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114节

  “庞德公之名,我也有所闻,亦有拜托如风送上厚礼,只是如风尚未归来,庞德公却已为我送来元直,真是让我喜不自胜。”

  边柳的确给庞德公写过书信,当然,信中并没有邀请庞德公北上的言语,只是向他求问了一些治国安民的措施,顺带,如果可以,让他引荐一下家族中子弟北上为大汉效力。

  不过看来,庞家此时正在角逐本地的官职,并没有看上他这个落难天子。

  兴许是因为不好意思,所以才把徐庶给打发过来了。

  不过也没关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得两个容易正正得负,边柳还是等真正的孔明吧!

  接着,边柳又询问了一番襄阳的风土人情,很可惜的是,只听到徐庶和石韬的一些游历见闻,如诸葛亮、崔州平这些则没有被提及。显然是还没到荆州。

  “元直觉得那刘表如何?”

  “刘表单骑入荆,又兵不血刃解决诸多地方豪强,声名响彻荆州。加上身边有荆州诸多世家辅佐,如蒯良蒯越、蔡瑁皆有过人之才,十年之内,荆州必定固若金汤。”

  “荆州百姓过的如何?”

  “荆州沃野千里,荆南广袤之地,粮食充足,百姓殷实。只是,南面气候恶劣,时常有水患发生,而且山中蛮人众多,时常扰乱郡县。”

  “若能天下大平,再广修堤坝,兴建水渠,着人精研医药,那荆州之盛定然不下中原。”

  “大帅所言极是。”

  “对了,如风在荆州处境如何?”如今兵荒马乱,两地传信颇为不便,马如风南下之后只给边柳写过一封信,那就是刘表已经答应提供三万石粮草,不过要分三年提供。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奇珍异宝。

  此时的刘表也的确财大气粗,荆州几大世家虽然在人事上对刘表多有掣肘,不过在刘表担任荆州之主这件事上却出其的一致,后面甚至会从李郭汜手中“买”到荆州牧这个位置。

  “大帅派人南下之时,并没有大规模传扬,刘表有意掩盖了此事,不过,刘表也没有阻拦大帅行事,给马校尉提供了不少钱粮帮助,我北上之时,马校尉带着新招揽的百余人南下长沙了,刘表一路有委派大将保护,倒是无虞。”

  “既然如此,元直从南面来,自然知道刘表喜好,不如替我书信一封,答谢刘表。”

  “刘表所图,只有一个。”徐庶说道。

  刘表现在最想要的就是荆州牧的位置。

  “给他!”反正是顺水人情,边柳承认不承认意义不大,以几个虚名换取刘表的好感,何乐而不为,“你以大帅府的名义,册封其为荆州牧,兼镇南将军。”

  “在下领命!”

  “以后称臣吧,我想想,你先入大帅府担任参谋,等过两天,我再具体安排你事务。”

  “喏,臣想先在山中观察两日,看看有无学习之处。”徐庶说道。

  “当然,元直与我皆年少,虽有过人之才,却也免不得勤学厚己。”

  闻言,徐庶连忙拱手。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山间的办事处。

  “奉孝,快来,我为你引荐一人。”

  “哦,臣适才听说荀攸荀公达从山下经过,我仰慕已久,莫不是被大帅请上山来啦?”郭嘉兴奋的从屋内走出,却看眼前之人与自己一般年轻,不像是荀攸。

  “徐福见过奉孝先生!”不等大帅介绍,徐庶已经拱手说道。

  “你就是那个为友仗剑杀人,后以粉敷面的徐福徐元直?”郭嘉惊讶的说道。

  “先生也听说过在下?”徐庶也没想到,怎么今儿见到的人一个比一个对自己熟悉。

  “哈哈哈,”边柳大笑,“奉孝知道的,可多着呢,元直过些日子就知道了。”

  “元直的名声,我早就有所听闻了,不过我上门拜访的时候,得知元直出门求学了,没想到今日在这里见到了。”

  两人都是颍川人,此时同在边柳麾下,话题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片刻后,郭嘉又询问了一下荀攸的情况,得知荀攸离开后,郭嘉叹息一声,“文若曾与我说,公达之才,远在他之上,大帅今日没把他请上山,实在是太可惜了。”

  “荀攸已是蜀郡太守,我倒不好耽误他前程。而且我这山中人口还不到十万,也不好强人所难。想我上山不过半年,已有奉孝、元直佐我,余愿已足!”

  “臣羞愧!”

