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将军 第664节

  李广琛也向李拜道。

  人总是要先说服自己,然后就能说服一切,无惧一切。

  “天灾、人祸、兵灾……国家多难,诸位有目共睹。我在宰相位置上,不能成就。现唯有用这种下策,去拯救苍生。好在有一群英雄豪杰伴随著,让我信心倍增。我们志同道合,一起在青史上留名。”

  李动情地向众人说道。

  “我等愿为李帅效死命!”

  众将、僚属一齐再道。

  随后,李广琛向李阐述他们如何轻易打开凉州城。

  郭英至关重要,是他释放被秘密囚禁的李朱师和李广琛。

  二人在军队中威望巨大,只要他们出现,就能绕过威望不高的乌怀恩主导战局。

  郭英,字符武。河西常乐县人。

  他的父亲是盛唐名将郭知运,曾担任陇右节度使。

  郭知运本就门荫入仕,得到郎将的职位。

  经过大非川之战,逐步提拔到军使,然后又被哥舒翰调遣至赤水军副使。

  果断杀死乌怀愿的安太玄李也十分欣赏,以后会重用他。

  李入城的时候,凉州城百姓松一口气,免去兵灾之祸,万人空巷前来迎接。

  占据凉州城,李可以得到大量的粮食物资,以及城中数以千计的工匠。

  凉州城本就比历史上更繁华,现在将成李的大后方。

  粮食会源源不断地从龟兹运输而来。

  李也可以在安西地区和籴,于凉州城储存粮食。

  河西地区的牧场也十分关键。

  “将贺仁带上来……”

  节度使府衙中,文武皆在,李下令将冥顽不灵的贺仁带上来。

  武威郡要稳固发展,还需要一名有手腕的文臣。

  李还没想好谁来担任,打算先处理一下贺仁,以儆效尤。

  “李,你辜负圣人,不觉得愧疚吗?”

  贺仁一到大堂上,当著众文武官吏的面,向李骂道。

  “放肆,天水王的名字岂是你能叫的!”

  白孝德反呵斥一声。

  李伸手,让麾下不必管贺仁,他义正言辞地说道:“我未辜负社稷和百姓,不觉愧疚!”

  实际上,李心中确实觉得愧疚李隆基。

  但他别无选择。

  他只是愧疚李隆基一人,而李隆基愧对天下苍生。

  从始至终,李怀著欺骗李隆基之心接近。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今日之铺垫。

  “哼!强词夺理。你和安禄山这样的人有什么区别。将来人人都会唾弃你,你难道不看王莽的故事?成功了又能怎么样?”

  贺仁骂李骂得更凶。

  “你眼光短浅,我不与你争论。”

  李本想审问一番贺仁,让他屈服,见他这么嚣张,索性不再与他多说。

  “老夫知道你在想太宗皇帝的事情,以为治理好国家,人们就能称赞你,玄武门之变虽成功,但后果人尽皆知,就是让你的祖先李承乾又走入玄武门。哈哈……小宗冒犯大宗,遗祸无穷……”

  贺仁不依不饶,他怀著必死之心,竟然以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之事,说到李承乾。

  李只是眼睛一动,并没有太大生气。

  李世民即便创造贞观盛世,人人称颂他,也不可能改变玄武门之变以后的祸患。

  他的儿子们,儿子的儿子们,世世代代,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想著进入“玄武门”搏一搏。

  一旦李毫无根据的小宗代替大宗,那以后李的后代,只要有一个觉得自己手握重兵,就会向大宗发难。

  李怎么会没想到呢?

  “能言善辩的李竟也有无从反驳的时候,老夫死也值了。”

  见李一直不说话,贺仁骄傲地抬起头。

  李在朝堂上的时候,可谓神挡杀神,各种各样的话语学术层出不穷。

  现在贺仁以为李理屈穷词。

  麾下的将领都很愤怒,要不是李有言在先,早就提刀将贺仁大卸八块。

  “太宗皇帝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是宗室,我也认为大唐无道的时候,老百姓可以推翻它。但你沉浸在其中,自以为死能成就你的忠义。实际上世人会感觉到你的迂腐,不可救药。”

  “你们这种人,一直在一个圈中,来来回回,始终在原点……”

