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62节

  “清妖,拿命来!”

  石祥祯带着石达开的亲卫于战场上纵马扬鞭,直驱英桂而来。

  阻击的清军眨眼间被冲散数道阵列,压根无法阻挡石祥祯的攻势。

  英桂见长毛贼将直奔自己而来,惊惧之下,下意识的拨马欲走。

  但也正是他这一走,使得原本就在不断败退的清军,彻底崩溃了。

  石祥祯用力掷出手中短斧。

  噗呲一声,英桂后背中斧,被砸落下马。

  英桂是背后先着的地,斧头在他坠地的力道的冲击下,深入肺腑,直接断掉了英桂的生机。

  他抬头望天,看着头顶碧蓝的天空,他的眼神中满是不解……

  怎会如此?

  好好的战局,怎么忽然变成这样了?

  石祥祯仰天长啸。

  “杀啊!”

  “杀清妖!”

  喊罢,他继续带队冲锋,如同一柄利剑,在清军阵中肆虐,将清军杀到崩溃。

  随着英桂这个巡抚阵亡,清军彻底崩溃,开始争相逃跑。

  而从南阳赶来的清军,也是正好目睹了己方大军大败的一幕。

  没用太平军再去攻打,他们当即便自己溃散了。

  石达开见此,神情满是振奋,带人向南阳府城杀去。

  旋即,太平军撵着清军的败兵,再破南阳府!

  石达开率军进入南阳府之后,则是开始了修整。

  既然解决了清军的追兵,那他们自然也就不用再着急逃跑。

  修整一下,尽快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就是他们现在最应该做的事情。

  ……

  满清咸丰二年,正月初一。

  广州城,大都督府!

  李奕坐在大都督府的大堂上,神情淡然。

  大都督府外,是一阵接一阵的欢呼声。

  这已经是第四次劝进了!

  第一次,是光复军诸将一起劝进。

  第二次,是军中的普通士卒也参与了进来。

  第三次,广州城内的士绅商贾,还有百姓们,也是被组织参与了进来。

  第四次,则是这三波人一起来到大都督府外,集体劝进。

  李奕若不答应他们的请求,他们便要在大都督府外长跪不起,直到李奕答应了为止。

  “望大都督顺人心,应天命,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望大都督顺人心,应天命,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

  大都督府外的呼喊声如浪涛般此起彼伏。

  仿佛整个广州都参与了进来!

  李奕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起身,在一队禁卫的拥簇下,往大都督府外走去。

  他走出内院,穿过门廊过道,一路走到了大都督府大门前。

  几名禁卫上前去,将外钉铜钉的朱漆大门打开。

  一瞬间,一阵阵声浪,伴随着一道阳光迎面而来。

  阳光照洒在李奕身上,为他整个人描摹上了一层光晕……

  先更一章,下一章晚点。

第142章 罗大纲:我的太子外孙!

  李奕跨过门槛,迈步走到劝进的人群面前。

  旋即,一道道满是灼热的目光汇聚在他的身上。

  见李奕出现,劝进的人群的呼喊声越发嘹亮。

  “望大都督顺人心,应天命,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望大都督顺人心,应天命,称王建制,扬威天下!”

  “……”

  李奕目光环视一周,深吸一口气,压住自己内心中激荡的情绪,对着所有人深深一揖,然后说道。

  “奕,敢不从命?”

  语罢,李奕直起腰来,继续说道。

  “奕为李唐后裔,幸有祖宗庇佑,方才有今日之基业。”

  “今日,奕便建国大唐,称唐王,改元昭武,另立社稷。”

  “愿带领列位,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再造汉家河山,重现贞观开元之盛世!”

  “望诸位与奕共勉!”

  李奕话音落下,大都督外的一众劝进人群齐齐欢呼。

  “万胜!”

  “万岁!”

  “大唐万胜!大王万岁!”

  “……”

  李奕之所以选择称唐王。

  一是因为他姓李,自称李唐后裔算是名正言顺。

  二是因为,他之前在大黄江口战败后,率部逃入紫荆山中时,曾经自称老子后裔,借此装神弄鬼,来重塑光复军上下几乎崩溃的军心士气。

  如此一来,李奕称王时称唐王自然不会有错。

  至于说他究竟是不是李唐后裔?

  这么说吧,如是!

  只要李奕不做出追认异族为先祖这样离谱的操作,底下人才不在乎李奕的祖宗究竟是谁。

  他们要的只是李奕进步,然后他们也进步。

  至于说李奕称什么王,建什么国,他们是不在乎的。

  其实吧,李奕曾经还想过要光复大明来着。

  只可惜他姓李不姓朱,所以,这个选项只能pass掉。

  而李奕之所以有这想法,原因也很简单,自从满清入关以来,天下人喊反清复明喊了这么多年,对大明大多都还是有点感情的。

  光复大明的话,比较容易拉拢人心。

  而大唐的话距离现在就有些远了。

  不过也问题不大!

  强汉盛唐嘛,大唐正经也是挺牛逼的,相信大家伙儿会有代入感的。

  至于说年号就更简单了。

  开国皇帝嘛,带个武字很正常。

  比如说大魔导师的光武,二凤他爹的武德,老朱同志的洪武……

  李奕的昭武取的便是昭彰武功的意思。

  欢呼响彻了整个广州,光复军上下开始改旗易帜,一面面写着唐字的大旗被下发了下去。

  自即日起,光复军开始改称为唐军!

  ……

  随后,李奕在大都督府内大摆宴席,普天同庆,招待光复军诸将,以及广州城内的士绅代表。

  宴席上,李奕难得的换上了一身衮服,头戴通天冠,而不再是一身简单的军服。

  整个人都显得雍容尊贵,威风凛凛,让人不敢直视。

  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李奕来到主位上坐下,然后举杯道。

  “今日大喜,孤与诸卿共饮!”

  众人闻言纷纷举杯。

  李奕接着说道。

  “第一杯,敬上天。”

  “愿上天佑我等,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再造河山!”

  语罢,李奕举杯饮尽。

  众人纷纷有样学样,举杯饮尽。

  “第二杯,敬英烈!”

  “敬所有为了反清而光荣牺牲的光复军将士,愿他们英魂不朽!”

  语罢,李奕再次举杯饮尽,众人同样举杯。

  李奕接着说道。

  “第三杯,敬今日在场的所有人。”

  “若没有大家的鼎力相助,倾力付出,便没有孤的今天,更不会有今日的大唐!”

  “诸卿,共饮!”

  语罢,再次举杯饮尽。

  三杯酒下肚,场内的气氛开始变得热烈了起来,暖完场,李奕转身离开了宴席现场,将空间留给众人。

首节上一节162/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