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50节

  众人一听,原来蔡邕如此信誓旦旦,他也不知道陛下是真是假啊?

  当时他就在洛阳,而且深得董卓信任,连他也只是怀疑,那唐公和李校尉所说的可能性又真了许多。

  边柳微微一笑,这正是他要的效果。

  不过,还不够。

  天子继续说道:“伯喈先生铮铮傲骨,先帝之时便时常直言上谏,如今又怎么会为了区区中郎将印绶,臣服于董卓呢?朕心中所想果然没错,伯喈先生不过是为了还世人一个真相罢了。”

  天子这般话语,让蔡邕也不由得热泪盈眶,如果不是他深记使命,恐怕早已痛哭流涕。

  “先前唐公说,以臣试君,是为大不敬。朕身负太祖世祖血脉,刘姓皇族,又如何能受得了这般屈辱。只是朕又想到,连伯喈先生这般忠贞明辨之士心中都有困惑,那在座的诸位,天下的臣民是不是也会心中不安?天子身份一日不定,社稷一日不得安稳。既然如此,朕又如何舍不得一人之荣辱,而还天下一个真相呢?”

  天子一番慷慨陈词,尽显大公无私。

  唐瑁闻言,刚刚起身的他,再度跪倒在地,“陛下,不能啊,臣甘愿一死,也绝不愿陛下受此侮辱。”

  “臣等情愿一死!”李唐两人及其亲信纷纷跪倒在地,连带着又乌压压跪倒一大片。

  “朕福微德薄,先是失了帝位,如今一身血脉也受人质疑。但今日之事,朕心意已定,所有罪孽,他日九泉之下,朕自向列祖列宗请罪,与在座诸位无干。”

  “陛下,臣等该死!”

  “陛下,不能啊!”

  座中泣下,不知谁多。

  “伯喈先生,既然你敢来到缑氏,并且信誓旦旦,一番慷慨陈词,定然有底气证明朕的身份。现在,朕就给你这个机会。”

  “蔡邕,陛下如此至诚,如何能是假的,枉你自称名士,名为大儒,还不快跪下请罪?”

  “蔡伯喈,你罪该万死啊!”

  “陛下身份若是真的,老臣自当以死请罪,但事关社稷,臣不得不冒险一试了!”蔡邕此时也感受到了人言可畏,他承受如此大的压力,但仍旧坚持说道。

  ……

第79章 都是假的?

  “朕要的难道是伯喈先生的命吗?朕连死都不怕,还怕诸多闲言细语吗?朕怕的是身份不清而让天下人心中不安,由此引发重重纷争而让天下人受苦。今日之事,朕意已决,是非荣辱朕一力承当,无须任何人请罪,也无须任何人偿命。伯喈先生,你可以开始了。”

  天子再度说道,也制止了众人对蔡邕的唇枪舌剑。

  蔡邕胸口起伏,内心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就在他准备开口时,天子身旁的马如风又开口了,“伯喈先生,你可要想清楚了,若是毛发透骨,滴血认亲,这种有伤陛下身体的,我就是豁出性命,也绝不会答应。”

  “对,我等也绝不答应。”众人纷纷施加压力。

  “此等江湖术士把戏,又怎么能用于庙堂之上?”蔡邕鄙弃道,接着竖起三根手指,“臣有三个问题,若是陛下都能答得上来,那陛下身份必然为真。”

  “不可,陛下身份如何尊贵,岂容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马如风气愤的说道。

  唐瑁也马上反应过来,说道:“没错,纵使陛下宽宏大量,我等也决不允许你多番羞辱,今日,你只能试探一次!”

  “对,没错!”

  先前天子的一番慷慨陈词,已经让众人偏向天子是真的,故而多依附唐瑁之言。

  只是,唐瑁面色坚定的背后,却藏着一丝担忧。

  蔡邕是有备而来,准备的问题又岂是那么简单?

  自己和女儿虽然教授了眼前少年许多,可是要在聪明人面前,以假乱真,何其困难?

  如果不是众人当面,唐瑁很想教育一下这个假女婿:你稍微装一下得了,别装过头了露馅了。

  唐瑁偷偷瞄了一眼李旦,发现对方也同样在看自己,很快,两人又各自收回眼神。

  “怎么,伯喈先生觉得一次不够吗?”场上再有人问道。

  蔡邕细想许久后,点了点头,“原本准备三个问题只是为了更加确认而已,但老臣仔细一想,其实一个问题也足够了,而且,老臣问这个问题也不算僭越,因为这个问题出自当今天子之口,老臣只是代为传话而已。”

  蔡邕说完,全场一肃。

  难怪蔡邕有如此底气,原来,是事先征求过当今天子的意见。

  虽然以弟弟质疑哥哥有所不当,但是法理上,刘协才是真正的天子。

  如果刘辩还活着,他也只是弘农王。只不过是因为他“死而复生”,而且如今讨董之势越演愈烈,所以关东之人才在心底偏向,刘辩才是真正的天子。

  这下糟了!

  唐瑁和李旦心中一寒,他们找来的这个假天子,虽然表现已经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可是事实终究胜于雄辩。

  该怎么办?

  怎么办?

  就连边柳都察觉到,一旁唐姬挽着他的那只手都收紧了一些。

  “既然问题是出自皇弟,那朕也可以放心了。”眼前少年天子坦荡的表示。

  众人闻言,心中也大为一定!

  看来,眼前天子十有八九是真的了,真的是天佑皇汉啊!

