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1节

  又聊了一会儿,眼瞅着朱元璋这边积累了好处事情,陈景恪就准备离开。

  刚抬起脚步,突然想到一件事情,就说道:

  “陛下,那个……那个……”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有屁快放,咱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处理呢。”

  陈景恪连忙道:“能借我点钱吗?不多,一百贯就成。”

  朱元璋有些诧异:“钱倒不是不能给你,但你先给咱说说,借这么多钱做什么?”

  陈景恪说道:“《华夏简史》编好了,我估计方孝孺也该辞官游历天下了,这钱我准备送给他做盘缠用。”

  朱元璋眉头再次皱起,他自然知道方孝孺,也知道陈景恪的计划。

  但他有些无法理解陈景恪的做法:

  “你就不怕他脱离了掌控?”

  陈景恪摇摇头:“我对他并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觉得大明不能再走程朱理学的老路了。”

  “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否则宋朝也不会被辽金欺辱,也不会亡于蒙古人之手了。”

  “所以,我才引导他去探索新的道路,至于最后他能走到哪一步,其实并不重要。”

  “如果他走不远,对我们也没有什么损失。”

  “如果他真能走的很远,且思想有可取之处,那用一用又何妨。”

  朱元璋叹道:“你们年轻人啊,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连人心都想改。”

  “罢了罢了,就随你去吧,但愿他能探索出一条新路出来。”

  在他看来,方孝孺再怎么折腾,也跳不出儒家的窠臼。

  他也很想看看,陈景恪和方孝孺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

  陈景恪高兴的道:“谢陛下。”

  拿着老朱给的厚厚一沓新钞,陈景恪高高兴兴的离开了谨身殿。

  在殿外排队等着接见的臣子,无不侧目。

  他们这些人里,来的最早的一个,已经在这里等了差不多一个半时辰了。

  也就是说,皇帝放着这么多大臣不见,单独接见了他超过一个半时辰。

  虽然不知道在谈些什么,但这种恩宠是有目共睹的。

  难怪能当八公主的驸马。

  以后要和他搞好关系啊。

  陈景恪并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

  回到偏殿,发现小圈子又在聚会,福清公主也在,心中很是欢喜。

  也加入了进来。

  果如他所想,两日后他就接到了方孝孺的传信,邀请他外出一聚。

  感冒了,难受。

  不知道是不是阳了,要是的话就三阳开泰了。

  四点坐到现在,才勉强写了四千字。

  大家海涵。

173.第172章 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173.

  2023-12-20

  得知陈景恪又要去见方孝孺,朱雄英也非要一起跟去。

  “若是没有我,方孝孺也不会觉醒,你们也不会相识。”

  “说起来,我也是他的大恩人。”

  “上次见面我就躲在了隔壁,这次说什么也要亲自见一见。”

  陈景恪说道:“你去了,有些话就不方便说了啊。”

  朱雄英斜睨道:“怎么着,难不成你们还想商量造反的事情?”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行行行,去去去。”

  “连造反都给整出来,再不让去,还不知道要给整个什么罪名呢。”

  朱雄英得意的道:“早这么说不就完了吗。”

  无奈之下,陈景恪只能带着他一起去见方孝孺。

  见面的地方没变,还是那家酒楼,连包厢都没变。

  他们到的时候,方孝孺已经等候多时。

  见朱雄英也来了,他很是惊讶,连忙起身道:

  “参见太……”

  朱雄英打断道:“太什么太,你们私下聚会竟然不喊我,太不够意思了吧。”

  方孝孺顿时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想暴露身份。

  就顺势改口道:“朱公子,许久不见。”

  朱雄英笑道:“难得方先生还记得我,心中没有怪我吧?”

  方孝孺知道,他说的是两人初次见面之事,轻笑道:

  “哪里,还要感谢朱公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否则我不知还要在迷途徘徊多久。”

  朱雄英也感慨的道:“说起来也是缘分,那是我和景恪第一次出宫,就遇到了你。”

  “更巧的是,景恪才刚给我说了华夏领土变迁史,然后就全用在你身上了。”

  “将那番话说完,其实我肚子里已经无话可说。”

  陈景恪心道,何止啊,你连刚学会的道德绑架都用上了。

  教你那点东西,一点没落全用在他身上了。

  “确实如此,当时我还在想,也不知道是方兄的幸运,还是不幸。”

  方孝孺早就看开了,笑道:

  “原来如此,这自然是我的幸事。”

  “若无朱公子和景恪,哪有我今日。”

  “倒是朱公子,能活学活用,果然聪慧。”

  至于陈景恪给太孙讲课之事,他也早就猜到了,所以并不觉得奇怪。

  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头,氛围渐渐变得融洽,三人开始畅谈。

  主要是聊起翰林院的一些事情。

  方孝孺在儒生的圈子里,可谓是凶名赫赫。

  简直是人见人怕,谁看到他都要躲着走。

  他写的学术演变史系列文章,也流传了出去。

  出乎意料的是,并没有引起太多口诛笔伐。

  大家就好似没有看到一般,绝口不提。

  陈景恪打趣道:“凶名在外,还是有好处的。那些儒生被打到脸上了,都不敢反驳。”

  方孝孺很是不屑的道:“一群腐儒罢了,满嘴的仁义道德,心里全是蝇营狗苟。”

  “和他们接触的越久,我就越能感受到他们的虚伪。”

  陈景恪笑道:“道德首先是用来约束自己的,可惜他们只学会了道德绑架。”

  “也合该方兄来教他们做人。”

  儒家也不全是腐儒,务实的人也同样不少。

  很多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一点都不差。

  方孝孺的学术演变史渐渐传开,也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同。

  最近他又出了两篇,在小圈子里获得了不小的追捧。

  但很显然,他并不满足于此。

  陈景恪说道:“华夏简史我看到了,很不错,陛下也非常满意,此多赖方兄之功也。”

  方孝孺倒也没有谦虚,只是不屑的道:

  “不过是盯着几个腐儒而已,算不得什么。”

  “我这次邀你出来的用意,想必你也能猜到吧?”

  陈景恪颔首道:“猜到了,只是没想到,你如此着急出发。”

  “我以为,你会将学术变迁史写完再走。”

  方孝孺指了指自己的头,说道:“知识都记在这里了,文章可以慢慢写。”

  “再留在翰林院,也很难学到什么新东西,不如就此离去。”

  陈景恪赞叹道:“从此海阔天空,任你翱翔,着实让人羡慕啊。”

  方孝孺摇摇头,说道:“真正让人羡慕的,是景恪你啊。”

  “年纪轻轻就学究天人,又能获得明君赏识,将来必为一代名臣。”

  朱雄英下意识的挺直了胸膛,方孝孺这个人,还是很有眼光的吗,能看出我是明君。

  陈景恪想想,也没有反驳,只是说道:“每个人的路都不同,你走的乃圣贤大道啊。”

  “将来若有所成,文庙必有你一席之地。”

  方孝孺没有和一般的儒生那样谦虚,而是期盼的道:

  “但愿能有这样的一日。”

  陈景恪又问道:“你的那个徒弟呢?游历天下,带着他不方便吧。”

  方孝孺说道:“我会先去一趟浙江,将其送回家中。”

首节上一节191/6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