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贼的偏师打出四川,杀进关中,困龙局已解。
陕西,只怕是要危险了!
看完这封军报,这是奕脑海中仅剩的想法。
他的脸色不断变化,抬头将目光看向了咸丰。
只见此时的咸丰正阴沉着一张脸,眼神中是明显的怒火。
咸丰刚刚才为大清剿灭长毛贼主力的事情而感到高兴没多长时间,这便又接到了长毛贼的一支偏师支棱打进关中的消息。
这叫咸丰如何能不怒?
他想不明白,大清的天下怎么会变成这幅样子?
真的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其实关于石达开所部从重庆出发向北发动进攻的消息,清廷这边早就已经接到了。
但是,当时的清廷要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江南方面的战事上,再加上自信四川的地形封闭,蜀道行军艰难,长毛贼想打出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就没太当回事。
只是,令咸丰没想到的是,这才多长时间啊,长毛贼的这支偏师竟然就已经杀入了陕西。
奕等人看完军报,纷纷下拜请罪道。
“臣等/奴才无能,以致长毛贼突出四川,祸乱关中。”
“还望陛下恕罪!”
咸丰闻言,深吸一口气,强制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说道。
“请罪没有用,朕现在只想知道,我大清如今该如何应对陕西的危局?”
“长毛杀至县,那距离西安可就不远了。”
“荆州,广州,江宁八旗均已被屠戮,若西安八旗也被贼兵所害,朕百年之后,还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于地下?”
还有就是,甘陕绿营有清一带便一直都是清军中精锐的代名词。
不管是僧格林沁带去江南作战的清军援兵,还是清廷正在组建的八旗新军,其中都有相当数量的关中汉子。
而现如今随着长毛贼杀入陕西,对清廷而言,便不光是简单的丢掉了一个省。
更是意味着,清廷失去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兵源地。
这个影响就实在是太大了!
肃顺闻言,当即开口说道。
“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或许可以下令给西安八旗,让西安八旗趁长毛贼未曾杀至西安,尽快撤出西安,暂且前往山西河南等地躲避兵祸。”
“待朝廷大军增援陕西,陕西局势稳定,八旗再返回西安便是。”
肃顺现在对大清能否守住西安,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所以,他建议西安八旗麻溜跑路,别尼玛又被屠了!
语罢,肃顺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还当传令给僧王,让僧王率军回师,增援陕西战事。”
虽然在江南战事中,僧格林沁所部损失残破。
但当前清廷能够用在西北方向的强兵,只有僧格林沁手上的那一支。
若清廷这边不想坐视陕西陷落,那么调僧格林沁回援,然后率兵前往陕西平叛,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除此之外,清廷再无别的选择了。
毕竟,总不能真的指望刚刚成军不久,总兵额只有寥寥数千人的八旗新军独自开拔前去西北平乱吧?
这不现实!
咸丰闻言,却是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而只是开口说道。
“让西安八旗暂离西安之策倒是可行。”
“不过,在朕看来,我大清接下来还是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付唐贼这边。”
“接下来的江南才会是主战场。”
“而僧格林沁所部作为我大清的精锐,又岂能随意抽离前线?”
“陕西方面,便叫长毛的偏师暂且嚣张一阵也无妨,待我大清联合洋人消灭唐贼,再集中主力西进,收复陕西也不迟。”
咸丰不准备和天下的叛贼们玩儿打地鼠的优势,依旧准备坚持之前的集中主力,对贼寇各个击破的战略。
为此,他甚至做好了陕西暂且失去的心理准备。
说罢这些,咸丰继续说道。
“为了防止长毛贼的偏师在占据陕西后继续东出,改任江西团练大臣蔡炳文为河南巡抚兼团练大臣。”
“立即传旨,命其启程赶往河南,主持编练团练,预防长毛东出的同时,筹备将来我大清西进,收复陕西的相关事宜。”
咸丰之所以要将蔡炳文改任河南巡抚兼团练大臣。
一是因为蔡炳文在江南战事中生擒洪秀全,立了大功。
升官,自然是应有之义!
二是因为由于当前捻军横行,河南中原方面局势较为混乱,再加上为了防止石达开所部占据陕西后东出,河南方面需要一个他咸丰能信得过,且能力出众的能臣干吏前去镇着。
原本曾国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既然现在曾国藩已经被他给砍了,那么蔡炳文便是唯一的选择了。
至于说江西方面怎么办?
在咸丰看来,短时间内大清不会向江西方向用兵,即便要征讨唐贼,那也是会等到洋人的远征军到达,再与洋人共同进兵。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蔡炳文继续放在江西,那就是在浪费人才。
知人善任的咸丰做出决定,要将蔡炳文用在更为重要的地方。
众人闻言,齐声说道。
“皇上英明!”
现在众人都很庆幸,咸丰不是崇祯那个死要面子的家伙。
相较于为了面子,既要还要的崇祯。
有所取舍,懂得暂时弃地收束实力,对贼兵集中精力各个击破的咸丰,明显好伺候的多。
……
马蹄声阵阵,一队百多人的骑士纵马奔行于大地上。
这些人个个裹着头巾,腰挎马刀,背着火枪,威风凛凛,气势汹汹。
哪怕是离远了看,也知不是好像与之辈。
马蹄所过之处,地面上的碎石砂土不断跳动。
队伍一路奔行至一条溪流旁,这才勒马停下。
张乐行翻身下马,迈步来到了溪流边,连续掬了好几捧水打在脸上,洗去了脸上的尘土。
然后又大口大口的喝了好几口甘甜的溪水,这才停下动作。
一旁的一名汉子上前来,为他送上一块汗巾。
“大哥擦擦吧。”
张乐行接过汗巾,在脸上胡乱抹了几下,擦干水迹,然后询问道。
“距离目的地还有多远?”
一旁的汉子闻言,开口说道。
“回大哥的话,距离约定地点大概还有十里。”
张乐行闻言,点点头说道。
“好,既然相距不远了,那便让弟兄们加把劲儿。”
“等到了约定地点,再行休息也不迟。”
他身边的汉子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
很快,队伍便再次启程,一路奔驰来到了苏家集外。
隔着老远,张乐行便看到了远处出现了一队人马。
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终于到了能够看清对方容貌的地步。
对面的队伍中,为首那人纵马而出道。
“敢问对面可是捻军的弟兄?”
张乐行闻言,抱拳道。
“正是!”
“我等乃张旗主帐下亲兵,奉命前来迎接大唐特使。”
张乐行并没有直接表明身份。
那人哈哈一笑,前出几步抱拳自我介绍道。
“在下陈承,官为大唐之安徽招抚使,今日前来雉河集,便是为了代替我家王上,拜会捻军各首领,招揽诸位捻军弟兄。”
“有劳兄弟前来迎接了!”
第221章 人心中的火焰
张乐行闻言,心中泛起了思量。
安徽招抚使?
如此看来,大唐下一步是极有可能要向安徽用兵了。
否则的话,一个空头的安徽招抚使,想要招揽他们捻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深吸一口气,张乐行开口说道。
“陈大人还请随某来,各位旗主已经在稚河集等候多时了。”
陈承点点头,纵马赶上张乐行等,一群人骑马向稚河集的方向赶去。
路上,陈承与张乐行交谈。
“不知兄弟姓名?如何称呼?”
张乐行笑笑道。
“兄弟不敢当,小人姓张,在家里行三,陈大人叫某一声张三就是。”
陈承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