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77节

  每回到这里来,她都只见到李晗一人,而从未见过他的父母。

  难道这么多年来,他都是一个人这么过来的吗?

  但她又有些不忍心去问李晗,怕伤了他的心。

  趁着李默默发愣的工夫,李晗快速来到房内,然后将还没洗的袜子裤头什么的,一股脑的塞进了洗衣机中。

  “袜子和内裤不能混在一起洗,会感染的!”

  李默默来到洗衣机前,将里边的袜子裤头啥的都掏了出来,然后分了开来。

  “袜子和内裤不能放在洗衣机里边混着洗的呢,这些都是生活小常识。”

  看着自己的裤头被李默默捏在手中,李晗也是有些不好意思,这姑娘咋那么心大呢?

  如果性别转换一下,一个男孩子,手里捏着女孩子的裤头,那妥妥的就是变态了。

  “嗯嗯,我知道啦!”李晗只能嘴里边一边应付着,一边找来盆子装裤头和袜子,这才避免了继续尴尬。

  在院子里转了几圈,然后李默默又来到了偏房中,然后,她便愣住了。

  “李,李晗,这是……”

  李默默凝视着屋内悬挂的朱元璋肖像画,她的身体仿佛被定格在那一刻,一动不动。

  她那双大大的眼睛中,充满了深深的震撼,仿佛被那幅画像中流露出的威严与深邃所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那是老……呃……是朱元璋的画像。”

  李晗差点把“老朱”两个字脱口而出。

  《携琴访友图》被他挂在店内作为装饰,而朱元璋的自画像,可不适合用来做装饰品,便挂在内堂的偏房里保存了起来。

  “我知道这是朱元璋,只是……”

  李默默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只是你这幅朱元璋的画像,和我见过的所有关于朱元璋的画像都不相同。”

  李晗心道,那肯定不同啊,这幅可是画中人直接送给咱的呢!

  “无论是教科书上关于朱元璋的画像,还是博物馆中的,都和这幅有相似之处,但是细细看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你这一幅,似乎更加写实,也更接近朱元璋的中年状态,可是……”

  李默默越琢磨越不对劲,“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画像,除了鞋拔子脸的那张戏谑之作,都没有将朱元璋画成这个样子的,这一幅似乎更加威严霸气,而且脸型也有所不同,更加消瘦一些。

  你这一幅,到底是从哪里临摹来的?”

  从哪儿临摹的?这就是原版啊!

  画里的模特就是朱元璋本人,画师也是宫廷御用丹青手孙文宗!

  新鲜出炉的原版,从成画到现在,足足也有好几个月的历史了呢。

  这些大实话,李晗也只在心里头吐吐槽而已,要是把真相说出来……

  ,其实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真信啦,只会认为自己在吹牛皮而已。

  将画像仔仔细细研究了一遍后,李默默郑重其事道:

  “李晗,如果你这幅朱元璋的肖像画的母本,也是从历史中流传下来的话,那你这幅画,说不定会引起史学界的轰动哦!”

  “啥轰动不轰动的,就是朋友瞎画而已。”

  李晗打着哈哈,想随意敷衍过去,不过李默默有些狐疑的看着他。

  “除了许年外,你还有其他朋友是我不认识的吗?”

  “我朋友遍天下,欧洲都有呢,你不认识的多了去了,走了走了,这里没啥好看的。”

  李晗将狐疑的李默默拉出了偏房。

  在满足了李默默好奇心后,又回到了店内。

  李默默一本正经的宣布道:“李晗,你一人居住,也太不注重个人卫生了,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我有空就过来!”

  “帮我做饭洗衣服搞家务?”李晗眼睛一亮。

  “你想得美,监督你自己整理家务,督促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李默默叉腰道。

  “那你还是少来吧。”李晗顿时垂头丧气。

第110章 失传的古籍

  这几个月以来,李默默有时间便拉着许年来古玩店,一来二去,李晗也习惯店内多了两个同伴了。

  不过也多亏了李默默,在她的宣传下,店里的买卖越来越好。

  老朱上次送来的那一批木艺品,也卖出去好几十件了。

  要是精品店的话,几个月卖出几十件,那非得关门倒闭不可。

  不过李晗卖的,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奢侈品,比起华而不实的包包香水什么的,这些木艺品不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升值空间也不少。

  几十件木艺品,已成功让他的银行存款达到了上千万。

  不过以他那淡然的性子,一不买房置地,二不购置豪车,因此除了李默默和许年,几乎没人知道,李晗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这也少了许多麻烦,要是让那帮爱管闲事的亲戚知道了,那说媒相亲的还不把自己小店给挤爆了啊。

  用许年的话说,李默默这是在给自己攒嫁妆呢。

  李晗倒是没放在心上,人家好歹也是大集团的什么COO,正儿八经的富二代,在南京这地界,千万的存款人家还真没放在眼里。

  不过有钱的感觉那是真的好,看着手机银行里的那一连串的零,心中的安全感顿时蹭蹭往上涨啊!

