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245节

  由于围绕“上帝”的信仰实在错综复杂,有犹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等,以及绿衣大食所信仰的新月教也和“上帝”有一点关系,因此我在这里不作扩散解释,就简单说一些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历史沿革。

  建武六年时,在阿拉伯的耶路撒冷一带,出现了一名奇男子名为耶稣,他妈还是黄花大闺女时便生下了他,他便被称为上帝之子。

  耶稣创立了基督教,而后传播到了欧罗巴,即《汉书》中记载的大秦,他们自称为罗马帝国。

  由于基督教的排他性以及拒绝承认罗马帝国皇帝的神性,被罗马帝国打压,而皇帝尼禄更是命人将耶稣给钉在了十字架上,然后士兵用长矛将其刺死。

  神奇的事情来了,在被刺死之前,耶稣预言自己会在三日后复活,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罗马士兵将其刺死后,埋入墓穴中。

  三日后,奇迹果然出现,耶稣又从墓穴中爬了出来,果然复活了,所有人都被震惊到了,纷纷接受了耶稣为上帝之子,并成为了他的信徒。”

  啧啧,这真的假的,朱元璋有些嗤之以鼻,这玩意儿咋看咋跟“汉高祖之母梦见天人交合”有著异曲同工之妙呢?

  “当然,以上内容皆为天主教《圣经》所载,是真是假老朱你自行判断。

  由于一千多年前的阿拉伯地区和欧罗巴的历史记载实在是混乱,而且有的记载还相互矛盾,因此具体耶稣此人是如何来的,甚至有没有这个人都无法考证,不过基督教从耶稣撒冷传播到欧罗巴,这点倒是没错。

  而基督教后来之所以能在欧罗巴传播开来,和罗马帝国的承认其为国教有著很大的关系,随著教义的传播,基督教也逐步演进出西方教和东方教,其中西方教便是现在的天主教,而东方教便是东正教。

  了解了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历史发展后,那么老朱你应该可以理解,如今的欧罗巴,有且只有一种信仰,那便是“上帝”,而对“上帝”的解释权,便掌握在天主教的核心罗马梵蒂冈手中。

  具体而言,是欧罗巴人从出生开始,便要成为“上帝”的信徒,如果不信仰“上帝”,便会被当成异端排挤甚至处死,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天主教和罗马梵蒂冈的神权,在欧罗巴具有多大的力量了。

  因为他们掌控了百姓的信仰!”

  看到这里,朱元璋不禁有些毛骨悚然,一片被宗教控制的大陆,几乎人人都是善男信女,啧啧,蛮夷而未开化,就跟蒙古鞑子似的。

  此时他也明白了,为何在欧洲,神权会和王权并立,好家伙,不是王权太傻,而是神权太强。

  人人都是信徒,这场面要是放在大明,人人都是白莲教徒,那得多吓人啊!

  怪不得那个马卡洛斯伯爵寻找前往东方的航路,还要带个天主教和尚,感情那是个监军啊!

  与此同时,他又有些庆幸,感谢孔圣人,感谢千百年来的文人,破除了迷信,让宗教始终在华夏大地抬不起头来。

  “正因为罗马梵蒂冈掌控了信仰,乃至欧罗巴各国的国王在登基时,都得由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加冕,否则便不符合法统,因此如今的欧洲某种程度而言,神权甚至还高过了皇权。

  这下子,你就可以理解了,国王合法性来源于血统和梵蒂冈的承认,因此他们必须依靠血统、联姻和神权来维系著国土的完整性,血缘、姻亲和宗教三者掺和在一起,这也造就了欧罗巴复杂的政治局势。

  因此和欧罗巴打交道,梵蒂冈绝对是绕不开的一环!

  然而政局的变化,并不会因为血统姻亲的存在就永远稳固,当利益足够大时,背叛、谋杀、甚至是战争,会接踵而来,比如已经经历了三十一年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的战争。

  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直接导火索,却是源于六十年前法王菲利普四世的女儿嫁给了英王爱德华二世这场政治联姻。

  三十一年前,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五世逝世,由于法兰西王室香火不旺,国王死后由于没有族弟,更没有男性的直系后裔,因此由谁来登基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按照血缘来说,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只有两人,一位是菲利普四世的侄子,菲利普德瓦卢瓦。

  另一位就是菲利普四世的外孙子,英王爱德华三世。

  法兰西人自然得让菲利普当国王,然而英吉利人不干了,凭什么菲利普能当国王,他们的爱德华就不能当国王,于是乎,为了争夺王位继承权,英吉利人跨过海峡,对法兰西发起了进攻。

  这场战争现在还在继续著呢,而且还会持续至少六十多年,老朱你现在到欧罗巴去,还能赶上这场战争。”

  这是什么狗屁倒灶的玩意儿!

