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92节

  朱元璋心道,此事何止有难处,那简直难于上青天啊!

  况且,他也没想到,朱福宁竟会对素未谋面的老李心生情愫,这著实有些出人意料。

  又不好向马皇后解释,只能拍著她的手背道:“妹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待咱先去问问奇人吧。”

  “一切以你为事。”马皇后倒是善解人意,也未过多言语。

  就在此时,伴随太监慌慌张张的跑到朱元璋面前,上气不接下气的,“陛下,陛下……”

  “皇宫里慌什么,成何体统?”朱元璋眉头皱了起来,正要呵斥,却被马皇后拉了拉手。

  “重八,大过年的,不必太过苛责。”

  朱元璋这才舒展开了眉头,笑著说道:“妹子说得是极!”

  然后又对太监道:“你且好好说话。”

  伴随太监这才把气喘匀实了,然后恭敬说道:“陛下,皇后娘娘,宫外,宫外围满了百姓,都在磕头祈福呢!”

  “百姓们在宫外磕头祈福?”

  朱元璋和马皇后面面相觑,一时之间竟有些说不出话来。

  “莫非,是宫中燃放的烟花,将百姓们吸引过来了?”

  朱元璋琢磨著,烟花那么大的动静,又是百鸟争鸣又是龙凤呈祥的,百姓们莫不是以为皇宫天降祥瑞了?

  “陛下,宫外的百姓越来越多,是否要将他们驱赶走以正陛下威仪?”伴随太监小心翼翼的说道。

  “胡闹!百姓们能来皇宫祈福,这是民心之所向,岂能轻易驱赶?”

  朱元璋对马皇后道:“妹子,走著,咱们一起去宫外看看去,与民同乐!”

  说完,朱元璋一行浩浩荡荡来到午门,打开皇宫大门,却见门外的大街,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见皇宫大门打开了,人群顿时激动起来,百姓们无不欢呼雀跃。

  “陛下,是陛下出来了!”

  “真龙天子,我见到真龙天子了!”

  “陛下威仪凛然,便是那真龙下凡,我等凡夫俗子,竟有幸目睹真容,实乃三生有幸!”

  “大家别挤,陛下乃真龙天子,千万别冲撞了陛下的威仪!”

  此时不知是谁高呼了一句。

  “陛下万岁!”

  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百姓们顿时齐声高呼:

  “陛下万岁!”

  “大明万岁!”

  看著这万人山呼海啸的场面,所有人都被震撼到了。

  虽已见惯了大风大浪,但此时面对著人流如潮的百姓们,让朱元璋也不免有些动容!

  面对百姓如此推崇和爱戴,岂不让人心潮澎湃?

  这是民心所向,也是自己天命所归啊!

  皇子看著这一幕,也是心潮起伏,大明有如此忠君爱国之百姓,何愁不能太平强盛!

  这一夜,无人能眠。

  皇家过年,自是比寻常百姓家多了不少规矩,大年初一,便是要在祖庙祭祖,然后便是在朝会上,和朝臣们互相拜年。

  大年初二,还得在皇宫,等著各王侯们来拜年,直到大年初三,朱元璋才能清闲下来。

  他也有时间给李晗回信了。

  如今和李晗通信,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最轻松的时刻了。

  不过这一次写信,他却有些难以下笔。

  便是为了自己的宝贝闺女怀庆公主朱福宁一事。

  虽然想著让老李做自己的乘龙快婿这事,确实心中舒坦至极,但幻想归幻想,现实归现实,老李那神仙般的人物,会看得上自家闺女么?

  还有就是,也不知道老李长啥模样啊,虽然平常也没少通过老李写的信来推测他是个啥样的人了。

  都说人如其字,从老李写的字来看,是男子无疑。

  虽说字迹工整有力,不过笔锋不够老辣,不像是常年练字之人,因此老李应该年纪不大,应该是青年才俊。

  但奇怪的是,老李博学广闻,天上天下无所不知,其见识远远不是一般年轻人所能比的,遣词造句极为老练,对时局、对人心的把控堪称千年老狐狸。

  别说年轻人了,就连自己这个见过大风大浪的大明开国皇帝,都自愧不如啊!

  虽然在一开始通信时,自己认为老李是天上的神仙,不过如今,随著两人友谊越来越深厚,虽认定老李就是神人,但也没起初那般拘谨了。

  老李啊,就是这么充满矛盾的一个人,而且充满了谜团,让人忍不住想深挖其真面目,但是了解越深,却越被他的魅力所吸引。

  这也难怪,朱福宁那个小姑娘会被老李所深深吸引了。

  只不过马皇后已经开口了,虽然一切凭自己做主,但自家妹子难得做一回媒人,自己也不能扫了她的兴呀。

  但此事贸然和老李提出,会不会太过唐突了呢?

  想来老李心胸宽广,不会介意的吧,况且,万一这事成了呢?

  想到这儿,朱元璋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想到老李给自己磕头敬茶的场面,浑身上下就舒爽得不行!

