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712节

  燕国使者微微一笑,他知道玛祥仲巴杰是虚张声势。

  两个大论一起接见他,一句话就将他赶走,这不符合常理。

  “大唐有天将军,如铜墙铁壁一样,无人可以撼动。”

  玛祥仲巴杰的话也软下来。

  外人怎能懂吐蕃人的心?

  短短三年间,前前后后五十万吐蕃健儿,被俘被杀。

  赞普尺带珠丹被天将军亲俘。

  大论没庐穷桑倭儿芒在刀兵下病死,大论悉诺藏在九曲身首异处,大论末结桑东则布投降大唐。

  二十多名万人敌的猛将被天将军手刃。

  七名元帅,十几位名将被俘、被杀。

  死去金字告身以上的贵族数以百计。

  还有一些被俘虏的诸王、贵族。

  吐蕃失去通颊、吐谷浑、白兰羌、党项、苏毗、奴刺等等附属,失去万里疆域。

  最寒冷的时候,吐蕃青壮年直接断层。

  九年时间,才勉强恢复一些元气,但和巅峰的时候还无法比较。

  这哪能使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不慎重呢?

  他们不是没听说李叛唐。

  得知李引西域兵马至河西走廊,玛祥仲巴杰欣喜若狂。

  但也预料过河西、陇右的兵马不会抵抗李,毕竟李在此的威势深入信心。

  李长驱直入至长安,老皇帝必然被推翻。

  更令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惊喜的是,大唐东北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也叛乱,并一路打下洛阳。

  无比辉煌,威加海内的大唐,竟被边军吞噬地渣都不剩。

  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

  中原王朝乱世,正是他们吐蕃的时机。

  错过这次机会,一旦让李统一天下,他们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正如燕国使者所说,吐蕃早就受够连续九年的进贡。

  每年要向大唐进攻一万匹马,一万头牛,十万头羊,一百车皮毛。

  这使大唐陇右九曲、青海、柏海、积石等郡一举成为赋税重地。

  大唐在这里搬迁数十万汉人,这些汉人百姓牛羊成群。

  种植棉花也蔚然成风。很难再出现冬天被冻死的情况。

  加上九曲之地产量极高的小麦,让百姓们衣食无忧。

  哪怕李离开九年,百姓依然皆知李的恩德。

  除了李的诗词外,关于李的各族歌谣,不下数十种。

  在这种情况下,吐蕃想北上收复九曲、青海,更为困难。

  这也是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一直顾虑的地方。

  他也害怕李枪打出头鸟,再征伐吐蕃。

  九年前的大非川之战,让吐蕃失去底蕴。

  如果再败,吐蕃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大唐不是铜墙铁壁,它现在摇摇欲坠,我们只要合力一推,必然倒塌。”

  燕国使者缓缓说道。

  他是严庄的门客,按照严庄的战略,默认李占据关中,取代大唐,不论称帝也好,掌权也罢。

  不影响他们的战略布置!

  因为时间差关系,燕国使者和玛祥仲巴杰不知道大唐已发生马嵬驿之变。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天将军取代大唐。你们燕国有多少兵马可以牵制天将军的兵力!”

  玛祥仲巴杰与恩兰达札路恭对视一眼后,沉吟片刻,向燕国使者问道。

  “我们燕军有五十万大军,现正在进攻潼关,不日即可将其攻破。”

  燕国使者吹牛皮不打草稿。

  他这么多说,不过是给吐蕃北上的勇气。

  “五十万大军,使者是醉酒而来吗?”

  恩兰达札路恭反问一句,他经常与陇右军打交道,安禄山麾下怎么可能有这么多兵马。

  “我家陛下原本就有精兵十五万,又得奚、契丹、、室韦、同罗、突厥诸部、铁勒诸部、六胡州精兵,十几万相助。”

  “大唐贵族穷奢极欲,民不聊生,想必大论也有所耳闻。河南河北百姓活不下去,我家陛下振臂一呼,应募者如云,又招募二十万兵马。可不就是五十万吗?”

  “大唐可不是吐蕃,数千万众,大燕占领最富庶的中原,兵力充足。”

  燕国使者信誓旦旦地说道。

  实际上河南河北移民数十万后,压力大减。

  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不太懂这些弯弯道道,对燕国使者的话将信将疑。

  按照燕国使者的话,即便安禄山没有五十万大军,三四十万还是有的。

  燕军也是边军精锐,猛将如云。

  “我吐蕃如果出兵北上,会不会为你们大燕做嫁衣?”

