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90节

  边柳穿越来最大的缺陷,就是他没有人生前二十年,没有人情交往。虽然占着刘辩的名字,但此时还不足以让真正的大家族下注。

  他吃不到葡萄,自然说葡萄是酸的。至于日后要不要把现有的葡萄连根拔出,那就得看他们往不往自己怀里长了。

  卫是边柳从卫兹身边要来的,此人其实能力不差,而且做事认真负责,不过却也有着大家族子弟做事瞻前顾后的毛病,平时言行都比较拘谨。

  见卫否认,郭嘉又问道:“那这‘人之初’是出自何人之口啊?”

  见此,卫看向了大帅。

  郭嘉见状,连忙说道:“臣真是糊涂啊,以大帅的天资,臣居然还去考虑别人。”

  边柳轻轻一笑,“奉孝过誉了,我也没这个本事。不过我可以告诉奉孝,这是我于生死之间,得梦中仙人所传授的,所以这天底下,只有这山上有,至于日后吗,那就不知道了。”

  “仙人梦中授道,佳文流传于世。这是汉室大兴的吉兆啊!”

  “说得对!”边柳赞同道,随即便嘱咐卫继续教授孩童读书识字,自己则带着郭嘉继续走动。

  “除了教导孩童之外,每隔三日上午,也会有成人来此习字,只要通过考核,他们便可以每个月领二十钱,我本意是通过他们向山中百姓普及政策,日后若有用人之处,也可优先从中选拔,不过自学堂成立二十余日,只有两人通过了考核。”

  “识字一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是滥竽充数,解读政策时出了差错,未及的是大帅的信用,所以还是严格一点好。大帅若是有心加快人才培养,不如将奖励提到一百钱。”

  太平年间的光景,每日雇工的费用大抵是十钱,二十钱,相当于一个月比别人多了五天。

  至于这战乱之时,只要给吃饱饭,雇工恐怕就供大于求了。

  所以这二十钱多寡还真不好评价。

  “奉孝说的有理,不过本帅有言在先,也不好贸然更改,为了本帅威信,还是保持二十钱吧。”

  郭嘉强行抿住嘴,跟在边柳后面,他心想着:你那是为了威信吗?你那是心疼钱!

  “这里平日里除了教书识字,也会教一些术算,如简单的计量田土面积,税收的计算,奉孝之后还得把这里负责起来。”

  郭嘉心中一禀,这已经不是蒙学了,这直接就是培养基层的干吏了。

  郭嘉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责任重大,同时又感激天子的信任。

  “好啦,接下来我再带你去最后一个地方,看看郭兴正在做的事!”

  ……

第147章 造纸

  边柳带着郭嘉穿过来时的山道,向着山脊的背面走去,接着又一连下了几个坡,郭嘉远远就能听到流水的声音。

  这里竟然单独建了一座寨门,每个小山头都有甲士驻守,这守备的力量丝毫不亚于大帅所住的地方。

  “大帅!”

  瘦猴正在值守,见大帅走来,连忙行礼。

  “没有差错吧?”

  “没有!”

  “我进去看看!”边柳说道,瘦猴连忙让开一条道。

  “大帅,这里是?”郭嘉感到好奇。

  “进去看看就知道了,走!”边柳摆手道。

  往里走,郭嘉就看到沿路挖了好几个池子,里面泡着许多树皮,竹子,破布……

  对于浸泡脱胶,郭嘉并不陌生,就连普通老百姓也知道将一些桑麻的枝杆浸泡在水里,长时间后再暴晒,晒干之后赶夜路时可以当火把用。

  如果加入草木灰,青石灰等,更可以加快这个流程。

  “大帅这是要造纸?”郭嘉问道。

  边柳点了点头,询问道:“奉孝可知道纸张是怎么来的?”

