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31节

  至于唐瑁本想联系的曹操,也因为去扬州那边招兵买马而没有联系上。

  不过,唐瑁在得到曹操仍心存大志的消息后,对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信心大增。

  ……

  此时的中原地区仍多以粟米(小米一类)为主食,朝廷给官员发的俸禄也以粟米为基准,同时,也会种一些,麦、稻、菽(豆类)……

  卫兹口中的亩指得是大亩。

  《盐铁论》中记载:古者步百为亩,先帝(指汉武帝)制田二百四十步而一亩。

  即:大亩为二百四十平方步的亩,折今0.6916市亩;小亩为一百平方步的亩,折今0.2882市亩。

  而生产的两百石指着是未脱皮的谷子。

  粟米粗加工后,称为粝米。一百斤粟米可以换成粝米60斤;

  再经加工,称为米。一百斤粟米可以换成米54斤;

  经过舂米这道程序的称之为米。这时候一百斤就只剩下48斤了。

  当然,如果是提供给皇宫的,还要精挑细选一些,称之为御米,只剩下42斤。

  还有像菽(大豆)、苔(小豆)、麻、麦这些,一百斤粟米可以换90斤。

  (关于这部分粮食的比率参考了《九章算术》第二卷。)

  “按先生之言,庄外约有良田四万余亩,可收获粮食八万石以上,这些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呢?”边柳平日趁着骑马也把庄子附近逛了个遍,因为能估摸出良田的面积。

  卫兹随口答道:“五口一户,岁食百石。不考虑税收,这些粮食足够八百户人家食用一年之久,不过实际上,往往能食用更久。”

  边柳会意。

  普通人家是没办法吃这么精细的粮食的,他们会把粟米换成豆豉(煮熟发酵后的豆子)、蘖(酿酒剩下的糟粕)、大?(麦研磨之后粗糙的部分)……

  春夏之季采食桑葚,秋冬之季进山打猎。

  即便是粮食富裕了,也会想着为大灾之年存点粮食,平日里饱一餐,饿一顿,只要不下地干重活,肚子能混就混。

  边柳在心里算了算,唐庄原本大人小孩加在一起,两千人左右。

  最近多了李旦和他招募来的人,外加一些流民,人数已经接近三千五百人。

  纯按数字来说,这些粮食是足够这么多人食用一年的。

  不过考虑到新来的人多是青壮,而且还有训练,粮食估计支撑不了那么久。

  更重要的是,粮食在富裕的时候,人们不会产生恐慌,也不会去囤积粮食;

  但现在外面的世道众人有目共睹,即便是大字不识的老百姓,也知道藏粮食,所以,庄子上的粮食能支撑半年就不错了。

  这还是建立在现在的税收机制已经崩塌,唐瑁内有官职在身,外有青壮巡视,所有粮食都能留存的情况。

  边柳记得接下来,无论是关中还是河北河南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严重的旱灾,还有蝗灾。

  眼下外面已经是人间炼狱,可人间炼狱却还不止如此。

  ……

  “公子关心这事,莫非是有心从事计吏之事?”卫兹询问道。

  在唐家待了许久,他也感觉此处非同寻常。

  唐瑁明显在预谋一件大事,而现在天底下的大事,无非就是与董卓为伍,或者与其为敌。

  从对方救了自己还有对自己的尊重来看,应该是后者。只是为什么他在酸枣的时候,没听到唐瑁和他们有任何联系呢?

  卫兹观察许久,发现眼前的少年身份很不一般。好奇之下,他有心试探一二。

  “先生觉得在下能胜任吗?”边柳和煦的请教道。

  “公子言有礼,行有善,印堂饱满,两眼有神,一看就是聪慧之人,天下事有何不能胜任的呢?”

  “承蒙先生夸奖,在下也觉得,郡县计吏之事小矣,吾当心念天下!”

  ……

第46章 冲突

  “天下何以定?”

  卫兹看着眼前俊朗的少年,他面目清秀,头上扎着简易的四方髻,多余的头发披到肩上,一切是那么的自然。

  “定天下以强兵,安天下以文法,治天下以仁人。”

  卫兹心中一惊,眼前的少年竟能与孟德心念合一,不,他甚至连如何安抚、治理都想到了,可以说是,犹有过之。

  只是不知道,这少年是真有奇才,还是纸上谈兵?

  卫兹再欲言,一旁的唐却开口了,“公子,那边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过去看看?”

  虽然唐瑁对卫兹多有礼遇,但还未将边柳的真、假身份透露给卫兹,唐生怕边柳多说坏了大事,于是便借故将其引开。

  边柳颔首,又对着卫兹一礼,然后萧然离去。

  “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卫兹喃喃自语道。

  片刻后,边柳已经来到了争论处。

  “你们吃了我们那么多粮食,我不过摘了你们一株作物看看是什么东西。你们凭什么这般不依不饶,我还给你们不就是了吗?”说话的是庄上一名年轻汉子,此时他一手拿着一株青苗,一手拿着一条头巾,头巾上有一支箭,之前发生了什么显而易见,汉子被吓的不轻。

  而与他相对的,正是李氏一行中的瘦猴,瘦猴身后也跟着几人,则是后来李旦招募而来的。因为庄子上的人团结在一起,这些外人自然也自发与李氏兄弟抱团。

  “就是,要是你们种的东西有毒,把我们的地都给种坏了,那该怎么办?”庄里人附和道。

  瘦猴一把抢过对方手中的青苗,其实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有毒没毒。虽然他平日里不多言,但是李旦吩咐给他的事情,他总是坚定不移的执行。