  郭嘉和徐庶连忙表示。

  荀攸已经是两千石的大员,而郭嘉徐庶两人不过刚刚出山,名望地位却是无法相提并论,事实上,就连荀,此时也远远比不上荀攸。

  “十年,十年之内,本帅定让奉孝、元直之名独占鳌头!”边柳肆意的说道,拒绝他的人越多,他追求成功的意志就越坚定。

  “臣必定竭尽全力,助大帅扫平天下!”郭嘉和徐庶同时说道,两人出身皆是寒门,如今得遇明主,也心生远志,若真如眼前大帅所言,十年之后,他们也不过三十而立,比今日的荀攸还要年轻不少。

  “奉孝,你且带元直熟悉一下山中事物,无论文武百工,皆无不可言;各处机要,皆可展示。”

  如果说之前的话语只是客气,那这句话,就代表把徐庶完全当成自己人了。

  徐庶感激涕零,又要下拜。

  却听到边柳继续说道:“除了女儿弯,不可进入!”

  ……

第192章 考较

  边柳交代完后,就带着徐晃离去,商量安置这近一千人的问题。

  见大帅走远后,徐庶好奇的问道:“女儿弯是什么地方?”

  “元直难道不懂得‘女儿’二字是什么意思?”郭嘉嘴角上扬着。

  “胡闹,大帅乃是大汉天子,岂能效仿齐恒公建造‘女闾’,我看奉孝也是读书人,怎么不知道劝谏?”徐庶愤慨的说道。

  女闾就是最早的妓院。

  闻言,郭嘉忍住笑意,一本正经的说道:“元直怎么可以这么想大帅?女儿弯是大帅安置落难女子之处,不仅男子不可进入,连大帅本人也从不进入,女子靠着做活养活自己,也避免了被人欺负,怎么到了元直耳中,竟想到了那般事情!”

  徐庶脸上露出比苦还要难看的表情,片刻后,郭嘉再也忍不住笑了出来,徐庶才明白自己被人戏弄了。

  “好啦好啦,是我的不是!”郭嘉见徐庶一脸正经,才赶紧把女儿弯详详细细介绍了一遍。

  徐庶听了之后,又思考了一会,才问道:“五百钱在山上很难凑吗?”

  如郭嘉徐庶这种,虽然出身寒门,但家里随手拿个几万钱还是有的,要不然,也不能支撑他们游学。

  闻言,郭嘉本想戏谑的询问徐庶,是不是想找个人侍奉自己,不过见徐庶这般严肃,也知道对方不是轻易开玩笑之人,于是便认真说道:“元直这是问到点子上了。

  不仅难,而且很难,元直知道我来此两月有余,一共领了多少俸禄吗?”

  “多少?”

  “唉,不到百钱!”郭嘉带着徐庶进入屋内,拿出那张战时薪酬的报表,“这是上个月中旬新制定的,我到现在才领了一个月的俸禄。”

  徐庶仔细一观察,这上面的月俸最高不过百钱,但出乎意料的是,最底层的巡察小吏,也有五十钱。

  “大帅这一手段高啊!”

  “元直看出什么来了?”郭嘉问道。

  “我这几年也走过不少地方,不少太守县令善待名士,轻则赠与百金,重则厚赐良田,可是对于底层小吏,却视若罔闻。孰不知官府不发俸禄,这些小吏就会加倍从百姓身上掠夺,而且一些士绅随意撒一些小钱,就能将这些小吏收为己有,朝廷官吏贬为私人仆从。我观大汉倾颓,不只是朝权之争,更是因为大汉失去了对底层的约束能力。”徐庶说道。

  “那按元直的意思,这一份薪酬体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至少短时间足矣!”徐庶说道,“如今天下民不聊生,但凡有衣食,大帅就不会找不到办事之人,但有这薪酬体制在,办事之人知晓,他们与大帅身旁高官相差不过几许,如此,又怎么会有懈怠之心呢?

  至于长久,依旧要靠检举伺察之制。毕竟这薪酬也是战时设置的,若真天下太平了,朝中公卿还拿百钱月俸,恐怕奉孝也宁可在野了吧?”

  如郭嘉这种,其实并不看中这点俸禄,他们要的是拜将封侯。此时天子欠他们的越多,将来的回报也会越丰厚。

  甚至如卫兹那种,都是举家族之力,资助看中的人的。

  不过卫兹稳重,所以从不言语俸禄一事,郭嘉颇为不羁,经常叹息自己只拿些许月俸。

  “见到这薪酬体制之前,我对来此还抱有一些疑问,但见到此物,我敢肯定,大帅比荆州刘表强了百倍。”徐庶开口道。

  “哦,难道是刘表不强吗?”

  “当然不是,刘表得世家之力,轻易间便有了数万兵马,治下百姓上百万,钱粮更是无数。袁术以四世三公之名,仍在刘表手下占不得一点便宜,如此足以证明其手段。”

  “哦,刘表单骑入荆还不到一年时间,如今实力比大帅强了十倍不止,你怎么还敢断定大帅比刘表还强呢?”

