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溜滚蛋。”
“每个工地上的肉食都是有定数的,正好每人一块肥肉,我给你多打点,后面的弟兄吃什么?”
周建闻言,也不觉羞愧,只是舔着脸笑了笑,端碗离去。
端着碗,周建来到了一旁领主食的地方。
领了三个半张脸大的杂粮馒头,周建端着碗蹲到一处空地上,开始和工友们聚在一起,吃午饭的同时聊天打屁。
三个半张脸大的杂粮馒头听起来似乎很多,但这个时代的人们肚子里普遍缺少油水。
缺油水的情况下,主食自然得多吃些才能填饱肚子。
否则,刚吃饱估计就要饿了。
就在周建等人吃午饭的时候,一名穿着长衫的中年人也是手持一份报纸,来到了众人跟前。
扯过一张椅子坐下,开始朗声宣读起了报纸上的内容。
他所宣读的报纸,正是带着官方喉舌性质的大唐日报。
而宣读报纸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宣传。
宣传大唐的正统性,宣传大唐皇帝的英明神武,爱民如子,宣传大唐朝廷的最新动向,外加贬低污名化敌人,宣扬民族主义……
说白了,也就是通过宣传,来凝聚人心。
不同于满清这个异族不敢用民族主义来凝聚人心,因为,满清如果敢宣扬民族主义,第一个被底下的民众弄死的就是他们自己。
但靠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起家的李奕,民族主义,就是他手上的利剑。
至于说民族主义的狭隘性?
怎么说呢,只有失败的民族主义才是狭隘的。
胜利者,从来不受指责!
在这个大航海进入尾声,工业化刚刚拉开帷幕的时代,全球争霸才是世界的主题。
为了实现全球争霸的目的,统治者们迫切的需要一个廉价且高效的手段来凝聚人心,统一思想,提振军队士气……
好将百姓家的儿子送上战场,为了自己的野心去赴汤蹈火。
而民族主义,就是大家所公认的这个廉价且高效的手段。
证据就是,当今世界上的各个主要国家。
甚至是,包括某些人眼中代表先进和文明的西方国家,清一色的都是民族主义大行其道。
……
PS:家人们,求一下月票了!
第396章 新皇帝的三把火
在英国人眼中他们盎格鲁撒克逊人天生就该是世界的主宰。
在法国人眼中,高贵的法兰西民族是欧洲大陆上最聪明,最具智慧的民族。
在普鲁士人眼中,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才应该是世界的主人。
在沙俄人眼中,他们斯拉夫人应当支配整个欧洲。
就连新大陆上的某个国家,都有大名鼎鼎的门罗主义。
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间主权相关事务。
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
嗯,简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想要借此隔绝来杜绝旧大陆各国对新大陆的插手,实现自己独霸美洲的目的。
如今的大唐,自然也一样!
李奕同样需要通过民族主义来凝聚人心,洗脑民众,鼓舞军队士气。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带领中国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国家,参与到争夺世界话语权和生存空间的争霸游戏中去。
李奕可不想自己穿越一次,最大的功绩竟只是推翻满清。
他还要带着华夏民族,重新走上争霸的舞台,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嗯,先定一个小目标!
