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 第129节

  只是以粟特人经商的传统,若是没有足够的利益来满足他们的胃口,那么对方很有可能为了给府衙面子,出几百个城旁居住的壮丁来参与团结兵训练。

  更多的就没有了!

  “城旁”制度,便是大唐为了安置边镇归化的异族,在州府与县城旁边将其安置,允许他们放牧或者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强制性的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

  城旁制度极大的促进了胡汉融合以及大唐在边镇的实力,发展到开元时期,城旁的异族多半都已经编户齐民,只是税收与服役方式与汉民不同。

  方重勇前世天宝年间西域的很多将领,皆是出自城旁部落,如哥舒翰、高仙芝、白孝德等。

  甘州府缺兵员了找城旁居住的昭武九姓聚落要兵员,倒也是一项常规操作而已。

  可是方重勇却明白,每年城旁向边军输入的兵员,都是有限额的,而且还要定期番上轮换。如今,这些兵员名额早就消耗光了,也就是说,以过往“白嫖”的手段,向城旁聚落要人,已经不好使了。

  大唐的边镇政策并不是如吐蕃一般奴役归化的异族,所以不管如何,做事得讲规矩。破坏了本地的规矩,那也必然导致城旁的异族离心离德。

  严庄的办法,则是让甘州府衙出钱,额外从城旁招募人员当团结兵。只要有钱,兵员质量是有保证的。

  “甘州的钱,其实也不多了对吧?”

  方重勇一脸无奈问道。他虽然还来不及看账本,但想来也知道现在甘州州府的财政很困难。

  严庄微微点头道:“确实如此。虽然属下没有见过账本,但是从这两年来甘州府衙的开销看,府库里很可能都可以跑老鼠了!”

  这两年从大唐开始连续对吐蕃人用兵,到如今吐蕃大军压境,河西各州都是铆足劲在供应后勤,甘州要是能有钱才是咄咄怪事!

  士卒们打仗是需要有额外“出征费”,更平时屯扎并不相同。战后还需要赏赐与抚恤以保证士气。

  河西本地屯田数目惊人,粮食自给自足问题不大。就算是训练团结兵,所需粮秣肯定也够用。麻烦只在于本地人口少,全部招募起来打仗了,种田的人就不太够。明年要如何过日子就不好说了,大幅度减产已成定局。

  更有河西本地布匹产量低得吓人,与粮食产量完全不匹配,几乎完全依赖长安那边的供给。如何找中枢索要财帛,也是甘州刺史要考虑的问题。

  方重勇痛苦的揉了揉太阳穴,吐蕃人可能奇袭的问题还没解决,就又摊上这么一大堆破事。

  “那府衙要如何搞钱,你有没有办法?”

  方重勇叹息问道。

  “使君可以试着加税,对来往于甘州的胡商收经营税。”

  严庄有些不确定的说道。

  大唐地方官府对于军务的办法很多,但是对于怎么搞钱,他们并不在行,很多时候,都是在嗷嗷叫的等中枢补给。

  地方财权已经被收归中枢,甘州比较好的地方是因为它处在边镇,因此战争时期不必向长安那边输送土特产。

  要怎么搞钱,那显然只能是加税加徭役,不服役就要给钱,然后用钱去雇佣城旁的粟特人打仗。

  总而言之,这些都是些饮鸩止渴的办法,无论想得多么巧妙多么花里胡哨,本质上,都是加税!

  “甘州编户数千,丁口不过数万而已。我大概查了一下,剩下的都是杂胡(含昭武九姓的部曲),总计也不过十多万人。

  如果要加税,摊到每个人身上,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到时候,只怕甘州要大乱。”

  方重勇沉声说道。

  甘州人口并不多,起码是现在还不算多。要想完成朝廷的任务,那得拼命压榨本地人才行。

  边镇民风彪悍,难道就不怕官逼民反么?万一这些人投靠吐蕃人,那乐子就大了!

  “得另辟蹊径才行。

  我听闻高昌棉,名噪一时,可以御寒。在甘州的旱地里大面积种植高昌棉,再返销到长安,以赚取利润,你以为如何?”

