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63节

  公司团建的时候,如果老板在场,那大家都很难放得开。

  今日的宴席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李奕也就不多留了。

  李奕回到后堂,还没来得及休息,便见母亲赵氏在几名侍女的搀扶下,一脸喜色的来到了李奕面前。

  李奕见此,主动迎上前去招呼道。

  “母亲怎么来我这里了?可是有什么喜事?”

  赵氏闻言,脸上的喜色越发明显。

  “自是有喜事,大喜事!”

  “刚刚为娘和彩玉在一起闲话家常,彩玉身体有些不舒服,为娘唤来大夫为她诊脉。”

  “大夫诊脉之后,说是喜脉,彩玉有了身孕,已经一个半月了。”

  “奕儿你说这算不算喜事?”

  李奕闻言,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愣,旋即便是狂喜,大笑出声。

  “哈哈哈哈!”

  “彩玉有身孕了,哈哈!”

  “太好了,实在是太好了,我要当爸爸了……”

  狂喜的情绪充斥着李奕的内心,让他脸上的喜色完全掩盖不住。

  除此之外,李奕还在惊叹自己的运气。

  自己今天才刚刚接受劝进,称王建制,结果罗彩玉那边便诊出了喜脉。

  这个时间实在是太合适了!

  这两件事情一结合,说一句李奕有天命在身,谁敢反对?

  惊喜之下,李奕开口对自己的侍从吩咐道。

  “杜顺,你立即去宴客厅,向众位将军大臣通报此事,让他们也都跟着高兴高兴。”

  “然后,再将此喜讯通报全军,全城,本督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则好消息!”

  对李奕来说,罗彩玉怀孕并非是简单的他要当爸爸了那么简单。

  更多的还是政治上的含义。

  李奕借此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是有生育能力的,告诉所有人,放心大胆的跟着我干,你们以及们后人的荣华富贵都有保障。

  所以,李奕需要尽快将这则好消息通报给所有人!

  杜顺闻言,马上抱拳领命,他的脸上也满是笑容。

  因为他杜家是李家的家生子,只有李家有了后人,他们杜家的荣华富贵才能得以延续啊。

  很快,杜顺离开没多长时间,李奕便听到了宴会厅方向传来一阵欢呼。

  旋即,便见一群人风风火火的赶来了后堂,七嘴八舌的询问李奕此事是否为真。

  尤其是罗大纲,一张老脸都快笑成一朵盛开的菊花了。

  罗彩玉怀孕,最高兴的人除去李奕这个当爹的,无疑就是罗大纲这个外公了。

  我的太子外孙了解一下?

  ……

  紫禁城,养心殿。

  咸丰原本舒展了没几天的眉头再次蹙起。

  在他面前的桌案上,摆着两封八百里加急的军报。

  一封来自河南,一封来自江苏。

  其中,河南方面的八百里加急中写明,河南巡抚英桂率军追击长毛贼的伪翼王,于南阳府方城县的博望坡遇伏,战败身死。

  长毛伪翼王率军攻下南阳!

  而江苏方面的消息则更为糟糕。

  长毛贼从江宁发兵,由其伪北王率军北伐,一路连破高邮,淮安,清江浦,然后直奔徐州。

  

  与率军南下的胜保在徐州城外遭遇,双方大战一场,胜保惨败,一路退往济宁。

  徐州陷于贼手……

  接连两则坏消息,直接给咸丰干破防了。

  原本在洛阳之战后,咸丰以为战局能有所好转,大清很快就能克复江宁,重整天下。

  没想到,他高兴的还是太早了!

  南阳和徐州的两场大败,啪啪给了咸丰两个大嘴巴子,让他彻底清醒了过来。

  长毛贼势大,平贼绝非易事。

  接下来,可有的好打了!

  深思一阵,咸丰命人唤来了一众军机大臣议事。

  “诸位卿家都看看吧,朝廷大军接连在河南和江苏吃了败仗。”

  “都议一议吧,接下来朝廷该如何平贼?”

