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75节

  安禄山叛乱后,安重璋和安太玄耻于与安禄山同姓,请求李为他们改名。

  李就将安重璋改为李抱玉,将安太玄改为李抱真。

  入侵的吐蕃军有骑有步,行进速度无法与唐军相比。

  在玉垒山的时候,来与吐蕃军相遇。

  他令李抱真率领一队轻骑作为偏师,示敌以弱,引诱吐蕃骑兵。

  等吐蕃骑兵追击到时候,来率领部属突然杀出,将吐蕃骑兵击溃。

  吐蕃元帅见此,不顾步兵,慌忙遁逃,使步兵阵形大乱。

  来趁机掩杀,又斩五千余首级,俘虏一万五千余人。

  随即,来派遣郎将,进入被吐蕃占领的西川诸郡。

  吐蕃守军望风而逃,根本不敢固守。

  至此,交川郡、静川郡、维川郡、蓬山郡、云山郡等全部光复。

  唐军再往西占领没有意义。

  千沟万壑,不适合居住,只用戍堡。

  要占,就直接越过千沟万壑,占领吐蕃的核心。

  天宝十六载,正月中旬的时候,来将平复西川的捷书传至长安。

第408章 与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

  柏海之战对吐蕃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

  昔日鼎盛的吐蕃王国,如风中之烛一样,随时都会熄灭。

  大论玛祥仲巴杰惊恐充斥内心,他心力憔悴,一连数日茶饭不思。

  他麾下虽然还有数万兵马可以调动,但九年的权臣生涯,许多被侵害利益的贵族、尚族口服心不服。

  特别是尺带珠丹归来后,这些旧贵族势力想方设法地拥护尺带珠丹复辟。

  时至现在,玛祥仲巴杰已明白李放归尺带珠丹是一个无解的阳谋。

  玛祥仲巴杰的家族那囊氏在他的带领下,为吐蕃第一尚族。他一旦还权,尺带珠丹必然会找机会杀死他。

  他太了解尺带珠丹了,当初大论韦达札恭禄一度打到凉州城下,最终因功高震主,被尺带珠丹诛杀。

  理由竟然是与大唐通敌。

  莫须有!

  玛祥仲巴杰是聪明人,为自己的性命,他囚禁尺带珠丹。

  按照他的计划,北伐成功,收复青海九曲,他将对冲尺带珠丹的影响。

  人算不如天算,李早有防备,派出名将重兵镇守。

  一败涂地,玛祥仲巴杰的盟友恩兰达札路恭死亡。

  仿佛末日的钟声敲响。

  玛祥仲巴杰第一念想,是向大唐求和。如果大唐再进一步,以他们如今的实力,根本没有信心去抵抗。

  本来只是抱著尝试的心态,没想到柏海郡的段秀实同意投降。

  但要求是献上黄金三千斤,羊三十万只,牛三万头。

  作为侵犯大唐的惩罚。

  同时,还带来朝廷的问罪书,质问吐蕃何故谋反?