  方重勇目光灼灼看着严庄问道。

  推广棉花!大力发展棉花种植!河西走廊的气候,很适合种植棉花!

  高昌所在的西州,正好是丝绸之路上的节点。甘州承接那边的棉花种植,正当其时!

  方重勇自信满满,这一招可以破局!

  “呃,使君有所不知,张掖城外以东的旱地,全部都是种植棉花的田地啊!

  而且这些棉花,连军需都不够,哪里有多余的送到长安呢?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守军,冬天所用的棉袄,皆是甘州供给。”

  严庄一脸疑惑的看着方重勇,不明白对方刚才那番话是什么意思。

  棉袄的好处,很多人都看到了。所以甘州出产的棉花别说是销路了,根本就不在市面上流通,全都给军队用了!甚至每年向甘州府索要棉袄的机构,主要是西域那边的州县,都是络绎不绝需要排队等候。

  就这情况,还怎么将其卖到长安啊。

  严庄的话让方重勇一脸尴尬,他轻咳一声,叹了口气感慨道:“没想到棉袄如此受欢迎,已经在军中普及了啊。”

  “回使君,正是如此。”

  “那可如何是好呢……”

  方重勇犯难了。

  基哥太踏马不当人,穷兵黩武把边镇压榨成这样了,这道秋防令还怎么玩嘛!

  “使君,其实吧,边镇一直都苦。幽州是这样,河西也是这样,本地编户也是习惯了。甘州这边地方官吏也是比较勤政爱民,为了防备吐蕃人,维持丝绸之路,大家也算是同舟共济了,平日里倒也不会没事找事。

  使君只要放低姿态,以刺史的身份,挨家挨户的去求,多半还是可以有些成果的。这样足以向朝廷交代了。

  想完成秋防令根本不可能,使君也不必想太多,只要尽力就好了。无论是河西节度使还是圣人,都不会苛责使君的。”

  严庄压低声音建议道。

  “让我想想。”

  方重勇摆了摆手,他在心中犹豫,明日就要召集本地官员开会,要不要先听听那些人怎么说呢?

122.第117章 猫眼三姐妹

  122.

  2023-09-03

  这年深秋,李隆基突然微服出巡到洛阳的含嘉仓,并检查了其中的存粮情况。

  在深入了解了“见钱法”的运作过程后,基哥对高力士感慨说道:“郑叔清为岐州刺史太屈才了。”

  按照大唐官场的习惯,刺史这个职务很有意思。去某些大州赴任绝对是升迁,比如说凉州、扬州、蜀州等等。哪怕是从中枢调任也是一样。

  而去某些“下州”一般都是贬职,比如说崖州、高州等等。

  还有一些州,只是一个临时的职位,多半都是干不长的。比如说岐州刺史这个职务,就有着很强的过渡性质。担任岐州刺史的官员,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升迁,或遭到贬斥。

  但这次老郑所遇到的显然不是贬官。

  回到行宫后,李隆基便亲自写了一份诏书,平调郑叔清为扬州刺史。并私下里给郑叔清写了封信,让对方负责督促扬州地区丝绸绢帛生产,并提高生产量。

  让务必要配合转运使的工作,将这些丝绸转运到长安,能运多少运多少!

  这件事如果办得好,可以再将他调回长安中枢任职。

  办完这件事以后,李隆基便带着杨玉环乘船沿着洛阳的运河游玩,好不快活!

  之后他又陪着杨玉环到对方三叔杨玄家作客。

  此番杨玉环回洛阳探望形同养父的杨玄,主要是为了尽孝道,为对方五十大寿献上贺礼。

  杨玄也不是普通人,他是开元以来著名的梨园乐师,精研西域各国音声,堪称一代胡乐大师,厌倦了宫廷的生活以后在洛阳定居。

  有这层关系,基哥才亲自陪着杨玉环微服出巡,毕竟,杨玄也是老熟人了嘛。

  此次一起为杨玄祝寿的,还有杨玉环的姐妹及杨玄的家人。今年杨玄的五十大寿办得很隆重,宴请的宾客也很多。而李隆基的造访,可谓是给足了他面子。

  皇帝是因为杨玄曾经是梨园的大师,所以才屈尊前来的!根本不是因为什么杨玉环!

