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127节

  “商队?如今战火不断,黄巾猖獗,你们出门做什么生意?”边柳询问道。

  这些人颇为的警惕,一人上前询问道:“敢问诸位可是陈留太守张邈的部下,我家主人与张府君也算有些交情,既然诸位救了我等,我等愿将一半的粮食赠与诸位,剩下的我等再行贩卖。”

  简而言之,是做粮食的买卖。

  “不用了,我等是应泰山应府君之邀请,前来剿灭黄巾的,沿途自有粮食提供,尔等既然是正经商人,就请离去吧!”

  商队里的人面面相觑,这次兖州各郡县的太守县令多向边缘发出邀请,他们一时还真不清楚是哪里的人。

  “诸位先请!”商队为首者行礼道。

  边柳等人打量了商队一眼,高声道:“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就说我家大帅不日将前往拜会。”

  走了一小段,商队的人才注意到他们的旗帜,这竟是嵩山那位的人。

  而前方,郭嘉则开始说道:“他们买卖的应当不是粮食,他们的目的应当和大帅是一致的。”

  “奉孝是说,他们也是冲着流民来的?”

  “没有错,他们所运送的那点粮食能挣的钱,还不够他们雇佣那么多人的。事实上,他们只是以车上的粮食做诱饵,吸引百姓流民前去泰山郡。”

  边柳清楚,汉朝薄田亩税,但是重人头税。东汉后期收不上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世家大量隐匿人口。

  “世家隐匿人口可是重罪,羊氏会这么大胆吗?”

  “若是按大汉律例,这天下九成的人都可以砍了,虽有重罪,可是谁有能力去惩罚他们呢?而且,明面上对方打的还是泰山太守的名义。”

  “想来天下,这么做的也不只是羊氏一家!”边柳说道。

  “正是如此,事实上,战乱对于寻常人家是灭顶之灾,可是对于某些人,却是发展壮大的最佳时机。”

  “哦,如何解释?”

  “大帅应该听说过,大灾之年,许多百姓走投无路,被迫卖身之事,这对于大户人家,就是最好的兼并土地人口的时候。可这天灾不是年年有,而战乱就是取代天灾最好的人祸了。”

  “如此说来,这些世家不是罪大恶极?”

  “其实不然,事实上,许多百姓甚至有主动卖身的。因为作为良民的时候,他们虽然要缴纳的田税很少,可他们本身也没有多少土地,而相比起田税,一家子的口赋算赋就高多了。

  而卖身之后,在世家的操纵下,他们的名字从户籍上抹除,虽然交给世家的田租高了许多,可是从此不再需要缴纳各种赋,也不用服兵役。

  所以世家通过隐匿人口迅速积累起大量的财富,而这些被隐匿的人对于世家反而是感激涕零。战乱之年,作为主家部曲,忠勇无比。”

  从古至今,收税的方式无非两种,一种对土地收税,一种对人口收税。

  王朝建立之初,因为战乱死掉太多人,所以人少地多,朝廷多对土地收税;

  等到后期,人多地少,就会各种加征人头税;

  等到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又会开始下一轮循环。

  “我明白奉孝的意思了!”边柳想了想,说道。

  “臣有说什么嘛?”郭嘉一愣。

  “该说的都说了!”边柳一笑,本来他还有招揽羊家的意思,毕竟他此行还带着蔡邕的那封书信呢。

  但现在想来,是没有必要了。

  且不说谋士的地域性,曹操占据兖、豫,才得到颍川那么多的人才;袁绍占据河北,才有田丰沮授效命。羊氏不可能大老远跨越兖州前去效忠他一个落魄天子,更何况他的目标在西不在东。

  即便是羊氏当真有心辅佐“刘辩”,眼下羊氏已经足够壮大,在这位天子身上也获得不了更多的好处。

  因为这位天子在嵩山制定的税赋政策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世家希望朝廷轻税重赋,这样他们拥有众多的土地就不用缴纳太多的税,而人口税人人平等,对于世家上,只需要付出九牛一毛,而普通人家几乎是全部余财,这样,他们就能永远占据金字塔的顶端,还不用背上盘剥百姓的名声。

  可若是朝廷对土地征税,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世家就麻烦, 毕竟土地不能移动,可不像人口这么好隐藏。

  而一位不符合他们利益的君王,任凭他有多大的个人魅力,又怎么会得到他们的支持呢?

  ……

第217章 社会学家

  “奉孝,我有个问题,这羊氏招揽流民的人手都派到这里来了,他们有那么多粮食吗?”

  “大帅莫非对羊氏有想法了?”

  边柳当然有想法,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如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那么人、钱、粮食、器械都得一点点攒,可要是劫富,那可是一波肥。

  “如果我告诉大帅,这粮食短缺只是一个假象,大帅信是不信?”

  此时已经是秋末,越靠近目的地,路边就越发荒凉,就连饿死的人也如同枯槁一般,道路左右的野草,也被挖食的一干二净。

  而别说,路边有什么果树了,酸的都不存在。

  “奉孝莫非要告诉我,这羊氏存有大量的粮食?”

