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他想知道的。
可武烈王这么能打,短短半年内先征服鞑靼,又打崩建奴,这战功只怕朝廷封无可封,接下来怕是要鸟尽弓藏了啊。
尤其是如今国本不稳,诸王夺嫡正激烈上演,这个时候,这两场前所未有的大捷,带给武烈王府的恐怕不会是好事。
孙传庭怕皇帝与外廷在这件事上达成一致意见,对战功赫赫的肃藩开始清理。
黑伯能察觉到孙传庭的意思,心里呵呵一笑,脸上皱纹里都洋溢着笑容。
你们知道啥啊,少君越能打,二圣越高兴。
不过,外廷必然会横生波澜。
黑伯往徐光启脸上一扫,果然徐光启脸色连着变了数变。
他先是大喜,而后迷惑,再然后思索,到如今已老态龙钟,竟坐在太师椅上装睡过去。
这成了精的宰辅,他已经想到了“飞鸟尽”之后的事情了。
但他不打算参与此事。
外廷想怎么掠夺此次北伐东征的滔天之功他不会参与,既不阻拦也不帮着武烈王。
皇帝会怎么看待肃藩他也不会在意,不管皇帝做什么选择他都置身事外毫不在意。
这让黑伯很不满。
他要说些什么,宋献策暗暗使了个眼色,又给孙传庭使了个眼色。
孙传庭目视徐光启,宋献策点点头。
密信中,李征让宋献策所掌握的一个营精锐暂时先不要现身,继续在孙传庭和黑伯的帮助下隐藏在北都。
但李征要求宋献策尽快赶赴沈阳。
这是要对白山黑水准备开发了。
密信中李征询问宋献策愿意留在中军,还是以辽东巡抚或未来的沈阳知府主管建造和开荒,宋献策打算去军中,就留在李征身边。
他知道接下来会有残酷的政治斗争,李征太需要有几个出谋划策的人。
一时孙传庭宣布散帐,命飞鸽校尉将辽东大捷尽快传回南都,一面留下黑伯和宋献策。
徐光启不在意,起身扬长而去。
帐内没有别人,宋献策才传达李征军令。
锦州之事不要急于解决,让祖大寿吴襄二人自己看着办,但要宁远洪承畴袁崇焕做好出击准备。
北都大军不必赶赴辽东,孙传庭要尽快组织恢复生产,李征的要求是来年辽东战事所需粮草全部从北直隶出。
这是将孙传庭绑定在北都,不让他前出辽西,可孙传庭不知道,只以为来年的辽东之战只怕会更残酷。
此外,李征令黑伯将武烈大营带出燕山北部,向北威慑科尔沁等部,等待他们接下来的进一步行动。
同时命黑伯准备接应“漠南漠北方城”建设。
黑伯不知道什么叫“方城”,但大抵能想到这是为了让草原人过上安定的生活,彻底稳定草原局势而所做的安排。
他对此更没有什么意见。
三人商议之后,决定按照李征的要求去办,宋献策趁着还有几天小年,将密探营军务交给副将,自带着黑伯硬塞给他的一个营三千兵马出北都直奔辽东。
黑伯不愿等年后,军中本就准备好了物资准备救援,如今只要带着便可行军。
孙传庭则一力负责起锦州之事的善后事宜。
分别之际,宋献策试探着问黑伯:“国舅可曾有南都来的消息?”
黑伯笑道:“宋先生只怕皇帝飞鸟尽良弓藏是吧?大可不必担心,我听说皇帝准备了五个亲王五个郡王的爵位,只等少君凯旋时便要加封。”
宋献策大吃一惊,看了看黑伯,策马迎着风雪向辽东疾驰而去。
以李征两战打崩两国的战功,功高盖世也足够了,按说皇帝该考虑收兵权限制武烈王府了。
可加封十王,那是奔着往武烈王府镇压天下去的。
皇帝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大军才出发,北都城内军民欢腾,孙传庭将武烈东征打崩建奴之时迅速通报出去,万民不能不欢腾。
黄台吉的主力被打崩,就意味着,北都从此安全了!
