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红楼了谁还做梦啊 第146节

  “开封府官仓不可能是满的,公文记载他们也不敢修改,修改了开封府的,就又得修改各县的。杞县他就修改不了,他只能从乡绅手里借粮,将来再给乡绅额外多给偿还。”李征道,“但若我要征用官仓存粮,这与当地士绅何干?而若要在开封府杀人,到时只要宣称查出一个,其他人若三日内不来领取粮食便算作充公,你猜他们着急不着急?”

  红娘子恍然大悟,歪着脑瓜看了他片刻笑道:“大王真胆大。”

  “河南早就不是大虞皇帝的地盘了,把这里当官贼勾结的敌占区,便有的是解决之法。”李征喝令,“对照典簿与官仓,查!”

  同时下令:“你们不要闲着,片刻吃饱喝足换上衣服,便会同我亲卫军去城外赈灾。”

  红娘子大喜,她本就想说流民不能不管。

  可她不明白,哪里来那么多粮食给流民?

  那可不是一顿两顿吃饱就不管了的事,只怕要几十万斤粮食才能勉强熬到开春,到那时,流民也就能回家了。

  马带着锦衣卫小旗们审理官吏,李征不多做干涉。

  他去县衙两侧的六房(吏户礼兵刑工)一看,里头没有人,便放够了女子里里外外穿的衣服,再出来时,红娘子果然有天分,她带着女兵挎着刀先去县衙后面,将县令家眷集中在两间房子里暂时关押起来。

  后院从民间征发的仆妇也被关在一间屋子。

  “做得很好!”李征赞许,指着厢房道,“都去换上衣服,甲胄大了些,暂时先穿着表明身份,晚些时候你们自己缝合铁甲。”

  红娘子以为刚才有人来送了衣物,她又是江湖女儿,也不计较什么衣服被别人拿过,遂带人进去一看,均面面相觑。

  根本就没打开过的纸盒子里,那装的都是些什么衣服?

  到时外面穿的她们熟悉,不过就是棉布长袍罢了。

  好在李征早有建立女兵医疗营的考虑,在南都时就让现代制作女子里衬之时用繁体字与简笔画绘制了里衬使用说明。

  这可让红娘子难为情了,学是学会了,也穿上了,可她身材高挑,又十分丰富有料,一穿上那看着就令人难为情的两片布,原本用作约束的布条便不能用了,这一下便十分突出了。

  那绿衣红腰带女孩笑嘻嘻道:“还管那许多?这多好,摸着都暖和,咱们只要吃饱饭,有个睡的地方,那都是老天爷开眼。”

  这是一个本来不可及的奢望,如今看来是要满足了,她觉着已经很好。

  有较小的女孩嗔道:“若叫你去侍寝你也要去?”

  “宰了他们!”绿衣女孩拍拍刀柄。

  她们换上了里里外外的衣服,又按照个头以及,嗯,饱满度,先暂且穿上鱼鳞甲,扣上里头带着棉布与绒布的头盔,俱彼此指着,纷纷惊喜道:“好漂亮呀!”

  “少说话,快去报到,今日之后咱们可就是当兵的了,仔细军法无情。便是打仗的时候也要谨遵军令,都安分点!”红娘子喝道。

  一行出了厢房,才走了几步,竟觉身上都暖和起来。

  有嘴馋的女孩悄悄从包袱里取吃的,又惊道:“姐姐你看,居然是糖!”

  红娘子忙退回厢房,再打开包裹仔细一看,嘴角抿了起来。

  全都是好吃的,有雪白的方馒头(面包),闻着香喷喷的;有纸包着的肉干,是猪肉,油汪汪的。

  还有一块一块的冰糖,一小包一小包的白砂糖,一根一根的什么“火腿肠”“淀粉肠”,全都是用纸包装着的。

  “禁军吃的也太好了。”红娘子心道。

  当时顾不得多想,她往嘴里塞了点赶紧吃了,又拿起一看就知道装水的水壶,里面竟装满了热水!

