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林黛玉多大了,貌似才刚过了十一岁生日,十一岁,可太刑了。
戴权见李虎发愣,呵呵一笑,“先别急著高兴,你抓紧准备点东西,随圣旨一同送往扬州。”
顿了顿,“不能太寒碜,也不能太俗了。”
李虎回过神来:“送什么?”
戴权愣了一下,没好气地:“自己想!”
李虎:“我没娶过媳妇啊!”
戴权眼睛睁得老大,看著李虎,那意思是:我也没娶过媳妇啊!!!
第22章 林家
六百里急递,赐婚的圣旨在三天后的黄昏直闯扬州城,送到巡盐御史衙门时天将黑了。
林如海、贾敏夫妇站在香案前,两双眼睛看完摆在香案上那道圣旨的内容后仍然盯著那道圣旨,好一片沉寂。
贾敏说话了:“皇上为何会赐婚?”
林如海默了一下,从袖中掏出一封信递给贾敏:“都中岳母的信,荣国府的人刚到,赐婚的圣旨便追到了。”
贾敏似乎明白了什么,接过信展看,果然是商议联姻的家信。
林如海长叹了一口气:“看来,皇上已经下定了决心.京营节度使很快就要换人了。”
贾敏这才微微一惊,看了看贾母的信,又看了看香案上的圣旨,也叹了口气。
林如海望著她:“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以贾家目前的状况,如果没有实际的利益冲突和不得已,皇上肯定是不会动贾家的。”
贾敏点了点头。
林如海心中一叹,希望贾家不被卷入权力的斗争中吧!
贾敏突然想起:“这个李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圣旨把他夸上了天.”
林如海这才似乎想起了什么,立刻从香案旁弯腰提起了一个包袱,那包袱四角棱棱,显然装著一个盒子。
林如海将那个包袱放在香案的一角:“司礼监的人说,这是李虎送给玉儿的礼物。”说著解开了包袱。
一只紫檀木匣子露了出来,林如海又从袖中掏出钥匙开锁。
贾敏掀开盒盖。
林如海和贾敏的目光同时望了过去,一轴书画卷轴和几只锦匣礼盒。
林如海拿起画轴展看,画上竟是李虎读书像,只见穿著游击将军服饰的李虎端坐于锦垫之上,手捧书卷,默默沉思,彷佛在体味书中三味。
贾敏细瞧了一瞧,笑道:“长相还不错,五官端正,也很精神手中拿著书,有点儒将的风采。”
林如海扶须笑道:“他身后的炕屏是‘马上封侯’。”
贾敏一看,果然是“马上封侯”图,还有那些摆设,一看就是某处宫殿,应该是宫廷画师临时画的,难怪圣旨与贾母的信一前一后送到。
林如海、贾敏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
贾敏掀开了一个盒盖,盒子里摆著一枚翡翠玉簪,这是信物,寓意著结发为夫妻。
林如海满意地点了点头。
贾敏又掀开了第二个盒盖,这只盒子里摆著同心锁,寓意永结同心,相守一生。
第三个盒子里是玉镯,接著是玉佩、玉连环、玉如意、梳子、戒指和同心结。
贾敏蒙住了,哪有这么送的?
林如海怔了怔,对贾敏说道:“这孩子,憨厚老实。”接著大笑起来。
贾敏也忍俊不禁,掩嘴笑了起来。
笑罢,林如海接著说道:“这件事不必瞒著玉儿,你将这些东西给她送过去吧。”
贾敏点了点头。
林如海:“对了,司礼监的人还带了一句话,李虎希望咱们送一幅玉儿的画像过去”
贾敏有些不高兴了:“他这是担心咱们玉儿长得丑?”
林如海手一摆:“不要说这样的话。你看,该由谁来画这幅画像?”
林如海擅长丹青,但没有父亲给女儿画像的道理。她在京城的时候也曾学过,只是好些年不弄了,忘了不少。
贾敏想了半晌,说道:“贾先生吧。”
林如海:“我也是这个意思。”
墙角的自鸣钟响了一下。
贾敏瞟了一眼,将画像放进匣子里,一边说道:“咳嗽的才好了些,这丫头又不想吃药了。我去看看。”说罢,捧著匣子向后堂走去。
林如海把目光望向了门外的夜空,皇帝之所以选择李虎,是因为李虎没有家世,没有威胁。
走进林黛玉的小院,贾敏便看见林黛玉的奶娘王嬷嬷正蹲在一个木炭小火炉前,扇著扇子,在熬著汤药。
贾敏走了过去,问道:“怎么这时候才熬药?”
王嬷嬷站了起来:“夫人。”接著瞟了一眼灯火通明的书房,低下了头。
贾敏明白了:“再温一温就送进来。”说罢,径直向正房走去。
林黛玉的小院不大,北面当南三间正房,正中一间客厅,客厅西面一扇门通林黛玉卧房,东面一扇门通的那间房是林黛玉书房。
书房门虚掩著,透过门缝,只见一个少女坐在躺椅上,凑近身侧的灯火,握著一卷书在那里看著。她就是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林黛玉。
贾敏站在那里,看了好一阵子,才双手将虚掩的门轻轻推开。
门推得很轻,门内的人便一时没能察觉。贾敏站在门边,向林黛玉望去。
十一岁的林黛玉,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身上更是有一股飘飘若仙的韵味,“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看著这个天身上还穿著小夹袄的女儿,贾敏眼中满是心疼爱怜。接著,她站在门口轻咳了一声。
林黛玉的目光立刻投过来了,眼中满是惊喜,放下了手里的书,起身迎了过去,在贾敏身边轻轻扶住了她的手臂,“母亲怎么亲自过来了?有什么事叫女儿过去就是了。”
一边扶著贾敏在书案前的椅子上坐下,又对外面喊道:“雪雁。”
贾敏拉著林黛玉的手,望著她的脸细瞧了一瞧,笑道:“今儿气色好了些。”
林黛玉扑闪了几下眼睛,说道:“母亲天天看著我,自然觉得变化不大其实我早就好了,才说看完书再吃碗赤豆小圆子.”