留在北都的民众与军队,哪一个能不欢喜无限?
腊月二十三,小年,南都阳光很好。
这天,十五方传国王宝送到朝天宫,皇帝诏令群臣次日上朝大庆。
才正午,内阁三个人与六部官员正商议如何庆贺,朝天宫又传来诏令,通报武烈东征打崩建奴之事。
周延儒当即跳了起来,扯着杨鹤道:“这战报,你敢信?我不敢相信,这怎么可能?”
杨鹤猛听到这个消息时,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
肃藩从此功高盖世,只怕对国本之争有十分威胁。
“该收回武烈王兵权了,我们去朝天宫!”杨鹤起身便走。
周延儒温体仁一想,与六部堂官们互相一瞧,彼此均信心十足。
这一次,皇帝定然会按照外廷的要求收回武烈王兵权,是时候抢夺军权、分润这北伐与东征的功劳了。
第三百五十章 陛下,宋高宗才是明君啊!
王承恩曹化淳跟外廷想法差不多。
曹化淳去了一趟洛阳,明面上看什么也没做,就是去迎接传国王宝。
实则卢九德提前赶到河南府,该做的都做的差不多了,曹化淳只需要到达的时候正好有人告状。
他只是收走了福王府的三百多顷土地,还没引起福王的警觉。
毕竟他府上的人做的太过分了,曹化淳恰逢其会没什么好怀疑的。
武英殿,太上皇与皇帝在吃火锅,大冷天的,吃个铜火锅很舒坦,何况东征大胜,黄台吉三十余万兵力被正面打崩,这是多少年都没有的好消息?
“当年,你爷爷征讨播州叛乱土司,那一仗说实话打的不怎么样,”太上皇跟皇帝说,“土地是打下来了,叛乱者没解决掉,后来二十多年才把那块地彻底拿下。”
皇帝只顾着吃,哪有心思说别的。
主要是高兴。
这时,王承恩试探着道:“老皇爷,皇爷,三大营是不是该调回来了?”
“才开始打,调回来干嘛?”太上皇奇怪,“你们是不是不懂军事?不懂就不要乱说!”
曹化淳忙放进去几片肉,太上皇果然就盯着羊肉,这肉可不能煮老了。
这下曹化淳才说:“林丹虽暂时还不想来南都,但毕竟已被俘虏,蒙元正式宣告灭亡。如今黄台吉又被打崩,这样的不世之功,也当考虑嘉奖了。”
皇帝眼皮一翻,听懂了曹化淳的意思。
就是说,按照你们的意思,该飞鸟尽良弓藏了是不是?
太上皇捞出肉,放下筷子等晾凉,跟两个大太监说:“哦,这下我听懂了,按照你们的意思,天下还没有平定,大北方还没有纳入疆域,朝廷就该考虑功高震主了是不是?”
王承恩忙道:“倒不是这意思,只怕外廷会想得多。”
“关他们什么事?这才多大点功劳,还要继续打。”太上皇要求,“厂卫要派过去帮忙就要光明正大去报到,不要搞往诸王府安插人手那一套,内廷也不要给大军添麻烦。”
王承恩曹化淳互相看着,前者忍不住问道:“老皇爷,是不是太宽容了些?以三大营为基础那可是很快能编练出数十万大军的!”
“关你什么事?”太上皇蛮横不讲理训斥,“少给我添麻烦,前方打的那么好你考虑限制,那怎么着,骠骑将军刚上了狼居胥山,汉孝武帝把他赶紧叫回来才是明君?你们是不是认为十三道金牌把岳元帅叫回来送到风波亭的赵构才是明君?”
……
这不是不讲理么,说北伐东征呢,你提起完颜九妹这你还让不让人说话了?
曹化淳索性直言:“这一战下来,肃藩七位郡主中三位又建立军功,河西营又扩编为大营,长此以往,武烈王府拥兵五十万,北方新得之土全民皆兵,朝廷岂能有制衡者?”