  蔡邕一直在观察眼前天子的眼色,见其面色从容,才缓缓说道:“陛下可还记得中平二年八月,先帝曾单独召见陛下和当今天子,又询问二人生平之愿。”

  蔡邕说话的时候,一直盯着面前少年,却见对方不喜不怒,既不点头,也不摇头,于是继续说道:“先帝让陛下和当今天子分别写在了白纸上。”

  紧接着,蔡邕从怀中掏出一张白纸,展开在众人面前:“当今天子写下的乃是‘帝安康’,当时黄巾猖獗,先帝身体已有不适,天子写下此愿,可谓至诚至孝。”

  众人见此,纷纷点头。

  “敢问陛下,当时写的又是什么呢?陛下可要想清楚了,因为答案就藏在老臣怀中另一张纸上。”

  完了完了!

  唐瑁和李旦心中的冰冷比冰雨打在地上还要多。

  汗水不自主就从额头上流了下来。

  此时,借口说,陛下哪里记得这些陈年旧事不知道还来得及吗?

  一旁的唐姬也有些茫然,因为这件事,刘辩也没和她提过,更别说,经她之口,告诉边上的假刘辩了。

  边柳感觉到唐姬挽着他的那只手,力道突然一松,他不由得暗自使劲,将其扣在身侧。

  而另一只手则慢慢举起掩在了面上。

  场内再度静的可怕。

  怎么回事?

  难道?

  众人内心也跟着一变。

  这时候,突然有人开口打断了这个沉默。

  还是袁绛。

  他狞笑着说道:“其实陛下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也很正常,因为长安城内的那位天子根本不是先帝之子,这条蔡先生所说的事情也根本是子虚乌有!目的就是好污蔑真正先帝之子的身份,好让他一直坐在那皇位之上。”

  “大胆!”

  “住口!”

  荀蔡邕纷纷出言呵斥道。

  “你们以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吗?我有证据!”袁绛起身,又从怀中取出一份书信,“这是冀州牧韩馥写给我义父的书信,上面十分笃定的说道,当今天子刘协根本不是先帝之子,董卓进京之所以急于废长立幼,说不定,就是因为当今天子的真实身份,和董氏有莫名的干联。”

  (《三国志》记载,袁绍和韩馥为了拥立刘虞为帝,的确都给袁术送过这样一封书信。)

  刘协是王美人之子,却成长于董太后膝下。灵帝死后,为了刘辩刘协谁继承皇位,董太皇太后,和何太后,也在后宫进行了一系列斗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

  袁绛让本就陷入猜忌的众人更加迷茫。

  此信出自袁绛之手,定然是袁术交给他的,而袁绛敢大庭广众下拿出,信十有八九,还真是韩馥写的。

  这些人的信用加在一起,难道还不足以动摇刘协的身份吗?

  就连唐瑁和李旦,一时也不知道是该厌恶袁绛,还是谢谢他了。

  这时,他却听到天子勃然大怒道:“放肆,如此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宫闱秘事,也能登此大雅之堂吗?你若再敢妖言惑众,朕必斩你!”

  袁绛一听,也不说话了,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边柳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酝酿一下情绪,却还能引出此种变化。如今天子的权势已经旁落,若是连这点颜面都丢失的一干二净,那他还扮个屁的刘辩。

  他厉声再度说道:“荀,你从河北而来,可曾听说袁绍韩馥写过这样一封书信!”

  “没有,断然没有!袁将军和韩州牧忠心汉室,绝对不可能写出这样一封大逆不道的信件,此书信必然是有心人仿造,用以诋毁朝纲。”荀十分坚定的说道。

  “荀先生不愧有王佐之才,一眼便看穿了别有用心之人的诡计。”天子缓缓说道。

  接着天子又看向了蔡邕,“适才朕不发一言,只因念及旧事,有所感触罢了,伯喈先生的困惑,朕现在就为大家解开。”

  ……

第80章 大奸似忠

  “回答伯喈先生的问题前,朕想问下先生,先生知道的这些,还有这幅字,是皇弟亲口告诉先生的,还是由他人转达的?”

  “临行前,老臣亲自拜见了天子,怀中两幅字也是陛下亲手书写于我的!”蔡邕为了避免被人偷奸耍赖,于是便把事实说了出来,又加强了一下分量。

  “吾弟还好吗?”

  “夜里睡得安稳吗?”

  “召见先生时,精神可还畅达?”

  边柳接连三问,表达出了一位兄长对屈身虎狼之中的弟弟真切的关怀。

  就这瞬间,李旦也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他甚至有一丝错觉,会不会自己救回来的就是少帝刘辩?

  “陛下,您该先回答老臣的问题了!”蔡邕躬身道,虽然他的言语十分坚定,可是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也罢,那就让朕来告诉诸位真相!”天子没有和蔡邕计较,而是拉着唐妃又往前了一步。

  “中平二年八月十三日,父皇确实单独召见了朕与皇弟,并细心考较了朕与皇弟的学问。”

  天子平静的说道,之所以他能准确的说出日期,是因为唐姬曾经尽可能细致的列出了刘辩的行程。整个中平二年八月,只有这一天,刘辩能和刘协一起单独和灵帝相处。

  但落在众人耳中,却是大大加强了天子身份的可信性。

  就连蔡邕也没从刘协口中得知准确的时间,如果要验证,就必须翻看灵帝的起居册,而这,显然不是一时三刻能办到的。

  紧接着,众人就听到天子继续说道:

  “只是当时父皇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又因为战事弥乱,父皇只考较了朕和皇弟的学问,就拿了一份文章给我两学习,接着就处理政事去了。

  说来也巧,这篇文章,正是许久以前,伯喈先生呈现给父皇的。朕现在还能记得其中几句。”

  接着,天子就自顾自念叨了起来:

  第一句:“国之将兴,至言数闻,内知己政,外见民情。”

首节上一节50/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