  “古人刻石记事,可这代价未免大了些,后来人们就发现了木板、竹简,可这也不方便,要说最适合携带,自然是绢布、兽皮、可这二者珍贵,若非珍贵典籍,除了皇室又有谁用得起?人们见这绢布是由丝织而成,便想那桑麻同样有细小纤细之丝,于是便采用水煮捣碾的工艺将其捣成浆,再倒入篾箧,然后经过碾压晾晒漂白等工艺。后来尚方令蔡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材料,纸张质量得以改进,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见的纸。”

  “奉孝果然博才!”边柳称赞道。

  纸张的出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积累,而不是某人某时突然出现的。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事已开于上古,而使汉、晋时人擅名记者,何其陋哉!

  郭嘉听到边柳的称赞并没有高兴,而是说道:“只是如今,这破布渔网,价值也不菲,而且山中获得艰难,大帅若依此术造纸恐怕成本不菲。若仅仅只为山中所用,恐怕还不如采购来的便宜。”

  事实上,边柳寄托的自然不是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而是后世《天工开物》上所记载的竹纸。

  此时北方的气候仍适合竹子大量生长,而此时也正是新竹大量生长的时候。

  因此,边柳已经下令,大量砍伐新竹,截成5到7尺长,就地挖塘,引水浸泡。

  按照《天工开物》所说,这个过程需要一百天。所以边柳也不闲着,而是让郭兴带人先用桑麻破布实验流程。

  郭嘉跟随着边柳往里走,竹屋内修建了床榻大小的纸槽,边上摆放着一个细竹丝编成的筛网,大小正好和纸槽相当。

  “传统的造纸之法,是将纸浆倒入木竹制成的小型模具中,然后将其脱水碾压。而此处研制的造纸之术,最关键的一环便是抄纸帘。”边柳指着筛网说道。

  这时,刚好郭兴从烘纸房赶了过来,边柳便让其示范给郭嘉看。

  郭兴也没有指挥旁人,而是亲自上阵,抬着纸帘的一头,另一个熟练纸匠抬着另一头,将纸帘伸入水中,荡起纸浆收入帘中。

  纸帘抬起的时候,水重新流回纸槽。郭兴抬着纸帘将其翻面,然后扣在一旁的木板上,让纸张落下。

  “这样一次可以叠积上百张,然后用木板摁压将水分榨干,之后将其一张张揭起,送入烘纸房,就可以得到一张张白纸了。”郭兴向郭嘉演示道。

  “有无成品?”边柳询问道。

  “大帅这边请!”

  在郭兴的引导下,几人穿过揭纸房,烘纸房就看到了一些撒放还有成堆的白纸。

  边柳上前又用手抚摸了一下,又用手指捻了捻。

  “这边这些是几个熟练的抄纸帘工作的,纸张厚度十分匀称;这边这一小堆,是我亲自操作的,力度没有把控好!所以纸张的厚度差异很大。”郭兴说道。

  边柳点了点头,“没事,我安排你来这里,可不是让你做具体的事的,而是让你记述具体的比例,和思考如何精进工艺,你能切实参与,加深认识,已经让我十分满意了。”

  边柳毫不吝啬在公开场合对下属的赞美,他接着说道:“我给你的只是配方和工艺图纸,你要结合实际,不断的积累经验。”

  郭嘉也上手道,然后陈赞,“这些纸已经丝毫不亚于我所见到的最好的纸了!”

  “恩公有所不知,这些是我们挑出来的上品,后面还摆着着许多失败品,劣质品。”

  “之前就说过,你们以表字相称,现在你也是替大帅工作了,以后就更不能叫我恩公了。”郭嘉说道。

  “公共场合,理当如此!”不等郭兴开口,边柳便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郭兴拱手道。

  “失败是成功之母!说实在的,你们能有这份成果已经让我很满意了。不过也不能固步自封,我要的是你们造出更好、更廉价的纸!”

  “臣遵命!”

  边柳想了想,决定一试这纸书写如何,于是又让人拿来笔墨。

  郭嘉也好奇大帅会写什么,于是亲自为其磨墨。

  边柳稍一思考,便在纸上写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妙,妙不可言!”郭嘉称赞道。

  “臣谨遵大帅之命!”郭兴更是连忙上前将这墨宝收起,准备作为醒世格言。

  “这纸薄而不透,墨迹凝而不散,确实不错!”

