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吴道行道:“不知陛下,会派出哪位才子来辩学呢?”
朱元璋摇了摇头,却是不慌不忙,“吴先生,辩学,你们辩就好了,朕来参与这论学大会,是想给诸位看个好东西。”
众人闻言,顿时表情变得极其精彩,陛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是在公然示弱吗?
可给自己看好东西又是什么意思,莫非指的是那马车上的不明所以之物?
此时,台下的百姓和学子们也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著,朱元璋说出此话是何意。
此时吴道行开口道:“陛下,理不辩不明,智不辩不彰。真理的探寻,需经辩学之锤炼,若避而不辩,何以洞察天理之深邃?”
吴道行一番话,赢得了众多学子的喝彩声,也让百姓匠人们的心越来越忐忑起来。
难道陛下真的要放弃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紧接著,似换了一副面孔般,神色变得肃然!
“吴先生言之有理,不过,朕今次而来,本意并非和诸位辩解何谓天理,而是想邀请诸位大儒,与朕一起看看,到底何谓天理!”
此言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不光学子儒生闻之震撼,就连百姓们,也觉得朱元璋是不是在说胡话?
天理这东西,玄而又玄,平常听得最多的,也是在学子口中,是能用来看的么?
只有朱元璋等人,依然淡定如常,李敏看著众人的反应,心中却是莫名觉得有些喜感,陛下用超越时代的知识技术,来打击这些文人,是不是有些欺负人了?
成绩继续回暖,多谢各位书友支持,继续求票票求收藏追读
第105章 真的要上天!
吴道行和蓝智等几位大儒,面露震惊,钱鸿铭和洪文昌更是眉头紧皱。
陛下这是疯了么?
天理,乃天道之本源,万物运行之本质,也是文人学子之要遵循的德行,要说何谓天理,虽已有权威定论,但依然玄而又玄。
因此无数文人才一头扎进格物致知中,试图理解何谓天理。
但这东西,岂是用来看的?
如果是他人说出此话,他们只会觉得此人是疯了,但这话是出自陛下之口,他们倒要好好琢磨一番了。
陛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陛下,天理即是天道,须我等读书人刻苦研习钻研,辨析是非,格物致知,方能理解天理之皮毛,但天理岂能观之?”
吴道行郑重道:“还请陛下莫要玩笑!”
吴道行身为儒林之首,自然有自己的气节,即便面对的是当今的皇帝陛下,也依然不卑不亢。
如若陛下如此侮辱学问,哪怕他现在一头撞死,以身殉道又何妨?
天下人只会赞扬他吴道行身为读书人的骨气,为之世人所传颂!
朱元璋倒是未生气,他何尝不知道这些读书人的死脑筋,而且,他这次参与边学大会的目的,便是来打破读书人思维中,那固有的桎梏的!
“吴先生,还有诸位,你们以为,朕是在开玩笑?”
朱元璋依然淡定自如,“天理天理,自然得到天上去,才能寻得到嘛,朕便是邀请诸位一起,上到那天上去,看看天理到底是什么!”
上天?
陛下要带他们上天?
在场的所有人听到这话后,更是震惊不已,就连几位大儒也是惊愕的看著朱元璋。
此话是什么意思?
为何越听越觉得有些惊悚!
难道陛下要大开杀戒吗?
岂敢!
即便是皇帝陛下,今天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开杀戒,恐怕明天,全国的士子文人,都会起来对陛下口诛笔伐!
陛下这是想彻底让自己钉死在暴君的耻辱柱上?
“哈哈哈哈,诸位,你们为何那般表情?”
朱元璋却是哈哈大笑著,这一刻,他等待很久了,带著大儒们上天这句话一说出来,众人的反应皆在他意料之中。
看著众人或是惊恐,或是哑然的表情,他的心中畅快至极,从被文人批判以来,他心中就一直窝著口气,如今彻底得到了释放。
畅快!
畅快至极!
朱元璋如吃了人参果般,浑身舒畅!
接下来,还有更令你们瞠目结舌的呢!
“朕所言上天,便是真的要带们到天上去看一看!”
说著,他大手一挥。
“李尚书,你还在等什么,还不赶紧把朕准备的大惊喜,给在场的大儒们,还有学子百姓们过过眼!”
李敏早就等不及了,在朱元璋一声令下后,立刻让守在马车旁边的工匠和将士们,将热气球架了起来。
将士们将球囊支起,工匠们操作著吊篮里燃烧炉,填充煤灰,生火,控制火量。
这一切,他们都已经操作过无数次了,如今,更是井井有条的做著这一切。
他们也想在文人面前出口恶气啊!
随著巨大的球囊缓缓升起,大明的第一个热气球,在钱鸿铭、洪文昌、吴道行,以及在场的所有学子和百姓惊愕的目光之中,浓重登场了!