贾敏笑著看了看她:“所以呢?”
林黛玉脸一红:“药,太苦了。”
贾敏笑著点了点她:“大夫说了,再吃一个七剂药。”
听了这话,林黛玉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哦”了一声。
林黛玉的贴身丫头雪雁托著茶走了进来。
林黛玉亲手把茶捧给贾敏。
贾敏喝了一口,放下,然后招了招手。
婆子捧著那只紫檀木匣子进来,放在书案上,接著退了出去。
林黛玉好奇地:“这是什么?”
贾敏则两眼出神地望著她。
林黛玉:“母亲.”
贾敏回过神来:“嗯。”接著,掀开盒盖子,将那卷画轴递给林黛玉,示意她打开看看。
林黛玉展开画轴,先是一怔,接著一张脸腾地红了。
贾敏:“他叫李虎,京城人,今年十八岁,男爵,京营五军营左哨军游击将军,皇帝和太子的心腹将领。”
林黛玉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一阵心慌意乱,“我,我,我他,他,他.母亲我.”
贾敏望著她:“赐婚的圣旨就在前堂香案上。”
一阵委屈涌上心头,林黛玉望向贾敏:“母亲.”
贾敏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当年我嫁给你父亲之前也是只看了一眼画像。不过你放心,成婚还早著呢.最起码要等你过了十四岁生日。”
林黛玉低下了头:“我不想离开父亲母亲。”
贾敏笑了,带著一丝苦涩,接著把林黛玉搂进怀里,轻声说道:“傻丫头,闺女大了,总要离开父母的。你父亲在巡盐御史任上最多再呆三年,到时候我们就在京城住下,不回苏州了.”
林黛玉将头紧紧地埋在贾敏怀里,“嗯”了一声。
贾敏一只手紧紧地抱住林黛玉,另一只手轻轻地拍著她的背,低声说道:“明日请贾先生给你描容画像.”
第23章 王子腾跑路了
一声春雷,那贵如油的春雨终于淅淅沥沥地落了下来,整个京城笼罩在轻纱一样的雨雾中。
穿著宽松锦袍的李虎站在书房窗边,望著窗外蒙胧的雨雾出神。
突然,一阵沉闷的雷声把他惊醒了过来。
李虎走回到书案前,书案上摆著一幅少女画像,少女正是林黛玉。
画中的林黛玉栩栩如生,很美,弱柳扶风,惹人怜爱。
这个天身上还穿小夹袄,还是扬州这种地方,可见她身子确实不大好。
对于林黛玉到底得了什么病,众说纷纭。
李虎觉得不可能是那种传染病,如果真是这类病,她身边的人应该至少有一两个人会被传染,但无论是从小跟著她的雪雁,还是后来与她同睡的紫鹃都没有得这类病。
原著中林黛玉弃舟登陆后,还有精神看街景。来到贾府后,又与贾母等人聊天,经历了大悲大喜,而且还去拜访了贾赦、贾政,直到天黑,大脸宝都睡觉了,林黛玉依然没有睡,在那伤心自责,让大脸宝摔了玉。
无论什么时候,赶路是很辛苦的,坐一天的汽车都觉得疲乏,更何况在船上呆了两三个月。这一天下来,强度很大,也没见林黛玉不堪重负,更没有因此累病了。
可见林黛玉的身体还不错,应该只是身体怯弱,先天不足之症,但是病情不严重,不会危及生命。至于以后,多半是在贾家作出来的病。还有那个潇湘馆,多竹多水,又空间狭窄,自然免不了潮湿幽暗,不宜久住。
只要不是那种病就好,如今的太医院汇集了天下名医,总是有希望根治的。
李虎望著林黛玉的画像又细瞧了一瞧,慢慢地卷起来,一会儿挂到卧室里去。
书案上摆著两封信,一封是林如海的家信,李虎是这么理解的。
林如海的信中专门说了林黛玉的事,说她身子不大好,希望过了十五岁生日之后再成婚。这正合李虎的心意,他真接受不了娶一个十一岁毛丫头做媳妇,哪怕她是绛珠仙子林黛玉。听说太上皇十三岁就娶了十岁的太后。呸,简直是禽兽!
另一封是贾雨村的信,写了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什么才疏学浅,拙笔一幅,多多包涵等,估计是想借机刷波存在感。
随著一起送来的还有两只木匣子,李虎掀开了第一个盒盖。
这只盒子里整齐地摆著一锭锭特铸的金元宝,每只元宝上还印著一个篆体的“福”字。
十两一锭,十个,黄金百两,也就是一千两白银。不多,但这是黄金。
黄金在这个时代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大多数百姓此生可能连黄金的影子都见不到一面。
李虎抄了十几个禁军将领的家,除了禁军副统领,最多抄出千余两黄金,可见黄金的稀缺。
林如海一出手就是黄金百两,自己这个老丈人是真的有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