  喝两口,袖子里塞点吃的,水壶斜挎在身上,红娘子忙推着女孩们都出了门,一时来到县衙堂前。

  李征正看公文,贺赞站在一旁。

  “进来说话。”李征招手。

  红娘子略一犹豫,既然女兵营都要建立,那也不管那些读书人说的了,便都挎着刀走进大堂,学着走江湖看过的分两排站在两边。

  李征莞尔,将典簿扔在桌案上,叫贺赞去传令三军“埋锅造饭”。

  贺赞道:“流民放在何处救济?只怕在军营外不安分。”

  “放在城门口,今日只让他们吃些白米饭,里头多给些鸡子。倒不是不舍得给吃肉,多日没有吃饱饭,只怕吃了肉出问题。”李征吩咐,“吃过饭,不要让人闲着,这才多少个流民?要就地安置,便要建造村庄,你找出一些青壮,晚些时候我带他们去取砖头,在杞县郊外就地建立村庄。”

  贺赞要去,李征又下令:“暂时聚居之处,别的可以没有,解手的地方一定要有。处理完此事,你要去调查一下杞县的官田与私田,叫夏侯湛来审查县衙堆积的案子。”

  “遵命!”贺诚持将领而去。

  他知道夏侯湛审查案子,目的就是对当地达官显贵与地主阶层下死手。

  但凡有冤假错案,便立即重新审理。

  锦衣卫审案,还要什么证据确凿?

  只要能把人办下来,其他的程序可以随后再补。

  红娘子要跟着去看着,李征留住她,叫她们先吃饱,顺便问道:“可知杞县有什么人物?”

  他知道杞县有英豪,但既红娘子这天命之女都出现了,想来也用不着他再设法招揽人才。

  英豪者谁?

  李自成麾下大将,颇具战略眼光与战术能力的李岩。

第二百四十四章 瞧,习惯了便都不多疑了

  李征问起杞县人物,红娘子本想说不知。

  可想想自己初来乍到,吃得好穿得好,不绞尽脑汁帮个忙也说不过去。

  于是想了半晌,红娘子道:“有一个,城外西北有一个青龙岗(河南开封杞县西寨乡黄坭岗村),岗上有一户人家,姓李。本家老爷是山东巡抚,上月这位李老爷的公子成亲,新娘子也是杞县阔绰的乡宦人家,姓汤,汤老爷如今也在门外。”

  李征忙问:“可是李精白?他家大公子叫李信是不是?现在何处?”

  红娘子笑道:“听人说就是李信,他自然是跟着李老爷去山东了,如今李家就只有一些下人,大王问他们干什么?”

  “没什么。”李征略感失望。

  李岩在参加义军之前正是叫李信,他爹叫李精白。

  这是个人才啊,他怎么去了山东?

  李征还想着将大约已经中举的李岩拉到中骏,让他从主簿开始做起,将来培养成能够独当一面的将才。

  可他怎么就去山东了呢。

  红娘子不知他心中十分遗憾,又说愤愤道:“我们来的很晚,只听说那位李公子成亲之日,李家汤家都拿出几百石粮食救济流民,算得上是个好人家,与宋县令那个狗官不一样。”

  “哦?这厮如何不好?”李征奇道。

  红娘子骂道:“如今流民遍地,这狗官还逼着百姓要债。一个是官宦乡绅地主老爷家里的债,年底收不上去,佃户都跑了,这狗官便给这些人胡乱抓一些人凑数,昨日还打死了好几个。”

  “还有呢?”李征取出笔墨记录。

  红娘子道:“还有说是接到诏令,朝廷要北伐,这狗官贴出告示说是要给朝廷征收北伐税银,以人丁算,一人三钱。”

  “可有告示?”李征道。

  红娘子摇摇头:“哪里有留的,前日他们忽然便撕了告示,还严令城内人等一律不准‘胡说八道’,由此我们才知道,这狗官是在私自加税。”

  但想想又说道:“人证却不少。”

  “若没有直接证据,这案子就要移交河南按察使司并上报都察院,以河南督察御史会同河南巡抚审理,他们官官相护,岂能彻查真相。这案子不能按照常规程序来办,”李征道,“你们片刻放饭之时盯着当地人,官仓案子审理出结果,这些附带着的案子便好审理了,到时要有大量人证,流民不能作证,你们设法找出几十个当地人。”

  这些程序性事情红娘子可完全不懂,李征如此说她便照做。

  可上哪去找愿意出头作证的人去?

