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71节

  “诸位卿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吧,我大清该如何平贼?”

  咸丰继续说道。

  肃顺闻言,开口建议道。

  “皇上,奴才以为我大清不必急着对唐贼用兵。”

  “据那些洋人所说,那英吉利国很快就会派遣远征军,前来向唐贼进行军事报复。”

  

  “我大清或可在唐贼和洋人交战之际,再行发兵。”

  “到时候,有洋人帮忙分摊应对唐贼的军力,我大清便可以最小的代价剿灭为祸一方的唐贼!”

  肃顺并不着急对唐贼用兵。

  或者说,在他看来,现在大清暂且也没有继续向唐贼用兵的余力。

  自年初开始,大清便汇聚主力于江南,想要剿灭长毛。

  数个月的苦战下来,虽是长毛被剿灭了,可大清这边的折损也是不少。

  不管是江南大营,还是江北大营,亦或是僧格林沁所率的北方清军主力,在一场接一场的苦战之中,精锐都是折损严重。

  不经修整,短时间内很难再投入战场。

  咸丰闻言,微微颔首道。

  “肃顺此言不错。”

  “但在朕看来,我大清要平贼,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洋人身上。”

  “洋人,重利而轻义,皆乃无信无义之徒,不可尽信。”

  “万一唐贼给了洋人什么好处,那些洋人并非没有可能跳反到唐贼那边,助唐贼对付我大清。”

  咸丰有些担心大唐会比大清更能卖国,以至于洋人跳反。

  一旁的奕闻言,忍不住撇撇嘴。

  包不能好嘛!

  要说卖国,谁能卖的过我大清?

  想着这些,奕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在臣弟看来,洋人和唐贼之间其实没有勾结在一起的可能性。”

  “一来是我大清可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但唐贼必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对大清来说,他们的核心利益只有八旗。

  也就是说,只要八旗的利益不受损,满清可以为了满足洋人的胃口,把治下汉民往死里压榨。

  但是,大唐起兵之初打的旗号就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重整山河,平均地权”!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民族主义。

  大唐是一个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政权,这样的政权,是不可能大规模出卖自己民族的利益,去给洋人卖好的。

  否则的话,大唐政权的底层逻辑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奕断定大唐卖国卖不过大清。

  奕继续说道。

  “二来,则是现在唐贼和洋人是有仇的。”

  “唐贼贼首之父当年是死在鸦片战争之中的,这可是杀父之仇,唐贼岂能不报?”

  “而唐贼在占据广州之后,非但收复了香港,在广州禁烟,还当众斩了英夷的公使以及一众洋人战俘。”

  “以英夷的性子,绝不可能咽下去这口气,当这件事没发生过。”

  “所以,臣弟敢断定,唐贼和洋夷,定然没有合作的可能。”

  “当然,皇上的忧虑也是正确的,洋人却是是无信无义之徒,我大清对他们有所防备也是应该。”

  咸丰闻言,表情略显复杂的点头,然后继续询问众人道。

  “那诸位卿家以为我大清该如何防备洋人?”

  肃顺开口说道。

  “回皇上的话,奴才以为我大清还当继续扩编八旗新军。”

  “只要这支以西法练兵,使用洋枪洋炮的精锐成军,那我大清将来即便和洋人翻脸,也没什么可怕的。”

  咸丰点点头,表情还是有些忧虑。

  “肃顺所言不错。”

  “但当前朝廷实在是财政困难,八旗新军扩编,并非易事。”

  满清虽然通过厘金和加剿饷之法敲骨吸髓,从穷鬼身上搞钱,练了一支八旗新军出来。

  但由于搜刮到的钱大多都被我大清的忠义之士给层层漂没了。

  即便剩下的,也多被用于购买洋枪洋炮,以及雇佣洋兵。

  能够用在八旗新兵身上的其实只是个零头。

  所以,这支所谓的八旗新军规模其实并不大,只有几千人。

  装装样子尚可,可真要派上战场去厮杀,这么点数量其实是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只是,一但将来大清和洋人发生冲突,那么那些雇佣来的洋兵肯定靠不住。

  大清所能依靠的只有八旗新军!

  所以,清廷上下还是有心想继续扩编八旗新军的。

  只是,资金问题却是个大问题!

第220章 按下葫芦浮起瓢

  祁藻闻言,又开始出起了法子。

  “皇上,微臣听闻南边的唐贼通过铸造银元,获益颇丰。”

  “我大清或也可效仿一二,铸造大清自己的银元,从中赚取利润。”

  大唐在广州大批量的铸造银元,并推行废两改元又不是什么秘密。

  这里面有利可图是明摆着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大清自然不介意抄……啊呸,是借鉴一下。

  咸丰闻言,摸着下巴寻思道。

  “如此真的可行?”

  祁藻点头说道。

  “微臣以为可行。”

  “退一万步讲,此事即便不成,大清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我大清不妨一试。”

  咸丰闻言,点头说道。

  “嗯,那便一试吧!”

  咸丰此言一出,一旁的奕却是开口说道。

  “皇兄,臣弟以为我大清若想借着铸币赚钱,不光是可以铸银币。”

  “还可以铸大钱!”

  “铸银币无非也就是赚几分几厘的辛苦钱,哪里能有直接铸大钱赚的多?”

  满清要铸银币,即便不说和大唐一样,一枚银币的含银量达到九成往上,可那最少也得有个七八成才行。

  否则的话,银币的成色就太糟糕了,甚至让人用肉眼就能看得出来。

  这肯定是不行的。

  七八成的含银量虽然不高,按理来说真要是以这样的含银量来铸币,那满清的利润最少也得有个两三成。

  但是,我大清嘛,懂得都懂,各级官员层层盘剥下来,最后进国库的能有几厘,都算底下人有良心。

  但是,铸大钱却是不同。

  一枚当五的大钱,即便铜钱要铸造的大一圈,那纯利最少也得有个两三倍。

  当十的,那最少也得有七八倍。

  当二十,当三十的大钱就更不必说了。

  在铸钱的利润足够夸张的前提下,即便官员们多捞点,国库也能分润不少。

  咸丰闻言,嘴角忍不住一抽,但还是开口说道。

  “如此倒也可行。”

  “只是要苦一苦百姓了!”

  奕回道。

  “相信百姓会体谅朝廷的难处的。”

  反正利益受损的是底下的贱民,奕才不在乎他们呢。

  忽的,养心殿外响起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旋即,便见等在殿外伺候的安德海从外边走了进来。

  “启禀皇上,陕西方面传来八百里加急……”

  说话间,安德海将自己手中的一封军报呈递给了咸丰。

  咸丰闻言忍不住蹙眉,但还是接过军报翻阅了起来。

  片刻之后,咸丰原本一直都是笑呵呵的脸色,当即阴沉了下来。

  “好贼子!”

  “当真是好贼子!”

  奕,肃顺等人见此,忍不住面面相觑,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咸丰见此,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将自己手中的军报甩给了众人,然后开口说道。

  “都看看吧,陕西那边传回来的急报。”

  “长毛贼的那个伪翼王又生出事端来了。”

  奕接过军报,翻看了起来,很快,他脸上的表情便是一凝。

  军报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但就是这一行字,却是令奕瞳孔一阵紧缩。

  咸丰三年三月初五,长毛贼伪翼王率军自重庆出,攻取顺庆,保宁二府,然后入汉中,取南郑,经褒斜道杀出,至县,威胁西安……

首节上一节271/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