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562节

  所以,李奕这才下了禁止裹脚。

  但是,人都喜欢瞎猜!

  再加上李奕最近确实是新添了一个公主,所以,事情以讹传讹之下,就成了李奕是为了自己的女儿,才下令禁止裹脚。

  金大顺闻言,同样也是心疼闺女,当即忙不迭的对自己老娘说道。

  “娘啊,你看到了吧,连皇帝都下旨禁止裹脚了,咱们也别折腾丫头了。”

  金大娘闻言,仍旧有些不服不忿的说道。

  “皇帝的女儿那是公主,即便不裹脚也不愁嫁,我等寻常人家的娃娃,哪能和公主比……”

  只是,话虽然是这样说,可当金大娘想到裹脚还得交裹脚税之后,当即便放弃了要给自家小孙女裹脚的想法。

  在她看来,为了个赔钱货再交一笔税,那不值得!

  事情平息,金大顺邀请潘大江进家坐坐。

  两人在桌子旁坐下,潘大江开口说道。

  “大顺兄弟,今天哥哥来找你,是有一件事情想和你商量。”

  金大顺用粗瓷碗给潘大江倒了一碗水,然后笑着说道。

  “有话就说吧!”

  “咋地这么客气了?平白弄得见外了不是。”

  潘大江笑笑,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母亲。

  “大顺兄弟,事情这样的。”

  “最近哥哥我在旅顺包了块地,准备做家具,目前厂房都修好了,正缺工人呢。”

  “要不你来哥哥我这里干吧!”

  “你在老家的时候,可就是咱们县十里八乡都有名的好木匠。”

  “你要是来哥哥这里干,哥哥每个月给你开三块银元的工钱。”

  “怎么样,不算亏待你吧?”

  辽东这边开发的程度不高,所以,不同于关内大片的山林都被砍伐成光秃秃的。

  辽东这边到处都是成片的树林,其中不乏数百年的大木。

  这些木头砍下来,不管是用来做家具,还是造船,都是顶好的。

  所以,潘大江便筹了笔钱,准备要借着旅顺的资源优势,在当地开一家家具厂。

  ……

  PS:上个月1600张月票,按照加更计划,两百张月票加一更,一共就是八更。

  但我只还了五更,也就是说,这个月还没开始,我就欠了三更。

  这是第一更,后面还欠两更。

  哎,接下来慢慢还吧!

  不敢再求月票了!

第442章 印度大起义爆发!(62K)

  第442章 印度大起义爆发!(6+2K)

  到时候,等厂子建成,生产出来产品,不管是直接在原地售卖,亦或是通过海运运回关内售卖,销路都肯定不缺。

  潘大江是家中次子,他家虽有些浮财,但大多到不了他手上。

  是故,他如果不想自己老子百年之后,就沦落到种地为生的地步,就得提前自己琢磨办法。

  而在旅顺开一座家具厂,就是他想到的办法。

  金大顺闻言,表情不免有些踌躇。

  “潘少爷给的工钱是不低,但我家还有土地需要侍弄,只怕是不成。”

  这年头中国人对于土地的重视程度只能说是不言而喻。

  如果有的选,种地绝对摆在打工前面。

  就更别提还是给自家种地了!

  要知道,大唐在辽东实行的土地政策,那可是直接按照人头给分田的。

  不管男女老幼,只有你人到了辽东关外,一人十亩地。

  种满十年,这土地就是你的!

  甚至,就连百姓移民关外后,开垦所需的粮食,农具,种子等,朝廷也考虑其中。

  大唐皇家银行甚至专门开办了一项名为移民贷的低息贷款业务,向闯关东的移民开放贷款,让他们有资本在关东扎根生存下来。

  所以,现在金大顺现在一门心思的只想侍弄好自家的田地,对于外出打工,并没有什么兴趣。

  潘大江闻言,却是开口说道。

  “大顺兄弟这说的是哪里话?”

