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剩下的十台,徐达很懂事的表示,“陛下,我懂,我都懂,宫中事务,也需要手台来传达消息嘛。”
徐达倒是说得也对,宫中的防护要职,用手台的话,确实比以前快捷方便了许多,一遇急情,马上就能用手台通报。
将一切都办妥后,徐达等人便告退了,朱元璋也得了空闲,开始给李晗回信。
这一次,是两人自通信以来,朱元璋观念最为颠覆的一次,因此他回信的重点,只有一个,如何发展火枪,以及火枪部队的组建。
如今大明的火器有两种,火铳和铁炮。
火铳,由宋朝的突火枪演变而来,以火药来发射石弹、弓箭、铅弹和铁弹等物。
但火铳一是操作复杂,在发射前,需要事先往铳管中倒火药,燃火再装填弹丸,最后还得点燃火绳引爆火药。
这一套流程,工序太复杂,往往有时候,一场战斗都打完了,有些手忙脚乱的士兵还一弹未发呢。
更要命的是,有些士兵在手忙脚乱时,火药不是装多便是装少了。
装少了还好,顶多崩敌人一脸黑,吓唬吓唬敌人。
要是装多了的话,那就要命了,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给崩了。
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组建了火铳队,却一直对火铳不上心的原因。
这玩意太不靠谱了!
至于铁炮的话,用倒是能用,就是太笨重,射速也慢,准头也差了许多。
那么组建火枪部队的话,便需要一种足以超越火铳许多的火枪,只是朱元璋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
至于未来的那些武器,朱元璋自然是眼馋得紧,如果舔著脸问老李要的话,老李也不会不给的。
只是,那些武器并不适合大明。
原因很简单,大明,养不起,用不起,也不会用!
铺天盖地的爆炸,漫山遍野的战车,能遮天蔽日的空中大铁鸟,海上那如同高山一般的巨舰,都是怎么来的?
自然是用白花花的银子造出来的啊!
造出来后,要用得花钱吧,要养多花钱吧,哪一样,不是钱?
现在的大明,就连让大部分的士兵穿上靴子都费劲,就更别提养那些玩意了。
虽然大明的兵制主要是卫所制,卫所军户平时屯田耕种,因此平时养兵也不用怎么花银子就是了。
朱元璋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丢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唯一可行的,便是问李晗,如何改进火铳,让其成为能改变如今战争模式的武器!
或许在未来,大明也能实现如那画中的场面,但绝对不能急于一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道理,对于从一无所有到万人之上的朱元璋,理解再深刻不过了。
一切,或许就从那一只小小的火枪开始吧。
求收藏追读和票票,多谢书友们的支持,晚八点还有一章
第52章 老李的头号粉丝
洗手焚香,摊好笔墨纸砚,这一次回信,朱元璋显得极为虔诚。
轻挽衣袖,掭了掭笔,正待下笔时,门外传来太监的声音。
“陛下,太医院院长楼英求见。”
嗯?楼英回来了?
朱元璋一愣,楼英回来,是否意味著洞庭湖洪涝一事,已经解决差不多了?
连忙放下笔,“快宣,让楼英前来觐见。”
一会儿后,楼英进入殿中,一见朱元璋,叩拜行礼。
“微臣楼英,见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上前将楼英搀扶起来,“楼爱卿,你千里迢迢回来,咱应亲自迎接你才是,爱卿何须行如此大礼啊!”
上下打量著楼英,身形消瘦,满面倦容,不过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不见浑浊。
想必楼英在那洞庭湖,吃了不少苦吧。
朱元璋有些心疼,又有些感动,“爱卿,你消瘦了啊,在那受了不少苦吧。”
楼英道:“陛下言重了,为陛下做事,何来辛苦一说,此次洞庭湖之行,微臣感受颇多啊。”
“哦?”
朱元璋也对新的防疫方法是否有效好奇得紧,忙道:“还请爱卿快快道来,新的防疫法子,效果如何?”
“陛下,新的防疫法子,起了大作用了!”
楼英激动道:“灾民,灾民一个都没死,瘟疫,完全被防止住了!
从古至今,每逢天灾,灾民多死于疾病,而后会爆发瘟疫,但这一次,瘟疫完全没有出现!”
朱元璋一听,顿时也激动了起来,瘟疫没有出现,意味著防疫的法子有效,更意味著,从今往后,大明再也不用惧怕瘟疫了!
楼英长长出了一口气,又继续说道:
“陛下,瘟疫真的被咱们制止了啊!这是天大的功德啊,陛下,赤脚医生手册,真乃奇书也,是大明之福,也是百姓之福啊!”
“楼爱卿,此功,也有的一份啊!”朱元璋微笑道:“咱必须得赏赐你。”
没想到楼英却说道:“陛下,我可以不要赏赐么?”
朱元璋愣了一愣,道:“楼爱卿,此防疫一事,你居功至伟,就不用和咱谦虚了。”
“陛下,楼英不需赏赐,但有一事,还请陛下成全!”