  玛祥仲巴杰终于知晓安禄山已被平定,李摇身一变,成为大唐太子,监理国事。

  对此,玛祥仲巴杰明知道大唐必有所图,但他只能妥协。

  他将红山宫堡上的金漆都刮下,把金佛融化,作为大唐的赔偿。

  又忍痛从冬夏牧场中,取出牛羊献给大唐,妄图止战。

  为防止百姓因家人死暴动,他骗百姓说北征勇士大半都被唐国俘虏,他正在与大唐谈判,尝试将他们的族人赎回。

  这暂时压制住悲伤的百姓。

  玛祥仲巴杰生性果断,他明白他与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无法妥协,必须有个了结。

  于是以尺带珠丹和赤松德赞的名义,召诸部首领会盟,准备布下鸿门宴。

  但诸部首领、贵族并未率兵至会盟,并指责玛祥仲巴杰是奸臣,玩弄权术,囚禁赞普,亵渎神灵。

  至此,也没什么好说的。

  玛祥仲巴杰先发制人,派羽林千户所去攻击一个部落,将其士卒打败,掳众而归。

  然后开始发兵征伐其他不服从者,但损失十三万兵马后,他并不具备碾压的优势。

  那些贵族藏兵藏奴隶,玛祥仲巴杰甚至还有败绩,吐蕃的内战因此展开。

  ……

  正月中旬,得知来平复西川的消息,李大悦,晋升来为梁国公。

  但李所封的所有爵位都是虚封,只享俸禄和赐田,没有食邑。

  他也不打算给文武官吏实封,哪怕是将来的皇子和公主。

  实封不仅仅会影响赋税制度,还会衍生一批附骨之蛆。

  李还会继续削皇室的俸禄。

  他清楚他这样篡位的人,没有宗室。只追求国家利益,不会在乎他们的感受。

  李可不想将来数以十万计的皇亲国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那会将一个国家彻底拖垮。

  李又令来主持剑南道军事。

  蜀郡都督府,分为蜀山军、天宝军、靖川军、昆明军、宁远军、南江军、澄川军七军,共计三万五千人,一万五千骑。

  其中,只有天宝军(今四川理县)设在西川。

  宁远(今云南盐源)、南江(今云南南盘江上游)、靖川(今云南大关)、澄川(今云南姚安)、昆明(今四川西昌)四军,直面南诏。

  蜀山军人数最多,有一万人,驻扎在蜀郡。

  完成剑南的体系,防止南中的少数族部的同时,提防日益壮大的南诏。

  自大唐与南诏决裂后,南诏的发展势头迅猛,阁罗凤携两胜大唐的威名,东征西讨,屡灭小国。

  只是和历史上不同,阁罗凤没有趁著安禄山叛乱攻占大唐。

  后世的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贵州西北部等广大土地,都是在安史之乱时沦陷给南诏。

  或许是因为安禄山起势太快,又亡得太快,让阁罗凤还来不及做准备。

  又或许是李的原因。

  但李现在没有心思去征伐南诏,只是让来在南诏北面设置重兵,除了防备南诏以外,还要安定边境的少数族部。

  这场战场虽有损失,但却让李瓦解杨国忠的余孽,自己派遣的太守开始入主蜀地。

  他知道蜀地大豪排外,密令来暂时不要招惹蜀地大豪。

  来麾下大概有一万五千兵马,届时张兴还会归给来五千剑南军。

  兵部会招募一万五千士卒,给与蜀郡都督。

  尽快完成剑南道全境的布局。

  并解散郡兵,规范县卒。创建锦衣卫体系。

  县卒除了辅助捕快捉拿盗贼和赈灾救民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围攻豪强。

  是以,今后县卒不招募大族子弟。

  李认为剑南道许多地方还需改正。

  有十几个郡的人口不足万人,行政效率低下。

  三五千人的小郡,设一太守府,总共就一县,再设县衙,有十羊九牧之举。

  李计划让吏部和户部规划,取消这些郡,改为县、镇。附属于周围的大郡上。

  也开始在地方设镇,与乡同级,但镇中设镇长,正九品上,设捕头,从九品下。其余皆为流外官。

  而乡则没有职事官,甚至乡佐还是里正轮换当值,所以自古有“皇权不下乡”之说。

  西川之战,使崔圆等一干杨国忠的党羽威望尽失。

  蜀地百姓也从未支持过杨国忠。

  单单一个“荔枝道”,足以让剑南百姓憎恨。

  更别说杨国忠屡屡发动民力,将剑南的富饶物品,运送到长安,取悦皇帝。

  李的故事,也久在蜀地传颂。

  真正排斥李的是害怕侵害他们利益的豪强大族。

  李又明升暗降,将德阳、巴西、梓潼、临邛等剑南大郡的太守召到长安,任他们为诸监寺少卿,诸部郎中。

  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也是一种考察。

  如果在朝廷做的好,遵从李的思想和变革,会重新重用他们。

  所有的剑南大郡,又重新任命有威望、有能力的臣子。

  现如今,剑南只剩下最重要的蜀郡,空缺太守。

  一月二十日,杜甫从洛阳探亲回来,他到长安的次日,李在太极宫召见他。

  没有去政事堂,而是在临湖殿这种休闲的大殿。

  “拜见…太子殿下。”

  见到李后,杜甫微微向李一礼。

  此时的杜甫已经年近五旬,头上已有明显白发,显得略为苍老。

  “子美不必多礼,快请坐。”

  李请杜甫对坐,矮桌上摆放著酒水、点心,不像是要与杜甫谈论政事。

  “子美归洛阳探亲,亲友可安好?”

  李向杜甫关怀一句。

  历史上的杜甫回家探亲,认为“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看到的是“访旧半为鬼”,离别时感叹“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在归途中,又写下字字泣血的《三吏三别》。

首节上一节775/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