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44节

  朱元璋抓耳挠腮,脑海中似乎有一点灵光,但是想不起来。

  转移?

  支付?

  脑子又要开始痒了!

  “朝廷从江南,提出一部分钱,然后补贴给江淮地区,用于农业等产业民生的发展,这便是转移支付的概念。”

  原来如此!

  朱元璋右拳重重的砸在了左掌上。

  “至于转移支付的手段嘛,便是税收。”

  一提到税收,朱元璋脑子都大了,江南地区的税,可不好收啊。

  不过老李这是举了个例子,便是用收富裕地区的税,来补贴贫困地区。

  但这也让他茅塞顿开,原来,税收还能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啊。

  “因此,工业的发展,会对农业产生冲击,但冲击结果的好坏,就看朝廷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

  老李,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还是平衡。

  工业和农业,一个占据秤杆的一头,如何平衡,便需要朝廷这只手来控制了。

  信看完后,朱元璋和以往一样,将其中新的概念又重新过了一遍,直到认为自己彻底理解后,才敢放松下来。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他现在的心情的话,便是痛并快乐著。

  每次和李晗通信,都有种刚上私塾时的感觉,什么都不懂,看著一切都新鲜,既怕学不好,又怕先生骂。

  但当理解了一个新概念,掌握了新方法后,那种顿感天地宽的豁然开朗,也让他欲罢不能。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便是,试枪!

  命护卫将针发枪和显微镜都搬到了内殿,而制造图纸,则由他自己拿著。

  这玩意现在可是这世界上最金贵的东西了,还是自己拿在手上安心。

  守护佛堂的护卫们忠心耿耿的执行著命令,虽然有时也好奇,为何陛下总是会从佛堂内带出如此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宫中传闻,陛下机缘巧合下偶获一奇人,这些东西,都是奇人所赠。

  只是,那奇人是住在佛堂吗?

  要不陛下每进去一趟,都会带出不同的物件出来。

  这似乎涉及到陛下的辛秘,他们不敢问,也不敢去多想。

  作为陛下的死侍,唯一知道的,便是陛下怎么说,他们便怎么做。

  朱元璋可不管侍卫们在想些什么,唤来工部军器局的能工巧匠,按照图纸,先制造了一批子弹。

  弹丸有现成的,一堆好几百颗,都是李晗送过来的,说是参考的样品。

  这些弹丸和如今火铳打的铁丸不同,是由铅制成,而且都是尖头。

  用李晗的话说,这叫弹头。

  留下一百颗作为式样后,剩下的,都被做成了子弹。

  做弹身的防水油皮纸,还有火药,军器局都有现成的,很快,大明第一批纸包一体弹,问世了。

  带著针发枪和子弹,朱元璋马不停蹄的赶到演武场。

  正好,徐达、李文忠等人都在,省得再去宣召了,朱棣和李景隆两人恰好也在。

  两人为了大明战神这一称号,这些时日,在演武场拼了命的演练。

  而李敏,早就在演武场等候多时了。

  自然是朱元璋在命军器局的人制造子弹时,顺便也宣召了他。

  人家工部尚书,军器局的顶头上司,日后枪械和子弹的生产,还得让他来负责呢。

  见朱元璋驾到,众人纷纷行礼,朱元璋直接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然后徐达和李文忠等勋贵,纷纷露出了狐疑的神色,朱棣和李景隆倒是好奇的打量著朱元璋手中的针发枪。

  徐达道:“陛下,您说这针发枪,能改变未来战争之形态,不是我说啊陛下,这玩意看著就跟个烧火棍子差不多嘛,那管子,还没火铳大呢。”

  李文忠也表示赞同,“陛下,您说这针发枪的射程远超弓箭,可咱们用的火铳,最多也就打个五丈远,比起弓箭来可就差远喽。”

  李敏倒是没有说话,不过以他对火器的了解,也觉得朱元璋有些夸大其词了。

  看著徐达等人满脸不相信,朱元璋也没废话,直接命人在演武场竖起了一块厚实的木头,而且还在木头上,套上了大明最好的水磨柳叶钢甲。

  不光如此,还将标靶放置在了二十丈开外的距离,这已经远超火铳的射程了。

  “陛下,您不会真以为这烧火棍,能打这么远距离吧?而且还要打水磨柳叶钢甲?”徐达满满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见徐达不信,朱元璋轻蔑一笑,哼,等下就有你好瞧的了。

  拉栓,放子弹,举枪,按照说明,三点一线瞄准。

  幸好有眼镜,不然这么远的距离,他还有些看不清呢。

  瞄准后,朱元璋深吸一口气,作为大明第一个试射这跨时代火器的人,他可不能露怯了。

  稳稳扣动扳机,只听见“砰”的一声清脆的枪响,一阵硝烟过后,什么也没有发生。

  朱棣和李景隆忍不住跑到靶子前,仔细查看起来。

  “陛下,我就说嘛,这烧火棍……”

  未等徐达说完,便传来朱棣的一声惊呼。

  “打穿了,你们快过来看啊,打穿了,水磨柳叶钢甲被打穿了!”