  李只是浅浅一说。

  他来到大唐,战争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变革。

  哪怕将历史推动一点点。

  像贺仁一般没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以后一定会遇到更多。

  许多皇帝都知道王朝更迭,是历史使然。做梦将自己的基业流传百世,是自欺欺人。

  李没有再浪费口舌。

  他一挥手,让士卒将贺仁带下去。

  杀死贺仁,在这个时候反而会成全他的名声。

  被拖出大堂的时候,贺仁反应过来,又一阵叫骂。

  只是越来越远,众人逐渐听不清楚了。

  此时,大唐中一片寂静。

  “我们创造历史,不要听这种不相干的话。”

  李又笑著向众人说到,没有丝毫影响。

  众人这才恢复如初。

  他们感觉李深不可测,将来不知道要走哪一步。

  李向他们诠释了什么叫不怒自威,哪怕是李最信任的人,也不知道李的真实想法。

  但李又有魅力,让将士为他效力。

  “回李帅,陇右军中,您的老部下甚多。当立即挺军出河西走廊,与陇右军会师。”

  车神塞见气氛缓解,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鼓作气收服陇右军,调陇右诸胡,合汉胡大军三十万,以河陇为根基,进可攻,退可守。

  “大军先在凉州城周围休整。我会秘密派遣使者,向陇右诸军使、守捉使传信,共谋大事。”

  李没有采纳车神塞的意见,决定稍稍缓一缓。

  李适之和李奕被接入莫门军后,会被保护起来,必要的时候,还有白兰羌王相助,李不必担心。

  陇右王难得被调往长安,群龙无首。

  李即便到来,也无力指使河陇诸军去攻击莫门军。

  李之所以选择暂缓东进,是因为他觉得一旦他东进,李隆基就会离开长安,跑到更安全的剑南,依托蜀道,遥控平叛。

  离开长安,弃百姓而逃的皇帝,还是天子吗?

  那时李隆基的威望将降低到冰点。

  但李隆基绝对不能因为李弃长安离开。

  只能因为安禄山而逃离。

  那才是李登场的最佳时机。

  李不想留李隆基到剑南,更不想使李亨至灵武。

  这会超出李的掌控,所以李最好要截住他们。

  一个月后。

  李派遣密使,将亲手信件分别送到神策军使南霁云和副使李晟、张万福、武宁军使荔非元礼、绥戎军使段秀实、定戎军使曲环、白水军使杨景辉、河源军使安重璋、金天军使钳耳大福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们能祝他一臂之力。

  历史上的南霁云是大唐忠臣,为大唐死节。

  但这一世南霁云是李一手提拔,并接受李的思想。

  八年来,他面对皑皑雪山,今毅然决然地接受李的邀请。

  段秀实内心纠结,他不懂李面临了什么,在这几年内,突生变化。

  他从小就是孝童,正如他曾立下的豪言壮语:搜章摘句,凭这本事不能立功。

  李很少任命文人为将,段秀实是例外。作为李青睐的儒将,段秀实在军营中静坐一夜后,终于对李的使者有答复。

  他选择相信李!

  他深深的明白,自李踏入玉门关,收河西兵以后。就没有人能阻挡李向长安进发。

  其他的将领,有的出于对李的敬拜;有的认为李不可阻挡。在得到李传信后,他们纷纷回信,誓死追随,休戚与共。

  陇右军更不用说,许多将士都想重新跟著李帅效力,如果选择抵抗李帅,很可能被手下取走项上人头。

  只是陇右诸军已经收到颖王李的命令,让他们在金城一带,依靠黄河天险建筑防线,抵御李的前进。

  连在柏海的神策军、定戎军、绥戎军都被李征召,可见李的病急乱投医。

  同时,还传令吐谷浑、党项、苏毗、通颊等部,以及直接归属于大唐的青海九曲吐蕃诸部来金城支援。

  此时玛祥仲巴杰如果有胆子进攻柏海,将不费吹灰之力。

  至于白兰羌,已经和“大唐”决裂。

  莫门军将李适之、李奕保护起来,退往白兰羌。

  而白兰羌又不交人,让李很无奈。

  看著陇右诸军将领的履历,李心虚得很。

  他们身上的印记,可比河西诸将重多了。

  谁知道诸军使中,还有没有莫门军使高锴这样的死忠?

  好在李召集诸军前来的时候,主将们答应。

首节上一节664/777下一节尾节目录