旦泄露,说不定真就能引发武烈奉诏清君侧之大事,到那时,别人自可将他与福王推出来送到三大营刀锋之下,他杨家满门老小还能有个活路去?

  遂断然拒绝:“此与逆贼有何不同?福王野心勃勃,也不怕撑着你?”

  福王冷笑不休,与众人散开后,与长史秘谓:“备厚礼,待南都建成之后,若武烈王府依旧不动如山,要让王妃亲自送过去。此外,死士刺客赶赴辽东,只要找准时机,以黄台吉之死士名义,要下手果断,不可拖泥带水。”

  长史方才听得他与内阁要求分三大营归福王府,又听得如今如此说,一时先点了头,待福王去与鲁王通行,他向福王上百个扈从中使个眼色,当即有人悄然溜出队伍,一头扎入朝天宫旁边的东厂。

  原来,福王府长史根本就不是福王的心腹,早在二十年前,曹化淳便通过前任福王长史将厂卫密探送到了福王身边,如今已成王府实际掌控者。

  不一刻,二圣便知道福王图谋三大营并派遣死士刺客之事。

  潜入的福王扈从启奏:“老皇爷皇爷不必担忧,千户将福王之扈从已全部换成厂卫,不会有人高密,故往后福王府举动,千户想事事启奏。”

  皇帝早知福王野心,对此并不恼恨。

  一步步完成预定计划之后,有的是将福王府杀个干净的法子,与之生气不值。

  太上皇也没太在意。

  他反倒提醒密探:“你们不要光盯着福王,鲁王府长史之位一定要掌握,至于福王派出去的死士刺客,也不必非要送去就死,也可以让他们先对鲁王,对桂王荣王之后下手。”

  密探奉诏而去,太上皇就挠了挠嘴角。

  就这局势,宗室拿什么翻天?

  王承恩担忧:“只怕他们会与建奴联手。”

  “那样最好,最好能逼着东林党也暗中与建奴联合。”太上皇冷笑道,“不给他们个满门抄斩的大罪,史书上也只会说这只不过是夺嫡之争。”

  曹化淳便建议,利用祖大寿吴襄,或许能促成此事。

  “没任何可能,孙传庭没那么好说话,不要看他没怎么下过重手对付军中那些军头,实际得当,他可不会狠不下杀心。如今洪承畴袁崇焕在宁远,辽东建奴被打回沈阳,就凭锦州那点人手,那两个能做什么?”太上皇料定,“祖大寿不会舍得手里的军权,他会垂死挣扎一下,吴襄可不是。”

  吴襄原本就没有多少兵权,他这个辽西都指挥使出了松山都没几个人听他的,他大可以交出兵权,只求一个全身而退。

  但要想全身而退,他还得有功劳。

  祖大寿若执迷不悟,试图以手里的本部人马与黄台吉丢给他的剃发易服的汉军为要挟,吴襄会用他的脑袋换吴家的平安。

第三百五十一章 朕想给你们封侯,可理由何在?