他们看见,随著吊篮中炉子里的火熊熊燃起,那一大块布,居然神奇般的飘了起来,然后拉直了布上的绳索,在半空中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圆球。
而在圆球下方,还用绳索吊著一个用藤条编织而成的篮子,那篮子看上去,大约能装下四个人左右。
在场的学子儒生,何曾见识过这个场面,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著热气球,张大著嘴巴,哑口无言。
那巨大的球囊,居然能飞升到半空中,他们无法想像,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而百姓工匠们,则是一个个激动不已,他们紧紧握著双拳,兴奋得直哆嗦。
这神奇的热气球,定是工匠们造出来的,简直鬼斧神工,令人无法想像。
陛下用如此神奇之物展现在世人面前,定是要向世人证明,工匠的技艺,也是高深的大学问!
钱鸿铭和洪文昌已经被震惊到说不出话,双眼死死盯著热气球,浑身不住的颤抖起来。
从学子儒生请愿开始,到设下论学大会,他们一步一步将这场风波推向了高潮。
二人也曾推演过无数次,朱元璋会用何种手段进行反击,哪怕最坏的结果是被锦衣卫抓入诏狱,那也会在青史中留下浓重一笔!
但他们从未想到过,他们的皇帝陛下,却从未想过要和他们辩学,而是会用这种近乎神迹的手段,将他们的脸抽得“啪啪”作响!
在场的大儒们,一个个皆是目瞪口呆,吴道行更是满脸惊愕,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气。
如果有人说,能用一块巨大的棉布送人飞上天,他会毫不犹豫教训那人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要异想天开。
可当亲眼看到一个用棉布做的,巨大无比的球囊,竟在眼前缓缓升起时,在这一刻,他用程朱理学在脑海中构建的那个理想世界,瞬间轰然倒塌,摔个稀碎!
在所有人惊愕的目光中,朱元璋道:“诸位大明的子民们,你们看到的,叫热气球,便是由工匠所打造,这热气球,能带人飞上天空!”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激烈的骚动,台下传来阵阵惊叹声!
朱元璋笑了,众人的反应皆在他的预料之中,然后便向吴道行发出了邀请。
“吴先生,可否随朕一起,去天上看看,一起去找找,天理在哪里?”
吴道行深深吸了一口气,待心情稍有平复后,面带笑容道:
“吾辈读书人,究其一生,便是遵循圣人之道,以追索真理,学海无涯,如今多亏陛下,让吾有此良机,能上那天上去看一看,也是求之不得。”
说著,吴道行深深向朱元璋鞠了一躬,“多谢陛下!”
朱元璋抚著胡须,心中也是有点感慨,这吴道行无愧于文坛之首,这胸怀,也是让人敬佩不已!
“吴先生,请!”
“陛下,请!”
在众人或是惊愕,或是羡慕的目光中,两人进到吊篮里。
在朱元璋的一声命下,吊篮里两名训练有素的皇宫侍卫,熟练的操作起热气球来。
随著煤炉的持续加热,球囊带著吊篮,从地面缓缓升起。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此时此刻,什么辩学,什么天理,统统都不重要了!
自古以来,华夏便有飞天的梦想,无数神话传说,就像嫦娥奔月,亦或是鱼羊猴蟒的传说,无不体现著华夏儿女对于飞天的向往。
此时此刻,他们即将见证飞天这一历史时刻!
当看到热气球腾空而起的那一刻,全场所有人,无论是百姓,亦或是读书人,瞬间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而钱鸿铭和洪文昌,看著热气球缓缓升向了天空,越来越高,二人的脸色,也是越来越白。
从热气球离开地面的那一瞬间,二人的谋划、野心,还有他们那与生俱来的傲慢,在这一刻,统统都被击得粉碎!
求票票求收藏追读。滚滚已改为衮衮,多谢书友捉虫
第106章 真正的学问,在那天地之间
随著热气球越升越高,吴道行只看到,地面离自己越来越远,地面上的人、房子、街道也越来越小。
人变成了蚂蚁般大小,住屋也像是一个个棋子似的,遍布在星罗密布的大地上。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直到住屋也看不见了,宏伟的大地被街道、山川河流,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就像是棋盘一样。
他的双腿有些发软,头脑亦有些眩晕,又有些惊恐,双手紧紧的抓住吊篮的围边,死死撑住,但双眼依然看著外边的一切,舍不得挪开。
此时此刻,他彻底体会到了李白的那首诗的真正含义!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只有真正上到了天上,这才幡然醒悟,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整个天地,仿佛在自己脚下一般,再抬头看去,蓝天,白云,和自己近在咫尺,仿佛一伸手,就能摘下一片云彩来。
再向远方看去,那远远的天际线,将天地浑然融合于一体,那宏伟壮丽的景象,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此时此刻,吴道行觉得自己就像是那逍遥的仙人一般,正在遨游天地!
看著吴道行的表情不断变化,从惊恐到兴奋,再是陶醉,接著仿佛是明悟了一般,满脸释然,朱元璋很能体会他现在的心情。
当初热气球刚刚试飞成功后,自己不顾所有人的阻拦,执意要上到热气球上。
当第一次飞升到天空之时,他的感受,和此时的吴道行不说一模一样吧,那也是毫无差别。
在乘坐热气球飞升到半空中,首次以天上的视角,见识到了这天地的广阔后,他便坚信,热气球一定能改变大儒们的想法。
如果此时老李在自己身边,该有多好啊,他有一肚子的话想和李晗诉说。
没有老李,自己简直不敢想像,大明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别说上天来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