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友朱元璋 第114节

  “然而到春秋战国时,事情出现了转机。

  春秋战国,周室旁落,中华第一次乱世出现,各诸侯国互相攻伐,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

  事实上,东周各国互相争雄,其实就是周王室下各个亲戚之间的伐斗,和百姓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反而增加了各国百姓之间的仇恨。

  比如白起长平之战一举坑杀赵国数十万男丁,导致赵国百姓对秦国恨之入骨,但为何说春秋战国是转机呢?

  各国混战,从客观上而言,其实是加深了各国百姓之间交流的,交流的同时,也加深了相互的了解,而以苏秦、张仪、商鞅等为代表的门客,更是让这种交流达到了顶峰。

  加深了解的同时,某种程度而言淡化了仇恨,也进一步塑造了认同感。”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这不对吧,交流能加深了解没错,但能淡化仇恨?

  这话又从何谈起,大明和蒙古之间交流也挺多的,但交流越多仇恨也越深啊,哪能淡化呢?

  “看到这里,老朱你一定疑惑,为何交流会淡化仇恨,你一定想到蒙古元庭吧?”

  嘿,这个老李,他咋就提前知道了自己会想什么?

  “要明白,东周列国,虽然名义为国,但那是诸侯国,天下所有人,无论百姓还是大夫,在名义上都有一个共主周天子。

  因此他们本质上还是一家人,家天下就是这么个意思,《诗经》有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已经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家天下了。

  自家人打架,总有和解的时候,但蒙古,平替到那会儿就是匈奴了,和东周列国是一家人吗?

  那是真正的不死不休!

  但到大明这会儿,如今你已控制大漠,其中的蒙古人也是不安定因素,如何处理,暂且按下不表。”

  嘶~

  朱元璋无奈的直拍大腿,又来了,这个该死的老李,真是不卖关子就不舒服!

  “除了交流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便是春秋战国时出现的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杂家等等,他们的思想争奇斗艳又相互融合,最终,为我们的民族奠定了文化基础和思想根基!

  这一思想根基,被始皇帝强化后,又加入了一味药性最猛的药大一统!

  说到这里,老朱,我便可以向你解释什么是中国人了,便是在千百年的民族融合中,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接受了中华文化并为之自豪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中国人!

  因此中国人这一概念,并非以血统、民族而论之,而是以文明思想来论的,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的原因之一!”

  这句话说得好啊!

  看到这里,朱元璋又开始激动起来!

  没错,没错,中华民族,并非是以单一民族来论,而是以文明思想来论的!

  咱老朱终于悟了,以前总是简单的将大明百姓粗暴的区分为汉人、苗人、彝人等等,但自己从未想过,他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这便是中华民族的构建吧!

  “知道了什么是中国人的概念后,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能很好的讨论,什么是我们的民族性了。

  民族性,是和我们的文化思想息息相关的。

  我们民族第一大特性,刚才已经说了,便是大一统!

  大一统的概念,几乎深入每位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每一次乱世时,各位豪强,哪怕是再没有上进心的,都会将大一统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不说三国分立被晋朝统一,也不说南北朝被隋朝统一,更别提五代十国被宋朝统一,单单说老朱你,在建立大明后,无论如何也要攻破元大都统一北方,而不是安心偏于一隅做个地方财主。

  至于为何要大一统,恐怕是你下意识就这么去做了吧,而从不会考虑这背后的原因。

  因为这是我们的文化,在潜意识里告诉我们,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主题!”

  朱元璋越看越觉得热血沸腾,这番见解,着实太精妙了,完美解释了为何每一位雄主,都会想着统一全国了!

  只是老李说得未免有些小瞧咱老朱了,咱老朱会是安心做个地方财主的人么?

  感谢书友们的打赏、票票和订阅支持

第173章 中华民族的特性

  “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特性,用句通俗的俏皮话形容,就是‘我只想种地,但谁打扰了我种地,那我便把他种到地里’!”

  朱元璋一下子没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来,然后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

  这话说的,让他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农,其实暗地里是个绝世高手,脸朝黄土背朝天,然后将一个个敌人坏蛋给种到土里的样子。

  “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说,便是哪里有可以耕种的地,哪里便是中华的疆土,

  因此,中华民族的这一特性,便是极度的忍耐和极强的开拓精神的结合,具体表现在,中华民族上至皇帝下至农民,都对土地有着钢铁般的执着。

  毕竟中华的疆土,从黄河中原扩张到五湖四海,并不是别人送的,也不是祈求而来的,而是实打实给打出来的!”

  没错没错,对对对,朱元璋连连点头,简直不要再同意了。

  秦皇汉武秦皇汉武,为何汉武帝能和秦始皇并列,那不就是因为汉武帝征服了匈奴,打通了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么?

  不光如此,他还征服了南越百国,将中华土地扩张到了南海之滨。

  开疆拓土,那是帝王最大的功绩啊!

  “这一特性还表现在,其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感非常的强烈,自古以来,凡是对外打了胜仗的,在史书上就只记下寥寥一笔,比如‘夷三国’、‘伐不臣’等等,毫无炫耀之意,简直谦虚到过分的程度。

  殊不知,在我们的史书上被一笔带过的,却是无数的国度和民族,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了,连名字都不配留下。”

  对啊,这确实是咱中华民族的特性,特别谦虚,而在这儿谦虚的背后,却是多少国度的消亡。

  就像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中写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历史上堂堂西域大国,就这么灰飞烟灭掉了,如果不是大诗人写上这么一笔,又有多少人知道楼兰这个地方。

  不过朱元璋毫不在意,甚至还非常自豪,咱中华民族,就是这么强盛!