楼英诚恳的看著朱元璋,看得他心里有些发毛。
这楼英,不会又要拜老李为师吧?
“陛下,赤脚医生手册一书,除了有防疫的法子外,还有无数令人向往的高超医术,只是楼英太过愚笨,无法领会。”
楼英神情诚恳,甚至还有些虔诚。
“比如书中指出,许多传染病,就像是瘟疫,便是细菌和病毒引起,但微臣著实不能理解,何谓细菌,什么又是病毒,如果能理解此二物,那生病的发病原理,便一清二楚,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又比如,什么是人体细胞,此细胞一物,似乎和人体发生病变有关。
种种如此,微臣认为,此书中,蕴含有我们尚未理解的医术大道,如能融会贯通,微臣认为,必将让大明产生翻天覆地般变化啊!”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点点头,他很认同楼英所说之言,李晗所赐之物,个个都会彻底改变大明。
只是,楼太医你说了这么一大堆,不会真的又要……
“所以,微臣恳请陛下,能否再和那奇人通融通融,收了微臣为徒吧!”
说完,楼英再次跪拜在地,这一下,便是不肯起来了。
还真是让咱老朱猜对了啊!
朱元璋也是一个头两个大,那老李,不知是在何处逍遥呢,咱咋让他收你为徒啊?
“陛下,如若不行,恳请陛下允许微臣乞骸骨,微臣回家做个赤脚医生去。”
朱元璋一听,顿时眼睛都瞪大了。
连忙道:“楼爱卿,此举万万不可啊!”
不过楼英态度坚决得很,朱元璋也实在没办法,只得暂时先答应下来,帮忙去问问,外加赏赐了一副眼镜后,这才把楼英给打发走了。
朱元璋这才长长出了一口气,不过他也挺理解楼英的心情的。
老李那人,说话好听,懂得又多,就连他自己也想认李晗为老师,更何况楼英了。
吩咐太监不许任何人来扰后,终于能安心回信了。
再次沐手焚香,拿笔写了起来。
“老李,见信如故。
你送来的眼镜,可真帮了大忙了,咱戴上后,还真别说,咱的眼睛,又再次明晰了起来。
如今写字读物,不会再感到模糊不清了,甚至就连徐达那大老粗,见咱戴上眼镜颇有几分儒雅之风,也吵著向咱讨要了一副。
只不过徐达那厮戴眼镜装斯文,便如同沐猴而冠般,他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配么?
上次你送的赤脚医生手册起了大作用了,楼英按照其中的法子,让洞庭湖洪涝灾害,成功没有发生瘟疫,这在中华千百年来,是从未有过的啊!
老李,在这,咱老朱代表大明,向你道一声,多谢了!
只是,楼英又给咱说,想拜你为师,咱推脱不过,只好问问老李你意下如何。
最后嘛,老李,不是咱说,你呀,也有点小心眼子了。
上回咱说你不懂行军打仗,没想到老李你还较上真了,送来电脑一物,还真是给咱来了个下马威啊。
电脑中所展现之场景,令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咱从未想过,未来之战事,竟是如此毁天灭地般的场景。
那名曰氢弹之物,瞬间毁灭一座城市,简直令人毛骨悚然夜不能寐。
虽然那未来的神兵利器,咱也希望马上拥有,让大明也能如此般强大,天下无敌,但咱也明白,那不切实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咱还是懂的。
未来兵器之发展,应从火枪开始,因此咱在这里,便请老李指教,火枪一物,应如何制造。
可以的话,能送咱一只火枪么?
和老李你通信以来,你便一直在强调海洋贸易和工业革命,想来,那未来强大的兵器,应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吧。
工业革命,按咱的理解,便是建大工厂,大规模生产物件,但还有许多不明之处,为何建了大工厂后,便能大规模生产物件了呢,而且速度还那么快。
是否是聘请的工人多,所以才生产的速度快呢?
但若如此的话,那所有人都进工厂了,那么何人来耕地,粮食又该如何保证?
还望老李解惑,咱不胜感激之。”
洋洋洒洒写完后,朱元璋又在宫里闲逛了起来,这一次老李又送给他这么多好东西,该如何回礼好呢?
突然间,他一拍手,有了!
宫中收藏了宋代名家范宽的代表作《携琴访友图》,再合适不过了。
送画嘛,那不就是文人骚客之间爱干的事么,携琴访友,又有高水流水遇知音,闻弦而知雅意的寓意蕴含其中。
多么风雅有趣,富有情调。
而且他老李和咱老朱之间,那是范张鸡黍般的友谊啊!
给老李送去这副画作,他应该能明白咱老朱的心意的。
谢谢各位书友老爷宝贵的票票,还请继续收藏追读投票啊,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午夜还有一章
第53章 愤怒的老父亲
李天明最近春风得意得很,在宝贝闺女的策划下,他的连锁店已经占领了全市,而且开始向外省市扩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