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为子孙后代们留下一片大大的疆土。
而他如果想要达成目的,宣传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之所以要在工地上安排读报人,则是因为工地上汇聚着大量的青壮劳动力。
这些人,可都是潜在的兵员,也是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给他们做民族主义的宣传,完全属于是专业对口。
其实也不光是这些汇聚了大量青壮劳动力的工地上,各省府城市中,大唐朝廷都安排了专门的读报人编制。
专门负责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宣读报纸,做宣传工作。
“大唐日报,开泰元年正月一日版。”
“开泰元年正月初一,皇帝陛下于天坛祭天登基……”
读报人开始读了起来。
第一件事说的就是登基大典的事情。
还有就是朝中参谋部内政部改组,封赏功臣,大赦天下等。
除去这些之外,还有有关改革的事情。
李奕在登基称帝之后,也是烧了三把火,准备要对大唐的朝政进行改革。
第一把,李奕烧在了税务上。
他明发圣旨于天下,准备要对大唐的税务问题进行改革。
首先,第一步就是税收正规化。
李奕下令废除各项苛捐杂税,从今往后,大唐朝廷只收正税。
就拿农税来举例,李奕准备要废除丁口税,火耗钱,禾苗税,灌溉税,除草税等各项苛捐杂税,统一归于正税之中。
从今往后,大唐的农税只收正税一项。
此举,虽然不一定能够增加多少国库收入,但却可以减少贪官污吏盘剥百姓的借口。
从而减轻百姓身上的负担,缓解社会矛盾。
满清虽然搞了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但对百姓来说,负担却是并没有减轻多少。
摊丁入亩还好说,将丁口钱摊平到了田税之中,让本该由穷苦百姓承担的税收,改为由占据土地的地主去承担,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还算是善政。
但火耗归公,那就是扯淡了。
所谓的火耗归公,其实也就是将本来只是底下人随便找由头乱收的苛捐杂税,给变成了百姓不得不交的朝廷正税。
此举获利的只是朝廷和官员,对于百姓来说,反而是增加了负担。
因为,如果只是底下人随便搞出来的苛捐杂税,那你还有偷税漏税逃税的可能。
甚至如果你有关系,交不交这里面都有商量的余地。
但朝廷正税,却是谁都逃不掉。
交不起税,就只能被破家灭门。
而李奕所要做的,便是将那些苛捐杂税给彻底废除,将这些苛捐杂税归入正税,彻底搬开压在人民头顶的这座名为苛捐杂税的大山。
从今往后,再没有人能够随便找个由头,便加税收税。
因为,朝廷规定的税赋,就只有一个正税,而没有别的。
这就极大的缩小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可操作空间。
当然了,这也不排除贪官污吏们照旧捏造税项,进行盘剥。
不过,这个就是吏治的问题了。
除此之外,李奕还下令对商税,关税,盐税,茶税,印花税,车船税等各项税务都进行统一整理,制定合适的税率。
第二把火,李奕烧在了司法上。
李奕下令组建大唐立法委员会,准备要借鉴西方的法律,重新编纂《大唐律》。
在李奕的设想中,《大唐律》就将是大唐所奉行的宪法。
除去大唐律这个总纲之外,李奕还准备要着手编纂专门《刑法》《民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保障法》等各项法律,以及下辖个条例,规定等。
对大唐当前的法律体系进行一下整理,对各类刑事民事诉讼流程进行规范处理,以求建立一个有序可靠的近代化司法体系。
在李奕看来,巴达维亚闹出的那场乱子,虽说有荷兰人从中挑拨的因素在里面。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唐的司法制度和执法体系并不完善,有着极大的漏洞,所以才会被人钻了空子。
而李奕现在想做的,便是将这个漏洞给堵上,以求将来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第三把火,李奕烧在了科举上。
李奕下达政令,从今往后,科举不再是三年一届,而是定例一年举行一次。
并且,每年科举录取的名额也是不再固定就那么一点。
而是根据朝中各部门,以及天下各州府县的官吏缺额来定。
缺口多就多招些,缺口少就少招些。
更加重要的是,从今往后,科举后再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了。
按照科举新规规定,每年科举录取的士子,都要先从最基层的胥吏做起。
必须得做出成绩,或是立下功勋,才能层层升迁。
并且,科举也不光是只考四书五经,李奕还在科举的考题中加入了数学,物理,天文等不同学科。
说白了,李奕的科举改革,其实还是在为其余改革做铺垫。
以往历朝历代的改革,最大的阻力便来自于地方官员和当地士绅的抱团。
而那些世代承袭的胥吏,便是官员和地方士绅之间的纽带。
正是因为这些胥吏的存在,才使得官员不得不和士绅勾结,才能顺利完成施政。
李奕此举,便相当于是断了官员和地方勾结的纽带。
简单来说就是,谁要是敢抵抗改革,不管你是官还是吏,一律一撸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