  “最近不是农闲吗?田地的活儿最多也就是除除草什么的,都不是什么重活。”

  “就算没你这个壮劳力,家里人也是能干得了。”

  “你来我的厂子里打工,多少也能赚点补贴家用不是?”

  如今的关外虽说是正在迎来移民潮,但是来的大部分都是在家乡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像是金大顺这种有手艺的手艺人,还是稀缺的。

  所以,潘大江才会赶来对他盛情邀请!

  金大顺闻言,明显有些意动。

  潘大江继续加码道。

  “再说了,大顺兄弟你儿子今年已经十九,也该娶妻了吧?”

  “可彩礼,房子,你都置办齐了吗?”

  “再加上你还得还银行的贷款,光靠种地想要置办齐这些,只怕是不容易吧?”

  种地从来都不是一个暴利行业。

  靠天吃饭是一点!

  还有一点则是,像是这种刚开荒的土地,前几年产出根本多不了,能不能覆盖成本都不一定。

  也就是说,短时间内金大顺别想靠着种地给自己儿子娶媳妇。

  再者说,大唐的皇家银行给移民的移民贷虽说是低息贷款,但也只是相对于九出十三归的高利贷来说是低息贷款。

  平均每年3%的年利,其实也不低。

  真要是驴打滚起来,那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移民们无不想着要尽快还上贷款。

  金大顺闻言,终于做出了决定,咬咬牙说道。

  “成吧,听潘大哥的。”

  潘大江闻言,瞬间眉开眼笑。

  “好,好,好!”

  “这不就对了吗?”

  “放心吧,今后大顺兄弟你跟着哥哥我混,哥哥我绝对不会亏待了你的。”

  金大顺闻言,也是用力点头。

  ……

  印度,密拉特。

  英国驻印殖民军的军营中。

  孟加拉第三轻骑兵团团长,中校团长乔治正在带着人检阅视察部队。

  而在他面前,则是一名名背着步枪站立的印度殖民地士兵。

  这些士兵穿着英国龙虾兵的红色军服,但却裹着头巾包头,显得不伦不类。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英国在印度的军队数量有限,想要控制地方局势,便只能利用印度人的力量。

  征募印度人加入英军之中,自然也就是应有之意。

  在乔治中校身边,则是来自大英本土的征兵官托马斯。

  “征兵官阁下,我手底下的小伙子们怎么样?”

  托马斯点点头,然后说道。

  “很好,我想等他们到达克里米亚之后,一定可以为大英帝国争光,我会向本土那边汇报乔治中校的功劳的。”

  随着克里米亚那边的战局不断加码,英国手头的兵力也是开始捉襟见肘。

  帕麦斯顿内阁除去通过在本土的征兵令之外,还下令从印度殖民地调兵,增援克里米亚。

  而这,也正是托马斯这个征兵官从本土赶来印度的原因所在。

  他是负责来从印度殖民地的士兵中,遴选精锐,然后送往克里米亚的。

  乔治闻言,满脸笑容的说道。

  “哈哈,如此的话我在这里便多谢征兵官阁下了。”

  要知道,如果麾下的士兵被看重,调往克里米亚参战,那乔治这个指挥官,是能够得到本土的嘉赏,甚至是升官的。

  所以,乔治岂能不高兴?

  至于说印度士兵去了克里米亚会不会有死伤?

  呵呵,这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说话间,乔治塞了一个钱袋给托马斯。

  托马斯接过钱袋,打开看了一眼,只见里面是一枚枚金光闪闪的金币。

  这些金币上,还都有着女王的头像。

  将钱袋收入怀中,托马斯笑呵呵的继续说道。

  “乔治中校,我这次前来德里,带来了一批新型步枪,让小伙子们试试怎么样?”

  乔治闻言,没有任何犹豫的点头道。

  “当然没有问题,我尊敬的征兵官阁下。”

  很快,随着两人话音落下,几口箱子被抬了上来。

  打开,里面是一支支米尼步枪。

首节上一节562/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