  摊开信纸,研好墨,掭好笔,下笔写了起来。

  “老李,新的一年来临,在你的帮助下,大明已是气象万新,一切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除夕之夜,燃放送来的烟花,没想到竟看到了龙,真是让咱大开眼界,也让百姓惊为天人。

  百姓纷纷前来皇宫祈福,那场面,尤为震撼人心,要是老李你也在,和咱一起见证那振奋人心的一刻,该有多好啊!

  此番给你写信,却是有一桩喜事想道给你听,咱老朱家有一小女,名曰朱福宁,除夕之夜,小女对咱说,想见一见你,当时咱还没闹明白,但咱家妹子马氏却是看穿了小女的心思。

  说小女这是暗生情愫了。

  说来也惭愧,咱这个当爹的,也是不懂女儿家的心思。

  唉,女大不中留,咱这当爹的,也得想著为自家闺女张罗著一桩美好婚事不是?

  咱家朱福宁吧,虽说生于凡尘,不过举止端庄聪明伶俐,从小便熟读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更是样样精通,还做得一手好女红呢。

  咱也知道突然提出此事,也有些唐突了,只是为了爱女,也只能厚著脸皮问问老李你的意思。

  也不知道老李你是否婚配,如若不嫌弃的话,考虑考虑小女如何?”

第137章 始祖奶奶和青春期少女

  信写完后,朱元璋如同完成了一桩了不得的事情一般,长长出了口气。

  说来朱福宁虽只是将笄之年,但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端庄大方,但不知为何,他心里总有种丑媳妇要见公婆的心态。

  命人唤来御用画师,给朱福宁画肖像画。

  朱福宁一开始还未明白所为何事,不过在得知是要将自己的画像送给奇人后,顿时紧张得不得了。

  也不知道奇人会不会看上自己呢?

  心中又是忐忑又是甜蜜,将自己所有的衣服都翻了出来,一件一件的试著,想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李晗面前。

  从父皇的口中,已经得知奇人名叫李晗,但字什么,却是不清楚。

  李晗,这名字真好听。

  衣服是换了一件又一件,却总是不满意,不是颜色太艳,就是显得太瘦,挑来挑去后,最后选了一袭淡绿的长裙。

  淡雅,却又不失庄重,端庄中还带点活泼。

  由于还未行笄礼,不能盘发,便将头发竖了下来,精心挑选了一个精致的发簪,将头发固定住。

  打扮好后,便由画师画好肖像,然后全都交由朱元璋,给李晗邮寄了过去。

  ……

  从二叔家拜完年回来,李晗是如同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般,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曲折离奇。

  倒不是二婶要给他介绍男朋友,而是知道按照往年的习惯,李晗大年初三要上家来拜年,于是便直接在家里组了个姐妹局。

  某种程度而言,李晗不得不佩服她二婶那是真的神通广大,路子野得一批!

  她所谓的姐妹,从二十到四十,文艺女青到千万富婆,那是应有尽有,也不知道她是如何把这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儿的娘们儿组织到一起的!

  有时候李晗真想建议他二婶,别在单位待著了,赶紧出来下海,开个婚庆公司,保准比开封王婆还火!

  在二婶家时,年轻的姑娘们还好,要保持矜持,而那些三四十的大姐姐们,一个个看自己的眼神,充满了侵略性,好像要将自己一口给吞掉似的。

  李晗终于明白为何许年会说自己长了一张富婆快乐脸了,富婆是快乐了,但他老李可是倍感煎熬啊!

  在一连加了好些个大姐姐的微信后,李晗实在待不下去,随便找了个借口,便从二叔家逃了出来。

  然后将微信一个一个全都拉黑!

  回到家里,关门上锁,这才感到一丝安心,然后又习惯性的来到了仓库,打开邮箱来。

  哦,老朱回信了,还送画来了?

  嗯,和老朱通信,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欢乐时光呀。

  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取出画卷,在桌上摊开来,然后仔细一看。

  啧啧,这是仕女图?

  不不,这不是仕女图,仕女图没有画成肖像画样式的。

  而且看画的成色,似乎是刚刚才画好,画中女子,面容清秀,端庄而恬静,看那发式,应该还未行笄礼。

  再看那头上的发簪上雕刻的一条四爪龙,还有衣服的款式,这应该是哪位公主吧?

  只是,老朱干嘛给自己送一副刚画好的公主画像呢?

  李晗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不知道朱元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还是先看信吧。

  拆开信封,将信展开,李晗认真阅读了起来。

  大明工业化进程顺利,带来的变化自然是巨大的,随著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变化的速度只会更快。

  想到这里,心中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自己在大明种下的一棵小树苗,如今终于开始茁壮成长了。

  能够做出改变一个朝代的事情,难道这世上还有比这更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吗?

  此时李晗的心情,就像是看著自己的孩子,从脆弱的婴儿,一步一步成长为有担当的男子汉一样。

  虽然他还未尝过当爹的滋味,不过想来也差不太多吧。

  接著又看了下去。

  然后他呵呵笑出了声来。

  那些花炮都是自己随便选的,只是看著哪个大,哪个感觉豪气富贵,便买了下来,没想到里边还有金龙的烟花呢。

首节上一节92/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