  二人同来,只是碰巧遇到了而已!

  杨府上下都是这么在说!

  在寿宴上,杨玉环的大姐,三姐,八姐,也同样是美貌不俗,各有千秋,让李隆基看花了眼。

  不过基哥以帝王之尊,再加上并未挑明他跟杨玉环之间的关系,所以也没有在寿宴上有什么出格的表现。

  甚至他都没来得及跟杨氏姐妹交谈一番,便带着杨玉环匆匆忙忙返回了长安。

  一到长安,李隆基就立刻召见了陈玄礼,二人在勤政务本楼内密谈,不知所为何事。

  而高力士,则是被派到长安东面的长乐驿,在那里接待了从江南返回,一路舟车劳顿的“花鸟使”雷海青。

  雷海青是梨园的实际管理者,与李隆基的关系很是亲密甚至是私密,二人以前经常在一起研究乐理。所以,基哥交给了他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那就是帮圣人到江南去找女人!至于找来女人做什么,基哥没说,他相信雷海青会明白的。

  为此基哥还特意发明了“花鸟使”这个官职!

  由此可见,基哥对雷海青,那是寄予厚望的!

  一个杨玉环只能满足基哥现在的胃口,但圣人的心思不可揣度,谁知道将来还有没有第二个“杨玉环”呢?

  有备无患总不是坏事。

  然而,当高力士见到雷海青找到的所谓“美人”后,大失所望!

  “元帅公啊(雷海青在梨园的昵称),你这差事可是办砸了啊!”

  高力士痛心疾首的说道。

  二人虽然算不上私交甚笃,但也算是熟人当中的熟人了,高力士没必要给雷海青穿小鞋。

  实在是对方找来的“美人”,只能他自己“自嗨”,根本没考虑过基哥到底会不会喜欢。

  高力士一看雷海青选的女人,就觉得基哥完全不可能看得上!

  反倒是之前在洛阳杨玄寿宴上出现的那几个女人,也就是杨玉环的几个姐姐,只怕基哥很上心,这件事还不算完。

  而眼前这四个年轻女子美则美矣,但根本挑动不到基哥的兴奋点。

  这就好比在一个完全不喝酒的人面前,吹嘘某种酒有多好喝,那个人也会完全无感。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对症下药,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特别是给皇帝送女人,对方如果第一眼就看不上,那后面还会搭理么?基哥可不是傀儡皇帝啊!

  “这些,都是扬州那边公认的美人,某也是厚着脸皮找了很久才找到的,真的不入圣人之眼吗?”

  雷海青疑惑的问道。虽然这趟差事很丢人,也很违背他内心的意愿,但给基哥找妹子,雷海青是用了心也使了力的!

  他在梨园十多年,自认为也算是比较了解基哥的喜好了,为什么高力士一见面就说不行呢?

  “圣人的私密事,你就别猜了。人就不必交给我,此事就到这里打住,以后也别提了。让她们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派人送回原籍就行了。”

  高力士叹息说道。

  如今圣人年纪也不小了,还搞这些莺莺燕燕的,实在是叫人为难。

  年轻的时候,高力士经常跟李隆基在一起讨论房中术,因此对于基哥在这方面的喜好,也是了解颇深。

  世间美女太多,而圣人的精力有限,只能舍去那些细枝末节抓主流了。

  如今杨玉环的事情,已经是闹得沸沸扬扬,长安大街上随便抓个人都知道圣人扒灰。

  高力士又想起在杨玄寿宴上,李隆基看着杨氏三姐妹的饥渴眼神,感觉还是不要让雷海青节外生枝的好。

  宫闱幽深,进去以后能全身而退的人又有多少呢?不如让她们各自归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如此,便劳烦高将军了。”

首节上一节129/68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