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第323节

  只能说这个活,不太好干。

  不过好在,官家让的是对方填数字,倒是比让他直接去测算要好多了。

  随后……

  赵昕便给了对方一个河北地区的州。

  让他去做。

  没有被抽到有关自家产业的人,都不禁是松了一口气。

  可是……

  既然今天上报了这么一个州,那明天就有可能上报其他的州。

  因此,感觉离落到他们的头上,也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赵昕还定下了表格的格式,而且,以后所有有关数字这方面的东西,都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毕竟……

  这中文数字实在是看得人脑瓜疼。

  让专门负责印刷的人去印制表格。

  同时……

  还有人表示,三司如今所负责的事情又多又杂,以至于很多的公务,都来不及处理,还有的官员,嫌麻烦,甚至干脆就不管的。

  那就对三司,也进行改制。

  当然!

  顺便……

  再让人议定一下,一些功臣的国公号。

  比如说欧阳修,富弼这些。

  这一年……

  由于庶长子已经控制了交趾。

  自然,这商路接下来也是畅通无阻。

  光是对方派人回来一趟。

  赵昕的收入就多出了至少三百余万贯。

  不过……

  像是这种收入,也不是说越多就越好的。

  毕竟你还是要尊重一下市场规律。

  一旦香料这些东西多了,也就变得不值钱了。

  那市场的容量,就摆在那里。

  不是说你运回来一亿吨,这一亿吨就能全都卖出去。

  当然!

  好就好在,香料这种东西,卖不出去,还能自己用。

  只是……

  这个要跟赵宏商量好,每年大概运回来多少。

  到时候,赵哲还得回礼。

  给对方一些瓷器、丝绸以及茶叶。

  那样赵哲再拿瓷器、丝绸以及茶叶,去经营交趾乃至于整个东南亚跟西方的航路,双方互利互惠,这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赵昕把这事交给赵哲去处理。

  毕竟……

  等他没了以后,这事还是要赵哲跟赵宏来对接的。

  提前磨合好,制定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兑换比例,总比到时候闹矛盾要好。

  而赵昕有了这三百余万贯的香料后,也是找来了商团的人,赶紧全都分出去。

  商团的人也终于是能把他们手头上的纸钞给换成实用的东西了。

  讲道理!

  现在他们觉得,使用这纸钞,也是越来越方便了。

  不过……

  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赵昕也是个商人,同时,他还是个大型批发商,他可以用他手头上的资源,去置换商团的人手里积攒着的纸钞。

  等于是回收他们手头上的钞票。

  如此一来,那他们当然也就对赵昕更加地有信心。

  而且,也更加乐于帮助赵昕推广纸钞。

  还有就是……

  纸钞除了本身并不值钱的这个缺点,它确实是有利于交易。

  到了这一年……

  在京师当中,拿纸钞来进行交易,已经是成为一种常态。

  主要是,只要官府认,能拿这纸钞,换出大米,以及甚至是拿来交税,那就行。

  银行也早就已经是开设了出来。

  以便于一些人可以兑换旧的,坏了的纸钞。

  至于你说储蓄功能……

  这玩意,确实可以弄一弄。

  只不过……

  目前感觉还不是时候。

  而且纸钞谁会给你放这,人家自己拿着就很方便,除非你给人家利息。

  其实……

  如果真的开设了储蓄功能,这一笔被放到了银行里的钱,倒是一笔很不错的可以拿来建设铁路的资金。

  只是现如今,赵昕还没穷到建设铁路需要储户的帮助,因此,才不着急向这个方向去发展。

  还有就是,一旦储户的人数过多,以这古代的公务执行能力。

  只能说……

  怕是信息太多,根本处理不过来。

  等弄好了这些后。

  赵昕紧接着……

  也是发展一下文艺。

  其实文艺这种东西,有利于凝聚力量。

  这不!

  赵昕最近就招募了一批画师,给他们传授西方曾经也使用过的画画的作弊的手法。

  用凸透镜,做出来一个暗室,然后让想要被画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人或者是事物,利用光线的特定,把整个人,或者是事物,都照射到画板上。

  这样一来,这画画也就变成了像是填色一般。

  你可以利用这种方法,画出更加3d立体,而且更加写实的画作。

  这直接秒杀现在的以写意为主的中国画。

  赵昕近来,便让他们画了一些看着高大威武的士兵,或者是两鬓斑白的老兵摆出各种造型姿势,喜怒哀乐的作品。

  接下来,可以拿来贴在蒸汽机车站的站台之上。

  自打五代十国以来,武人给到百姓,给到这整个社会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

  赵昕得好好地纠正一下这些印象。

  同时……

  也得好好地宣传宣传在新时代下,武人应该有的道德,以及他们所默默做出的贡献。

  左边画出一个大大的穿着步人甲拿着刀剑、锤子,腰间挎着弓箭、箭袋的宋军士兵的形象,然后……右边再附上一些文字。

  像什么,风与酒,尽皆烈煞征人喉,还有,一杯血代酒,遥敬家与国,以及守我身后,太平满山河。

  赵昕一早就说过,他要扭转世人对士兵的印象。

  当然!

  你光这么宣传,也不够。

  接下来……

  还得对黎元军以外的军队,也要逐步地进行风气上的整顿。

  起码,使其不再在百姓的眼里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不过有一说一,这还是比较难的。

  如果是黎元军以及黎元军所培养出来的倒也罢。

  其他像是一些原来西北边境的军队,你要如此高要求地要求他们,怕是你这待遇,还得再涨一涨。

  为此……

  这一年,赵昕也是继续精兵。

  而且……

  尽可能地把士兵跟百姓,都分开来管理。

  当然!

  这其实很困难。

  主要是士兵都是需要拿来守城的,他不像是后世,士兵一般都在军营里,一般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让你出门接触到一般百姓。

  这精兵之事……

  就交给赵了。

  有了这精兵之事,虽说跟李靖的卫国公可能还有一些差距,不过差距感觉也不大了。

  这等于是白给赵一个功劳,以后,史书上只会说,这一场大宋士兵的精神革命,是由赵发起的。

  要想增强自己的文治,还是得多多地夸一夸自己手底下的人,提拔一下他们才行。

首节上一节323/45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