  “即便抛开天子之名不谈,我依旧这么认为!因为面对外敌之时,荆州世家之力具是刘表之力;可若是刘表要举大事,这世家之力和刘表之力便不可混为一谈,蔡、蒯、黄、庞几家反而会成为刘表的阻力。

  而大帅不同,如今这山中一草一木,一民一吏,皆为大帅所有,得一民便为大帅之民,得一地便为大帅之地,假日时日,大帅定然超过刘表。”

  “可是,我们这位大帅,却是打定主意,要卧居山中了,如此狭小之地,又如何能超过刘表呢?”

  “奉孝这是有意考察我了?”徐庶不紧不慢的问道。

  郭嘉笑而不语。

  “若是大帅真的没有吞并天下之志,那此时实力已足以自保,何苦再派人南下,四处求贤呢?

  大帅既有此举,那说明所图非小。

  而世人皆知,乱世要有所图,必先有一立足之地。

  袁术逞威南阳多时,多有为百姓所不能忍;

  兖州四战之地,我于来途已听说黄巾猖獗。

  若我所料不差,大帅必从此二者选其一,以为根基。”

  徐庶说话的时候,也一直观察着郭嘉,见郭嘉面露微笑,未有言语,徐庶继而说道:“若是以上皆不是,那我只能说,大帅之志已非常人可以揣测。昔日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看大帅犹有过之,而天下能胜过南阳兖州者,莫过于关中、洛阳。洛阳居天下之中,防尚且不足,遑论进攻,如此,便只剩下关中 。”

  说到这,徐庶又露出一丝不解,“只是关中局势复杂,大帅又为什么要将目光落于这呢?”

  郭嘉却站了起来,抓着徐庶的手说道:“难怪大帅见元直如此欣喜,君之才华,我不及也!”

  郭嘉的话算是承认了徐庶的猜想,徐庶也知道,自己并不是推断出来,而是从郭嘉的表情分析出来,连忙表示不敢和郭嘉相提并论。

  郭嘉笑着说道:“咱们也别互相吹捧了,既然大帅说了,对元直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那我就直言不讳了……”

  接着,郭嘉就把边柳对关中局势的分析和之后的布局方向一一说了出来。

  “大帅对天下局势之演变竟有如此之深吗?”听了郭嘉的话,徐庶大感吃惊,只觉得这位陛下越发的深不可测起来。

  “谁说不是呢?”郭嘉也很无奈的说道,跟了这么一位主,自己的才能都要被掩饰下去不少!

  痛,并快乐着……

  ……

第193章 地方体制(上)

  “不知元直治何经典?”郭嘉询问道。

  “在下少时好武,常为母所不喜。后因杀人而奔走他乡,于德操先生处学习《诗》、《书》;后又自学三史(指《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后及荆州,又有研读《孙子》、《六韬》,只可惜,都是学艺不精。”

  “没想到元直还是治政兵法皆修之人,看来大帅这次是找对人了。”郭嘉突然有些怀念之前纵酒潇洒的日子了,“既然元直来了,这嵩山令看来是非元直不可了。”

  “不可不可!”徐庶连忙推辞。

  “哦,元直莫不是嫌弃这官小,殊不知眼下,这嵩山令直属于大帅府,方圆百里数万百姓衣食皆仰赖于嵩山令一人。”郭嘉说道。

  “断非如此,而是君子不夺人之功,如今奉孝将这嵩山上下治理的井井有条,我初来乍到,若是理所应当受了此职,岂不是自不量力?奉孝若是再这般说,便是要赶我走了。”徐庶年方二五,却已颇为老沉。

  “断无此意!嵩山令一职我只是兼任,我生性懒散,早与大帅有言在先,只要找到合适之人,便专心大帅府参谋一职。”

  徐庶闻言,点了点头,算是明白郭嘉出于真心,只是很快,徐庶又面露不解,问道:“方才大帅也与我提及参谋一职,不知道这参谋具体所任何事?”

  眼下大帅府的人还比较少,许多人都是身兼数职,所以职能显得比较复杂。

  郭嘉想了想说道:“我观大帅有意废除三公九卿,以尚书台直接料理政事,不过大帅在尚书六曹外又设立了许多部门,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提高实力,增强战争爆发时的效率。其中战略部就是直属于大帅的战争指挥中心,要负责帮大帅出谋划策,撰写文书,还有传达讯息,参谋一职大抵相当于军师。当然,眼下大帅不准备轻启战端,所以参谋对大帅府麾下建设事宜也有建议之权。”

首节上一节114/1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