  贾政腊月二十二带着“传国王宝”回到南都,他知道钦差队伍带回来的只是一个空盒子。

  在朝天宫交差后,贾政告了几天假,他要去位于城南西边的荣府庄园。

  南都西城已经拆掉了,荣宁二府和王府都拆了,贾赦贾珍带着两府去庄园生活,王府俏婢们在朝天宫跟着学规矩,其他人在贾芸的带领下去了肃庄。

  是以贾政要回家的话,明日一早肯定赶不上上朝,索性便告了几天假,准备在家多休息几天,等腊月三十再去上朝。

  城外的小庄园也不大,平时由鸳鸯的父亲金老汉帮着照顾,原本也只有二十来个成家的家生子在照顾,如今两府都搬了过去,一时显得很拥挤。

  荣宁二府都住在一起,这庄子还是贾演贾源的父亲贾太公的爷爷置办的,算得上是两府真正的祖产。

  只不过,这里距离南都太近,也不到二十里的路程,贾家也没敢在庄子上修建庄园,比虞城两家的爵产田庄要简单的多,甚至连匹配国公的建筑都没有,全都是灰色瓦片的大瓦房。

  贾政进门的时候,还碰到有几个小孩子在门外跑动。

  贾母等家眷在后院,贾赦贾政和贾珍都住在前院,大概是无法自由自在和小老婆喝酒取乐,贾赦贾珍都有些萎靡不振,气色却比在城里好得多。

  贾政回来,两府都来贾母住处相聚。

  此处自然不比荣国府的条件,贾母住的也只是后院西北角的小跨院,进门两边厢房,正对门三间大瓦房。

  贾母被四个女儿簇拥着,身边坐着宝玉,一侧站着四春,邢王二位夫人陪着在下首坐着。

  一时各自见了礼,贾政落座后,贾赦问:“传国之宝是真?”

  “自然是真,不过早就送到难度了,我们去迎接,也不过是为了让天下尽知而已。”贾政道,“此去也见了林丹,看着也只不过是一个常人,看起来还没有放弃逃走的野心,故暂时不南下。”

  “只要不出问题,一个亲王爵少不了他的。”贾珍颇为羡慕。

  不是他没出息,最近听说皇帝在准备改革爵位制度,连带着也要改革俸禄及奖励体系。

  根据朝天宫放出来的风声,如今贵勋们大概都知道自己的爵位值多少钱,官员们都知道自己的俸禄能变为多少。

  大虞原本沿用的事前明的俸禄体系,爵位方面也没有太大的革新,除了本朝的爵位可以累计,其它与大明没太大区别。

  这一次,皇帝要整改如今有些混乱的俸禄体系,爵位体系也相应的要调整。

  按照皇帝的想法,以后国朝的爵位,宗室爵位与民爵不会有如今那么大的差距。

  如今的宗室爵位,就算没有爵产,每月的俸禄也远高于民爵爵位。

  宗室爵位的镇国将军,对应的是民爵体系中的公爵;宗室爵位的奉国将军对应的是民爵中的侯爵。

  这里举个例子,如林家的侯爵,每年的俸禄也不过二百四十八两银子、二百二十石稻米,算上年底皇帝例赐的,加起来也比不过宗室奉国将军的俸禄,奉国将军每年可是有两千五百两银子的俸禄的。

  当然,民爵爵位也有俸禄很高的,如四王八公的后人,比如贾赦的伯爵,因为沾了“开国”两个字,每年就有八百两银子的俸禄。

  爵产不算,只有开国爵位才有爵产,其他如福王鲁王都没有,他们如今所有的土地,那是巧取豪夺兼并而来的,而不是皇帝赐给他们的,原则上地方官府可以收回。

  皇帝改革后的爵位体系下,民爵侯爵的俸禄能提高到五百到八百两银子,宗室奉国将军则会减少到两千两左右。

  这没几个人反对,宗室本来就少,民爵拥有者只要不动他们的爵产,也没有人嫌自己的俸禄太少。

  贾珍从来王府帮着搬家的曹化淳和王承恩嘴里得知,以后的爵位还会根据封号等级加以区别。

  大概来说,宗室爵位中的无封号亲王大概年俸是一万两,加封号则加俸禄。

  不入流封号亲王年俸一万一千两银子,三等一万两千,二等一万三千,一等则一万五千两。

  郡王则减半,没有封号的五千两银子,一等封号者与亲王相同,年俸为一万两银子。

  镇国将军再减半,不过自镇国将军开始就不能加封号了,有大功则晋升爵位。

  其次奉国将军再减半,再其次镇国中尉再减半,最后奉国中尉年俸为四百两银子。

  民爵体系中,亲王几乎不可能出现,故此与宗室亲王同等,地位次之,俸禄相同。

  郡王则三千两年俸,有封号每高一级加一千两;国公两千两,郡侯一千两,县侯八百两,有新功则加爵位,如荣国公有伯爵加封,那就可以领国公两千两俸禄,加伯爵五百两俸禄。

  当然,有开国两个字的俸禄依旧比一般爵位高一到三倍。

  如一般的伯爵年俸五百两,贾赦的开国伯就有一千五百两。

  贾珍的开国子爵比贾赦少一半,也有八百两年俸。

  这比如今的俸禄可多了好几倍,贾珍本来觉着很知足了。

  但比起林丹这种只要一投降就有万两年俸的亲王,差距立马就出来了。

  听到贾珍咂嘴,贾政看看他,你是不是贱得慌?