  朱元璋眉头都快拧成一条线了,人家法兰西的王位,当然是由姓菲利普的来继承了,凭什么姓爱德华的去当法兰西的国王,你也就是个外孙子,何德何能,这比外戚干政还可恶一万倍啊!

  怪不得老李的信中,始终对英吉利没什么好话,这家伙,也算是无耻到一定的境界了。

  “说了这么多,老朱你对欧罗巴,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当然,以后航行到欧罗巴,有一个家族一定要注意,便是哈布斯堡家族。

  这个家族,堪称欧罗巴第一家族,这个家族曾出过多个国家的皇帝或是国王,除了英吉利那几个岛屿外,几乎控制了欧罗巴大部分区域。

  因而和这个家族打交道时,如果没有做好平推欧罗巴的准备,我建议还是以交好为主。”

  交好?

  朱元璋心中记住了哈布斯堡家族,倘若大家和和气气做买卖,那大家相安无事,如若侵犯咱大明之利益,那可别怪咱老朱打到欧罗巴去了!

第434章 航路的关键国家

  自从大明的军队开始全面热武器化后,老朱发现自己的的心也是越来越躁动,总想著要找人去比划比划。

  虽然说兵者乃国家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经常对著世界地图然后脑补平推全世界。

  唉,浮躁了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欧罗巴的局势,看起来虽然那乱成一锅粥,不过想要让大明的势力渗入进去,还真有点不好办。

  当然,用商贸慢慢和他们接触,然后逐步创建影响力,这些最基本的东西他还是明白的。

  只是以往大明都是通过阿拉伯商人作为中间商,间接和他们打交道,还从未和他们直接接触过,如今要撇开阿拉伯人的话,直接和他们打交道,有些两眼一摸黑了。

  诶,朱元璋突然想到,老李在前边说了,利用马卡洛斯成为买办啊,而且那个什么安东尼奥和尚,也可以作为大明和梵蒂冈之间沟通的中间人。

  作为皇帝,他心中很快便有了计较,虽然看起来梵蒂冈似乎有些不好打交道,但他不信梵蒂冈里的人都是圣人,是人,那就有欲望,有欲望,那就好控制了。

  咱大明,有的是钱,是最喜欢满足别人欲望的国家了!

  想到这里,他又接著看了下去。

  “按照我的想法是,对于欧罗巴,咱们可以将它当成是放大版的日本,收买、挑拨、离间、支持弱的,打击强的,英吉利喜欢对欧罗巴大陆玩离岸平衡那一套,大明亦可以,论合纵连横,中华是祖宗!

  大明的目标,便是要将欧罗巴打造成为大明的产品倾销地!”

  啧啧,这熟悉的味道,这熟悉的感觉,这才是咱老朱认识的那位心狠手辣的老李啊!

  朱元璋大喜,老李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只不过老李想得更深远。

  “如果老朱你同意这个想法,那么英法战争,便是大明最好的介入点,欧罗巴的混乱,才是大明晋升的阶梯啊!”

  嗯嗯,朱元璋连连点头,在李晗提到收买挑拨后,他就想到英吉利和法兰西的战争了。

  那么,在英吉利和法兰西之间,应该挑选谁进行打击,对谁进行扶持呢?

  “对于英法这对冤家,我的意见是,两边都下注,两边既打压又支持,有句话说得好啊,最好的武器贩子,是能给战争双方都提供武器的贩子。

  当然,大明是不可能给双方提供划时代武器的,半自动步枪只能掌握在大明的手中,不过,打仗最需要的是什么,老朱你应该比我清楚吧。”

  老李,咱悟了!

  朱元璋忍不住打了个响指,他猛然开窍了,两个国家打了三十年的仗了,最需要什么,当然是钱了!

  而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

  对外贸易进行到现在,琉球、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等等属国的金银,源源不断流向大明。

  特别是琉球和高丽,如今已经全面使用大明宝钞,也就是说,琉球和高丽的铸币权,已经完全掌握在了大明帐房杨思义的手中。

  而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安南等国也会全面普及宝钞,因此大明只需要开动印刷宝钞的机器,便能将这些国家的金银和原材料,源源不断的运到大明来。

  然后大明将金银和原材料再进行加工生产,产出商品再以高于原材料的价格卖出去。

  这就是剪刀差的完美实践啊,简直不要太美妙!

  咱老朱真是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想都没想过,做梦都不敢想!

  而且随著从日本传回的消息,日本的三座巨型银矿和几座金矿,过不了多久也会进行开采了。

  这些金银,除去进行工厂和技术投资的,还会剩下很多很多,放在国库里多可惜,让它们去欧洲流通起来,源源不断转化为大明的血液,那才美妙!

  “大明完全可以以提供经济援助为契机,从而介入两国的王室,扶植代理人,打开两国的贸易缺口,让大明的商品在两国充分流通。

  时机成熟时,慢慢用金银控制其下的贵族领主,挑拨贵族之间的争斗,让贵族和他们的封地,成为大明的生产车间!