  “臣坚信用大帅新给的配方一定可以造出更好更便宜的纸!”郭兴赶忙说道。

  “好,到时候本帅可就指望这纸卖出去给大家发俸禄,顺带着改善伙食了。”

  “臣遵命!”

  “你要记得,这事不仅自己要做好保密工作,也好督促好其他匠人。等到事成后,尚方令一职,非你莫属。”

  尚方令,少府下属官员,掌上手工作御刀剑诸好器物,六百石。后世杜撰的“尚方宝剑”,多由于此。

  天子一言,重于九鼎。郭兴连忙叩拜。

  片刻后,边柳带着郭嘉离开。

  “大帅,既然此地如此机密,何必带臣来这里呢?”

  “本帅对奉孝信之任之,与奉孝这般大才相比,纸张之利,不过小事罢了!”边柳就是要展示给郭嘉,自己对他身边的人都敢托付大事,更何况他?

  “臣必竭忠尽智,助大帅成就大事!”

  “奉孝快快请起!”

  此一番,如同鱼水相会。

  片刻后,郭嘉跟在边柳后,心想:大帅手里拿着这一堆粗糙的废纸是要干嘛?

  边柳则是满心欢喜,这些纸虽然硬了点,不过搓一搓,揉一揉,应该还能用!

  ……

第148章 接见左慈

  翌日。

  郭嘉就开始走访各个山头,他没有选择休息,但也没有直接开始干涉工作,而是先准备观摩大帅麾下人员的做法,以及山民的生活状态。

  走访了山中多处后,郭嘉发现,山上的百姓虽然来此各处,姓氏不一,但此时却出奇的和谐。

  郭嘉又想到了昨日对大帅说的,一屋不治,何以治天下的话题,看来这位大帅对这一屋,清扫治理的非常好啊!

  郭嘉感慨之时,就遇到了左慈也在山中行走。

  “道长缘何在此?”

  “居士又为何到此?”

  “大帅委我为嵩山令,我自然要先了解一番。”郭嘉说道。

  “老道得大帅允许,得以在山中落脚,这不,也来做点力所能及之事!”左慈精通一些医术,此番就是以治病为名,四处行走。

  “道长发现什么了?”

  “哈哈,我们这位大帅可是天纵奇才啊,他将百姓编户,小的山头安排五户,大的山头安排十户,设立山长督促每户人家垦荒种地。同时设置一花榜,只要勤恳种地,不发生私斗等事,就记鲜花一朵,每月公布,花数多着,山长可以晋升加俸,山中各户则可以减免税收。你说我们这位大帅是不是屡屡出人意表。不仅如此啊,这里的那个‘白面书生’也特别有意思,有他们时常巡视各处,山民有不懂的、或者受到差别对待,也可以传达大帅,所以这酷吏也少了许多啊不对,老道只是来给山民治病的,怎么会打听这些呢?”左慈说到这,突然缓过神来。

  郭嘉哪里不知道左慈是通过侧面摸索山上大帅的一些举措,既然山上那位大帅不在意,他也没有管,只是问道:“道长可听过一句诗,叫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左慈一愣,接着摇了摇头。

  “那道长有没有听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次左慈点了点头,“想必居士也是从山中孩童口中得知的吧?其实不止有三字经,还有千字文,老道背与你听,‘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那道长可曾听说,这世上真有死人复生,仙人授道?”

  其实,当郭嘉来到山上后,见识到其一切手段后,越发觉得天子身份是假的,甚至是来自大汉疆域之外某处,不然,怎么会有如此新奇之物?

  可是,随着郭嘉了解的更多,他又陷入了自我怀疑,那就是如果“天子”真的是其他地方来的,那这个地方一定比大汉工艺上更为先进,而且文化上也更为繁华。

  这个世界上,无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郭嘉都没听说过有这么个地方。用着和大汉一脉相承的语言文字,却更为的先进。

首节上一节90/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