  还是肃顺最先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以为长毛贼的北伐大军可能是奔着京城来的。”

  “朝廷应该尽快将僧王从前线调回来,拱卫京城。”

  北伐的太平军对外打出的旗帜就是要直捣妖穴,这并非什么秘密。

  肃顺自然知道他们是奔着京城来的!

  为了保险起见,他想要将僧格林沁这个双花红棍给调回来,保卫堂口和老大。

  咸丰闻言,却是蹙眉说道。

  “若将僧格林沁调回,那江南那边怎么办?”

  “若没有僧格林沁的大军,光凭琦善和向荣,只怕难以夺回江宁吧?”

  肃顺闻言,再次开口说道。

  “皇上,奴才以为还是要以京城的安危为要。”

  “江宁那边的战局可以拖一拖,但京城却决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江宁丢了,大清依旧是大清,可若京城丢了,那大清就唯有退出关外了。”

  咸丰闻言,脸上的表情不断变换,显然是被说服了。

  “那江宁那边怎么办?”

  祁藻开口说道。

  “皇上,老臣倒是有个主意。”

  咸丰闻言,连忙说道。

  “祁卿快讲!”

  祁藻闻言,也没卖关子,而是继续说道。

  “现在朝廷不是允了地方上筹办团练,保境安民吗?”

  “老臣的想法是,可以让江南江北大营共同牵制江宁城内的长毛,然后趁此时机,调各地团练前往江南作战,协助官军围剿长毛贼。”

  “如此的话,朝廷就能在力保京城的同时,兼顾江南的战局了。”

  咸丰闻言,忍不住蹙眉。

  他心中明白,祁藻这老狐狸是在借着长毛贼的势,来迫使朝廷再次放松对团练的限制。

  说句心里话,这事情咸丰是不愿意做的。

  如果团练都能离开家乡,出省作战的话,那团练和军队又还有什么区别?

  如果南方各省都有这样的团练,那大清究竟是他们满蒙八旗的大清?还是汉人的大清?

  一旁的瑞鳞开口询问道。

  “祁大人,你说的倒是简单,可万一团练失控,威胁朝廷怎么办?”

  身为满人的瑞鳞,肯定也是不愿意看到团练武装做大,以至于汉人在团练的支持下,来朝中争夺他们满蒙大臣的话语权的。

  祁藻闻言还没说话,一旁的何汝霖便开口说道。

  “朝廷可派遣忠正贤良之辈去担任团练大臣的职务,控制团练,以免团练失控。”

  何汝霖和祁藻当然是站在一起的。

  还有就是,他们其实从来没想过要利用团练造反。

  只是想要通过团练,搞出来一只掌握在汉人手上的武装力量,进而和满蒙大臣争权。

  而争权并不妨碍他们效忠大清。

  所以,祁藻和何汝霖在提这样的建议时,显得很是坦荡。

  因为他们真的是大清忠臣,忠不可言的那种!

  咸丰闻言,脸色不断的变换。

  可最终还是点头说道。

  “就依祁卿和何卿所言。”

  但是,咸丰还是忍不住询问道。

  “两位卿家认为谁可担此大任?来做这个团练大臣?”

  祁藻和何汝霖对视一眼,然后一起说道。

  “曾国藩!”

  两人之所以推荐曾国藩,是有原因的。

  除去因为曾国藩是何汝霖的学生之外,更多的还是因为咸丰对曾国藩很看好。

  咸丰元年初,太平军刚发动起义时,咸丰召见群臣议政。

  曾国藩当众进言“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又推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再上书《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直指咸丰的过失。

  把咸丰气的“怒掷其折于地”,数日后复阅,才心服而纳谏,并对其加以褒答。

  5月,咸丰让曾国藩署刑部右侍郎。

  10月,有让他充顺天府乡试正考官。

首节上一节163/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