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95节

  然后,在张氏的指导下,众人确定了总体方针。

  世子由她照顾,外面的事情则交给众人处理。

  具体来说就是,内政交给姚广孝,军事交给杨。

  遇大事有两人商议着来,如果他们商量不出结果,就来找她。

  其余人各司其职,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计划行事。

  如此一番安排,顿时就将高层的心给稳住了。

  大家都是有能力的人,缺的就是一个主心骨。

  现在张氏主动站出来承担了这个责任,众人也就镇定了下来,剩下的事情反倒是简单了。

  接着,他们对外放出消息,世子病情好转,人已经清醒可以处理政务了。

  只是因为接连生病,身体亏空太大需要静养,所以不宜公开处理政务。

  小事由姚广孝和杨负责,大事再来找他。

  底层官吏和普通百姓,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见高层统一了口径,自然也就不会怀疑。

  更何况,高层确实都镇静下来,开始正常处理公务。

  每天送入王府的公文,都能被很好的批阅处理好,大家也就更不会怀疑什么了。

  事实上,这些文书全都是张氏批阅的。

  她一边照顾朱高炽,一边在姚广孝和杨的帮助下,处理各种政务。

  在这个过程中,她表现出了超凡天赋。

  没多久就已经能自行处理军国大事。

  让姚广孝都忍不住惊叹,张氏巾帼不让须眉。

  如此过了一个多月,朱高炽终于度过危险期,人也清醒了过来。

  然而长期的病痛折磨,确实让他的身体垮掉了。

  大多数时间都昏昏沉沉,只有少数时间是清醒的。

  得知王府发生的一切,他心中五味杂陈。

  有后怕,有高兴,有欣慰……

  对张氏的感情就更复杂了,内疚、心疼等等情绪混杂。

  两人订婚很早,但张氏从小生活在北平,他在洛阳接受教育,实际上并没有见过几次。

  要说有多深的感情,那是骗人的。

  但得知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让他对其又敬又爱。

  这样的姑娘,谁会不喜欢呢。

  张氏自然也感受到了丈夫的变化,这一刻她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

  之后,她想将政务交还给朱高炽。

  被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我的精力实在无法支撑繁琐的政务。”

  “且你处理的很好,大家也习惯了你的风格,没必要在这节骨眼上替换。”

  “况且,你我夫妻一体,何必在意这些小事呢。”

  有了丈夫的支持,张氏就更有底气。

  遇到和姚广孝等人意见相左的事情,也敢于坚持己见了。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她还是会尊重其他人意见的。

  每天处理了什么事情,也会借着聊天的机会一一告诉朱高炽。

  所以,虽然一直躺在床上,朱高炽对燕王府的情况亦了如指掌。

  随着身体的恢复,他也逐渐将政务接了过来。

  外面的人丝毫不知道,头顶的天换了人。

  有句话说得好,病去如抽丝。

  他的身体依然很虚弱,大多数时间都只能躺在床上,不适合公开露面。

  只有少数高层才能见到他。

  很多政务,依然是张氏在帮他打理。

  姚广孝时不时的就会过来商谈一些事情,顺便帮他把把脉检查一下身体。

  总体来说,他的身体一直在恢复,状态越来越好。

  “最多再有半个月,世子就可以如常人一般行动了。”

  对于这个消息,朱高炽和张氏自然都非常高兴,再次对姚广孝表示了感谢。

  闲聊了几句之后,三人就聊起了正事。

  姚广孝将锡兰岛燕王府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百姓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气候,军队也开始训练。”

  毕竟水土不服的不只是朱高炽,还有很多人。

  在到达目的地后,大批的人病倒。

  还好大明对这方面的情况,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这次他们过来,携带了足够的药材,才没有酿成大祸。

  即便如此,也严重耽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利用这段时间,我对身毒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军方也对攻打潘迪亚做了数十次推演,已经有了成熟的战略计划。”

  “不过我们觉得,将出兵时间放在明年初较好。”

  说是明年初,其实也就剩下三个多月时间。

  放在这个时间节点,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马上就要新年了,作为华夏最重要的节日,其意义是不一样的。

  大家刚刚迁徙到这里,心中难免会有些惶恐不适应。

  过年的喜庆,能让人忘却很多负面情绪。

  也能通过节日,让人对新环境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其二,也能利用节日麻痹次大陆上的那些人,让他们误以为燕国没有别的野心。

  其三,自然是等待大明那边的资源全部到位。

  燕王府初来乍到,是没有能力自己生产战争物资的,只能从大明运送过来。

  这需要时间。

  “主要是南洋乱局,导致往来西洋的船只比往年少了一半还多,这也影响到了我们收集物资的速度。”

  “不过即便是按照现在的速度,也能确保在明年初,储备到足够的物资。”

  朱高炽想起南洋乱局,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凝重了一些,说道:

  “不知道大明那边的情况如何了,大分封计划是否顺利。”

第409章 尊王攘夷

  洛水旁的一家酒楼,里面坐满了前来参加科举的士子。

  一般情况下,参加科举都会提前几个月动身,然后提前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到达洛阳。

  一来是为了应对意外情况,比如路上耽搁了,比如水土不服生病。

  二来也是想和其他士子交流一番,既能增长学问,也能多结识一些人脉。

  读书人嘛,最喜欢发表意见,尤其是喜欢扎堆讨论国家大事。

  所以,各酒楼就成了他们经常出没的地方。

  最近热门话题有两个,一个是大华夏概念,一是南洋分封。

  “今年的策论考题,我以为十有八九和华夏有关……”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以为至少有一两道题和华夏有关。”

  “我以为可以更大胆一点,题目应该有华夷之辩。”

  “我也以为当有此题,破题的方向都想好了。”

  “如果没有更好的破题方向,就抓住‘出则夷狄、入则华夏’来答,至少不会偏题。”

  “我觉得,配合南洋来答题,更容易得高分。”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

  蹭热门话题来答题,这是自古以来的考试习惯。

  而且但凡有一点政治敏锐度,都能意识到南洋分封不只是分封那么简单。

  很可能是一次政策大调整,甚至是某些历史性大事件的转折点。

  这种热度要是不蹭,拿不到高分也怪不得别人。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大家畅所欲言,发表着自己对政治的看法。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

  “卖报卖报……南洋分封波澜再起……”

  “卖报卖报……方唯物最新文章,论南洋分封与周礼复兴……”

  方唯物就是方孝孺的雅号,因唯物学而得。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辩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唯物学。

  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者,都认可了他的能力和唯物学。

  确实是一家之言,有可取之处。

  理学大儒视其为大敌,但在地位上却将双方放在了同等位置。

  说白了,他们已经认可了方孝孺大儒的身份。

  普通读书人反而不那么敌视他了。

  毕竟学问不到一定层次,是无法理解两者深层次差异的。

首节上一节595/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