  好好的开国子不想要,你想当俘虏?

  贾珍叹道:“如今看到钱,我竟觉着爵位也就那样了。”

  贾赦立马拱火:“要不你让出开国子爵给蓉哥儿,你去林丹手下,将来或许能混个侯爵。”

  “那不行,祖宗传下来的爵位,比后来封赏的可宝贵。”贾珍立马摇头。

  这时,贾敏话里有话道:“想这些,不如想想以新功晋升祖宗爵位,若能在珍哥儿手里,开国子爵晋升为开国侯爵甚至开国公爵,老贾家可算是祖宗显眼,子孙都成器了。”

  这话题太沉重,贾赦贾珍果断不接。

  说了一会子,贾母也困了,儿孙们便都去各自打发前半夜。

  临走时,贾母再次告诫:“爵位改革不是儿戏,皇帝绝不会有多花钱养一群贵勋之理,只怕要废除一批贵勋爵位,你们可不要撞在刀口上面去。”

  贾赦笑道:“当今天下,怕是再也没有比我们家更低调的贵勋了。”

  又与贾敏笑道:“林如海如今深受皇恩,你却不问他能否恢复爵位?”

  林如海家的爵位本来就跟前明的“世袭指挥使”差不多,如果爵位改革后能恢复,那也是按照新的爵位标准执行,林如海也算是给林家的祖宗争了一口气。

  贾敏对此似乎不置可否,文臣要封爵,就算当了宰辅也未必能行。

  林如海目前至少还没有入阁的能力。

  于是她也笑道:“武烈王北伐东征,重新定李氏江山社稷,大哥怎么不跟上好争取个提升爵位的功劳?”

  “你都没那本事,我要有那本事我成精了。”贾赦吐槽道,“想这个,还不如想一想祖先配享太庙之事,这个还比立新功容易些。”

  按照太祖太宗所定规则,凡可配享太庙的开国功臣,其子孙爵位可在现有基础上升一级或不降等袭现有爵位。

  如荣国公若能配享太庙,贾赦便可升开国侯爵,或者将开国伯传给贾琏。

  当年历代肃王袭爵的时候,不降等袭爵就有这个祖宗遗训的功劳。

  当然了,主要原因是人家能打,若不然就算两代肃王已配享太祖太宗太庙,后面的三代肃王也很难以亲王爵袭爵。

  但对贾赦的话,贾敏并不赞同。

  回到自己和儿女的房子,贾敏与林妹妹说起这件事,林妹妹也当大舅公只是开玩笑。

  贾敏却正色与儿女说:“若国本稳定,你父亲必可封侯。武烈王北伐东征乃是定天下之功,四海安定,便要文臣治天下。文臣治理地方或理顺中枢,首要在于忠诚。先成了忠臣,再有治理才能,皇帝岂会吝啬区区爵位。”

  林妹妹质疑:“便是要封爵,只怕也未必封侯啊。若圣人改制成功,民爵侯爵与宗室镇国将军等同,这样的爵位岂能轻易授予?何况,下面还有伯子男三级爵位呢,不大可能直接封侯爵。”

  “有时候,要树立榜样,皇帝拿出来的便多了些。不过得之为侥幸,不得乃本分,为臣子者,在地方安民教化,在中枢以身作则,强求反倒落了下乘。”贾敏看得很开,与儿女教道,“这些东西若强求之,往往不可得,反倒成了一种负担,不必勉强。”

  小老弟完全不在乎,吃得饱穿得暖,每天让人家玩耍好,什么爵位不爵位的,要那个干什么?

  这个有爵位,哪个有爵位,那他们能有欺负他们不眨眼的姐姐吗?

首节上一节231/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