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杜尔沙二世闻言顿时感觉天都要塌了,整个人更是如丧考妣起来。
他知道,这下自己是即便想要躲也躲不掉了!
深吸一口气,巴哈杜尔沙开口说道。
“传令下去,召几位起义军的领袖进宫,参加御前会议……”
“就说,朕愿意出面支持起义!”
从本心来说,巴哈杜尔沙是不愿意掺和这种事情的。
但是没办法,谁叫自己的儿子已经被卷进去了呢?
就当下这种情况,巴哈杜尔沙即便是向英国人表态,表示事情和自己无关,那英国人恐怕也是不会相信的。
既然如此,摆在巴哈杜尔沙面前最好的选择,也就是直接干了!
……
李奕坐着火车从天津回到京城。
然后便第一时间投入到了政务之中。
只是,李奕才刚开始处理堆积的政务没多久,便见李梁急匆匆的进来汇报道。
“陛下,军情处急报!”
李奕闻言,停下了手中批阅政务的动作,蹙眉询问道。
“什么事情?”
李梁上前来几步,凑到李奕耳边,表情有些幸灾乐祸的说道。
“是印度那边传回来的消息。”
“印度的殖民地士兵爆发兵变,杀入德里,企图推翻英国在印度的统治。”
“根据我们这边所接到的最新消息,起义军已经控制了德里,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巴哈杜尔沙公开支持起义,印度各邦均爆发起义。”
“各路起义军如今正在向着德里方向汇聚!”
“英国人这次怕是要难受咯!”
说罢这些,李梁将一封报告呈递给了李奕。
这封报告中,详细记载着此次印度起义的全过程。
以及军情处对接下来的战局演变预估!
在这封报告中,军情处对于印度方面反英起义的战局预估很是乐观。
在军情处的预估中,如今的英国正深陷克里米亚无法自拔,短时间内恐怕无力抽调兵力去增援印度战事。
并且,由于英国为了增援克里米亚战场,还从印度抽调了不少兵力。
这也就使得,当前的印度英军兵力相当空虚。
在军情处看来,以英国当前在印度的兵力,必然扛不住起义军的猛攻。
短时间内,起义军或许就将取得重大成果。
而等英国人从克里米亚抽身,调兵镇压印度,这时候的印度人必然已经将起义成果给巩固住了。
到时候,英国人的反扑估计很快取得有效战果!
最后,印度即便无法成功独立,必然也会让英国人在印度这个烂泥塘里流尽鲜血!
看着军情处的报告,李奕表情有些复杂。
按理来说,军情处的预估是没错的,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事情大概率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发展。
但是,那里可是印度啊!
印度,怎么可能不出意外?
可从后世带来的经验告诉李奕,永远不要低估印度人的拉胯程度。
因为,不管你怎么低估,最后都只会是高估了他们!
……
PS:这章还完,上个月没加完的更就还欠一章了。
再加上这个月的两百月票加更,目前欠两章……
第443章 李奕:就问英国人麻不麻?(6K)
一阵腻味之后,李奕开口说道。
“不管印度方面反英起义的最终结果如何,此事于我大唐而言,都属有益无害。”
“如果能让英国人陷在印度,那我大唐拿下马六甲的战略机遇期便来了。”
李梁闻言,当即说道。
“陛下英明!”
稍稍沉吟一阵,李奕做出安排。
“让外交部方面派遣使者,跑一趟印度,同印度的起义军讨论一下军火贸易的事情。”
“还有就是,告诉那些起义军的领袖,如果他们在印度战败,我大唐可以为他们提供政治避难,允许他们带着自己的家眷前来大唐生活。”
“嗯,包括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在内!”
说白了,李奕这是准备要给英国人使使坏。
嗯,他将全力支持印度和英国奋战到最后一个印度人的鲜血流尽。
出售军火,是为了增强起义军的战斗力。
愿意为起义军领袖提供政治避难,则是为了让起义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和英国佬死战到底。
这些事情,对大唐来说,都属于百利而无一害,李奕自然会积极推动。
就拿出售军火这点来举例。
大唐的军火卖的可不便宜,起义军如果想要从大唐这里拿到足够的军火,那必然是要爆金币的。
还有就是,为起义军领袖提供政治,也是同样如此。
起义军领袖要来大唐避难,你总不可能什么都不带空手来吧?
只要这些人抵达大唐,那他们就得消费,就得投资,他们的钱,便能用来刺激和支持大唐的工商发展。
更重要的是政治意义!
拿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来举例。
如果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在大唐手上,那他就能成为大唐对付英国时,一张极为重要的政治底牌。
只要英国人敢招惹大唐,李奕就能把莫卧儿帝国皇帝放出来,让他公开发表讲话,要回印度复国。
就问英国人麻不嘛?
至于说大唐这么搞,会不会破坏和英国之间的友谊?
呵呵,双方早就是死敌了好吗?
只是暂时没有撕破脸而已!
真当英国组织八国联军被大唐打回去这口气这么容易咽下的吗?
也就是目前英国被绊在克里米亚,没有余力东进,否则的话,英国绝对不介意随便找个理由来对大唐开战。
再者说,即便英国人没这个想法,李奕也是有的。
别忘了,他李奕的生父,当年可是战死在鸦片战争中的。
虽然这些年来,这件事李奕没有刻意提起过,但并不代表他忘了。
哪怕不说这些,光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争夺海外殖民地。
大唐和英国之间,迟早还得有一战!
且还是世界大战级别的一战!
现在便提前为将来准备底牌,肯定不会有错。
李梁闻言,当即抱拳应是,然后又说了。
“对了陛下,漠北方面传来最新消息,沙俄帝国派出的使团已经到了库伦。”
“使者哥尔查科夫请求入京面圣!”
去年的时候,沙俄的使团便从圣彼得堡出发了,这一路艰难跋涉,花了数个月时间,终于走陆路抵达了大唐。
李奕闻言,先是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嗯,允了,放沙俄使团入关吧。”
“正好,让沙俄使团和车臣汗他们顺路一起入京。”
李梁闻言,再次应下,然后转身告退。
李奕则是准备要去休息!
……
库伦!
哥尔查科夫走出大唐这边给自己安排的居所,带着几名随从走在库伦的街道上。
身为如今大唐在漠北最重要的一座城市,来自各地的商人货物云集,使得库伦变得极为繁华。
哥尔查科夫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摆满货物的店铺,以及正在挑选货物的商人。
这些商人中,有的来自漠北各部,有的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甚至他还在其中看到了好些金发碧眼毛发旺盛的沙俄人。
身处库伦城内,这些来自各地的商客却是都相当老实,库伦城内随处可见秩序,并无混乱发生。
之所以如此,并非这些来自各地的商贾客人有素质,讲文明,而是因为库伦有驻军。
冯子材和张乐行琢磨着自己在库伦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就派遣军队轮流到库伦城内巡逻,维持城中秩序。
所以,进出库伦的商贾才会老老实实不敢搞事。
因为,谁也不敢在驻军眼皮子底下搞事!
看着库伦城内的繁华,哥尔查科夫忍不住小声感叹。
“上帝啊,这库伦可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如果他属于沙俄该有多好?”
哥尔查科夫话音落下,一名侍从当即回道。
“大使阁下,会有机会的。”
“待帝国从克里米亚取得胜利,定然会选择抽身向东继续扩张,这库伦,迟早都是我们的。”
老毛子嘛,对于领土扩张可谓贪婪成性,这实在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