“制衡什么?”太上皇斜着眼睛,“你是不是想让外廷分皇帝的权?”
两个大太监气得不行,这纯属抬杠。
“武烈王再好,终究不是太祖子孙。”曹化淳提醒,“何况,皇爷一定会有子嗣……”
“早都有了,这不是在打仗嘛,你们还想怎么着?”太上皇抖抖腿。
两个大太监脸都绿了。
就是说……
“你就说,朕的大孙子猛不猛!”太上皇得意。
两个大太监再也没说啥,已他们与二圣的关系,又伺候了这么多年,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
遂往锅里下了二斤羊肉,各自找了个大碗,捞出来便站在一旁吃去了。
说点啥?
这还能说啥?
“不要让别人知道,将来打完仗回来,也暂时不能让外廷知道。”皇帝放下筷子卷了点菜叶,吃两口与两个大太监说,“王宫建成后,外廷必形成抗衡实力,叫他们抱成团将反对的都聚集起来,要不然,将来还要挑出这些人,麻烦。”
正说到这里,内阁与六部在外面求见。
“逼着朕当赵构的来了。”皇帝一时胃口全无。
这些文臣,就算他们不知道机密,难道还不知道如今的大北方是个什么局势?
林丹被擒获不假,可草原上还有几十个部落,铁木真的子孙还很多,他们很快还能再扶持起一个铁木真的子孙继续与朝廷对抗。
黄台吉这次是被打崩了,自努尔哈赤时期积攒的家当被干掉了一大半,可八旗主力还在,黄台吉依旧还有对辽东的主动权。
这个时候,朝廷不考虑怎么增加援手将打下来的土地占据了,却一股脑的跑来要求飞鸟尽良弓藏,让他们的人去沾北伐东征的光。
他们有那本事么就想分战功,就想去新打下来的土地上称王称霸?
太上皇没管,军队在我们家最能打的人手里,外廷有那个本事去漠南漠北和辽东?
于是,群臣觐见后,周延儒明晃晃直言:“太上皇陛下,皇上,北伐结束,东征也完成目的,该诏三大营回来了。”
皇帝便问:“蒙古数十万上百万人怎么安置?辽东剃发易服的数十万民众中,女真依旧把持着当地秩序,召回三大营,让谁去镇压?”
周延儒力荐:“既马背上打下来北方,应当以文臣治理。”
“若治理不好,土地又被夺走,谁负责?”皇帝怒问。
温体仁理所应当道:“可使肃藩分兵马于文臣之手,使之守土有责。若如此不能保有漠南辽东,那也是古来如此,可以羁縻之法分封各部。”
杨鹤接着说道:“若不然,以武烈王征服北方,治理新土,久而久之,岂非成了国中之国?陛下,朝廷南巡,人心尽失。而肃王子孙征讨四海无往不胜,若不能及时控制,长此以往,这天下是太祖一脉天子,还是肃王之后为尊?朝廷已经不起震荡,武烈王既是忠臣良将,该体谅陛下才是。”
“你们哪里是体谅皇家,你们是手伸得太长,还没那本事掌权。”皇帝也直言,“你们要有本事,你外廷尽管试试,看朕的军队听不听你们的。北伐还未结束,东征才刚开始,武烈王既不会班师回京,还要继续扩充军队,武烈大纛之下没有八十万虎狼之师,这天下就按定不了。”
杨鹤正告:“若如此,只怕朝廷人心惶惶。”
“你人心惶惶也影响不了天下,尽管惶惶去。”太上皇耻笑,也明确警告外廷,“不要想逼着皇帝学赵构那个废物,你们敢作乱,三大营立马奉诏勤王。”
群臣愤然,周延儒怒道:“长此以往,必生祸患!”
“嗯,到你们用阴谋,逼着武烈王黄袍加身,朕立马写退位诏书。”皇帝笑道,“到时候,你说勤王大军是为难朕这个逊位之君,还是杀你外廷满朝文武?要不然你们先立别人为君?”
周延儒一口气卡在喉咙,被皇帝这耍流氓似的招数打的呆若木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