  而对于英吉利,还有个更好的切入点,英国王室一直不满梵蒂冈对于英国世俗政权的干预,那么大明要做的,便是将英国国王的这个野心挑动起来,火上加油!

  同时还有个点,大明也可以利用之。

  现在的英国,准确点而言应该叫英格兰,和北边的苏格兰势同水火,百多年前英格兰曾经征服过苏格兰,不过苏格兰在五十多年前便重新独立了,两国之间爆发战争几乎属于常态。

  那么苏格兰大明也是可以扶持一把的。”

  看著李晗写的文字,朱元璋颇有一种玩战国游戏的感觉,战国时期,秦国便是以连横之策,将六国逐步瓦解,最后逐一吞并之。

  而对于欧洲的分裂态势,大明比之秦国,虽然距离更远,但是却实力却是更加强大。

  “当然,以上只是前期规划,要到具体实施的阶段还早著呢,如果大明不能控制到欧罗巴的航路,那么一切等于徒劳。

  所以在信的最后部分,我想和老朱你讨论讨论,前往欧洲的最佳路线,请看地图。

  走陆路,便是要穿越察合台、帖木儿、阿拉伯、奥斯曼帝国,中间山高路远,速度太慢,风险高,不划算。

  走海路的话,要穿越印度洋,将整个非洲绕一圈,再到达非洲,这样的距离更远,而且航海的不可控因素也大大超越了走陆路,更加不划算。

  因此我规划了两条线路,第一条是近期便可实现的,第二条是大明海外的长远规划,咱们先说第一条。

  第一条不是陆路也不是海路,而是海路和陆路结合,请看地图,大明船队出发后,走海路到达阿拉伯,穿过荷姆兹海峡到达埃及,然后从埃及走陆路北上,从亚历山大港再换乘船只,穿越地中海,然后到达欧洲的亚平宁半岛。

  那么走这条路线的话,其中有个最为关键的地区,便是埃及了。

  如果大明想要对欧洲进行持续性渗透的话,必须有个跳板,而埃及,便是最合适的跳板!

  为什么呢,原因有两点,其一,埃及在非洲东海岸,而且经商氛围浓厚,其最大的港口亚历山大港,是非洲通往欧洲最重要的港口。

  其二,埃及此刻正面临巨大的威胁,需要外力的帮助,这个威胁,便是奥斯曼帝国!”

第435章 古今联合查案

  又是奥斯曼帝国!

  朱元璋心里琢磨著,看来要打通前往欧洲的通道,奥斯曼帝国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

  “洪武十六年的奥斯曼帝国啊,其势力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等地区,其中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和埃及接壤。

  同时其还控制了地中海的部分区域,也就是说,无论从海上还是陆上,奥斯曼帝国已经对埃及形成了海陆包围的局势。

  而如今的埃及,处于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之下,虽然马穆鲁克王朝如今还未显颓势,不过在奥斯曼帝国的包围下,也是如鲠在喉度日如年,因此如果有第三方势力能够介入,相信他们会欣然接受的。

  那么大明要做的,便是以商贸为名,先和埃及创建常态商贸关系,在必要时候提供一些援助,想必能获得马穆鲁克王朝的信任,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好办了。

  从埃及东海岸创建一条内陆通往北海岸的商路线,在亚历山大港打下基础后,那么欧洲便是唾手可得了!

  当然,具体如何施行,这个脑子就得老朱你来动了。”

  这是个好点子啊!朱元璋琢磨著,正好徐达他们从淡马锡带回了一个从埃及来的大食人通译,那么此人正好可以被大明所用。

  世界这么大,精彩的事情太多,大明也真应该去远方看看啊,不能错过这些精彩啊!

  “还有第二条航海路线,也是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向东!”

  向东?朱元璋愣住了,向东的话,难道老李说的是琉球日本?

  不应该啊,琉球已经处于大明的掌控之下,至于日本,也翻不出大明的手掌心,再向东的话,除了广袤的太平洋,还有什么?

  不对,老李说的是那两块美洲大陆!

  这两块地方,在他朱元璋眼中,就是两块无主之地,放在那里啥也不做,暴殄天物,浪费啊!

  不说什么黄金白银的,哪怕是用来种粮食也好啊!

  他老朱农民出身,最见不得好好的地荒在那儿了。

  只是,那太平洋著实太广阔了,就如同一条天堑鸿沟一般,横亘在了大明和美洲之间,可望而不可得,令人心中如猫爪挠心般,难受啊!

  “这一条航路的话,有海路和陆路两条路可走,海路的话,船队从日本北海道出发,沿著东北方向走,这样的距离比从大明到非洲更近。

  至于陆路的话,老朱你自己看地图,美洲大陆和什么地方相邻最近。”

首节上一节245/24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