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89节

  “大帅,臣去方便一下!”郭嘉很自觉的说道,随后就朝一旁走开。

  这时,桂英才说道:“大帅,缑二嫂怀孕了!”

  缑二嫂就是边柳在逃出缑氏城那天救下的,后来还在城门战中帮忙掘坑的妇人。

  边柳敬佩她的善良与胆气,就把她安排在桂英身边,给她撑场子。

  但眼下听到这个消息,边柳就不乐意的。

  他严禁男子进入女儿弯,就是为了维护此处的风气。

  他也知道男女之事,堵不如疏。但缑二嫂这番,不管是有男子偷偷潜入,还是她偷偷外出,造成的苟合之事,都必须严惩,然后将其逐出女儿弯。

  见大帅这般吓人的神情,桂英这才说道:“已经两个多月了,缑二嫂担心一个人照顾不了孩子,让孩子来到世上受苦,可又怕对不起丈夫,所以这两天干活的时候老是犯错。”

  缑二嫂的丈夫就是跟李旦前往战场的四千人之一,但很遗憾,逃回来的百余人中,没有她丈夫。

  听到怀孕两个多月,边柳一下子就释然了。

  遗腹子!

  边柳瞪了桂英一眼,心想着,没她这么汇报的。

  桂英一副疑惑的样子,刚才她哪里说错了?女子怀孕这种羞人的事情,她都很纠结要不要告诉大帅。

  “这件事你早就应该告诉我了。你告诉缑二嫂,”这时候,边柳见郭嘉站在远处,赶忙招手把他勾了过来,“还有奉孝,你也记一下,如果山民之中家中有男丁是之前战死的,其家中有小孩老人的,税收上一律给以优待,具体这个标准,奉孝你先做个预案上来,本帅看过之后,立刻下发。还有,如同缑二嫂这种,没有种地而选择为本帅工作的,其子女也由本帅负责养大,本帅不仅要给予他们衣食,还要让他们读书、习武,有读书天赋的以后帮本帅治国,有武功天赋的以后帮本帅镇守天下,即便资质普通的,本帅也有大片的土地等着他去播种。”

  边柳没有考虑三年两年结束战争,这世代乱的不仅是人,更是人心。

  单纯用武力把天下缝合在一起,那是没用的。

  必须用手段去抚平人心。

  这是一场持久战。

  从汉末到三国,这片土地死了太多的人,以至于后来魏蜀吴三国都抢着从边境蛮荒之地掠夺人口填补腹心空虚,而这种民族强行融合,又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要解决这个灾难,必须从生孩子开始。这也是边柳为什么要取消一切人头税,又给孩子多的家庭以补偿的原因。

  而如缑二嫂这般,他们的男人为自己战死,等他们的孩子在自己的抚养下长大,这批人,将是自己最忠实的子民。

  边柳又怎么会吝啬呢?

  ……

第145章 郭嘉论大势

  大帅和桂英谈论的短短时间,女儿弯内不少妇人已经躲在窗头门侧偷窥。

  边柳也不方便多待,交代完桂英要注意的事情就转身离去。

  没走几步,就听到桂英训斥的声音:“都给我回去干活,一个个跟没见过男人似的!”

  边柳叹了口气,迈出一步又听到“姐妹们有福了,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我这天天都是忙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倒是让奉孝见笑了。”

  “大帅谦逊了。臣听说,昔日汝南陈仲举(陈蕃)少时闲居一室,而庭宇芜秽。其父友人薛勤来访,谓其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其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告之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如此看来,凡天下大事,皆做于细;天下难事,皆做于易。大帅观瞻天下,却不忘足下之小节,大业何愁不成乎?”

  边柳听完一笑,不愧是能说出十胜十败的人,说出的话就是让人愉悦。

  “只是,臣还有个疑惑,不知道大帅准备在这山上待多久?”

  郭嘉原以为天子只是一时避祸,但此时看来,却像是要盘踞山中一番。

  “奉孝何有此问?”

  “实在是大帅的举措甚大,与臣料想的不同!”

  郭嘉明显看出,无论是摊丁入亩纳税,还是官僚制度改革,又或者是任用女子为官为吏,只要放到任何一个制度还完整的县城,就会阻力重重。

  “那奉孝一开始准备建议我如何做呢?”