  “大帅应当明白,这天灾蝗虫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可世家积攒了上百年时间。他们已经考虑过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危险,所以,地底下早就不知埋了多少铜钱,储存粮食的仓库也定然不止一处。像羊氏,像陈留郡的太守张邈,名士边让,他们的家族都有大量的存粮,这就是他们在乱世的资本。少的几十万石,多的几百万石。这些粮食分给普天下的百姓,是泥入大海,可若是供自家族人,那是几辈子也吃不完。若是袁绍袁术等,能获得他们其中一个的全力支持,短时间也能实力倍增。”

  郭嘉说的边柳怦然心动。

  边柳在山上不过靠着两万多人种地,半年时间就积攒足以额外供应一万人的粮食,世家有几倍的土地,攒下几十万石粮食还真没有问题

  而且战乱战乱之年,粮食短缺的真正原因是普通人种地会被别人抢夺,可是世家盘踞之地,方圆百里都是自己人,自然不用担心,反而会囤积居奇。

  “不过要靠武力夺取却是难度颇大,听说董卓之前在县建了个坞堡,早在王莽之时,世家就广建坞堡,以求战乱之年庇护族人,后来光武皇帝光复汉室,为了让地方拆去坞堡,可是费了大力。如今大灾之年,有能力之人群居一处,自然不会放弃这个自保的办法。”

  坞堡,其实就是小的城池,因为庇护的范围比较小,所以可以修的比一般城池要高,要厚。

  听到郭嘉这么说,边柳说道:“奉孝不用担心,我现在还至于蠢到对他们下手。”

  不过边柳自然明白,郭嘉的意思并不是怂恿自己去敲坞堡,而是让自己目光放的更加长远,不要像光武帝一样复兴了汉室,成果却被窃取了大半,导致东汉这两百年,国力一直跌宕起伏。

  其实边柳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假以时日,真的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那么他的对手会是谁?

  袁绍?

  曹操?

  刘备?

  显然,要么边柳死在了成长的路上,要么凭这些人的年纪,也不足以成为自己一辈子的敌人。

  自己真正要面对的,是这落后的时代,还有腐朽的制度。

  世家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

  他们的支持,已经足以影响国家的运转。

  曹操掌权之后,想过削弱世家的影响,他失败了……

  后来魏晋南北朝之后,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想过,却也效果不大。

  众所周知,成功的人叫做黄巢,然后付出的代价却很大。

  论起纵容世家,司马家做到了。

  可是世家强大的背后,却没有带来国家的强大。世家子弟炫贵斗富,骄奢意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奉孝有何良策?”边柳询问道。

  历史是一个怪圈,哪怕是边柳来自两千年后,也有无力的时候。

  一家一姓的世家易除,但难除的是世家这个阶级。

  这世上,永远存在的两个阶级。

  当政治清明,社会向上运转的时候,这两个阶级被人称为生产者和分配者;

  当政治平稳,社会稳定运转的时候,这两个阶级被人称为纳税者和食税者;

  当政治糜烂,社会动荡不休的时候,便出现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郭嘉想了想,说道:“臣以为,世家做大,民富国却不强,问题在于鼎盛的世家,其利益没有与国家绑在一起。

  世家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隐匿了大量的人口,却不认为这些是国家带来的,反而觉得是他们祖祖辈辈之功。

  而最关键的是,他们一旦做了官,只会变本加厉的获得土地人口,这并不需要他们违背先现行的法律,因为他们的财富在增加,多余的钱变成了土地,有了土地,自然会去招揽佃户。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边柳一想,还真是这个问题。

  富人的财富无法消耗,而穷人的财富积攒不起来。

  从理论上来说,阶梯收税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实际操纵上,既得利益者绝不会同意这个。

  早在春秋时期,管仲也已考虑过这个问题,那就是创造奢侈品,让富人有更多的消费。

  不过很显然,在经过文明礼仪培养下的世家子弟,从小就被告诫成由勤俭败由奢,直到家族出了个败家子之前,都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容易身中这个陷阱的只有一些暴发户。

  而当富人掌握了奢侈品的定义后,更是成为了收割穷人的工具。

  顺着郭嘉的思路,边柳在思考,如何让世家的利益和国家绑在一块?

  有这样的办法吗?

  自然有。

  因为天底下最大的世家就是皇家,他们和国家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后人在痛骂世家是国家蛀虫时,很少把皇室代入其中。

  为何?

  因为国家破败,皇室就会承担相应的代价。而世家子弟,只要改头换面,很快又成了新的王朝,新的贵族。

  用后世来说,那就是皇帝是国家这家公司的法人,公司垮了,他跑不了。至于世家,只是一些股东,最多亏点钱,换家公司赚回来就行了。

  所以王朝走入下坡路的时候,皇帝会用私人的钱补贴国库,而世家却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一毛不拔。

  如果顺着这个思路,要解决世家这个问题,又简单了。

  让世家的领头羊做皇帝就行了,轮流着来,你家财富多了消耗不掉,那就当几年皇帝造福一下百姓。

  如此一来,民主就诞生了!

  这给边柳吓了一跳,一不小心,他就成为了社会学家。

  ……

第218章 《商君书》

  郭嘉完全没有往“民主”那方面去想,也没有皇权更替的想法。

  他提到了另一种办法,“大帅可还记得商鞅变法?”

  边柳自然知道这事。

  “变法之前,老秦人亦是铁血丹心,秦献公率领老秦人氏族与魏国血战少梁,一句‘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足以令天下人动容。可这改变不了秦国落后的局面。

  直到秦孝公采用商鞅之策变法,行郡县之道,经惠文、昭襄、武王、孝文庄襄数代之功,至秦始皇,终于一统六国。

  可惜,始皇帝死后,秦国二世而亡。”

  “奉孝的意思是?”

首节上一节127/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