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24节

  你看太宗文皇帝,不就是因为有了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这些个性分明的人,才让人觉得贞观一朝,文治很好。

  赵昕觉得……

  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够。

  同时……

  再挖掘挖掘其他十六将的事迹。

  给弄点小故事。

  好好地打造一下人设。

  当然!

  这不是叫你瞎编。

  对方都根本没有做过的事,你去按给人家。

  而是以事实为基础,进行一些适度的美化。

  其实……

  倒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文治吧。

  而是……

  这些人跟了自己这么多年,这是他们应得的。

  比如说孔静,虽说没什么太让人深刻的历史事迹,但是……赵昕年幼之时,很多有关行军打仗的细节、知识,都是从对方那里获得的。

  那这个人,便算是赵昕的良师。

  而且……

  在多次打仗当中,对方都很好地完成了运送粮食的任务,没有一丝丝的纰漏,这就可以用一些好一点的词,去形容一下对方。

  还有在作战会议的时候,提出了那些建议。

  这都是些很好的素材。

  其实……

  跟着赵昕的这些人,有特点的真的不多。

  不过也正常,因为这些人,都只是当初从西北调回来的底层的士卒、军官,可以说,都是以正常普通人为主。

  还有就是……

  时代变了,再也不需要个人带着士兵去冲锋陷阵了。

  也就赵年轻,所以还经常带着骑兵去冲锋。

  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在他的火枪、火器部队当中充当指挥。

  这正常发号施令,然后就把仗给打赢了,那当然没什么太过于亮眼的表现。

  反正……

  有什么表扬什么吧。

  沉默寡言,但时不时会搭腔的,就说对方善于聆听,而且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其实……

  这也没说错,因为事实就是这样。

  接下来要对这些人封国公,郡公什么的,这些东西,不能少。

第294章 未来

  黎元十一年。

  考虑到此前在自己东征西讨,以及幼时学习的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了不少帮助的功臣们,现如今,有的老了,有的甚至都已经不在了。

  为了表彰他们所立下的功勋,赵昕便开始论功行赏。

  虽说这表彰来是来得慢了点,不过也总算是来了。

  经过一些人的不完全统计,这一次封赏,赵昕差不多花出了近二三十万贯。

  即便是放到整个大宋,都是少有的一次大的封赏。

  欧阳修、富弼等人,说自己其实也帮不了什么忙,所以极力推辞。

  不过经过一番拉扯之后,还是接受了这封赏。

  其实……

  到了宋代,这封爵早就不值钱了。

  都是按照一个封户二十五文钱来算的,一般是按月随同俸禄一起结算。

  而赵昕之所以一下子就要花费这么多,主要是他是按照别人跟了他多少年来发放的。

  一口气把前面的都结算了。

  而不是从现在开始计算。

  当然!

  钱不钱的,反倒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是这名声,经过赵昕这么一封赏,那不管是民间,还是官场上就都认识了这些人,而且都明白了。

  以后……

  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说起来……

  这一年,赵昕还从官员的名单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蔡京。

  如果他的记忆没有差错的话,这不大宋的奸臣吗?

  具体对方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赵昕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不过……

  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响亮。

  当然!

  或许只是同名。

  但一想到这个,这便又会让赵昕觉得,我大宋,果然就快要亡了。

  你看!

  奸臣自己都跳出来了。

  现在的蔡京刚刚过了中进士后的四年地方官实习期,正等着接下来的分配呢。

  这也让赵昕觉得有点为难。

  放对方到地方吧,总感觉对方会压榨百姓。

  而且是有目的地压榨百姓。

  放对方在自己身边,那不是妥妥的祸害朝廷,祸害太子么?

  最后想了想……

  还是先放到自己的身边吧。

  看还没有的救,没得救,就直接把对方的名声搞臭,然后找个机会把对方踢出朝堂,这大概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这一年。

  大宋的西南方向,也传来了动静。

  其实……

  大宋的南方很多地方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像是在一些山林之中,还是住着不少的蛮夷。

  这些个蛮夷,有的会不服朝廷,然后时不时地反叛之类的。

  当然!

  这都算是小事了。

  赵昕想要说的大事是,西南的大理国入贡,说想要成为大宋的藩属国。

  赵昕也从对方使臣的口中得知对方的国土大小,人口之类的。

  对方都毫不犹豫地,就说了。

  当然,对方有没有吹牛,那不好说。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大理国,面积肯定不小。

  据说是在四川的西南边,而且,跟交趾可以说是接壤。

  只是……

  或许是由于道路不是很畅通的原故吧。

  这大理国跟交趾的交流,却是少之又少。

  但,大理国还是从不知什么渠道,得知了大宋消灭了大越国的消息。

  为此,特意过来归附。

  赵昕也向大宋群臣了解了一下大理国的过往。

  据说当年宋太祖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以玉斧划江,说‘此外非吾所有也’,然后跟大理国划江而治。

  距今,已经有上百年了。

  而在这上百年间,这大理国就跟个舔狗似的,多次入贡,表示想要加入大宋。

  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国内势力比较多,所以往往,统治者就需要有一个外部的强力的力量,来支持对方政权的‘合法性’。

  而大宋,也不知道为何,对对方的加入,每一次都拒绝。

  大概是一种政治正确?

  因为宋太祖都那么说了,大宋也就不要了。

  而且那个地方,本身就是唐朝南诏的地盘,生活着很多的不服统治的蛮族人。

  估计很多人觉得,要了,反倒会成为朝廷的累赘。

  税能不能收上来不好说。

  你还得往里面再添点什么。

  可赵昕却想要。

  只不过……

首节上一节324/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