  “依臣的眼光,大帅理当先选取一块安身立命之地,然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开垦良田,任用贤良,重视军队,然后逐步平定战乱,复光武之功。”

  边柳点了点头,大方向上有识之士的认知应当都是一致的。

  “不知奉孝看中的安身立命之地为何处?”

  “关中为董卓所占,大帅不可与之争锋;袁家四世三公,袁绍雄踞河北,大帅亦不可与之争一时之长短;洛阳人口尽失,不足以成就帝王基业。依臣之间,大帅可选之地,有三:

  其一为兖州。兖州位居中原腹心,四通八达之地,亦为兵家必争之要地。落入庸人手中,则为贼子所惦记,若落到雄才大略之人手中,则可居中央而雄视四方。刘岱志大才疏,先前联军之败皆因其擅杀桥瑁,已痛失人心,如今青州黄巾大有进犯之迹象,我料刘岱必不能久守。大帅以皇帝之尊,到时或可不费吹灰之力占据兖州。届时合纵连横,天下不日可定。”

  说到天下大势,郭嘉的卓越眼光一下子就展现了出来。

  眼下已经是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三月,如果按照既定的历史,四月,董卓会死于长安未央宫前;而东边,青州黄巾会大举进攻兖州,刘岱不听劝告坚持出战,不久后战死。

  刘岱死后,陈宫说服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奉曹操为兖州牧,以之对抗黄巾。

  但如果“刘辩”愿意站出来,未必不能争过曹操。

  不得不说,郭嘉的眼光还是毒辣。

  “第二呢?”

  “并州上党。相比于兖州位居天下之中,上党可为天下一边。此处虽处于河东和河北夹击,但正因为如此,董卓和袁绍相互忌惮,正适合大帅韬光养晦。而附近有黑山贼、白波贼上百万,大帅可以讨贼之名,逐步获得人口,壮大自己。另外,此处毗邻草原,驯养骑兵相对容易,必要之时,也可借助匈奴之力。唯一遗憾的就是,此处乃是中原与草原相接之地,势力相对复杂。”

  东汉时期,南匈奴基本已经依附大汉。朝廷经常调用匈奴兵解决内部叛乱,所以后来的曹操、诸葛亮对于借助匈奴、鲜卑兵马也习以为常。

  “还有一处呢?”

  “徐州!

  徐州陶谦性格刚直,兼有大志。可惜其年事已高,其子嗣皆庸才也。陛下以仁义之名,只要允诺一世袭爵位,陶谦临死前,定然有托付之举。”

  “死之前不能吗?”

  “先前在缑氏城,大帅选择韬光养晦,而纵容唐瑁李旦,自然是知道斧钺不可假与他人的道理的,若是大帅表现的操之过急,恐怕陶谦心生恐惧,难免会做出不智之举,这也是臣把徐州排在第三位的原因。”

  “原来如此,那不知奉孝对江东、荆益之地如何看待?我听说这些地方百姓殷实,粮食一年两熟,难道奉孝眼中,不足以成为安身立命之地吗?”

  “自然可以,然诸如此地,皆有天险可依,可天险对外,也对内。大帅若选择江东荆益之地,偏安一隅,得一世之安可矣,若要复光武之业,则倍难。”

  “难道有天险还不好吗?”边柳问道。

  “非也,只是臣看问题,与旁人不同,旁人选择安身立命之地,是越富足越好,越牢固越好;而臣以为,是越乱越好,越危险越好。于个人言,穷则思变,于一地而言,乱则人人自危,而其心可以为上位所用。江东荆益之地,正因为土地广袤,粮食富足,人人皆乐于自给自足,而无外拓之心,纵有惊才绝世之辈,亦为庸碌大众给拖累矣。”

  “奉孝眼光何其毒也!”边柳赞叹道,他说的这些正是接下来要发生的。

  要知道,此时的南方还指的是徐州豫州南部这些地方,长江以南的地方,人口少的可怜,内部的土地压力远远没有达到饱和。

  边柳想到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孙策,而郭嘉却敢大胆说道,孙策不足为虑,甚至不久于人世。

  这不就是孙策想以一人的雄心壮志把江东世家拖上自己的战船,然后遭到反噬了吗?

  “那奉孝觉得,我会怎么选择呢?”