  “但中华民族的耻辱感的终极表现形式,却是在打了败仗后,一定要在史书里大写特写,各种总结经验教训,什么天气原因,什么地形原因,又有哪些是人为因素,将领犯了哪些错误,皇帝又犯了哪些错误。

  简直就是经验教训的大集合!

  就像是告诉子孙后代,‘一定要为我报仇啊!’

  又像是在告诉敌人,‘我现在打不过你,但我会记在小本本上,我的子孙,我子孙的子孙,总有一代人会为我报仇雪恨的’!

  有句话说得好啊,十世之仇犹可报也,虽百世可也!就是这么个意思。”

  “哈哈哈哈!”朱元璋笑得胡子都一颤一颤的,别说,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无论是先秦的《战国策》,还是司马迁的《史记》,亦或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上对于中华打的败仗,几乎都是事无巨细的给记载下来了。

  这么一看的话,从某些方面而言,咱们的祖先,还真是有点“小家子气”呢。

  朱元璋心想着,但就是这种小家子气,却造就了中华独一无二的民族特性。

  此时,他已经明白了,中华的民族性,是什么意思了。

  老李的总结,实在太到位了,他更好奇,老李接下来还有什么更高深的见解。

  “祖先们吃了败仗的经验教训,被一代又一代人总结下来,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特性,融入于我们的思想中,这便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第三大特性

  极强的凝聚力!”

  “为何中华在经历四分五裂后,最后总会统一在一起,这是大一统思想起到的绝对作用,而为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背书的,便是我们强大的凝聚力!

  这是因为,我们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的,从夏商周一直延续到大明,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和考验,然而我们的文化,却从未中断过!

  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体系,这些文化元素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了民族成员之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又更进一步增强了凝聚力!”

  看到这里,朱元璋有些感动,眼眶也再次有些湿润了。

  说得真好,我们的文明,一直在延续,而中华的文化,也将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团结在一起。

  他为祖先的智慧而感动,也为这中华这灿烂的文明而落泪!

  揉了揉眼睛,他自嘲的笑了笑,咱老朱高低也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小时候快饿死了都没哭过,长大后在战场上快战死了也没哭过。

  可是自从和老李通上信后,咋流眼泪的次数还越来越多了?

  或许,这便是自己最敬佩老李的地方,他总是能挖掘出自己内心的最深处的感情。

  或许,咱老朱作为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就是一点一点被他挖掘而觉醒的。

  “还有最后一点,相对于异族而言,也是最恐怖最强大的,甚至在不经意间,不需要战争,悄无声息的,便能让异族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特性。

  这一特性,也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武器,老朱你猜猜是什么?”

  还有这回事?咱老朱怎么不知道?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张大着嘴巴,左思右想,却就是想不出来。

  干脆放下信来,闭上眼睛冥想起来,他算是和李晗较上劲了。

  无须打仗,甚至悄无声息的让异族消亡,咱中华民族的老百姓又不是个个都像你老李那般神通广大,咋想都觉得不可能啊!

  是因为兵法厉害吗?

  不对不对,都说了无须打仗了,那到底是什么呢?

  想了老半天,脑仁儿都疼了也没想出个所以然,算了,咱老朱服输,还是看看老李怎么说吧。

  “咱中华民族的最强大的特性,便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拥有这个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融合能力和同化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拥有强大的思想同化能力,能将你的变成我的,彻底将异族同化成我们的同类!”

第174章 大明版的电影下乡

  无与伦比的同化能力,将你的变成我的?

  这话又该如何理解?

  这些全新的新颖观点,让朱元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

  他不知道李晗还有多少新的东西,来冲击自己旧有的观念,但每一次观念的冲击,都让他获益匪浅。

  “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我前边提到的民族融合,便是一个不断同化异族的过程,更明确直白一点,叫做汉化!

  对于异族而言,这便是一个讨厌汉人、理解汉人、羡慕汉人、成为汉人的过程。

  其实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便明白了。

  北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知道吧,取汉名、穿汉服,改汉制,禁说胡语改说汉话,从政治、经济、生活、文化乃至习俗,所有的一切,都学汉人,那么如今,鲜卑族去哪儿了呢?

  你不用猜了,我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其中的一大部分早就成为汉人,融入中华这个大家庭了。

  当然,如今大明中哪些人是鲜卑族的后裔,还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复姓慕容的,九成祖上就是鲜卑族人。”

  李晗这么一说,朱元璋瞬间就明白了,这讲得没错啊,就是这么个理儿!

  在如今之大明,根本就没有鲜卑族这么一说了。

  “更有甚者,就像是刘渊,原本就是个匈奴人,却因祖上和亲时娶了个大汉的公主,便一直以汉皇室后裔自居,以光复汉室为己任。

  当然刘渊这么做,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汉赵的法统,说起来有够厚颜无耻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同化能力,已经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不光如此,宋朝之时,契丹人建辽国学中原,女真人建金国也学中原,人人都以精通中原文化为荣。

首节上一节114/1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