  玛祥仲巴杰万分心动。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吐蕃不能在他手中强大,死也难以瞑目。

  可玛祥仲巴杰心里清楚,大燕在利用吐蕃。

  “大燕皇帝是胡人,胸怀天下。只要吐蕃北上切断河西走廊,今后大燕与吐蕃以关中为界限,陇右河西归吐蕃治下。”

  燕国使者向玛祥仲巴杰承诺道。

  说著,他还从怀中取出一份安禄山的诏书:“这是大燕皇帝与吐蕃结盟的盟约,有大燕的印章,我家陛下也亲自书名。苍天为鉴,大地为证,海枯石烂,盟约不变!”

  玛祥仲巴杰接过盟约,仔细观摩。

  与燕国使者所言无二致。

  如果可以成功,他们不仅能收复青海、九曲,得到缺失的百万人口、附属,还能吞并梦寐以求的河西、陇右。

  那富庶的凉州城,那华丽的丝绸,那葡萄美酒,都将成就吐蕃的强大。

  玛祥仲巴杰又将安禄山的盟书给恩兰达札路恭观摩。

  二人一起联合执政多年,虽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但总体还算和睦。

  恩兰达札路恭也不再是一腔热血的将领,执掌大权后他和玛祥仲巴杰一起打压旧贵族势力。

  他们有同样的信仰,雍仲本教。

  他们禁止佛教,排斥任何崇尚佛家的贵族。

  这一点,和年少的赤松德赞不合。

  赤松德赞从旧贵族势力那里薰陶,心中怀揣著佛教让吐蕃强大的梦想。

  年少时无知。

  随著逐渐长大,赤松德赞反感将他架空的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

  “两位大论,趁李抽调河陇兵马东进夺权之际,青海九曲空虚,应当机立断。”

  “如果不出意外,回纥会进攻河西,帮助大军。”

  为让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坚定意志,燕国使者将游说回纥的事情告诉他们。

  “回纥占据河西,该归属于谁?”

  恩兰达札路恭面色微变。

  河西的凉州和敦煌都是大城,怎么能拱手于人呢?

  “回纥分得西域,不会占据河西。”

  燕国使者赶紧回道。

  西域、河中,也是富饶的地区,回纥做梦都想到伊丽水流域和七河流域牧马,那是他们欣欣向往的地方。

  严庄的利益划分,抓住吐蕃、回纥的软肋,也利用吐蕃、回纥与李的仇怨。

  有梦想的严庄,只是暂时放弃西域和河陇,等中原局势已定,大燕稳固的时候,再开始收复河陇西域。

  “使者暂且下去休息,我等还需禀告赞普!”

  玛祥仲巴杰先让燕国使者下去,他要与恩兰达札路恭细细商议一番。

  两人到达赤松德赞的御殿前,说是向赤松德赞禀告,实际上是两人在商议。

  玛祥仲巴杰只是告诉赤松德赞一个大概,然后赤松德赞在旁倾听便是。

  赤松德赞暗暗握拳,不满之心愈演愈烈。

  他是雄健的赞普。

  当如雪域高原的雄鹰,当像松赞干布一样杀死暴躁的牦牛。

  可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把持军权,他暂时没有权力更换大论。

  旧贵族和崇佛势力被玛祥仲巴杰耍得团团转。

  几个时辰的商议后,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一致决定出兵。

  先翻越巴颜喀拉山,取下柏海。再奋进北上,攻苏毗、通颊。

  大唐的剥削太严重,如果年年这么进贡,他们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自己的牛羊不够吃,每年却要进贡十几万头牛羊给大唐。

  虽然吐蕃最擅长重步兵,但马匹是不可或缺的。

  现吐蕃符合战马要求的马匹不足五万匹。

  这还是近两年上贡马匹参杂劣马的情况下。

  吐蕃很需要大唐的众多牧监、牧场。

  两日后,吐蕃布置祭坛,与燕国使者一起向苍天宣誓。

  杀牦牛、驴马、猕猴、羊驼。

首节上一节712/77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