  而且这些钱也不能乱花,这可是大明工业化的启动资金呢,用李晗自己的话说,咱老李现在也是大明的原始股东了。

  送走了李默默和许年,已是夜幕降临,关上店门,李晗闲来无事,便来到了仓库,打开了邮箱,然后便看到了朱元璋给他的回信。

  除了回信外,还有一叠厚厚的书卷,李晗愣了一愣,琢磨着,老朱在搞什么名堂?

  看着那一叠书籍,典型的宋代线状工艺,看来是宋朝的典籍,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取了出来。

  然后他便看到了封页上用毛笔写的《墨子》两个大字!

  墨子?

  老朱给自己送了一套墨子?

  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便看到扉页上写着“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这是……

  李晗心中一动,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快速将墨子的每一篇给浏览了一遍。

  一共六十一篇!

  他浑身的汗毛顿时竖了起来!

  这是西汉文学家刘向、刘歆父子所校勘誊抄的《墨子》!

  只不过刘氏父子版的《墨子》一共有71篇,但在历史长河中,遗失不少,直到南宋末年,只剩下61篇了。

  好家伙,老朱这是把失传的典籍给自己送过来了啊!

  如今传世的墨家经典,便是《墨子》书篇,全被收录于《道藏》这一中华文化典籍中。

  而现在市面上的《道藏》典籍,来源于明朝时两次编撰的《道藏》。

  大明第一次编撰道藏,是在朱棣即位之初1403年,敕命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张宇初去世后,其弟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

  直到宗英正统九年,才正式成书,于正统十年校订付印。

  这一版的《道藏》,被称为《正统道藏》。

  而后在万历年间,又续补了《道藏》,被称为《万历续道藏》。

  如今的《道藏》,虽是大明一代两版《道藏》的集合修订版,但其中收录的《墨子》,只有53篇!

  其中的8篇,在这几百年的岁月里,不知遗失在了何方!

  老朱这是帮自己,把那遗失的8篇给补足了啊!

  捧着手中的宋代《墨子》,李晗的双手不禁颤抖了起来,手中的书卷,这可是传世的文化瑰宝,全世界独一无二,仅此一份!

  一时间,李晗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书卷了。

  卖是不可能卖的,打死都不能卖,或者……

  李晗琢磨着,找机会给出版发行出去?

  也不行,如何解释遗失8篇的来源,是个大问题。

  还是先自己收好了,等有机会再说吧。

  找了个檀木的箱子,将61篇《墨子》,小心翼翼的装了进去,放上防虫的药包,这才放下心来。

  老朱的心意他自然明白,墨家乃先秦时工匠技艺的集大成者,送来《墨子》典籍,自然不是他老朱要兼爱非攻,而是在表达对技术的敬意。

  接着便拆开了信件,阅读了起来。

  能飞天的热气球,给大明百姓带来何等的震撼,李晗完全能想象出来。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有飞天的美丽憧憬,而当真正见识到有器物能载人飞上天空后,那视觉冲击,直击灵魂,在此等震撼人心的情景下,辩经将变得毫无意义。

  信看完后,李晗闭上眼睛,躺在了床上,脑中却是在进行着激烈的头脑风暴。

  历史上,洪武年间,朱元璋曾进行了多次北伐,互有胜负,不过在洪武二十九年时,由蓝玉率领的大军在捕鱼儿海,彻底大败元庭,从而让元朝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现在有了针发枪等跨时代的武器装备后,老朱要将元庭的历史,提前终结在洪武十五年了。

  这是好事,彻底终结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好腾出精力来开展海洋贸易。

  不过,在进行北伐之前,还可以让老朱利用报纸宣传一波,稳定民心,制造同仇敌忾的社会舆论氛围。

  同时枪支弹药的产量,确实是重中之重,关键中的关键。

  如何在现有工匠数量的前提下增产,说白了就是增效提产,这其实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问题,涉及到管理、统计,资源的优化、有效调配等等。

  难道给老朱开一堂系统性的工程化课程?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大明如今已经有专业的技术学校,可以将这门课加入进去,至于老师嘛,那就多买几台笔记本和投影仪送过去就行了。

  只不过老朱现在需要的是产量而不是老师,那么如何在现有生产资料无法增加的前提下,实现提效增产呢?

  李晗想了想,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瞬间有了答案。

  标准化,流水线!

  如今大明虽已建立了各类型的工厂,但从本质上来说,也只是大号的手工作坊而已。

  每一个工人,实际上是将整套枪支生产的流程,从零部件的制造到枪支的组装,完整的经历了一遍。

  效率低下不说,而且还不能保证每一个零件都是合格的,所以需要大量的熟练工匠,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那么流水线呢,其实说白了,便是将枪支制造的工序拆开来,让不同的工人负责不同的部分便行了。

  当然,这只是简单的概念而已,实际施行起来,要复杂得多,这里头最关键的,便是每一个零部件的标准化。

  打定主意,李晗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一跃而起,开始查找资料,撰写起大明第一条流水线的工程流程来。

  编辑通知我明天上架了,大蒜会更加努力来回报各位书友的情谊,请继续多多支持大蒜,求收藏票票和追读

首节上一节77/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