  “依臣之见,大帅三者皆不会选。”郭嘉自信的说道,“因为此三者皆走的是以战养战的路子,所成就的不过霸业。而大帅已经在摸索一条臣从未见过的道路,王业可期!”

  没有错,边柳想的就是他现在实力弱小,所以掣肘也小,刚好在这太室山上进行小规模的改革试验,一旦天下人看到天子身边百姓富裕,人人安居乐业,那这个模式就可以推而广之。

  而推广新制度的同时,也将是他君临天下的时候。

  到时无论是他占据的刘辩名字,还是治理天下的才能,都将经众人之口,达到顶峰。

  兵锋所向,战无不胜。

  ……

第146章 学堂

  “我现在麾下兵不过千,人不过万,奉孝却一口一句‘霸业’、‘王业’,说的我是热血沸腾,看来本帅日后得小心一点。”

  “大帅要小心什么?”

  “小心听多了豪言壮语,而忘记该干什么了。”

  “是臣的错,臣一不小心,竟成了世人眼中的溜须拍马之辈,可是臣的话句句由衷,皆是肺腑之言啊!”

  郭嘉一脸诚恳的说道,让边柳觉得,原来,君臣之间也是可以这么有趣的。

  不过现在想想,郭嘉进献十胜十败的时候,和现在说这番话,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吧?

  “奉孝啊,朕带你看这些,是要告诉你,一定要帮本帅成为最后的赢家,否则单单女儿弯的事情,落到文人笔下,再经其他人传扬一番,本帅都不知道要成为什么大汉千古罪人了。”

  “大帅放心,臣好赌,而且赌运连连,凡是臣用心去赌的,从来没有输过!”

  “哈哈哈,那就好,本帅不仅喜欢惊才绝世之人,更喜欢拥有大气运之人,时来天地皆同力,像奉孝这般大气运之人多了,本帅说不得,就要成为这方天地的主角!”

  “大帅之言,真是妙不可言!”郭嘉一时找不到话来形容,走了几步又问道,“大帅还没告诉我,何时下山呢?”

  “等到山上住不下了,我们就下山!”

  既然上山学艺,就没有功成之前离开的。

  边柳说着,又带着郭嘉往反方向走了一个山坳。

  这里是一座还在建设当中的学堂。

  有二十几个孩子在这里露天学习。

  郭嘉还未走到,就听到朗朗书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听到这些,郭嘉不由得驻足下来。

  边柳回头,郭嘉就问道:“大帅,这启蒙之书出自哪位先贤啊?”

  “哦?奉孝不曾读过?”

  郭嘉擦了擦头,这才第一天,就要在天子面前显露才学不足吗?

  他想了想说道:“臣汗颜,臣自幼苦读,自以为比不上博士大儒,可也不虚一般士子,如今连着小儿启蒙之书都未曾听过,臣实在是羞愧不已。”

  “哈哈哈!”见郭嘉这般拘谨,边柳不由得大笑,“奉孝无须羞愧,因为天下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在这里了。”

  “这这这难道还有大儒隐居在此?”郭嘉惊讶的说道,因为边柳的话里,意思是说,这篇文章,就是山上的某个人写的。

  见天子到来,教书的年轻学子赶忙走了过来。

  “见过大帅!”

  边柳点了点头,跟郭嘉介绍道:“这位是陈留卫,字公文。”

  “在下颍川郭奉孝!”郭嘉连忙见礼。

  卫见郭嘉是大帅陪同而来,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还礼。

  “先生在这里教授稚子,这启蒙之书,便是先生所作吗?”郭嘉请教道。

  卫连连摆手,“不敢称先生,我不过是在族学读了几年书,跟在叔父身边做事,大帅不嫌弃,让我教授几个孩童认字罢了。”

  卫是卫兹的族侄,虽说任用世家容易导致尾大不掉,但好处也是明显的。因为得世家一人,便可带动其大半族人,再考虑联姻结交关系,一下子就可以扩大势力。

  如果此时,就有河内司马氏、泰山羊氏、弘农杨氏、清河崔氏这样的大家族真心来投,尽心资助,边柳也是乐于接受的,并且不介意在政策上做出一些改变。

  可惜世家看中的人不仅要给他们带去长期利益,而且,世家势力盘根错节,他们更喜欢辅佐与自己有交情的人。

首节上一节89/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