  对不起各位书友,传错了,现在已经修正,我决定反省一小时谢罪,求票票求收藏,晚上还有

第61章 新式火器的威力

  众人闻言一惊,纷纷跑了过去。

  朱元璋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闲庭信步般也走了过去。

  来到标靶前,朱棣正指著水磨柳叶钢甲的一个小孔,激动得说著。

  “你们大家快看,水磨柳叶钢甲真的被打穿了!”

  顺著朱棣手指的方向,大家看了过去,只见水磨柳叶钢甲的胸口位置,一个小指般大小的黑色孔洞,赫然印入眼帘。

  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李文忠忍不住道:“这可是水磨柳叶钢甲啊,二十丈外,就这么被打穿了,此针发枪看来著实厉害。”

  只有徐达还在嘴硬,“就这么大个小孔,威力也不咋地嘛,弓箭也能做到,打在人身上,不过就是个小洞而已,过两天就好了。”

  紧接著众人扒开水磨柳叶钢甲,只见木头上,真的只有一个小洞。

  此时朱元璋也有些疑惑,按李晗的话来说,划时代的火器,不应该只有这么一点威力啊。

  难道老李搞错了?

  但电脑中那些火枪,就连钢板也打得穿的啊!

  不可能的,可眼前的事实如此,木板上的确只有一个小洞。

  就在此时,李景隆突然大声嚷嚷起来。

  “你们快来看木头后边!”

  几人绕到木头后方,然后全都目瞪口呆,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只见在木头的背面,一个拳头大小的孔洞,赫然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要是打在人身上,那将是怎样一副惨状?

  几人不由打了个寒颤,陛下没错,这针发枪,确实是跨时代的火器!

  朱元璋心中的石头顿时落地,咱就说嘛,老李怎么会出错呢?

  他看著徐达,得意道:“天德啊,这么小的孔洞,打在你身上,两天应该就好了吧?”

  徐达老脸一红,讪讪一笑,“陛下,咱老徐就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嘿嘿。”

  然后他眼珠子一转,“此针发枪著实犀利,是咱老徐有眼无珠,要不陛下您让我试试呗?”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自己都还没打过瘾呢,哪轮的到徐天德。

  这一次,他换了三十丈远的靶子,依然是木头套上水磨柳叶钢甲。

  随著一声枪响,众人再次跑了过去,水磨柳叶钢甲已然被击穿,木头后一个拳头大的窟窿。

  然后又换了五十丈远的靶子,这已经超过官军所用制式弓箭的距离了。

  哪怕是神臂弓也做不到!

  不过这次朱元璋的眼睛是看不了那么远了,换了个眼神好的小伙子来试。

  钢甲击穿,不过木头却未击穿。

  众人将顺著木头的孔洞挖开,只见里边赫然是一个巨大的空腔,而弹头,完全碎在了空腔里。

  他们无法想像,如果是在身体里开这么大的一个洞,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再换六十丈……

  直到七十丈远时,水磨柳叶钢甲终于没有被打穿了,不过依然在钢甲上留下一个大坑。

  七十丈远,这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了,能超过此射程的,恐怕就只有攻城床弩了吧?

  徐达更是目瞪口呆,如果大明军队全都列装了此火器,那将形成如何强大的战力啊!

  在面对敌人时,敌军或骑兵快速突进,或步兵列阵对垒,然后在百步开外,明军一阵齐射……

  再迅速换弹,再齐射,管你敌军几路来,咱大明军队只管射!

  那场面,想想都觉得刺激!

  哪怕敌军全装神臂弓,那也没咱明军射得远!

  “爹,爹,让俺也试试呗。”

  朱棣一脸兴奋著,正想过去拿枪,却发现一个孔武有力的身躯拦在了自己面前。

  抬头一看,不是徐达还有谁?

  “岳丈,您先,您先。”

  朱棣乖乖让出位来,正想准备排在徐达身后,然后又看到一个魁梧的身影。

  汤和抚著胡须,倒是一脸和善。

  “汤伯父,您请,您请。”

  然后,又是一个身影拦在了面前。

  “老表,这不合适吧?”

  李文忠两眼一瞪,朱棣缩了缩脖子,没办法,这个老表按年龄来算,和徐达是一辈儿的……

首节上一节44/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