  “这是军侯特地向你们庄主要来一片地种的,你们有意见,可以去和唐公说,而不是偷偷去拔。”瘦猴坚定的说道。

  “拔就拔了,你敢怎么样?你敢拿弓箭射我,下次,我一把火将他们全给烧了!”庄里人将头巾上的长剑拔下,然后狠狠的掷在瘦猴脚下。

  汉时重文不尚武,民风彪悍也不是边境百姓的独有特征。中原百姓为了一点水源持械争斗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危及生命的事。

  边柳望了望边上,唐瑁没来这边,李旦又跑颍川那边去了,他身边的唐唐琼又带有明显的偏向性。

  于是,他忍不住上前一步:“瘦猴,我知道你箭法如神,百发百中,但这一次你实在过了。他们偷拔青苗确实有错在先,你若是驱赶不及,远远的朝边上射一箭也就罢了,你这朝他的头巾上射,万一失手,又或是突然起风,伤了他,岂不是陷军侯于不仁不义?”

  瘦猴看向了边柳。

  “你应该和他道歉!”边柳面色严肃的说道。

  瘦猴也知道当时自己表现急了,只是道歉,他倒是不在乎,但要是因此折了李旦的面子,那……

  “如果你对我的话有意见,你可以事后和军侯言明。但现在,你必须按照我的吩咐去做。”边柳强迫道。

  瘦猴思考了一下,虽然眼前少年的真身份他们不在乎,但是假身份却不能受到挑衅。李旦也嘱咐过他们,在外面必须对边柳抱有敬意,把他的假身份当成真身份。

  冷静了片刻,瘦猴就对着对方颔首拱手,以示歉意。

  那唐庄之人知道眼前少年地位崇高,却也不清楚他真正身份,正想感谢之时,却听到边柳说道:“还有你们,也应该向他道歉。”

  众人一愣,就听到边柳一本正经的说道:“圣人有言,不告而取,谓之贼。你们要是怀疑这青苗有问题,你们也应该向唐公反映,而不是私自损毁。”

  “可这是我们的地?”几人试图狡辩。

  “难道他们种地之前没有经过唐公的同意吗?难道你们种的是唐公的地,唐公就可以毫无理由的将你们的粮食全部拿走吗?念你们初犯,我才只是让你们道歉。唐公德高望重,享誉乡里,你们的行为往重了说,是在给唐公脸上抹黑,难道你们还不知错吗?”

  “我们错了!”见眼前少年搬出唐瑁,这些人哪里还有反抗的余地。

  “好啦, 此事到此为止,谁若不服,可以找唐公言明,若是有人私下报复,或打架斗殴,或毁苗焚田,那就休怪我上报唐公,要其严惩了。”

  边柳说完后,就转身离开,留给众人一个足以生畏的背影。

  唐家二人连忙跟上,唐琼显然还有不服,他对着唐说道:“种的又不是人参,还用弓箭示威,差点伤了人命,就这么算了?”

  边柳瞬间停步,回过头,“怎么,你对我的处理有意见?”

  唐琼唐还是第一次见边柳用这么生硬的脸色和他们说话。他们二人虽没有确定,但也知道这位公子的身份有问题的,只是,这事他们家主说的,他们说不得。

  见唐家二人顿颚,边柳缓和了一下语气说道:“那株青苗确实不是人参,不过就是比人参贵了百倍千倍而已。”

  “世上还有这种东西?”唐大吃一惊,连忙问道。

  “没有错,它能治一种大病,可以活人无数。”边柳肯定的说道。

  因为,他已经认出来,那是一株土豆苗。

  搁这时代,一株能够繁殖的土豆,可不比人参贵上百倍千倍?

  先前,边柳对卫兹说“安天下以文法,治天下以仁人”,其实是有些心虚的。

  因为制度的改进需要依赖生产力的进步,他熟知历史,确实知道不少先进的分田,纳税,应征制度,只是贸然拿后世的制度,应用于当下,大概率会导致水土不服,最后落得个王莽的下场。

  但是,一株耐旱,高产的作物却可以做到天下太平。

  因为老百姓所求,不过“温饱”二字。

  粮食的问题解决,那整个社会就足以跨越一个台阶。

  只是,这株土豆苗,是哪位同行带来的?

  还是说,他丢在山里的背包被李旦他们找到了?

  后者的可能性应当更大,他们还在调查自己!

  李旦,还真是一个严谨的人啊!

  只是,边柳也不那么担心,因为他已经想通了,他的身份、能力、习性都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他这张脸还像那一位就行了。

  而且,李旦等人越调查,越会觉得边柳的身份神秘,这对他也是极有好处的。

  只是,他记得他当时包里还有玉米、红薯,不知道李旦他们一起搞来了没有?

  他骑马游村好几次,都没发现种土豆的地方,显然,李旦将它种在了其他作物中间。

  这两天得去找一找。

  ……

第47章 冠冕

  边柳回去的路上,突然得到消息,说是唐瑁找他。

  “难道我刚借他的名义扯大旗?一下子就引发他不满了?”边柳想着。

  虽然边柳用的是昏官断案,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不过眼下这种时候,正值多事之秋,唐瑁应该没工夫理会这种事情吧?自己也算是帮他解决一个麻烦了。

  边柳几人不敢耽搁,很快就回到唐家主宅。

  唐瑁的神情颇为激动,因为他的面前摆着一套天子礼服,玄上下,肩挑日月,背负星辰,有十二章纹。

  一旁置一冕冠,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

  

  帝冠

  i

  见有人进入书房,唐瑁才收了神色。

首节上一节31/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