  皇权不下县,李征就算清理了宋县令等狗官,总不能将杞县的乡绅地主杀个干净,当地人还要在这些人脸色下面生活呢。

  不过,红娘子到底是红娘子,一想到没有别的办法,便心里动了心思,大胆献计说:“大王,看准几个人,摸黑绑了来,道理与他们讲不通,刀子可以。”

  李征心道,确定了,这就是红娘子。

  据说她是绑了李岩拜堂的奇女子一个,这种绑了人来秘密拷问的法子她擅长。

  但这办法不够好。

  “今日我们在杞县,绑来的人自然向着我们。倘若我们离开杞县,他们只怕又会出于某种考虑翻供。这些要杀一批人的罪证须做的踏踏实实,叫朝廷也无话可说。”李征教导。

  红娘子苦恼不已。

  要不用这个办法她就没有办法了。

  “多去走一走,办法有时候就来了。”李征挥手,“去吃饭吧,我这里要等很久,耽误你们做事。”

  红娘子秀眉一挑,心道:“这就有点意思了。”

  她不算饱读诗书的女子,但走南闯北可认得字,而且认得不少字。

  她那些小姐妹,也都认得几百个常用字,在军中都算是知识分子了。

  故她知道“为将之道,在执法必严、赏罚分明”,而名将必与士卒同甘共苦,饮食必然要在士兵保暖之后。

  这一下,半天前还是杂耍艺人的女孩子们可成了焦点。

  红娘子喜爱红装,她身量高挑几与李征等高,约有五尺二寸(170厘米),那铁甲比较宽大,她便在里头多穿了两层衣服,第三层穿着大红长袍,铁甲外还罩着一条大红披风。

  故此她看上去便是一个身量颇高、十分壮硕的女兵,走动起来宛如平地生出一朵红色云彩。

  可若一说话,那清脆婉转的声音,又叫人分明知道她是个女儿家。

  跟在她身边的女孩子们里头是一样打扮,只有披风颜色不同。

  绿衣少女依旧绿色披风,红绿相称,十分飒爽。

  这一路走来,指指点点的人可不少,尤其县衙门外那帮狗官与乡绅地主。

  红娘子一概不理,有种你们去与里头那个人打,没种就背后嘀咕去。

  片刻出了城门,大军以安札好了营寨,周围排成队站着成千上万的流民,有的是从城里出去的,大部分是从南边来的。

  人群中,半天前吃过饭的流民有聪明的人,已俨然老流民自居,吆喝着推搡着叫新流民“规矩排好队,不然不给你吃的”。

  营寨门口挖出李征一路教授的简单的行军灶,现代大学食堂装汤的那种铁桶熬汤,能闻到里头有肉的味。

  二十口大铁锅煮米饭,一口锅两队士兵看守,也不用人看着火。

  红娘子过去揭开锅盖一看,的确是米饭而不是粥,里面果真打了不少鸡子,这是很好的食物。

  军卒们对一身戎装的女孩子们也颇为侧目,但没人质疑。

  红娘子问军卒:“今日他们吃了,明日怎么办?”

  “督帅有的是米面,却要他们自己去做。”队正靠着营寨外面的合金拒马笑道。

  “果然是要就地安置,可交给那些狗官?”红娘子鄙夷,“大军一走,他们就把人赶走了。”

  军卒们也不解,但也还是没人质疑。

  怎么安置,那肯定是督帅早考虑好的,咱们只要遵照军令便好,何必自寻烦恼?

  红娘子扭着嘴,按着刀在流民当中转了一圈,虽人们纷纷侧目而视,却没有跳出来多管闲事的。

  何况,这种闲事管了,跟自己吃饱有关系么?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宋献策投(入)军(伙)

  红娘子才在人群中转一圈,饭也熟了。

  老流民们吃过饱饭,又刚才还吃了偷偷攒着的,如今也不是很饿,便发扬了一回风格,吆喝着勉强将新流民们排成队伍,队伍蠕动着向营寨门口流。

  红娘子站在远处看,打饭的军卒都不多话,偶尔见没有碗筷的流民,便喊一声“拿个搪瓷碗竹筷子来”。

  搪瓷碗?

  那是什么?

首节上一节146/3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